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healoneer 于 2018-3-3 11:38 编辑
昨天去连刷了两遍,回家把真人版原作也看了,然后写了些想法...(其实都是乱写的)
可能有过度解读的成分,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也是我第一次在S1发文。片子口碑崩坏基本已成定局,但还是想尝试去解开故事的含义。
全文约3500字
---------------------以下为正文-----------------------
本文海量剧透 建议观影后阅读
虽然早就知道本片在日本风评不佳,可难得有机会在电影院欣赏新房导演的作品,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次。至于对岩井俊二的原作,我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为了避免真人版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还刻意留到了动画后面补看。
说来也是偶然,《烟花(动画版)》今天我居然连着看了两遍。原因是,原本想赶着工作日一大早影院没人,享受一番包场的待遇。可买票时竟没注意到首场是国语版,无奈又买了下一场原版的票,连着看下来两场,在影院整整度过了一个上午….
虽说这种形式的二刷非我本意,可看完之后我反到有种庆幸之感。比起多花上90分钟和一张电影票钱这种微不足道的事,能换得对本片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显然更值得开心,至少通过对细节更耐心的观察,我似乎开始明白本片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了。
反过来说,这这部动画如果只看一遍,是不太容易理解的。这也是导致风评差的直接原因,这并不是说“电影评分低是观众看不懂的错”。我也必须要抛出观点:《烟花(动画版)》的确有它的问题,比如制作水准不像是成熟合格的动画电影。剧情节奏混乱,尤其是后期的故事逻辑很脱线,如同从日常故事突然变成科幻,又突然进化为奇幻一般。新房昭之刻意要给改编作品打上自己烙印的执念,既让这部《烟花》有的新的解读方式,也无可救药地使其变的不能适应大众。
对比了岩井俊二的《烟花(真人版)》原作后,我必须肯定,在叙事的条理性上原作要好的多。实际上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一名想要逃离家庭束缚的少女,一名面对感情懵懂怯懦的少年,可谓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岩井俊二的优秀之处在于,他能用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我们尘封已久又不愿触碰的青春记忆重现出来。也许你我都曾是及川菜津奈或者岛田典道,都曾经希望有个能带自己逃离小镇,逃离一切的“TA”。可正如电影的情节一样,多数人最后选择了妥协,甚至连“仅在今夜与你相伴”都只能在梦里实现。
显然,将真人版的故事复述一遍的工作,新房监督是断然不会干的。我反倒觉得他已然“给足了原作面子”。动画版和真人版在前30分钟左右相似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动画中第一次穿越的节点),甚至很多镜头和台词都堪称完美的还原。剧情走向也基本遵循了原作,只是为了后面的改编修改了部分设定,比如原本不是某人的台词他却说了这类。
男主角家中的场景 男主角穿的红色运动鞋
诊所办公室的场景
穿着浴衣的菜津奈
人物塑造上其实都比较平面,菜津奈相对动画版的性格要更活泼一些,而在一些段落中的行为却不及原作主动。而男主角典道经过改编则明显要比真人版主动了不少(真人版中有些女主角的行动也转移到男主角身上)。可以说在原作里,典道更像是被菜津奈“玩弄”的对象,年龄设定上也更小,有姐弟般的落差感。另外关于很多地方讨论过动画版女主角变“色气”的问题,我透过剧情的理解先按下不表,单论新房昭之X渡边明夫这样的组合,曾创造过“刷牙play”那么臭名昭著的玩法,比起物语系列那一众女主角,《烟花》做的已经算非常克制了…
《烟花(动画版)》制作历时5年,改编剧本想必是件耗费精力的事。真人版于1995年上映,这20余年间有无数青春题材的日本动画都描绘过与之类似的故事,被迫转校,届不到的感情,渴望逃离…这些元素还能否撩动起观众的神经?
既然故事这么老套了的话,就让它飞起来吧~
于是动画摇身一变成了幻想剧,甚至越到后期愈发超现实,本以为是穿越到平行空间,怎么更像是个扭曲的梦世界,这是什么鬼?
而即便是原作的粉丝,也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岩井俊二也曾赋予了这个故事一份幻想色彩。
在真人版中,典道目睹着离家出走失败被母亲强行拖走的菜津奈,呆呆站在原地,心里后悔地默念着:“如果游泳比赛是我赢了的话,如果是我赢了的话…”画面是典道回忆起游泳池水下的场景,紧接着典道浮出水面,发现自己赢了比赛。
这个转场看上去很突兀,叫人摸不着头脑,没有任何铺垫或者特效(可能当年拍摄技术有限)交代了男主角是不是“穿越”回去的。比较通俗的解释是,导演只是借助这种平行叙述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仅此而已,电影前后两段也许根本没有直接联系。
而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读,看着她被拖走的背影——这就是典道对菜津奈最后的记忆,从那以后两人再也没见过面。而电影的后半段都只是以“如果”作为前提,典道的想象而已。
正如现实从没有“if”的选项,人生不能重来。
而动画版里,明确了典道通过投掷“烟花球”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仔细看,烟花球内部的灯丝就组成了“if”的形状)。并且穿越了一次,两次,三次。从表象上看,每到达一层新空间,总比前面的一层更具有奇幻色彩,最后一层小镇就像是在玻璃穹顶下,或者说像在烟花球内。那么如果在我们看来所谓奇幻的世界,对主人公而言都是真实的——他们确实逃离并且穿越了数个空间。那这也就意味着:
人生可以重来,“如果”可以成真!
