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HOBBY web玩具设计师高谷元基访谈戴亚克隆 DA-65 战斗卡车 V-MAX后篇·未来篇
翻译:Liumeiwang
写在前面:
1.日语自学未成才,如果发现有错误还请直接指出,感激不尽
2.本文公开日期为2020年9月25日,文中部分情报已经更新及发布,会有相应注解
3.我有拖延症我谢罪……不过好歹是在V-MAX发售日之前搞出来了吧……
——虽然有些突然,不过现在有计划发售战斗卡车V-MAX(Battle Convoy V-MAX)的改色商品吗?另外,当时的战斗卡车(Battle Convoy)是有被称作“强化卡车(Powered Convoy)”这样的强化形态的,那么对于V-MAX来说,是否也有类似方向的拓展商品在开发中呢?
虽然在并没有在近期就发售重涂商品的计划,但是我认为和目前的戴亚克隆产品线一样,之后会以某种形式来推出吧。
在配色方案方面并不会拘泥于旧系列的配色,而会以符合现行戴亚克隆世界观的方向来进行的。
关于强化方案方面,目前来说也是没有确定的开发计划。但是如同之前的开发过程(前篇)中所说的,在V-MAX的身上预先准备了无论怎样的需求都能对应的结构。
以我个人的意见来说,如果在销量与口碑等方面反馈良好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开发强化商品的。
强化卡车
——战斗卡车是汽车机器人(Car Robot)系列的大型商品吧,那么其他的汽车机器人也会复活吗?
如果是指从旧戴亚克隆起源的汽车机器人系列这个含义的话,并没有将其纳入现行戴亚克隆系列的计划,也没有这么做的必要性。
并不仅仅是基于“现在的戴亚克隆世界是并不需要将机器人伪装成真车的世界……”这种文字设定而给出“否定”的答案,即使单纯从产品方面考虑,我认为旧汽车机器人系列也不适合引入现行系列。
汽车机器人
憧憬的汽车在自己的手里用爽快的手感与顺序咔嚓咔嚓的变换形状,一瞬间就变成了帅气的机器人,我认为确立了这种变形的乐趣与宣泄感,并将其扩撒到全世界的汽车机器人是在变形玩具的类型中划时代的产品。
在我看来,由戴亚克隆起源的汽车机器人的基础概念是“由基于真车的拟真造型的汽车,通过有效的利用车辆的部件,变形为人形的机器人 。”
如果将其纳入现行戴亚克隆系列的话,我认为在这个概念之外,还有1/60的比例限制与可以搭乘队员人偶这样的门槛,以及符合现在的高年龄层对象的机器人玩具等级的关节可动等级也是必要的。
多美卡·兰博基尼康塔什LP500S 与戴亚克隆队员(译者摄)
“将多美卡尺寸的拟真车辆,在队员乘坐于坐席上的状态下,变型为全关节可动的机器人”这是当然非常诱人的想法。
但是在现实层面上,构成零件的分割线会非常显眼的形成凹凸不平的外观。
还有生怕会弄坏细小的精密机器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会将“变型游玩”替换为“变型工作”。
将变型游玩的乐趣与通过人类手指所能做到的界限去掉之后,给人感觉仅仅是为了实现“将车辆转变为机器人”这个目的而已。
从物理层面上来说,这个尺寸是无法作为一般产品进行量产化的,更不用说要根据不同的车型来设计不同的变型模式而进行系列化开发,是非常困难的。
