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00|回复: 11

[转老师的文]:求你了,拿出点创造精神―动画高等教育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你了,拿出点创造精神
――动画高等教育呼唤创造性思维


   “求你了,拿出点创造精神好不好。”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有时我觉得这篇文章似乎没什么价值,甚至很可笑――搞动画片的竟然没有创造性思维,竟然想象力枯竭,那还搞什么动画片?还有脸写文章和别人说?!但是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们的动画高等教育极度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





(1)      不会画画,请走开。



我们的动画高等教育从入学考试那一刻起就已经把很多有才华,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拒之门外了。


会画画吗?不会?对不起,请走开。


我经历过很多这样的场景,老师拿起学生的卷子,一看画的很差,根本不再继续看他们画的故事是否有趣,就直接扔进了不合格的卷子堆中。我见过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考卷,但是最终他们都没能通过考试。比如说:考试题目是《我的朋友》,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有一个考生半个小时就交卷了,他画了一条曲线(下面写着“我的朋友张三”),一条直线(下面写着“我的朋友李四”),一堆三角(下面写着“我的朋友王五”),最后用彩色铅笔胡乱涂了一片(下面写着“因为有了他们,我的世界变的五彩缤纷”)。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但是你从卷子上丝毫看不出该考生会不会画画。于是。。。。。。。


另一个考生的题目是《童年往事》,他也半小时就交卷子了。与其说那是一张画,不如说那是一张“仿真考卷”。这孩子竟然细致入微地画了一张小学数学考试卷子!!从填空题到选择题,每一道题都用稚嫩的笔触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正确答案,还打上了红勾表示正确。最后在卷子最上面给自己写了一个大大的“100”分。这是多么质朴、纯洁的童年回忆!!多么高明的创意啊!但是你依旧看不出这孩子会不会画画。于是。。。。。。


哎,我始终不明白:既然我们的考生入学后依旧要学习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基础课程,为什么在入学考试时还要如此严格地考察他们画得如何如何好呢?这样的结果不仅是扼杀了一大批富裕创造精神的孩子,最可怕的是会误导学生以为动画片一定要画得好才能做!仿佛世界上只有画出来的动画片。殊不知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动画片的创作媒介。不会画画依旧可以制作出优秀的动画片,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请看看一个想考我们学院研究生的动画公司在职人员与我QQ聊天的对话记录:


“老师给我看看你画的东西。”


“我不会画画。”


“啊?!那你是教文化课的老师吧?英语还是政治?”


瀑布汗~~~~~~~~~~~


在这种“惟有绘画才是动画艺术真缔”的招生与教学思想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开始沉迷于“画”而不是“动画”。在他们眼睛里动画片是会动的画而不是电影。他们会先去强调自己画的有多好,多细致,而完全忽视电影视听语言的重要性。我就曾经遇到过无数这样的学生:


你给他们的作业提完意见后,他们总是若有所思地说‘好吧,我再去问问教运动规律与绘画的老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利用视听语言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有趣,甚至还可以“偷工减料”地缩短制作周期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生目光短浅到只会通过“生画”来解决问题。似乎一部好的动画片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画的是不是好?运动规律是不是流畅?”


当然我绝对不否认绘画基础扎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会画画绝对有利于动画创造。但是动画片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一旦开始制作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各种繁琐的技术问题所围绕。因此如果你没有在一部作品制作之前先养成“动画片是电影而不是画”的话,那么很容易陷入纠缠于技术细节的旋涡无法自拔。因此有时候画画好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这就象一个50岁的中国人和一个1岁的中国小孩一起学英语,一定是那个一岁的学得快学得好。因为他是一张白纸,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2)      今天你CG了吗?



