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形石雄 于 2020-12-10 11:27 编辑
(一)仙水篇
最近论坛里好像这事提了两次,之前跟某位坛友也说了要发个文,说明下为啥说仙水篇的问题在蚂蚁篇才解决掉。实际上一开始我是准备发15年的时候我写的《富坚义博成长史》的,但时隔多年重新审视了下篇文章,我发现因为不是专题论述,关于这方面写得并没有那么详细深入,因此决定重新写这个帖子,整理下具体的内容。
众所周知,富坚义博从仙水篇开始就不大对劲了,SAN值肉眼可见的暴跌,对此野火伸太在《寻找浦饭幽助——幽游白书论》有长篇论述,归结起来有以下怎么几点:
第一点:身体不行了 这点是最直接的原因,仙水篇时期富坚身体崩掉是基本常识,无需多言。
第二点:幽白的前路已经被封死 关于这点在富坚在自己的同人志《小义,嘭!》的附录访谈中这样谈道:“十分遗憾,我借幽游白书的角色们所能做的事,在商业原则下已经走到尽头了。接下来,要么是把这些塑造起来的角色破坏掉,要么是在读者尚未厌倦之前把同样的东西翻来覆去,无出此二者。”在少年JUMP上,把塑造起来的角色破坏掉,显然是不大现实的(事实上JUMP编辑确实也毙了他用角色搞事的点子)。又因为上一点的原因,富坚表示:“将同样的东西翻来覆去,我既没有那种体力,也没有那种意欲”。
第三点:开始与反派同步了 这点其实是跟前两点息息相关的。既然不能继续同样的东西,又不让把塑造起来的角色破坏掉,那么可不就只有塑造反派了么。 “因为主角方的人物都是定型了的,描绘起来也没什么意思,导致反而是在反派角色中注入自己的想法更多一些。”在谈及最喜欢的角色时,富坚列举的是“精神扭曲”的树和躯;“树在里男之中抒发胸臆(笔者注:指树表明自己无意救助陷入迷狂的仙水,而是兴致盎然地欣赏的发言;‘里男’是树的使魔)”则是他最喜欢的桥段。 仙水对浦饭说,自己内心腐蚀的部分才是真正的自己,在战斗过程中变得以战斗本身为目的,变得“仅仅想看到鲜血”。仙水的同伴·树抱着战败的仙水的尸体消失于异次元时留下的台词:“我们已经厌倦了”“你们寻找别的敌人继续战斗吧”。这两句话在幽白就显得十分微妙,跟上下文明显有对不上的地方,而且明明是仙水自己打上门来的,从逻辑上也不对头,之后的主角方对这两句质问哑口无言,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表现了——这两句话与其说是剧中人台词,不如说是富坚自己借由角色之口倾诉自身的苦闷。
第四点:漫画中价值观的崩溃
友情、努力、胜利——这是《周刊少年JUMP》编辑部众所周知的三大方针。不肖多说,《周刊少年JUMP》正是依靠贯彻这三大方针才走上成功之路。然而,这三项原则得以成立,或者说,为便于这三项原则的成立,有一不可或缺的要素——那就是“战场”。
更直白地说,所谓友情、努力、胜利是以战场及战场上发生的战斗为前提的。换言之,是战斗的胜利、为胜利而付出的努力、为体现战斗的对手即所谓敌方与我方之间差异性而强调的友情。归根结底,没有战斗,就无从谈胜利。有意识地贯彻这三大方针,使得“格斗类”漫画变得不可或缺。
恐怕,作为读者的少年朋友们(甚至是已成人者)所憧憬的,只是“战斗”本身,或称之为“主人公的活跃”。但所谓“主人公的活跃”的内涵,其实就是在“战斗”中获取胜利;读者们所憧憬的所谓的“主人公的强大”,几乎也都是通过在“战斗”中的获胜来体现。
尽管如此,不可或缺的只是“战斗”本身。“为何”战斗从来被视为不必深究的问题。若要追问原因,或许是因为希望化身成主人公战斗的向往战斗的内心的理由,不过是单纯攻击性的升华、是寻求宣泄罢了。单纯的想要攻击对手的冲动——显然这难以称之为善。但这样就会颠覆少年漫画主人公必须是善的这一原则。因此,稳妥起见,战斗的理由通常会直接设定在世界观里。
富坚义博,是少数对此刨根问底的作者之一,当他发现所谓的价值观,对于漫画而言,仅仅是商业手段的时候,幽白的价值观就崩溃了。
第五点:自我同一性受到了动摇
所谓的漫画作品,究竟归谁所有?