过去的汽车机器人是做出了摆脱1/60的统一比例这个束缚的决定。我认为对于当时是以儿童为对象层的戴亚克隆商品线来说,即便在比例尺度上有微妙的矛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通过转换方向,汽车机器人成为了兼具可玩性与诱人的概念的热门商品,进而升华为名为“变形金刚”的世界规模的IP的代表商品而延续至今。
从结果上来说这个方向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对于从旧戴亚克隆系列起源的汽车机器人来说,与其强行将其引入现行戴亚克隆商品线,不如继续让它在变形金刚商品线的生态系中继续进化与发展,我是这样考虑的。
对于现行戴亚克隆世界而言的“变形”,是将机器的形状更改为适合特定目标的机能造型的手段而已。
其理念是相对于外观造型的统一平整而言,更加注重机能外露的粗糙式的酷炫感。
基于这种理念而产生的“单独的人形机械可以变形为持有载具功能的形态”这个概念,现在正在以三重万能机系列(Trivers)来进行展开。
三重万能机·三重冲刺者
从中型的人型战斗机械这个尺寸的意义上来说,三重万能机虽然在商品定位上是处于与汽车机器人和冲刺者系列(Dashers)相同的位置,但是其与汽车机器人在概念上是南辕北辙的,所以并不能将其解释为是现行戴亚克隆版的汽车机器人。
V搬运工01+行驶机能扩展组件
现在这个机能优先的变形理念,也反应在名为V搬运工(V-Mover)的动力服系小型机械上。
如果用V搬运工的框架的设计思路来思**和造型的话,大概能完成尺寸与1/60比例的汽车机器人相近,也可以轻松完成变形的“从小型载具变形为人型战斗机械的商品”吧。
当然了,并不是伪装成真车,而是科幻风格的载具。
虽然没有近期的开发计划,但如果要在现行戴亚克隆系列中纳入类似汽车机器人的商品的话,大概会是像V搬运工这样位于动力服的进化体系的延长线上的存在吧。
另外,从商品规格的含义上来考虑“变形”的话,现行戴亚克隆相对于追求变形游玩的充实度,会更加重视场景游玩的充实度,因此会尽量简化变形的过程。
举个例子的话,与其因为变形机构的复杂化而增加零件数,不如将相应的成本放在队员的搭乘机构上,或者是将偷胶的地方用零件填充上以免在想象时造成出戏的感觉等等。
在把玩也是一样,比起在高难度的变形游玩上花费大量时间,我更希望玩家将时间花在场景游玩上。
稍微改变一下话题吧,现行的戴亚克隆是包括旧戴亚克隆的时代在内的持续世界观。
有一个常常被人半开玩笑吐槽的地方,是对于取消了1/60的统一比例之后推出的汽车机器人与火车机器人(TrainRobo)等商品,在本体与队员的尺寸之间存在着矛盾。
我并不打算通过追加各种难懂的理论与设定来合理化这种矛盾,在意这点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释。
汽车机器人与火车机器人的奋战
但是,无论是汽车机器人还是火车机器人,毫无疑问是以真车尺寸的戴亚克隆机械而存在于数十年前的戴亚克隆世界中并大展身手,如果您能将其想象为是戴亚克隆历史中不可动摇的事实的话我就感激不尽了。
——这次的话题中“变形金刚”这个词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吧,今后的戴亚克隆系列会与变形金刚系列进行合并吗?不少人持有这种观点,那么实际上如何呢?
