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肾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8-2-15
|
求lz讲神学不要把爱因斯坦老人家拉过来,他可是去世前一天还在研究大一统理论,尝试将引力和电磁力的理论公式统一呢,可以说是科学精神的典范,想要研究前沿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而不是靠主观臆想。
引用(http://muchong.com/t-12446262-1)一部分供参考:
当然,无论如何上述误解还属于科学之内的认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还有人走得更远,企图用周.易的阴阳说来“解释”元素周期表[8]。这些学者(他们的确是科班学者,不过看来不諳物理学、化学)声称可以运用《周.易》的阴.阳.八.卦理论探讨元素周期表问题。其实,只要看任意一本群论入门书的前10页,反复几遍、思索一番,很容易看出:即便用现代数学的概念把《周.易》阴.阳.论的含义抬高,充其量也只是个二阶群C2;所谓黑白、阴阳、男女……之间的“由此及彼”的关系就是C2群中的两种群元:恒等元I和C2元。C2群是最简单的一种群,只代表自然界中最简单的的一种事物间的关系(即对称性)。而自然界万物间存在的关系实际上远不止二阶群一种,还有好多种群,代表更复杂的事物间的关系。人们误以为阴阳八卦可以“由此及彼”覆盖自然界中任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实在这一点上《周易》远远无法与群论相比。群论是现代科学的代表。
为什么没有学过群论的人听到《周.易》的阴.阳.八.卦理论中黑白、阴阳、男女……之间的“由此及彼”总觉得很神秘呢?黑白如何与男女“由此及彼”呢?由男到女又是如何“由此及彼”呢?这一点在群论里同样可以做到的,诀窍在于从群的一个元素“及彼”到另一个元素的“二元运算”是不加具体定义的,不同的场合有其特定的运算约定。可惜的是《周易》只知道在一个C2群里翻来翻去,从不越出雷池一步,不知道C2群之外还有“由此及彼”的广阔天地。群论中还有两种由此及彼的能力:同构和同态。这都是周易没想到的。正因为群论的同构和同态,就可以把不同类型的具体数学(如向量、张量、矩阵……)建立起横向联系,那就是“表示”(representation)。通过表示,群把整个数学统一起来了。群通过数学就可以运用到客观世界。关键是:对于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哪怕我们对其物理具体内容还暂时不知道、实验证据还不足,但是可以单凭问题中明显可见的对称性质,就可以从群论上演绎出一些重要结论,尽管这些结果不是体系性质的全部行为,但却是体系必须严格服从的行为。
群之间可能存在从属关系,一个群可以是另一个群的子群。例如二阶群C2是三维旋转群R3的子群。R3又是代表球对称的SO(3)群或SU(2)群的子群。上述自由原子的球对称性就属于SO(3)群,不属于二阶群,或二阶群只是SO(3)群的一个子群。既然子群的完备集不可能也是“母”群的完备集,所以二阶群C2的《周易》是绝对无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球对称的本质的[9]。周.易.论者遇到s, p电子有2+6 = 8,就非要与《周易》八卦中的“八”硬凑在一起。即使凑上几个元素,此后d, f电子的10与14怎么凑呀?将来g, h电子的18与22又怎么凑呀?凭群论就可以断言这样的硬凑毫无价值。
两千年之后,人们还陶醉在《周.易》阴.阳.论这二阶群中,误以为万物之间只有这一种事物间的关系。硬要把自然科学的问题塞进《周易》哲学的框架内去求解,只能是失败的结局。至今,没有一个自然科学的定理、公式是靠哲学来作依据求证得到的。他们没看到自然界中万物之间还有很多种其他关系(很多种群),那是明摆的事实。宇称也属于一种对称性,难怪,以破除宇称守恒定律著名的杨振宁先生一眼就看出问题,振聋发聩地指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1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