诚然,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方能称之为作品,自始至终只为自己创作的东西不是作品,只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然而,完全回应读者的期待,致使作者的立场彻底湮没于读者的意见的漫画,恐怕也是难以担待作品二字。
《幽游白书》刚开始博得人气的时候的富坚,是一个悉心揣摩读者兴趣并有的放矢满足其兴趣的“讨好者”,如果富坚是一个热衷于赚钱并以此为目的机械式地“生产”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的漫画家,或者一个尽心尽职将作画视为工作而不掺入个人情绪的漫画家,那他的作品人气不会下跌,也不会出现那些困扰他的问题,更不会出现因被逼入绝境而结束连载这种事。但问题是,富坚的本质,绝不是一个“讨好者”。
对富坚而言,作品毫无疑问是自己(作者)的所有物——应该说,他希望作品属于自己,而难以接受“作品不属于自己”。然而他所身处的环境却要求他作为一个“讨好者”继续服务读者。因为他的漫画已经动画化而博得了巨大的人气,他获得了读者的广泛支持,他的作品早就不单单属于他自己了。在富坚最挣扎于自己的自我同一性的时期,也就是他刻画了仙水这样一个人格分裂的角色,并将自己的感情移入这一反派角色而非主角方,发现自己的内心和“讨好者”的立场根本相悖的时期,这种“作品不属于自己”的不幸终于喷涌爆发了,其结果也最终导致了幽白对价值观、世界观、完成度的破坏。
第六点:被破坏的幽白
仙水篇时期富坚的拖稿问题和心理负担都达到了顶峰,富坚做出了奇妙的举动。压力越是臻于顶峰,他越是坚持一个人绘画原稿。普通的漫画家越是没有时间或越是追求原稿的完善,就会越是多地雇用助手。然而富坚几乎是一个人画完了仙水VS浦饭一战。对于在周刊上连载的漫画家来说,这简直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但他却声称“消除‘难以满意于原稿’这一压力的方法,唯有‘一个人绘画原稿’”(杂谈)。虽然确实有不喜欢使用助手的漫画家,但在此之前都正常地使用着助手的富坚,为何偏偏在这种时候转向了一个人画呢?
这是因为,对富坚而言,坚持“一个人绘画原稿”,是为了反复确认作品属于自己。浦饭幽助由人类变成魔族而陷于自我同一性的不安之时,他的师父幻海所说的“每个人都会依自己的心情而破坏自己的所有物”、“你只不过是比他人更有力罢了”。富坚是想借亲手完结作品这个动作,从读者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作品。
为何要进行这种确认呢?是因为他发觉了《幽游白书》这部漫画已不属于自己而成为了他人的所有物;发觉了就算自己内心赞成反派的观点,却被迫把此时他视为虚伪的主人公的论调当作正义;发觉了作为一部人气漫画,故事不得不迎合读者,脱离该种路线的展开是不被容许的,作品就如即将交付到客人手中的“商品”一般而自己已无可奈何。这种种,使作者深感这部作品对他来说已成为束缚。需要注意的是,富坚是在深知得以在《JUMP》上长期连载的人气漫画作品,作者往往难以凭自己的意志结束这一事实的基础上说这些话的。并且,漫画家难以凭自己的意志结束漫画,不仅仅是来自编辑们的要求,更是来自作品背后的“人气”,换言之,来自读者的无言的压力,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小义,嘭!》中富坚的杂谈以这样的一段文字收尾:“揣摩‘读者的反响’,我固然从中学到了很多。但现在的我想完全抛开那些,只为自我满足而创作。这样画出来的东西,对JUMP读者而言,我猜无论如何都是难入法眼的,所以我放弃了挑战。一句话总结全文:我出于自己的任性放弃了作品。对不起。”“我做了一直以来萦绕心头的那件事:如果作品能在JUMP上长期连载的话,也要凭自己的意志结束它”(杂谈)。
借由亲手结束作品,富坚终于达成了对故事的彻底破坏。
以上,就是关于《寻找浦饭幽助——幽游白书论》的主要论点总结,野火伸太在写完此文后,非常害怕富坚就此封笔,不再进行创作,后来LE一出,她狂喜乱舞的马上写了《Level E论》,文中脑残粉形象跃然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寻找浦饭幽助》里还提出了怎么样才算是完美的《幽游白书》:
