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562245996 于 2018-4-8 23:58 编辑
大概一个月前刚刚看完Eva的tv版,本来是不打算看新剧场版的因为听说那是另一个世界线上的故事。偶然间在某个动画锦集里看到破中的那个经典镜头,就是碇真嗣红着眼喊“把绫波还给我!”那段。
不开玩笑,刚看完tv版的我当时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后来我赶紧看了破的后半段,也就是初号机神化的那一部分。看着勇敢的碇真嗣,配上《给我一双翅膀》,想起了tv版因为他的懦弱而被分食的二号机,不禁泪流满面。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从头把破看了一遍,感觉到有些异样。怎么说呢,破的气氛有些过于轻快,特别是明日香和丽在电梯里看着彼此贴着创口贴的手时,这种违和感达到顶点,我甚至怀疑自己看的是不是后宫轻改。在这种情况下,再看破的结尾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好像是很套路的男主爆发打败怪兽拯救(毁灭)世界。
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落差,于是我连着把Q看完了。在明日香打开碇真嗣插入栓的盖子时,我明白了问题在哪。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破》让人看着爽但感觉不安,《Q》让人看着奇怪但感觉熟悉。
先说说Q,有的人说Q矛盾的根源在于人物不好好说话。实际上Q中只有两个节点可以好好说话,一个是黑丽带走碇真嗣时,另一个是碇真嗣拔矛时。关于拔矛我们等会儿再说,先说黑丽。以当时的情况,哪怕美里跟碇真嗣解释“眼前这个丽是复制品,他们想要利用你”,碇真嗣会信吗?显然不会。在他看来一边是那个“他连世界都不在乎也要救出来的人“在呼唤他,另一边是一群把自曝项圈系在他脖子上的人在阻止他,该怎么选一目了然。之后在Nerv的基地,渚薰跟他解释了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拯救,冬月跟他解释了他想救出的人发生了什么。从剧情来看碇真嗣似乎也没有什么额外想知道,他不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人,这点在tv版中已经有很多描写了。
我必须坦诚地说,看着碇真嗣红着双眼,即使毁灭世界也要完成某人的愿望时的感动和某种遗憾被补完的满足是真的,但清晰的意识到这是Eva-another story的感觉也是真的。就像tv版碇真嗣幻想的那个没有使徒的,丽叼着面包跑步上学的世界,确实很美好,也确实很虚幻。与这种虚幻的美好相对的,是Q中的痛苦的现实,孤独怀疑牺牲与重回起点,这正是tv版所描绘的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这本质上是两种审美的差异,就像破的女主是绫波丽,Q的女主是明日香一样。
然后说说感情线。一直有人说Q卖腐搞基,我并不认同这一点。碇真嗣和渚薰的大部分对白都在tv和漫画中出现过,漫画中渚薰的情感变化的激烈程度更是远远超过Q。更重要的是,渚薰与碇真嗣的感情进展的流畅且自然。 在的破中,碇真嗣对丽有好感,对明日香可能有好感;同时丽和明日香都对碇真嗣有好感。
在Q里,碇真嗣知道真相后对黑丽转为厌恶和排斥,对明日香是非常不理解(如果一个人见面就骂你冲上来就想打你,谁都会感觉不理解);同时黑丽完全没有记忆,到最后也只是对自身出现怀疑,明日香对碇真嗣只能说很在意,有没有好感呢,不好说。
所以在Q中,渚薰是惟一一个关心过,理解过,试图进入碇真嗣的心,缓解他的焦虑解答他的困惑(发生了什么,该如何弥补)的“人”。这个思路与tv版是一脉相承的。在tv版里也没有人倾听碇真嗣的声音:明日香一直在与自己的内心抗争,最后抵抗不了压力逐步崩溃,二代丽自曝后失去记忆,美里的重心在探究Nerv 的秘密上,只有渚薰愿意做一个“倾听者”,这也是碇真嗣会对他产生好感的原因。同样地,这也是在Q中,碇真嗣会对渚薰产生好感的原因。这两者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这也是为什么看完Q后我体会到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完 全 一 致