从公布戴亚克隆系列再启动的时候开始,不知道为何总会收到像这样的疑问。考虑到因为战斗卡车V-MAX的发售,诸如“变形金刚的角色变成了戴亚克隆啦”或是“这样变形金刚就和戴亚克隆连接起来啦”这样的误解会变得更多了,还是借此机会好好说明一下。
首先,有不少人认为“既然是同一个产家出品的类似的产品线,那么就可以让两边自由进行互动了?”但两个IP在权利结构上是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的,对于商品计划与企划开发的流程也完全不一样,实际上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产品线。
确实有一部分变形金刚的初期商品是挪用了戴亚克隆的商品,但这仅仅是作为工业制品而言在形状上相同而已,作为包含世界观在内的商品品牌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商品。
虽然在讲述变形金刚的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有“戴亚克隆与微星小超人合并成为变形金刚”这种描述,但是确切的来说,这并不是品牌与世界观的合并。
实际的情况是:从戴亚克隆与微星小超人中挑选了若干已发售的商品,挪用了其模具进行生产,添加上崭新的设定与世界观之后作为变形金刚品牌的商品进行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将担负着各自IP所属的世界观设定与商品品牌而活跃着的微星小超人人偶与戴亚克隆队员给去除掉了。
现行的戴亚克隆系列与变形金刚的产品,确实存在着机器人与载具之类的相似点,但在产品对象与游玩风格方面则是似是而非的。从商品开发人员的立场上来说,并不会考虑将双方品牌合二为一,统合在共同的世界观下这个方向。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目的或者意图的话,那么从一开始就不会往现在这个方向来重启戴亚克隆系列。
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游玩体验,如何提供不同的产品满足感,这是在每次在决定商品规格的时候都会思考的事情。
戴亚克隆产品线是100%的本社原创IP,不会受到外部的制约与限制,可以自由的进行商品企划立案、决定产品规格、构筑世界观与开展广告宣传。这也是推出现在的戴亚克隆系列的目的之一。
当然,这仅仅是作为商品开发人员的立场上的看法,各位玩家还请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来考虑故事与设定,一视同仁的享受两个品牌所带来的乐趣。
——就是说戴亚克隆与变形金刚是使用同样的模具生产了各自品牌的商品,并给商品赋予了不同的世界观与角色。那么您认为以商品的角度来考虑,两个系列的不同点是什么呢?
从商品的企划开发的角度来看的话,变形金刚的基本产品目标是:以载具形态为优先的凝聚着技术力的变形合体机构、以单体即可即兴享受的变形合体游玩为中心、采用高知名度的真车/真机为主题导向、大致上没有统一的比例而是重视多样性的商品展开、操纵席里面没有驾驶员等等。
与之相对的,现在进行中的现行戴亚克隆系列则是存在着以人型形态为优先的尽可能简捷的变形机构与高自由度的合体机构、以扩展世界为乐趣的角色扮演游玩为中心、易于融入的科幻主题、所有商品都是统一的1/60比例、在操纵席中必定会搭乘戴亚克隆队员等等在进行商品展开时必须要遵守的要素,可以说两者的产品目标是完全相反的。
科幻风格的载具与驾驶员
从世界观的层面上来说,一边是“可以变形为载具的、持有人格的神奇机器人在战斗的世界”,另一边则是“由人类制造、由人类驾驶的并不神奇的机械在战斗的世界”,构成各自世界的虚拟历史与规则也不一样。
所以说,如果基于“两者都是同样的变形合体玩具,所以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就能享受双倍的乐趣”这样的轻率的想法而将两条产品线永久的合并之后再进行企划与开发,那么为了使两者相互配合,就不得不否定我之前提到的各自系列必须遵守的重要要素,那么抵消效应会在协同效应出现之前就马上生效,甚至会重蹈旧戴亚克隆系列末期的覆辙。
不同商品附属的队员尺寸都各自不同,或者变成被雕刻在操纵席上的塑像,我想到万一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止不住眼泪了。
——当存在着真车/真机与科幻主题、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无统一比例与完全1/60比例这样完全要素相反的关系时候,要在避免破坏各自概念的优点下进行系列的合并,确实是很困难的。
从商品企划开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两个系列应该在各自的世界观中、遵循着各自的优点来发挥出产品特色,这样相互独立的继续发展。话虽如此,如果是以期间限定的联动企划这样的形式来进行合作的话,是完全可能的。