我并不否认这样的解释的确有些牵强,因为动画版都后期越来越意识流,两个人在大海里游泳,最后菜津奈就像人鱼一般消失在水中,叫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个梦境…而随后在动画尾声,似乎一切又恢复了日常,老师在教室里点名,喊起典道的时候却无人回应,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有什么含义?
如果典道穿越了数个世界是真的,那这个结局就很容易解释了——他留在了别的空间里。所以原本世界的他自然不存在了。
那么,菜津奈又为何会在海里消失呢?另外,为什么她最后会问典道
“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见?”
在真人版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菜津奈向典道撒了一个谎:
“我们下个学期再见”
而她心里很清楚,从明天起可能就永远见不到这个男孩了。
既然有“下次”,就说明这远不是结束,也许在某个空间,某个时间,某次穿越他们还能再次相见。或许,这也是阔别了22年后,跨越时空,打破次元,对原作中那份令人叹惋的感情的回应吧。
开篇的场景也非常奇幻
以上不负责任的脑补,全是我瞎编的…
然而还有另一种解读….
抛弃所有强行的关联,老实承认动画后期叙事和表现手法的乱套。从菜津奈在电车上唱起松田圣子的《瑠璃色の地球》开始(广濑小姐姐唱的真好,堪比原唱),这就不再像是一部动画电影,而像是MV或者PV,各种富有想象力的片段堆叠,监督情感的抒发,剧本被丢进了碎纸机!
随着奔放的思绪,既然已经飞起来了,你们想逃那就逃吧!逃到天涯海角~
如同做了一场梦。
也许全片自始至终就是一场梦,一场成年人将仅存青春记忆拼凑起来的梦。
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菜津奈变得色气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南泽老师自己的职业操守吧)说回来你们这些死宅不就好这口么?觉得色气怕不是带着眼镜看人。比如换浴衣那段基本是按照原作拍的,只是用了新房偏爱的慢镜特写,媒体用“迸发的荷尔蒙”之类的宣传语有点过头了…(怎么?穿个死库水就迸发了?)
话说,我也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而且是彻头彻尾的暗恋,到最后都没能表白。那时候喜欢她的程度,差不多就是晚上睡觉一闭眼就浮现出她的样子,然后想象着她和我背靠背依偎在一起的情形进入梦乡。
后来,我最要好的朋友向她表白了,两人顺利走到了一起。
我并没有埋怨朋友什么,因为我喜欢她的这件事从没跟任何人提过,只是在最难受的那段日子里,没日没夜地痛恨胆怯懦弱的自己。
直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想起她,可是却完全记不起她的脸了。
尚有联系的老同学曾要给我看她现在的照片,我却断然拒绝。我想,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既然模糊了,就当做是醒不来的梦吧,何必用现实再击碎它。
而现在她还留给我仅有的印象是什么呢?
是某个夜晚,擦肩而过打招呼的一句“こんばんは”。
是某次聚会,她脚上穿着的金色公主鞋。
之所以说这些,我想要表达的是,成年人对青春的所有记忆,都是模糊不清的片段。不借助照片影像,是无法具体成型的。只能被描述为:白色的洋装,水润的嘴唇,盘起的发髻,笨重的旅行箱,泛红的脸庞……哪怕竭尽全力在脑海中还原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也极有可能只是“你想要的样子”而非她的真实面貌。
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米兰一样,菜津奈是我们所有人曾喜欢上的那个完美无瑕的“她”的影子。

那些慢速的特写镜头,死库水,白色胖次,口红,散发着性的气息,全都代表着停留在你记忆中的模糊片段,如果你问为什么全是这些东西,那大概就是人类的本能吧。
烟花就如同美丽,耀眼,又稍纵即逝的青春。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争论“烟花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这种无聊问题。却连邀请心上人一起去看烟花的勇气都没有。动画最后的高潮,醉酒大叔点燃烟花球,在空中爆发的焰火如水晶的碎片,映出一幕幕恋人约会的片段。有一起拍照,有一起吃饭,有一起欣赏风景,有夜空下的接吻。
多希望,在她身边那个人是我啊。
然而这一切,都如同散落的烟花,随风逝去。
“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再见?”
只能,在梦里再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