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评价:最后一章+2,第二章+0,第一章-2,建议观看顺序:直接拉44分钟看最后一个故事。
这片子简直是叫兽现形片,第一个叫兽拍的烂出境界,第二个自己人拍的中规中矩,第三个李导拍的相当优秀,还特地为了和叫兽比较加了个中间值,过于真实。comicwave的美术团队能被他易小星拍成这个鬼样子,亏我一开始看还以为这片子整体毫无审美。但故事顺序是不是有点问题,要我去电影院不知情的情况看,第一个故事看一半估计就走了,连后边是啥估计都不知道。
以下所写,非常个人化,且非常男性化。倒不如说现在打着青春片在拍的,都是男性青春片,女性青春片大概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吧... ———————————————————————————————————————————————————————————————————————————— 《纤雨初晴》和《那些年》比很容易看出两者的相似之处,这个片子本质就是个青春片,没有很明显的区域特色。 早熟的女主,晚熟的男主,推波助澜的基友和环境压力,女主比男主早一点意识到恋情的存在,然而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表达。这一微妙的戏剧感就是青春片带给人特殊情感的核心。青春既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而是介乎于中的一种美丽却不真实的存在。正因为结局的遗憾,才能不演变成柴米油盐而仅仅是作为纯粹的恋爱保留在脑海里被记忆不断延续,不断地因为后续生活的物质化而升华的更加纯粹,更加贴合理想中真正的爱情的美丽存在。 但头脑中的妄想仅仅是妄想,当年处在恋爱关系时候的人,必然不会和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成年人完全一样,这一微妙的情愫会不会保留?多年之后不知还有多少有少年心的人再去以身涉险,妄图验证纯粹爱情的存在,撞的头破血流后会发现,在大脑中被不断加强、修饰过的“纯粹之爱”终究是不真实的镜花水月,当年的少年还可能是少年,但少女已经不再少女了。 大概在感情生活上,男性的成长要永远慢女性半拍,这才会在青少年时被女生牵着鼻子走,又在若干年后尝试验证不真实的记忆,这种人生的戏剧化构成了少年青春恋爱的浪漫,因为至少在少年的脑中,他们的爱情确实是浪漫而纯真的,在现今时代近乎于无法取得的明珠,连带着最后飞蛾扑火一般的行为,给整个青春遐思画上了最浪漫的句号。 ————————————————————————————————————————————————————————————————————————————— 李导的《纤雨初晴》的结局明显和我上述所说完全不同,变成了一个很戏剧化的Good Ending,更像是一部“圆梦片”。但也没什么不好的,谁不愿意让脑海里的存在变成真正的现实呢?就算仅仅存在于荧幕上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