请允许我再次引用我曾经说过无数次的话语:


“每次走进国内的动画学院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总觉得自己走进的不是动画学院而是计算机工程学院。



老师们站在SGI工作站前挥舞着激光教鞭,教鞭放射出的、影影绰绰的红点与投射到墙上纵横交错的3D建模图形交相辉映。各种奇怪的几何图形投射在老师脸上,时红时蓝。



学生们坐在DELL电脑前,手指近乎经挛地疯狂点击鼠标。教室里键盘、鼠标匹啪作响之声与电脑散热扇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师生共同与电脑“英勇搏斗”的场景构成了一副“可歌可泣”的、“后现代艺术篇章”。



可是伴随着电脑关闭时硬盘那一声病人垂死挣扎般的刺耳之声,这世界仿佛变了模样:一切都是那么灰暗与冰冷,仿佛与“艺术”二字毫无关系。



再也看不见学生围在摄影机边挥汗如雨地摆弄灯与镜头;再也看不见以录像带、胶片形式上交的作业(堆在我面前的永远是一张张光盘与一个个电脑文件);再也看不见学生满脸满身泥巴,脏脏的从一堆小泥偶拍摄场景中小心翼翼跳出来,兴奋地与我打招呼的情景......”



如今国内似乎只有电脑动画才叫动画,无论是市面上卖的教材还是各种媒体、论坛都只能看见两个字――“CG”。我不知道这是对“CG”的赞扬还是对“CG”的侮辱。言必“CG”,行必“电脑”,似乎离开电脑我们就不能也不会做动画。我看以后大家见面就别问“你吃了吗?”直接改问“你CG了吗?”


我丝毫没有贬低电脑动画的意思,只是觉得这种盲目追寻电脑动画的风气很不正常。这从电脑动画制作书籍占据国内动画理论书籍市场99%的份额中不难看出。大家都在急功近利地告诉学生怎么做动画片。但是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大师都做过什么动画片?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不只是技能?没人告诉你,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去踏踏实实搞学问。


曾经有出版社主动找我出一套动画教材,但是一上来就告诉我他们要尽快抢占市场,所以要写的简单扼要,说白了就是粗制滥造。他们甚至建议我把动画大师出成系列“口袋本”。我很难想象这种“琼瑶小说式”的“口袋本”理论书籍是对中国动画事业是一种贡献还是侮辱。当我拒绝了这位女编辑的“盛情相约”后,她的MSN立刻换了名字“现在的‘愤青’真不少,我刚就遇到一个,把我恶心坏了”。


艺术教学与创作其实拼到最后不是拼技巧,而是拼修养与素质。《天龙八部》里那个偷学少林寺72绝技的鸠摩智之所以走火入魔,前功尽弃,就是因为他只偷学少林寺武功而忽略了那个负责藏经阁日常卫生的老和尚给他留下的佛经。电脑技术就象少林寺72绝技,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动画制作者的个人修养正是那高深莫测的佛经。越是高明的外在武功就越需要深厚内功作为基础予以化解。如果我们一味沉迷于外在武功招式而忽略内功的修炼,最终结果就会和鸠摩智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懂这些,他们需要有人引导。而教技术与教艺术的老师恰恰有这样一个有趣而无奈的现象:什么是优秀艺术的观念?没有统一标准。你说你的最棒,他说他的最高(于是美术院校只好把老师们拉到一起考英语,谁英语过了谁可以当教授)。但是电脑动画技术却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当艺术观念上评判不出谁优谁劣时,学生看见的就是谁先做出东西谁就是“优秀”的代名词?于是乎懂电脑技术的老师因为有了自己所谓的“作品”就成了学生争相效仿的榜样(毕竟电脑动画上手比较容易,但真正学好很难)。而那些苦口婆心劝告他们不要急于求成,慢慢修炼内功的教艺术的老师(比如说动画史、电影史、美术史老师)就成为了“落伍与无能”的代名词。久而久之,教师队伍中就出现了“艺术与技术谁领导谁?”或者说是“谁更NB”的所谓“学术之争”(毕竟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抛开这种无聊争论不谈,吃亏的只有学生。


就这个问题我只想真诚地对学生说一句话:“这世界上除了电脑,还有很多看得见摸得着,令人心里温暖的东西可以成为你创作动画片的载体”。


(3)      一切为了得奖



我觉得现在的动画院校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评判标准似乎只有一条:能否得奖。由此引发出来的后果就是他们要求学生作业主题要深刻,故事结构要完整甚至复杂,画面要讲究,制作要精良。严格要求学生是没错的,可是这种单纯为了迎合评委好恶的做法是否太过功利?