比如说,虽然“由人类驾驶的并不神奇的机械与持有人格的神奇的超级生命体一起战斗”这样的跨界场景是难以长期持续的,但如果将其想象为可以一目了然的叙事画那样,将故事限制在24小时左右时间内发生的规模,那么作为祭典般的商品企划也是可以成立的。
如果说真的要进行合作的话,我并不想仅仅是贴上单纯的文字设定就说是“这是联动商品啦”,而是希望可以保持1/60的比例与能够搭乘戴亚克隆队员——作为现行戴亚克隆玩具最为重要的两个规则。
总而言之,不管进行联动的对象是什么,一定要做成可以让双方的优点共鸣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能成为让人享受游玩乐趣的玩具的话,就没有联动的意义了,我是这样想的。
当然如我之前反复说过的,到目前为止我所说的都仅仅是基于“商品企划开发的观点”。
虽然也觉得不至于如此,即便两个商品线的骨干并不一致,但也希望大家不要有“将其摆在一起游玩是错误的”这种想法。
当你在玩玩具的时候永远是自由的,并没有什么“享受乐趣的方法”这样的规则。
虽然在制作玩具的时候,对于品牌、产品定位、世界观等等基础的限制是必须的,但是从各位拿到玩具的那一瞬间开始,这些限制或是界限就都没有了,一切都由你来决定。
延续着既有的世界观来进行游玩当然可以,跨越品牌的联动游玩也没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玩具,所以还请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自由的享受它。
——今年是戴亚克隆重启的第5年,也是系列的40周年了吧。
为了庆祝重启第5年与系列40周年,我们曾计划在全年的各种展会活动上陆续的公布各种各样冲击性的情报,让这特殊的一年始终热热闹闹的。
但是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所有的展会都无法举办,日程安排也受到大幅的延迟,因此无法按照之前的计划来实现了。
于是我们将期限延长到了明年,并将所有的内容都切换到网络在线展开,就是之前已经公布过了的《戴亚克隆队·组建40周年纪念5大作战》。
作为5大作战第2弹的“战斗卡车V-MAX”的情报公开方式,也是在这种状况之下产生尽可能大的冲击性而进行了策划,事前并未透露任何情报,从而实现了罕有的在单点集中的发布商品全貌的同时开放预约的方式。
紧接着是5大作战的第3弹“在线博览会”、以及尚未公开的第4弹、第5弹,依照进度也会随时在戴亚克隆官网主页上进行公开,还请大家稍稍等待一下。随着时限的延后,我相信内容也会更加的充实。(译注:第3作战的在线博览会目前已在戴亚克隆官网上线,第4作战也已经公布,是戴亚克隆/古立特宇宙的联动企划)
此外还有在五大作战之外的在线企划“照片任务竞赛”也在展开中,还请携带着您手头的戴亚克隆队员一起参加。
据说一等奖是价值10万日元的商品礼包,居然有这样的好事?那我也要偷偷参加来夺取一等奖……开个玩笑啦,还请大家放心参加吧。(译注:该活动目前已经结束)
——请介绍一下戴亚克隆系列今后的展开。
首先要申明的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会涉及尚未公布的5大作战中的第4弹与第5弹的相关情报,还请大家理解。
关于之后的展开,最近会推出应该是万能机扩展器系列与瓦鲁塔洛斯士兵型的发售了吧。(译注:指DA-55到DA-58的四个商品)
至于开放预约的新商品,将会在弊社的TakaratomyMall上限定发售,我想应该很快会公布万能机扩展器系列与瓦鲁塔洛斯士兵型的重涂商品了吧。(译注:指DA-66与DA-67)
关于在战斗卡车V-MAX之后下一年度的具体展开阶段,目前是还在讨论之中。如果战斗卡车V-MAX的基地游玩要素获得好评的话,那么会将其作为戴亚克隆系列第一个“基地商品系列”进行开发。因为成本原因未被采用的基础部分的派生式样,可选单元等等,关于基地玩法的创意在我大脑内的记忆区域可是积攒了大量的库存,希望能够全部都推出呢。
另外,广受好评的万能机系统系列也会继续进行下去。还有尽量不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模式的产品也正在讨论之中。当然瓦鲁达那边似乎也在策划更大的攻击,松懈可是大忌哦。
就像访谈一开始所提到的那样,关于战斗卡车V-MAX自身的展开方向是真的还没决定,是戴亚战斗者V2(Dia-Battles V2)的模式还是大动力GV(Big Powered GV)的模式,或者不同与这两者的其他模式?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商品的能量能到怎样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看成绩如何了,依照结果来决定未来的方向。
(译注:战斗者V2模式是指类似DA-06那样更换机体的构成组件,而大动力GV模式则是指DA-33那样的修改附加武器及装备的模式)
就是这样了吧,关于完全没有第4弹与第5弹的相关情报这点,还是请大家见谅了。
——有什么话想传递给戴亚克隆系列的玩家吗?