富坚义博为何认为他不是在主人公一方的正义,而是在仙水忍的恶意里看到真实的自己呢。看单行本卷首语中那些辛辣的嘲讽,显然,作者对人性之恶已然有了十足的认识。但显然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多方信息应证,富坚本身应该是个非常温柔的人,有个著名漫画家(忘记是谁了),见面后形容他是“放佛把所有阴暗面都倾注到了漫画中,自身却好像万里无云一般的人”)当然了,谁都不会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审视自身时,发现既有善的面,也有恶的面,这才是自我。什么是人性?是善恶的混合存在。什么是自我同一性?是对善恶的混合存在的承认。仙水忍之所以陷入人格分裂,是因为他曾傲慢地相信自己(人类)是完全的善。可断定“自己内心腐蚀的部分才是真正的自己”,不也是同样的傲慢么。仙水忍所应做的,是将他的七重人格统一,准许自身混沌人格的存在。浦饭幽助所应做的,是将仙水所未能完成的这种统一,在自己身上实现。魔强统一战时黄泉和躯解散国家,作为个体参与战斗,这对故事的统一性来说固然是一种破坏,但这种个体的还原同时也可以视为是对于浦饭幽助自我同一性的再获得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努力。魔强统一战中浦饭将“战斗”本身视为目的并以此为乐,这固然是对之前的故事的原则的否定,然而,虽然他是将“战斗”视为目的,但没有将“胜利”视为目的。事实上,浦饭自己在魔强统一战中败北了。富坚没有刻画胜利。随后的结界消除,人界与魔界混合,许可善恶的共存,也可以解读为自我同一性再构筑的象征。
好作品应当具备高完成度。由作者亲手破坏,又被最终放弃的《幽游白书》,绝对难以称之为完成度高的作品。然而,在追求完成度之前,还有更重要的值得追求的事物——那就是作者自身。作者自身的才是一个个人物得以存在,作品的世界观得以架构的前提。《幽游白书》恰恰相反,这是一部作者愈是寻求自我,愈是发现不得不破坏作品的,不幸的漫画。究竟要怎样才能拯救这部漫画——在《幽游白书》完结将近十年后的今天或许早已成为过时的问题。但如果认真考虑,恐怕拯救这部作品的前提是,主人公浦饭幽助是浦饭幽助,富坚义博是富坚义博吧。
(二)蚂蚁篇
那么为啥说幽白出现的问题,到了蚂蚁篇才彻底解决了呢?我们一条一条的对应来讲。
第一点:身体不行了 休刊。
第二点:前路已经被封死
从角色塑造上,富坚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到了蚂蚁篇他终于做了之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把以前属于绝对禁区的主角塑造给破防了......另一方面,富坚扩展了主角的范围跟定义,比如里主角西索、蚂蚁篇的梅路艾姆、新主角酷拉皮卡等,这使得完成塑造后的主角们可以直接脱离剧情消失,完全不必再重复。
风格上的不重复就不用多说了,猎人从考试篇到黑暗大陆篇,每一篇题材跟风格都会有极大的变化。
第三点:开始与反派同步了
众所周知,是猎人几乎不存在纯粹的反派,到了蚂蚁篇,所谓的反派与主角的界限更进一步模糊,从旧有套路来看,“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找到了需要保护的人”、“发现了内心的善念”、“因为需要保护的人变得更强”、“忘记后找回初心”跟“因为重要的人死去变得偏激”、“为了复仇可以突破以前的下限”、“被仇恨冲昏头脑刺伤好友”、“在宣泄后的空虚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所以到底谁才是主角啊。 正如野火所期待的那般,富坚确实达到了对善恶的混合存在的承认,猎人无论是主角或是主角的对立面,都同时存在善性跟恶性。到了蚂蚁篇,猎人还更进了一步,超过了野火的预期,他不止承认了善性跟恶性,还让明明应该是正面的主角堕入恶性,让反派回到了善性.....
