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8|回复: 22

[讨论] 不成熟的想法:萝卜动画的颓势是不是日本玩具业界一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留美 于 2018-1-16 21:57 编辑


首先是标题的完整版:
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近年萝卜动画的颓势是不是日本玩具业界一霸无强的格局造成的?

大家都喜欢(?)的福田监督在天龙舞上映期间曾经在访谈里面提过,现在日本的萝卜动画制作模式和以前已经不同了
以前是玩具厂主导,动画是玩具的宣传广告。具体来说是玩具厂先要决定卖玩具,再去找合适的人选来制作作为广告载体的动画。
而现在则是由制作委员会主导,玩具是动画的诸多周边中的一类。与上面的情况相反,玩具厂商是以获取周边销售权的形式后期介入的,对于动画本身的影响力相对是较小的。

制作主体的转换对片子的影响的最大的一点,就是档期的选择
对于玩具主力导向的动画来说,在动画开播的同时甚至之前,主力产品就已经上市;而之后产品线的展开,与动画的剧情展开也是同步的;而在动画完结之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媒体宣传跟进或持续,那么整体玩具的销售热度也会很快下降了
之所以以前的萝卜片大多是年番或者长篇作品,在黄金档播放,因为对于一个玩具系列的销售来说,是需要一个同步、持续、长期的宣传周期和一个受众较广的宣传平台
而非玩具主力导向的作品,所有周边的推出相对于动画本身的播放进度来说都是滞后的,在机器人玩具产品上来说更是如此,产品的发售日期在动画完结之后可以说是正常现象,甚至在动画完结之后2、3年才推出玩具产品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因为动画无须担负周边作品的宣传作用,所以对于片长与时段的选择就相对自由(或者在这个方面的成本是可以压缩的),与之相对的,因为自己没有主导权,所以玩具厂投入的资金也是减少的

表面上看系列的销售周期被拉长了似乎是正面的现象,但是玩具发售时间与动画播放时间间隔的越长,产品线与动画之间的加乘效果会越小,对于大众来说热度是逐渐降低的,产品的购买者范围会局限于少数作品的爱好者,产品的性质也会从玩具转化为“收藏品”。

回顾了一下近10年的萝卜作品,以同步推出玩具来作为标准衡量的话,玩具导向的作品其实并不多,敢达和TF占了大头,如果算上特摄的话,那再加上一个战队。

回到标题,一霸无强
“一霸”的霸自然是Bandai。
Bandai的玩具导向策略在敢达和战队上面其实执行的挺好的,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年龄层,也舍得下资源。但是对于Bandai来说也仅此而已,或者说这样已经足够了。
可惜的是,战队不是动画,而敢达的销售并不完全依靠新作动画的广告宣传,毕竟远有RX-78-2,近有傻子那和独角兽

“无强”大概说得有点过,Takaratomy当然可以说得上强,但是显然很长一段时间TT的整体策略并没有放在日式动画上。说句不好听的,Takaratomy就是Hasbro的扯线木偶
他们的主力产品TF,一年真人电影一年美式卡通的循环覆盖了中低年龄层的客户,而重制老角色的经典系列和Masterpiece线则是面向怀旧大叔,这两条线都用不着砸钱做动画。

至于其他厂家呢?以“玩具”而非“收藏品”的层面来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大家都知道,萝卜片是很花钱的。在没有玩具厂投资的情况下,自然片商会倾向于选择制作更省钱、更容易收回成本的作品。
在这种体制下出现的萝卜片,无非两种情况:1、其他媒体作品改编(漫改、轻改、游戏改) 2、Staff的个人爱好
前者的制作重心肯定在于原作而非萝卜,片场能拿到的资源也相对有限
后者因为爱的关系容易出彩,但是用爱发电是不能持久的。

