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宅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9-1-6
|
本帖最后由 FA怪叔叔 于 2020-2-7 07:47 编辑
本帖本来首发于图吧,但是似乎因为人长期在海外绑定的海外手机号,发帖只有自己看的见,知乎更是不让发
RT,楼主是个从上个世纪开始搞电脑的,玩过昆腾硬盘,海洋主板,妈妈叉133 166, 更早的甚至拆装过486DX-2 66MHZ+8MEDO内存,金牛9850显卡。如果按照时间划分,可能算中国第一代民间DIYER,毕竟那个时代,基本上网络是想都不敢想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就是只有电脑报和之后的一些杂志了,这一批人大都是这个时候靠着这些渠道开始搞起来的。
先说好,下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楼主自己的记忆,由于时代太久远,距今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所以有些东西未必能对的上,如果有啥自媒体到这里取材搞啥考据之类的,还得稍微注意一下,多考证一下。
首先讲讲为啥会写这篇帖子,这是楼主最近和小自己10来岁的哥们在QQ群里讨论的时候突然有的想法,在楼主看来,在一个垄断竞争(Monoply competition)的环境下,任何试图使用捆绑销售的手段来获取更大利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其实呢,在IT行业里面,这种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早年WINDOWS捆绑IE干掉了NETSCAPE,再后来A和N两家都不开放自家的芯片组授权给第三方厂家等等(当然这是后话,毕竟现如今,别说北桥,南桥好多都给塞到CPU里面去了,但是你们看看啥时候VIA,N的芯片组退市的?那会儿还没到这程度呢)。在楼主看来,I820芯片组这事儿,也是这样的这么一回事,只是比较庆幸的是,这事儿最后INTEL失败了。
首先说一下这事儿的背景:
在上个90年代,本来有三家公司竞争CPU市场,CYRIX,AMD, INTEL,其中INTEL是当仁不让的老大,CYRIX呢,其实取得的成绩还算不错,主攻性价比平台,甚至还有上古APU这种操作,但是后继乏力,到了1999年,已经彻底没法招架了,最后被VIA买走,出过几款CPU但是都不行,主要走的是超低功耗路线,直到最近,VIA参与了国产CPU的制造,最近的那个KA开头的,就有VIA相关的技术。但是,基本上从90年代后期开始,这家基本出局。
而AMD当时对INTEL的压力,一点不比现在的小。自从K6-2/3开始,一直追着INTEL打,到了K7,也就是众所周知的ATHLON发布以后,更是基本上性能开始压INTEL一头了,第一个打破1GHZ的CPU,就是AMD。
因此,那段时间,可以说CPU的性能提升,因为市场竞争的关系一直呈现高速螺旋上升的趋势。相比之下,主板芯片组的FSB(这个概念现在基本上都没了呢,这是说CPU到北桥的速度,当然当时AMD因为用了EV6总线,因此这边的压力比INTEL小很多,其原理,接近于DDR的技术,据说是问HP还是哪家买的技术,所以FSB在K7那一代开始就已经是PIII的两倍了,当然到了P4时代又被反超)也好,内存的速度也好(这里插花说一句,基本上,当你的内存速度高于FSB的时候,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因为CPU都用不到这个速度,当然你说完全没用也不至于,毕竟那会儿的集成显卡还都是在北桥里的,只是集成相对高性能的GPU到北桥,那还得等后来黄老板下场以后才有),都开始有点顶不住了。(这个概念现如今也有,比如显卡如果GPU规格比较高,但是内存位宽比较低,外加用的显存不够好的话会出现性能不足,这时候你超GPU的速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得超显存,反过来也一样)当时的SDRAM,最多也就是支持到100MHZ,(其实是有133MHZ的,VIA搞出来的,当年SDRAM SGRAM的分化还没有特别厉害的时候,SDRAM也有5NS的颗粒,用在显卡上跑200MHZ绰绰有余,但是一般来说SDRAM到了133就到头了)很显然,这个技术,已经走到了尽头,需要一种新的内存方式来取代这个。那时候基本上取代的方式有三种
1.VRAM,因为年代久远,我甚至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不是叫这个名字了,最早是NEC提出的,当然笔者也有点不确定了。基本上这玩意儿的原理就是内存加缓存,这个技术到了XB1初代就有过,然而本身这玩意儿因为本身也属于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说到底,治标不治本,更不要说还有显卡等更吃带宽的玩意儿,所以第一时间被搞的出局,至于后来有没有被各种运用,XB1是否用的就是这个技术的近似值还是直接用的这个,楼主就不清楚了。
2.DDR,这个没啥好说的了,目前你如果把GDDR都算上去,都6代了吧?这里我就提一句,这玩意儿最大的好处在于,这标准是免费的。至于为啥提这个,下文会给解释。
