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 我被很多作品有趣,有新奇锐利想法的创作者所吸引。这些创作者后来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每当来到这一阶段他们的作品就会失去那种年轻的锐度,变得圆润而模糊不清,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 说实话,我不太熟悉庵野秀明,没有研究过他的作品,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有着怎样的心境,让他可以有勇气再次重新面对曾经的少年心气,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以前的EVA是一个关于少年的世界的故事,关于他的伤痛,关于他的爱,而在新剧场版终里,EVA开始讲一个关于少年与世界的故事,关于少年的伤痛与这个世界的伤痛,关于少年的爱与这个世界的爱,这不算有趣,也不算新奇锐利,而是一个宏大而美丽的主题。这个主题既要求吃透少年与世界的一切,又要求高超的创作能力,缺了前者会变得大而空,缺了后者会变得钝而拙,如今的庵野秀明交出了EVA终,是观众的至福。 如果说以前的EVA是一朵残美的血色烟花,炸了,疼了,美了,爽了,没了,剩下的只有砂纸般的意难平。那么新的EVA剧场版开始以平视的高度来面对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少年不再去把自己跟这个世界隔离开,而是睁开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在少年的世界里严厉的父亲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机关,因为他带给了少年不被回应的期待,并深深的伤害了少年,所以在少年的眼里这个人讳莫如深,是一个难以理解无法碰触的危险存在,为了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少年选择将他变成一个不可直视的苦难象征。但当少年开始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才开始理解世界的规则,才开始了解人们生存生活的方式,才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看待自己的父亲——在《破》中拿出了勇气后,少年开始面对问题,开始正视那个带给他痛苦的源头:原来父亲也只是一个他的世界里的少年,一度有人带他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那个人却消失了,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在庞大的世界中孤身一人。于是父亲开始筑起自己的高墙,建立一个新的自己的世界,不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与世界对抗,他认为只要打败了外面的世界,那么外面的世界一定会把那个人交还给自己。与少年的世界最大的区别在于,少年的世界充满了妥协与无奈,而父亲的世界意志坚定,几乎走到了尽头。这可以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说,父亲的世界就是为了被少年超越,作为故事的结构而存在于故事中的,也可以说,庵野秀明想要讲述少年与世界的故事,他通过埋葬父亲的世界来跟少年的世界的故事告别,甚至即使如此,父亲的世界最后也是消亡于包容与理解之中。这是一种名为善意的爱。 EVA终给了几乎所有角色一个善意的结局,哪怕是绫波丽短暂的一生最终也充满着幸福。伤痛和死亡不再单纯表示少年的痛苦,而是变成了少年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桥梁,因为这伤痛与死亡是少年的一部分,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少年不再会因为伤痛和死亡而与世界产生龃龉隔阂,而是会带着伤痛和死亡去拥抱这个世界。产生这种觉悟的点在于少年是否愿意和世界开始一次对话,不在于有没有巨大机器人和未知的敌人,是否需要背负全世界存亡的命运,所以,再见,所有的Evangelion。 关于新EVA剧场版,唯一的不满是真希波这个角色,这是一个没有动机没有矛盾的工具人,扁平到意义不明。我曾期待甚或以为在EVA终里会对这个角色进行立体的诠释,但最后却是彻底沦为哪里需要哪里去的看板。可不可爱?挺可爱的,但我倾向于认为庵野秀明这样的资深宅男对于必要之媚宅要素会有更深刻且独到的理解,不会流于表面如斯。或许这个角色真的只是一个工具,或许庵野秀明曾设想过更多的故事,但真希波这个角色总而言之就是这样了,这令人遗憾,但也并非难以接受。 在影片最后真希波与真嗣的对话影射出了两人之间成年人的关系,这里成年人并非指男女关系的成年人,而是指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人可以与他人与这个世界以任何方式共存,并承担这个存在方式所带来的结果。这种解释与《终》的主题相契合,也是庵野秀明给所有CP争论的一个正面回答:一个成熟的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与谁相爱,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是自由意志碰撞的结果,而非谁论定的宿命。 尊重人物自己的选择,这是创作者给造物们最终极的爱。 最后,如果真嗣会与明日香共同度过空白的十几年,一起经历一起成长,那么或许他们会有在一起的可能,这也是早在1988年的《飞跃巅峰》里庵野秀明就讲过的故事。现在他们已经敞开了胸怀吐露过心声,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没有遗憾,没有不甘,对我们而言他们的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那么,早安,晚安,谢谢,再见,所有的Evangel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