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2|回复: 3

[讨论] 尝试分析,或编造一下eva的内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9 0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空想Eva...一个幻想虚构的Eva,对虚幻和真实同等相信的能力,只有人类才能认知它...幻想和真实混在一起,一切都变成了均质化信息,不仅重写了人类认知,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额外冲击开始了...”

虚构不是真实的反面。考虑命题“如果昨天下雨了(其实没下),那么地面会湿”,这是一个虚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真命题。在经典二值逻辑中,所有前件为假的命题(反事实条件句)都是真的,“如果昨天下雨了,那么世界已经毁灭了。”也是一个真命题。这是反常识的,因为我们的常识建立在归纳推理上,而归纳推理在逻辑上并没有坚实的基础。我们无法在逻辑上排除世界毁灭,以及其他所有情况的可能性,不如说发生了的世界才是一个奇迹。但这不必导向怀疑主义,Eva也不是一个怀疑主义的作品,逻辑学的真不等于常识的真,它是一种设定,而这一设定在某种意义上暗示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张力。对于没有归纳能力,也没有虚构能力的生物来说,“真实”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发生着的事情。正是有了虚构能力,人才能将发生着的事情判断为真实,才能严肃地思考虚构的东西是否真实。在常识的视角下,Eva很“假”,根本不合理,但在逻辑的视角下,Eva毫无疑问是真的,因为整部作品可以被视为一个反事实条件句。

碇源堂对空想Eva的引出开启了整部剧场版的高潮。荒诞的3D模型,片场的滚动投影,海边的线稿,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进入虚构,体验虚构吧。(注意,绝大多数虚构作品,试图传递的仍是“真实感”。)对人的虚构能力的唤醒,即是对自我意识的唤醒。极致的自我意识,也就是Eva“宅臭味”的根源。世界如何,从来不是主角们关心的事情,自我和世界似乎是脱节的,这是宅作,或者说“世界系”作品的共通点。

维特根斯坦在TLP 5.633节提出一个比喻:“要在世界何处去发觉一个形而上学的主体呢?你说,这完全有类乎眼之与视野的情形。但是你实际上看不见眼。而且从视野中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推出它是由一只眼看到的。”主体与世界,就如同眼和视野,世界通过主体才显示出来,因此主体必然在世界之外。整个TLP 5.6节多次谈论“我”,主体,世界等概念:

“......世界是我的世界,这一点就显示在语言(惟一能为我所理解的语言)的界限意谓我的世界的界限。”(5.62)

“我是我的世界(小的宇宙)”(5.63)

“主体不属于世界,但是它是世界的一个界限。” (5.632)

语言的界限意味世界的界限,托尔金为了创造一种语言,需要构造一整个中土世界。同样的,主体是世界的界限,想要表现极致的自我意识,庵野也就需要表现一整个世界。然而极致的自我意识又独立于世界,于是世界的毁灭与否仿佛又和“我”无关。

如果新剧场版到破就完结,那么这只是个普通的“世界系”故事。再看5.63与5.632,这里似乎存在一个矛盾:我是我的世界,但主体又是世界的一个界限,在世界之外。一个独立于世界的东西是如何就是世界的?可能的理解是,“我”不直接等同于“主体”,主体是一个第三人称的对象,而“我”是第一人称的概念。最后一部剧场版里,实现了一个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从审视到行动的转换。真嗣“成长了”,因为他想通了明日香揍他的原因:犹豫不决,不敢行动。他逐渐摆脱了不停审视自身,将“我”对象化的自我意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于世界的主体,而是作为“我”去生活了,Eva存在的世界也随之消失了。庵野巧妙地通过虚构感的呈现,完成了幻想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交接。

新旧版本的结局,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脱宅的故事。还是借用TLP的比喻,Eva就好像一把梯子,爬上高处后就应当被扔掉。进入了虚构,才能更好地体验真实;认清自我后,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8-19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的翻译错了
原句意思应该是 人类才能同等相信现实与虚构

后续分析我也比较同意2楼
即使终里eva消失了 但在虚构中依旧存在 对真嗣和我们观众来说不也是真实的吗

听译了一遍:
Evangelion Imaginary,正是葛城博士所预测过,不存在于现实的,想象中的架空Eva。
只有同等相信虚构与现实的生物——人类才能认知它。
绝望与希望之枪,彼此成为祭品与诱因。
虚构与现实彼此交融,全部化为均一的信息。
如此,将自己的认知——即世界重新改写的额外冲击就会开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宇宙应该是所谓的精神宇宙,或者说是超越宇宙

三维动画人物模型可以完美的投射在现实世界中。但二维动画绝不可能,其本身就是超越的。

人类的精神永远都是脆弱而且不完备的,所以说为什么要放弃动画这个简易的超越之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15 00:18 , Processed in 0.03272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