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盛大做传奇世界,工作非常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在盛大这样的平台上开发出一款有自己风格的作品。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有机会做主策划和项目经理,就做了一个叫三国豪侠传的游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但是这个游戏在商业上惨败。原因在于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兵种配合等等要素,想让战棋游戏变得更好玩,但是我们忽视了中国玩家对成长和积累需求,当玩家没法凭借等级优势等等在游戏中的积累压制别人时,就没有继续玩下去的动力。项目失败之后我就离开了盛大,这个结果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时项目中有很多比我年长、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拿到奖金和期权的人,而我把它们的希望毁了。
之后我投奔了一个朋友的公司,上海灵禅,灵禅虽然做很多外包,这段经历也和做独立游戏关系不大,但当时灵禅有很多圈内的前辈,在这里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管理经验,学会了怎么协调各人利益。
到了2006年,市场上出现了Live Arcade的模式,出现了像PopCap这样的公司,我们发现游戏可以用一个让人上瘾的核心模式+付费解锁这种形式来赚钱,这意味着有一种不用再做规模化程式化的成长和数值系统,就能养活自己的游戏模式。当时Xbox360想进中国,而我们想在海外发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就合作了。我回顾自己开发游戏的方式,就想能不能尝试回到大学的时候,用独立游戏开发的方式来做这个游戏:自己亲手写demo,一个星期之内确定玩法,一个月之内把主要风险的东西解决掉。后来做到了,后来这个作品成为中国人制作的第一个上XBLA的游戏,但是项目做到一半的时候我离开了团队。这是2007年。
然后开始做「风卷残云」。「风卷残云」这个游戏是2011年发布,但其实2007年就开始了开发,前后大约四年的时间,前三年都是拿自己的积蓄开发的。开发这个游戏的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追求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初一段时间,团队一共只有两个人,最早的计划是用9个月做一款XBLA的游戏,无论销量如何都能支撑后续开发,但实际上做这个游戏花了三年多。
两个人做游戏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在那种状态里能和很多公司进行非常坦诚的交流,可以不隐藏任何东西,因为我们做的游戏和所有人都不一样,所以大家都是朋友而不是竞争对手,感觉非常幸福。但是两个人做游戏也给商业化带来了很多门槛,我们的游戏每次比赛都获奖,但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因为运营商发行商之类的合作伙伴会不放心,担心两个人能否支撑一个游戏的持续运营。相信直到如今对于一些小的独立团队来说,这种情况也存在。
游戏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已经弹尽粮绝了,我们和一些投资方聊了很久。我们的游戏也越来越成熟完善,看到了商业化的可能,甚至有人觉得这个品质可以用来做大型MMO游戏。对于我们那么小的团队来说,这种肯定是非常有安全、非常受鼓舞的事情。再后来带着游戏在ChinaJoy上展出,有媒体对我们进行了报道,在我们开放游戏demo下载的当天,由于下载人数太多,撑爆了服务器,在3DM上出现了一大堆关于「风卷残云」的讨论,然后出版商和运营商就都来找我们了。后来我们以一个十人的团队做完并发行了这款游戏,游戏还登上了XBLA和S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