学生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能掌握动画片基本制作流程与美学观念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再要求学生得奖似乎有点勉为其难。得奖的毕竟是少数人,比赛只是督促、锻炼学生创作的手段而已。但是现在学生想出一个自己很喜欢,很幽默但是没什么深刻主题的小故事,老师就会一锤子打死。很不屑一顾地批评学生道:“就你这故事还想得奖呢?少跟我讲什么你就要‘无厘头’,就要搞笑。那种东西根本得不了奖。我当了这么多年评委了,就你这种东西基本属于一看开头就快进过去看一下曲的范围。”


于是本来就很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艺术类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变得更为好高务远而眼高手低。他们大多沉浸在制作与现实生活毫无关系的“大片”之中。《霸王别姬》、《魔兽争霸》之类画面华丽、内容空泛的作品比比皆是。一个班90%的作业全部是无病呻吟的MTV和电子游戏片头,根本看不见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


我有一个学生想制作一部描述自己坐小公共汽车时,由于汽车颠簸,想喝水而总是喝不到嘴里而带来无数尴尬的小片子。我大力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用动画特有的夸张变形来讲述一个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小片子。但是当他去找同学合作一起干时,却被无情地讥笑:“你那叫什么东西啊?!多没劲啊。你找别人合作吧,我们要做大片,要得奖呢。”


老师们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活得很郁闷,缺乏幽默感。我们为什么在动画片时还要板起面孔做张艺谋而不能轻轻松松地做周星驰呢?更何况人家张艺谋都开始《十面埋伏》了,我们就不能《大话西游》一下吗?


(4)      不说人话的理论教育



有一次我叫学生写一篇动画片评论文章,要求很简单:看见什么说什么,听见什么说什么。一定要写真情实感。结果学生的作业叫我非常失望。他们的文章里充满了“民族集体无意识”、“能指与所指”等他们自己都不搞懂什么意思的专业名词。一句话长到我分不清哪是主语,哪是谓语。总之全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晦涩难懂,生搬硬套,毫无激情。我深深震惊于这种不说人话的文章。当我问他们谁教他们这么写字的时候,答案更叫人震惊。


他们说很多老师上课都这么说话,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老师给他们传达的信息就是专业文章就应该这么写。只有不说人话才能显示出自己是专业人士。虽然他们不屑于这样的教育方法,但是没有办法,想及格吗?对不起,你必须按照老师的方法写文章。


于是他们就很真诚地上网下载那些不说人话的“专业文章”;很真诚地胡编乱造;很真诚地交作业骗老师。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老师也在很真诚地骗他们。难道理论文章就一定要写得大家都看不懂,看不下去才叫专业吗?


天啊!!!!!!!!!!!!!!我们都在干些什么?????????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艺。这是无数前辈教导过我们的至理名言。而现在我们却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在睁着眼睛听我们说瞎话,然后再闭上眼睛把瞎话变为指导自己做人和创作的座右铭。如果我们连说实话都不能保证的话,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每当大四学生毕业时,看着他们那一双双浑浊的眼睛我都很悲哀。四年前他们新生入学时那一双双清澈透底的眼睛现在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我深深自责――如果是我的话,我宁可一点专业知识都学不到,也不希望自己最纯真、最质朴的本性这样慢慢被扼杀。虽然造成学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但是起码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艺术创作的前提就是“真诚”,抛开这点谈什么都是扯淡。


综上所述,国内动画高等教育中的绘画基础要求过高,过严;电脑动画技术的盲目泛滥;一切为了得奖的功利心态和不说人话理论治学态度大大挫伤与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求你了,拿出点创造精神好不好”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现在看来它一样适用于老师。