3.RDRAM,这玩意儿呢是当时INTEL力推的标准,我个人感觉这设计思路,挺接近于RISC指令集CPU的。我们都知道,SDRAM,不管你是不是DDR,DDR几,一条内存都是标准的64BIT,但是这玩意儿的特点是单条内存的位宽很低,速度却很快。整体效果,是要好于DDR的。只是,这玩意儿最大的缺点在于,该技术并非免费。是的,你没搞错,要生产种内存,不仅结构比较复杂,还得交专利费。
刷流氓的开端和过程:
在这两种新型内存的方式上,INTEL选择了RAMBUS,当时INTEL的如意算盘那是打的一个叮当响,第一,他们收购了一部分RAMBUS的股份,日后我不仅芯片组,CPU,包括内存在内,统统都给我钱,哪怕你内存条用的是什么四爽牌,古代牌,银士顿牌,只要你用我RDRAM的颗粒,乖乖给钱。第二,他们和RAMBUS签约的同时留了一手,规定INTEL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推行用DDR的芯片组,但是SDRAM并不在此列。这也就是为什么日后会存在I845这么奇怪的芯片组,而作为首发的I820芯片组,因为考虑到市场的关系,所以加入了一个能使用普通SDRAM的芯片,而恰恰是这一个芯片导致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时间到了1999年的11月,I820承载这INTEL的希望上市了。在这以前,INTEL的PIII平台说实在的也有点尴尬,自家产的芯片组,I810,本身属于一个怪胎,一个AGP接口都没的,只能支持自家的核显,最后搞得PIII的CPU要么用着更早的PII时代的440BX芯片组,顶着个过时的AGP 2X,虽然整体性能还是不错,而且敲敲打打的面对133MHZ的外频你超两下搞几下依然没问题(比如知名的技嘉BX-2000+),但实终究不是个事儿,面对VIA的阿波罗133A只能是挡一下是一下这样。但是,一场惨剧就此发生,上文提到,I820芯片组原生支持的是RDRAM吗,为了支持SDRAM,加入了一个MTH芯片,然而这个芯片因为赶工等问题,最后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翻车事件。如果SDRAM上到了这主板上,轻则系统不稳定,各种重启,重则导致硬盘数据损坏。套用现在的一个说法,就是所谓的炎上了。
耍流氓的后果和余波:
上面提到I820的翻车。这里我还要加重说明一点,当时的主板芯片组市场,不仅有INTEL,还有VIA,ALI,SIS这样的第三方厂商,在这个情况下,其实,真要如此耍流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当年的VIA,直接就推PC-133内存,持平了INTEL奔腾III的FSB,RDRAM的优势第一无法发挥,第二还被便宜的133MHZ SDRAM追着打。而就因为这一点,I820芯片组总体出货量并不大,这点呢,不知道是INTEL该觉得庆幸,还是觉得无奈。 至于说I820芯片组最后的结局,那就是全球召回。这里我还要提一句,当时INTEL的处理方法,还是比较够意思的,最后退赔了一条还是两条堪比天价的RDRAM。而国内当时的主板厂商,我记得除了三大厂里的一家(具体哪家就不知道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大概可以找的到)以外,别的,集体装死了。于是国内的消费者又被当成了韭菜。这事情,其实当时的反应是非常激烈的,只是那会儿BBS也好别的也好都没有这么热门。放到现在我看这事情,绝对不会这么容易的就过去了。
然而,RAMBUS到了这里,事情还没算完。2000年11月,P4粉墨登场,我不清楚INTEL是还是不死心,想借着4倍的FSB,进一步提高对内存带宽的需求从而推广RAMBUS内存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还是基于和RAMBUS公司达成的协议,最后御用的CPU主板,I850,还是只能支持RDRAM,我记得很清楚,当时MC杂志曾经刊登过一个配置单,写的是奔腾4尝鲜套,这内存价格看的我直头皮发麻,光是内存价格都已经要比CPU都可怕了。
最后的最后,RDRAM,以INTEL出了一个比较蹩脚的I845芯片组(对,P4用SDRAM,因为和RAMBUS的合约规定不许支持DDR)宣告了RAMBUS内存在PC领域的彻底死亡。多年以后,PS3的内存,采用了这款产品。然后,笔者就再也没找到这家公司有关的事情了。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感叹,还好当年INTEL耍流氓失败了,否则,我们现在怕是用的内存条也要加几个钱。充分的竞争,才是抵制这种耍流氓的原动力啊。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笔者倒是想要回顾一下APU的故事,说实在的,在笔者看来,这事儿,其实也是这么一个基于耍流氓思维的产物
注意,关于P4那段,我彻底搞错了,时间太久了,820芯片组是S370平台,上的是P3,关于奔腾4那段这芯片组是没关系的,只是首发用的是I850,也是只能支持RDRAM,时间太长了,记忆出现混乱了,这里重新查阅了英文维基百科做了一些考证,编辑掉了。顺带加入了更多回忆的细节和一些个人看法。另外如果可能的话,麻烦哪位能帮个忙丢到图吧里顺带@一下本人,百度ID 全装甲怪叔叔 因为本人在海外很久了,注册的手机号不论百度还是知乎都是海外的,因此在百度长期出现发帖只有自己看的见的情况,知乎更是直接不给发帖说是没注册手机号。。。。。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