第四点:漫画中价值观的崩溃
猎人从一开始就将“胜利”、“战斗”给剥离开了,一方面,猎人拓展了对“战斗”的定义,比起战斗来说,像是游戏的反而更多点。 另一方面猎人将“胜利”跟“主人公的活跃”诠释得五花八门:考试篇的“胜利”与其说是“胜利”,不如是“不失败”;旅团篇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妥协,主角跟反派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平衡,双方都没有全胜跟全败;GI篇是纯粹的“胜利”不提;蚂蚁篇虽然“胜利”了,可结果却跟“主人公的活跃”差了十万八千里,所谓的主角内在攻击性被解构得乱七八糟,反而是反派好像还更符合这个定义一点。
第五点:自我同一性受到了动摇
憋说了,谁玩谁,抖M粉还不清楚吗?
当然,这是说笑,按照野火申太的说法,作者跟读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 所谓作品,毋庸置疑是属于作者的,但同时又是属于读者的。若这两者之间只取任何一方,在做出选择的同时,作品便难以作为作品而成立了。作者与读者是共存的——各自独立,共同存在。作者保持着其强固的自我同一性,我们读者也各自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所应追求的并非一味顺应读者的作者,作者所应追求的也非一味迁就自己的读者——如果追求那样的东西,“他者”就不存在了,交互就不存在了。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绝非把敌方断定为恶,而追求打倒敌方的这种空虚的“战斗”,但也绝不是“和平”。作者将作品投向读者,读者回应作者,这种关系绝不是和谐宁静的,反而充斥着“战斗”的紧张感。恐怕,正是在这样的关系之中,才蕴含着浦饭幽助的“战斗”真正的意义。
蚂蚁篇看似富坚很放飞自我,但实际上他与读者显然存在着一种平衡,可以从如下几点看出来:
1、销量
实际上销量是最骗不了人的东西,短期内可能会打鸡血,但长期来看,这就是最稳定的指标,猎人从连载开始,一直到现在销量都没咋下降过,这就是明证。
其实所谓的抖M粉,也就是说笑而已,作为一个群体,读者绝对是最拔屌无情的,喜欢的时候一口一个永远一辈子,可一旦喜爱的漫画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无论之前多厚的感情也会迅速磨掉。反面例子太多了,还有各路大神,但富坚到目前为止,不在此列。
2、蚂蚁篇 蚂蚁篇到目前为止应该是猎人争议最大的地方,因为他看上去有很多乱来又反预期的地方,但实际上蚂蚁篇是属于看起来细节上乱来,但宏观主题上统一的类型。
比如王与会长那场战斗,说好的战斗,结果老年人不讲武德,突然就掏出个天降炸弹把问题给解决了,看起来非常的反套路。 但实际上王与会长这次战斗除了表面上两人的战斗外,还有更重要核心——他们同时在辩论自身的价值与种族的存在方式,王的观点可以归结为“我是集奇美拉蚁种族精华于一体,本身代表了这个种族的进化成果,人类作为个体怎么可能战胜一个种族呢?” 会长刚开始的确是作为个体在挑战王,单一的个体无论怎么极致,也不应该是一个种族的对手,所以他倾尽所有,也无法对王造成多大的伤害。但当他油尽灯枯之时,却是作为人类整体发出了嘲笑,“你跟本不懂什么叫做人类的进化(恶意)。”——不是奇美拉蚁这种进化才叫进化的,蔷薇这种炸弹又何尝不进化呢?能够制造这样一颗炸弹又需要多少年的积累,多少年的战争,多少代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制造出来?个体的人类当然不是种族结晶的蚁王对手,可众多人类进化(恶意)的结晶,却理所当然的可以干掉王。