这种做法这能称为卖腐吗?我觉得不能,因为Q中碇真嗣对渚薰产生好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这个过程是对tv版的复刻,哪怕是看星星那段,渚薰的动作和台词都与tv非常相似。为什么Q中要重演这一部分,甚至把它作为主线呢?我认为这是为了让视角重新回到碇真嗣身上。在看tv版的时候,我更关注美里,甚至会感觉美里才是主角。主要原因是,她位于风暴的中心:向上要对碇司令负责,向下要管理三个小朋友,同事中律子是同学兼朋友但又彼此相瞒,与加持是旧情人又是合作者。她是陪在碇真嗣身边的第一个人(在第一集她护送男主前往Nerv ),也是最后一个人(在Air中她护送男主前往初号机)。这样复杂而矛盾的角色与缓慢下降的明日香,螺旋上升的丽和进一退二的碇真嗣比起来要有趣得多。类似的,在tv版,“最后的使者”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是渚薰,那位在欢乐颂中拥抱死亡的自由天使,而不是男主角碇真嗣。
在新剧场版中,特别是在破的那个爆炸性结尾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碇真嗣身上。明日香生死不明,丽了无音讯,碇真嗣就是唯一的主角,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苛刻的审视,他的喜怒哀乐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动机”。那谁来当这个动机呢?在前作破中,明日香和丽都分别成为过动机,引发了碇真嗣的暴怒和初号机的神化,那么这次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那个本来就在tv版中成为过动机的人。一个佐证是,在新剧场版中,虽然渚薰的这个角色的戏份变多了,但他的内涵却被削弱了,形象也变得扁平了。在tv中那个代表着神对于人的爱,会说出“生和死对我是等价”的“人”,在Q中只是一心希望碇真嗣获得幸福。这就从一个独立的角色堕为彻彻底底的配角(从第一使徒堕落为第十三使徒),这一切只为了塑造碇真嗣的形象。这么做真的好么?我的回答是可以接受,但缺少了神性的渚薰,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一部优秀的动画中每个角色应该都有自己的逻辑和目的,而不是一味的为主角服务,不过这个还要等最后一部出来才能下结论。
最后说说Q的问题。我看到很多人说Q挖了很多坑,有很多地方很难理解。我倒觉得这个无所谓,本身tv版就有很多地方有很大争议,剧场版又在tv版的基础上做了魔改再加上剧场版本身剧情就是不可避免的会飙车,所以我一开始就没打算把所以细节弄明白。我比较关心主线上有没有逻辑上的缺陷。有两个地方我比较关注:
第一个是碇真嗣不顾渚薰的劝阻强行拔矛。老实说我看着一幕的第一反应是“傻x碇真嗣”,这一幕的即视感太强:我完全能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硬要解释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碇真嗣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渚薰承诺的“you can redo”,真走到这一步也没办法回头了。
第二个是真理斥责碇真嗣的那句“你也稍稍学会做人吧”。在看Q之前我就知道渚薰的死法,前面也提到,他在Q中的死与在tv版中死亡的意义有着星渊之别,所以我也没有被很深的打动,因此我也同意真理的话,碇真嗣是不是有点太软弱了呢?后来想一想,有这种想法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置身事外,在樱花流响起之前,我甚至没有为渚薰感到悲伤。但渚薰的死对于碇真嗣来说,意味着唯一的光熄灭了,在未来等待碇真嗣的除了熟悉的绝望和孤单只有把他当棋子的父亲、处在敌对状态的WILLE和明日香以及失忆的陌生人黑丽,那可真是一个“beautiful world”。
开始觉得有些滑稽但仔细想来悲从心起。「此嵇侍中血,勿去。」
不过还好,这世界还有光。
Ps:这三部剧场版的标题一个比一个黑♂暗;看完Q再看tv版第二集《陌生的天花板》有别样的感觉;心疼那些12年就开始等“锐意制作中”的第四部的朋友;终于明白为什么Q在日本上映之后,国内的剧透没人相信,换我我也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