始于1980年的戴亚克隆产品线,伴随着汽车机器人的登场而成为了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取向的产品的系列,最后公司决定选择排除初期的商品取向,使戴亚克隆成为专注于变形合体取向的系列。当然,当时的孩子们的游玩喜好无疑是偏向于变形合体这个方向的,其结果就是世界性的大IP变形金刚的诞生,从这点而言我认为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几十年后,当我们再一次审视初期戴亚克隆的商品取向,尝试获取新的视角的时候,发现了非常具有吸引力、浓缩了其本质的新鲜概念。
具体来说就是从“使用基地·机器人·载具和人偶进行扮演游玩,并非在电视上进行的,玩具系列”这样一个孩子的视角,切换为成年人的视角“将玩家自由的想象力投射在玩具身上,通过玩耍来将世界扩展开来的原创科幻玩具系列”这件事。
进一步抽象出来的关键字就是“为了成年人的想象力·娱乐而存在的原创科幻玩具系列”,更直白的来说就是“成年男性的玩具”,而将其实现的就是现在进行中的戴亚克隆系列了。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让人停留在过去、沉浸在怀旧氛围之中的复刻玩具方向的戴亚克隆,而是可以让现在的成年人们所着迷的,现在的戴亚克隆系列。
在游玩的方式上面,也不是像孩子们那样单纯的玩着扮演游戏——当然,只是这样的话也不赖——而是利用成年人通过迄今为止的所见所闻而在脑海中不断积攒的庞大的想象力,想象着各式各样的戏剧性的情境和故事,使用统一比例的微缩模型来模拟和构造高水平的场景,正因为是成年人才可以做到的,认真游玩的知性娱乐“成年人的角色扮演”。
难道这不是只将“扮演游戏”用复杂的方式来偷换概念嘛?要这样想也没有错。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身为成年人的诸位可以感受到“很有趣!”的话,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啦。
这就是制作玩具之人的夙愿了。
最近,我常常在想,现行的戴亚克隆系列,能不能看作是,如果名为“汽车机器人”的特异点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戴亚克隆系列所拥有的“另一个未来”,在跨越了几十年后的现在,升级成为面向成年人的商品而实体化呢?
像是这样思考的话,单纯的商品展开也会变成充满着浪漫的特别任务了,而这也是成年人的想象力的结果吧。
当然如果真的没有汽车机器人的话,那应该变成一个让人无法细想的未来吧……
托各位的福,现在的戴亚克隆商品线已经超过了旧系列的持续时间,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在一切开始之前曾有过各种各样的不安,但是在启程之后并没有陷入过什么特别严重的状况,相当顺利的进行着商品的展开而直到现在。
在战斗卡车同学也回来的这个时间点,我觉得是个取下限制器的好时机了吧?
说起来,戴亚克隆机器在设定上是使用“冷源(Freezon)”这种神奇的能量来驱动的,而作为玩具的话,则是使用各位所持有的庞大的想象力作为原动力。
基于“只要各位所持有无限的想象力还在持续着共鸣活性化的话,戴亚克隆的世界就会无止境的扩展下去”这种理论,戴亚克隆会从现在开始切换到“完全版模式”的。
尽请期待。
(完)
●PROFILE
高谷元基(Takaya Motoki)
株式会社Takaratomy所属,玩具设计师。
主要参加作品:《电脑警察 Cybercop》、《变形金刚地带(Zone)》、《机甲警察金属杰克》、《电光超人古立特》、《B'T X钢铁神兵》,还有作为高年龄层对象而受到瞩目的1/6动作人偶《CoolGirl》等等,参与过诸多商品的企划与开发工作。现在是负责《戴亚克隆》系列。
一边关注着用户的需求与调查结果,将热情灌注在重启动的《戴亚克隆》系列的商品开发中度过着充实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