同样的,大根冈暴打猫女也是如此。设计一个精妙的点子,将猫女的活动空间完全限制住,最后用所有念力集合到一拳打败猫女的战斗,对富坚来说真的很难吗?(实际上用诺布能力可以很轻松的设计出来这个点子,安排一个他克服内心阴影的桥段就好)。可是富坚偏要弄出大根冈叔来,好像是故意让人吐槽一样.....但还是那句话,细节上看起来乱来,但在宏观主题上是统一的。 蚂蚁篇主轴,可以看成是王和刚两个在主题上对应的角色童年终结,或者说成长的历程。而冈叔,可以看成小冈这种成长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强大的、但同时也是荒诞和扭曲和让人悲哀的成长,通过这种不正常的成长,冈叔暴打猫女时冲着空虚与哀伤的情绪,最终以一种自毁的方式解脱掉双方。
第六点:被破坏的幽白
现在来看,蚂蚁篇其实同样存在着跟幽白一样的破坏行为,幽白是通过破坏故事、世界观、完成度来达成对商业化模式束缚的挣脱,确立自我的存在,而猎人蚂蚁篇则是通过对既有套路的化用、反用来达成对商业化解构。 猎人在之前的篇章中并没有使用少年漫画的仪式,它更多的是用与少年漫画背道而驰的设定去颠覆读者的预期,但终究设定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读者在心理预期上已经有了足够准备,猎人仅仅是对少年漫画提出了反义而不是解构它。 而到了蚂蚁篇,非但没有与少年漫画设定背道而驰,还大量使用了少年漫画的仪式。但其中被加入了一些东西,使得少年漫画仪式产生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少年漫画仪式?可以将其这样定义: 少年漫画通过长期大量的作品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读者情绪反应链。当一个固定的模式出现在漫画中的时候,读者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情绪。当这个模式表现出足够的力度和感染力,则读者对其产生情绪的预期就会得到回报,从而获得满足感,如果反之,则读者的预期没有得到回应,则会产生不满。 比如说龙珠中孙悟空变得更强与BOSS战斗,海贼王的回忆,大谈因为要保护他人变得更强等。 这些桥段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介绍了。当这些类似桥段出现的时候,观众的回报预期是相同的。比如主角变得更强与最终BOSS战斗,无论是龙珠还是妖尾读者的回报预期都是“燃”,当角色开始回忆的时候,无论是海贼还是银魂观众的回报预期都是“感人”。而少年漫画之所以为少年漫画,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少年漫画回报预期种类很少,绝大部分桥段都集中在“燃”和“感人”两种,很少有其他的类型。 而猎人蚂蚁篇也使用了这些桥段,结果却完全摧毁了读者的回报预期。 比如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BOSS,这符合读者少年漫画桥段的认识。但最终BOSS跟主角几乎没有直接联系,这就摧毁了读者的预期。主角在与小BOSS战斗中突然变得更强,观众的回报预期的情绪应该是“燃”,结果这一段实际的情绪应该是“五味陈杂”而且还偏“郁”,连“燃”的影子都找不到。主角遇到需要保护的人从而变得更强的桥段也是符合观众预期的桥段,结果遇到需要保护的人的,是最终BOSS......