当然教与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的问题,抛开任何一面去谈对方都是片面的。但是在此我仅以一名大学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检讨教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老师们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当然本文是针对那些想学而一时学不到东西的好学生而言,那些根本就是来混文凭的垃圾学生请你走开。






2005年5月2日于家


原址:http://www.anibbu.com/bbs/dispbb ... ;ID=2208&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啥也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殊不知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动画片的创作媒介。
这世界上除了电脑,还有很多看得见摸得着,令人心里温暖的东西可以成为你创作动画片的载体

在这种“惟有绘画才是动画艺术真缔”的招生与教学思想影响下
每次走进国内的动画学院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总觉得自己走进的不是动画学院而是计算机工程学院

《天龙八部》里那个偷学少林寺72绝技的鸠摩智之所以走火入魔,前功尽弃,就是因为他只偷学少林寺武功而忽略了那个负责藏经阁日常卫生的老和尚给他留下的佛经
如果我们一味沉迷于外在武功招式而忽略内功的修炼,最终结果就会和鸠摩智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魔兽争霸》之类画面华丽、内容空泛的作品比比皆是。

更何况人家张艺谋都开始《十面埋伏》了,我们就不能《大话西游》一下吗?

正在写押井守,这个人就根本不会画画,但是他的片子大家相信也看过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成年人了,学动画的,还在那童年往事、我的朋友?这地方还有什么好呆的。

说到最后,中国动画再华丽也没用~~~挖到最深处都是一副教育人的嘴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ntlv0 发表
[B]殊不知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动画片的创作媒介。
这世界上除了电脑,还有很多看得见摸得着,令人心里温暖的东西可以成为你创作动画片的载体

在这种“惟有绘画才是动画艺术真缔”的招生与教学思想影响下
每次走进国内的动画学院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总觉得自己走进的不是动画学院而是计算机工程学院

《天龙八部》里那个偷学少林寺72绝技的鸠摩智之所以走火入魔,前功尽弃,就是因为他只偷学少林寺武功而忽略了那个负责藏经阁日常卫生的老和尚给他留下的佛经
如果我们一味沉迷于外在武功招式而忽略内功的修炼,最终结果就... [/B]

解释一下,里面提到的魔兽争霸是XX级学生的作品,做的很有“气势”的3D动画。非暴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押井守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部美术教育学科毕业
这个专业入学试一样要考美术基本功
学过没学过是一回事,以后还画不画是另外一回事

所谓学过和没学过的差别就在于,一定程度下,思维形式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是,对于中国动画业,我无话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口口翻大人 发表
[B]解释一下,里面提到的魔兽争霸是XX级学生的作品,做的很有“气势”的3D动画。非暴雪[/B]

“之类”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ntlv0 发表
[B]“之类”是什么意思呢? [/B]

泛指一些极端追求技术和所谓“大气”的学生作品,和带有功利心的不切实际的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为动漫套上学术面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slash_vs_kiss 发表
[B]都成年人了,学动画的,还在那童年往事、我的朋友?这地方还有什么好呆的。

说到最后,中国动画再华丽也没用~~~挖到最深处都是一副教育人的嘴脸。 [/B]



话不尽然,儿童向动画也一样是糙老爷们做的。所以这些题材还是必修的,因为只有这种题材最容易激发人的想象。(至于想象成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题目是《我的朋友》,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有一个考生半个小时就交卷了,他画了一条曲线(下面写着“我的朋友张三”),一条直线(下面写着“我的朋友李四”),一堆三角(下面写着“我的朋友王五”),最后用彩色铅笔胡乱涂了一片(下面写着“因为有了他们,我的世界变的五彩缤纷’”
这个我个人觉得其实是非常有几米风格的。
可能你的那个老湿对漫画的定义是非常狭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7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考卷而已,非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9 02:27 , Processed in 0.0528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