所幸,Takaratomy似乎是醒过来了,去年到今年搞了两套玩具广告,有所改变总归是好的,毕竟受众还是需要培养才会有的

想的比较杂,也没怎么梳理,大家见笑了


顺带一提,不用承担广告任务的片子,对于创作者来说发挥的空间自然就大了,各方面的顾虑也不用考虑那么多,这点是必须承认的
但是怎么说呢……同样是卖玩具的敢达,有AGE和铁血的同时,也有G和W,更不要说Z了,就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市场养不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具开服成本高了,消费者口味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楼主的观点
但这几年TT的机器人玩具开发功力也在走下坡路
从时间飞船24到机动救急警察到新干线变形机器人,没一个不是合体后一大块剩余零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6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和庵野痞子疯掉有关系,精密机械运动的作画已经失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全金4倒是玩具先行/同步了,MB是3月出,模型也是春季发售预定。
讽刺的是前三季播的时候全金的玩具完全是死的,等到TSR完结4年后左右,靠烈焰魔剑首次玩具化的成功才让各家都开始下场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泉夜月 发表于 2018-1-16 22:13
4月全金4倒是玩具先行/同步了,MB是3月出,模型也是春季发售预定。
讽刺的是前三季播的时候全金的玩具完全 ...

毕竟要有广告才能打开销路啊
寿屋的索斯系列都完蛋了,比FMP惨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为什么出现所谓的“一霸无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tal_Lau 于 2018-1-16 23:45 编辑

从头看到尾 标题跟正文说的好像没什么关系
我是不觉得单纯玩具销量下降这点就能影响到整个萝卜片行业甚至另动画界制作方向远离萝卜片

至于萝卜片颓势
漫区也是老生常谈 不外乎
现在人不喜欢 喜欢的人已经毕业 新一代动画人没有动画魂
制作难度大 资金链、投资力收缩 性价比更高的制作方向出现(漫改轻改)等等

单纯玩具铺不开我觉得不能成为原因 而是原因之一 甚至是结果之一
80年代黄金期 90年代冰河期 00-05过渡期 06以后改编及萌豚期 进入每个时期其实都是有因可寻
从而指向的结论 往往就是消费趋势的改编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如楼上所说,单纯只是现在的动画片类型以及收益渠道更丰富了而已。

说回来当年的玩具厂商和电视台单一资本主导下的动画业界比现在可要残酷得多,如果收视率或者玩具收益不好就是一个腰斩,现在有了制作委员会的风险平摊,业界可要幸福多了。

takara和tomy在八十年年代初还是很强势的,主导了伊迪安.登拜因.巨神高克.太阳牙,也算是日升和富野光头的半个爹了,虽然这几部收视率和玩具销量难看的都被腰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众多因果链条的一环
就跟所有原创电视动画一样,机器人动画也是不鸣则已,一旦社会反响强烈,回报是极大的。天元突破和CODE GEASS都是在这种之前毫无背景的前提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过度专注于一条结论,有可能看不清大局。

动画或电影乃是一种传播,传播的是自己的“名字”,“机动战士高达”“变形金刚”这类名字,在传播的过程中由概念等值化为一种价值。模型玩具的利益只是这种效应广泛的社会化后的一种后反劲。BANDAI和TT给这些品牌主办的各种活动,也是大把大把花钱,这也是在促进传播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改玩电子老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点不要说现在,就是倒退到八九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也完全说得通。

回到传统东映超级系,SUNRISE自制,各家新公司超级系动画层出不穷,真实系随着高达0079新兴的七十到八十年代玩具赞助商的活跃程度远远超过被都营浅草线及其延伸运行系统周边两家公司控制的今天,当时别说万代或TAKARA这两大巨头,像今天转战铁路模型的有井(Arii)当年都推出了超时空要塞拼装系列,可见当时市场上的玩家和竞争强度之强大。

就是放到八十年代太平洋的另一边,当时美国小比例人形市场也远远比今天兴盛,美泰有希曼,后来被孩之宝吞掉的Kenner有正义战士,蒙面斗士和最重要的星球大战,孩之宝自己也有特种部队,然后到了今天也只有罗德岛的孩婊靠着巨大体格续命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zxzx7753 发表于 2018-1-17 13:51
日本少子化 市场不如以前了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我看过的一种说法,八十年代机器人动画颓势就是70年代日本人口在最后生育高峰(1971-1974三年)后在玩具市场中短线上的反映。自己甚至觉得这个理论对于国产动漫也完全适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质就是在这个时代找到另一种继承钢破烂市场作用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1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别老是干预卖广告,少喂些shi还有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话机甲少女那种动画或许还有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4 14:01 , Processed in 0.06860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