但与幽白不同的是,虽然细节上有很多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设置的吐槽点,但蚂蚁篇整体的完成度相当惊人。
在这个篇章,富坚设置了大量的对应角色,王与冈是一个对应,枭亚普夫与威尔芬是一个对应的角色(他们同样忠于一个概念性的“王”,他们同样擅长编织谎言和利用人心,他们甚至连编织谎言的方式都是通过选择性的真话制造误导性的事实,不同的是,最终威尔芬在极度恐惧下战胜自我,口吐真言,瞬间击溃了普夫完美无缺的谎言跟觉悟),猫女与会长(同样都是以个体享乐主义为主,最后一击又都是抛弃了自我,纯粹站到了种族的角度。)等等,这个篇章的特点就是存在大量呼应与对立,同一种价值观通常会有另外一种与之正好相反的对应。
根据坛友的问题,稍微更新下。
我其实觉得,蚂蚁篇并没有特别“表达人类的善恶”的意思,或者说也有,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了说明简单点,用自己编的概念来说明下。
本能=本能、欲望
自我=自己意识
社会属性=外部对人的需求
小麦跟王的话,属于自我部分的对立。我觉得,对王来说,跟小麦最重要的甚至不是爱情,而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在遇到小麦之前王只有本能跟社会属性,遇到小麦之后他才想到“我是王,我又是谁?”这也为蚂蚁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自我的觉醒直接导致了三护卫对王的定义产生了分歧,尤比对应的是王本能的部分,猫女对应的是王自我的部分,普夫对应的是王属于种族的部分。这直接导致猫女要保护小麦,因为小麦代表着王的自我;普夫要干掉小麦,因为小麦妨碍了王的种族责任;本能尤比就不说了,墙头草,谁说话我听谁的,当然他最后直觉上感觉普夫从种族角度出发才是正确的,所以比较倾向普夫。
而小麦跟王的关系,有点像钢炼说的那啥“全即是一、一即是全”?小麦其实就是究级缩水版的王,同样在某个领域无敌,同样只有本能(想要下棋),社会属性(维持冠军,不然就死)。而最后,小麦也觉醒了自我,在黑幕里面,“王”与“冠军”,“照亮一切的光”与“盲女”都不再有意义,两人都抛弃了与责任,最终留下的只有互相补全后的自我本能——那仅仅是想要一直下棋的小麦跟梅路艾姆,好在他们已经不再孤独了。
从结果倒推来看,蚂蚁将种族精华附于一身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代表这个个体必须是要社会属性压制住自我的,但对个体而言,真的能控制住对自我的思考吗?恐怕是不行的,所以从蚂蚁吃人,引入人的个体概念开始,就必败无疑了。
而会长对应的其实是猫女才对,遵从于本能,最终又通过自我的牺牲达成了社会的属性。
这里面还有挺多暗示的,比如:
“王VS会长,小刚VS猫女,这两个场景可以说是蚂蚁篇故事的风暴核心。这两个对战的过程更是具有非常美妙的形式对立。
小刚在猫女面前坐下的姿势与王在会长面前坐下的姿势几乎一模一样,但是:
小刚在猫女面前坐下的时候,小刚比王弱。
王在会长面前坐下的时候,王比会长强。
小刚只想打架不想说话,但他不得不说话。
王只想说话不想打架,但他不得不打架。
会长想打架,猫女不想打架。
会长想要打架是自私的,是为了满足会长身为武者的追求。
猫女不想打架是无私的,因为小麦是对王很重要的存在。
王打架是为了自己,为了知道名字这个填补心灵空白的东西。
小刚打架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宣泄大到他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
而王跟冈之间的对立则是本能与自我变化的对立......总之,蚂蚁篇对应跟对立简直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不停的翻着花样对比论证.....
蚂蚁篇的东西就太多了,我也不在赘述,贴几个链接好了,有兴趣自己看看就好。
(三)结语
其实现在笔者儿子才十个月,实在是没有精力码字了,这次跟某个坛友夸下海口,实在是有点作茧自缚,只能硬着头皮抽时间把这个贴给写了。因为水平也有限,也没时间打磨,只能凑合着表现下自己的意思,也算是兑现了这个承诺。写得不咋地,就没办法了。
最后附上 比起笔者的三脚猫功夫,野火巨巨当然水平更高(毕竟是被庵野特地找来扯淡的女人),如果大家不嫌麻烦,建议还是看原文的好,以上。
最后,二楼附上《富坚义博成长史》(无图版,实在是没精神附图了),也算是为我的冻鳗儿生活,留点念想吧,写得不咋样,大家随便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