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0|回复: 6

[硬件] 卖过减肥药?!世界500强华为背后的故事。(下)上集无文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222487/
https://static.hdslb.com/miniloader.swf?aid=14222487&page=1











哈喽~大家好,我是阳阳

感谢你能第一时间收看我们的“科技全知道”这个节目


上期我们已经知道,华为经过了几次大的风暴最终还是得以发展,这里和任正非老先生的精神离不开关系。


如今我们熟悉好用的华为手机,已经是不少小伙伴的选择,那么华为为什么要做手机呢?


从之前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其实是一家终端公司,关于移动端网络上的服务等等,其实华为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技术积累。


任正非表示:“我认为在终端上,我们创新不够、能力不够。自己要抓住自己的优势,要做出几款好的产品,自己做不出,也可以OEM。


但是OEM不能变成中心,否则一旦潮流改变,你的渠道、你的服务没水,会全都崩溃。我认为公司对终端市场的响应是不够的。


比方说,去年巴展,有人拿我们的手机,但接不进我们的云?在我们内部,这么大的部门,怎么会连不通呢?


要好好想想,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怎么才能胜利。” “现在我们要改变我们以前不做品牌的策略,以前我们做低端手机,我们不做品牌,不做渠道,节省的费用刚好就是我们的利润。


但是我们刚才也讲了,我们现在要向中兴学习,然后我们开始做品牌了,不是一点不做品牌。


品牌和渠道是相关的,希望你们组织渐渐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逐渐也会开始做品牌的。  ”


并且那个时候,华为自己的3G系统也不被大家熟知,导致你有技术,但是第一没有人用你的技术,第二就算用了你的技术,但是不知道你谁。


时间长了,对整个华为的品牌影响不好,并且,任正非透露华为做手机是被逼的 。


“当年我们没想过做手机,我们是被逼迫上马的,因为我们的3G系统卖不出去,没有配套手机,要去买终端,买不到,才被逼上马的。”


事实证明华为这样方式,是对的。前几年我们的通讯终端只不过是电话,交换机需要这样的技术支持,到了IT时代,华为又给各家公司提供比较好的网络技术支持。


所以你今天看到,华为官网上写着:“更好的联接全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而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PC时代走向了夕阳化,手机作为一种新的终端(移动终端)你没有,那么未来你就可能会被淘汰。


这一点,中兴就在了华为的前面。


中兴对技术并不迷信。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经验告诉中兴,技术必须紧贴市场,过快或过慢都不行。


2001年做小灵通时,这种产品并不受专家和企业待见。日本京瓷曾找华为合作,华为以技术落后为由拒绝了。


在中兴内部,很多技术人员的观点和华为一样。更要命的是,国家的政策摇摆不定,曾几度下令封杀、缓建。


但是中兴坚持做小灵通。此后,随着国家政策放开,中兴赢得了大单。在鼎盛时的2003年,小灵通一度为中兴贡献了1/3的收入。


很快,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


联通上马CDMA之初,华为也并不以为然,最终的结果是,中兴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小灵通当时可以说功不可没。


两场战役,中兴完胜华为,趁机缩小了与华为的差距。


时值互联网的寒冬,全球通信巨头都在苟延残喘。

华为经过2000年的急速扩张后,也遭遇业绩大跳水,任正非不得不写出《华为的冬天》。


重视市场,并不意味着忽视技术。只不过,和华为重金豪赌某一技术不同,中兴采取的是一种低成本尝试的策略。确保了中兴的稳健经营。


那个时候移动互联已经初见端倪。


也许有些人觉得华为以前做通信运营领域那么成功,做手机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则不然,这两种业务模式,相对应两种不能的能力,就如同常说阿里有电商基因。


腾讯有社交基因,两者都是在自己原有领域做的不错,但是一旦跨出去,就会非常吃力,这是一个大的转型,如同一些企业习惯了做外贸,做自有品牌就很难。


成功转型的是少数,代工之王富士康想打造自有品牌,战绩一直不如意!

而华为手机从运营商业务能力实现掌握大众消费品市场,也是完成了艰难的转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手机业务虽说华为的小灵通做的也不错,但手机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业务,华为在手机领域没有取得运营商领域相应的品牌影响力!


用相差悬殊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直到2011年,华为内部业务分拆,变成运营商、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大板块,手机才正式独立出来,才算改观!



2012年,华为一度要和360合作推特供机,但是关键时刻被任正非叫停

这个考虑还是很长远,一旦特供机对华为将来的品牌形象有影响,那么局面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


对于华为来说,华为的定位可不是只做一个中低端品牌,很快华为就和360分手了。


既然都没有相应的手机品牌运营的经验,那怎么办呢?实在不行,还是可以学习嘛。


那几年正式小米极速成长的那几年。这边,华为就对小米的模式进行了复制,从高性价比的产品到营销,都进行了复制。


在产品方面,紧逼1999的小米,推出了1888的荣耀4,荣耀3C紧逼红米,红米799,荣耀3C定价798,而当小米出了699元的红米1S后,华为出了599的荣耀畅玩。


这其实是一种极高的策略,采用了紧盯小米的战术,一方面对小米最有力的武器进行了复制 也体现出了自身的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又借势炒作了自己,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在营销传播上,华为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小米所有的方法,也多数被华为复制。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CEO, 网上有很多人叫他余大嘴。


余承东于1993年加入华为,那个时候深圳的深南大道还在建设中,整个广东省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去机场的路还崎岖不平。


但是余承东一开始进入华为并不是负责手机业务的。余承东进入华为第一个做的华为数字交换机的研发。从华为做软件工程师一路走过来,余承东参与华为第一代产品的开发CC08数字交换机,之后又服务于华为的无线通讯。


进入数字时代后,华为又从原来做农村无线接入,到后来做GS移动通讯系统,又去了欧洲市场。


2010年底,余承东从欧洲回来,在2011年的时候正式接手华为消费者业务。

“那个时候手机品牌从1数到10都没有华为。”


余承东说,当时华为手机以运营商定制为主,年发货量仅数百万台,他接手之后,夸下“海口”要把华为手机发货量做到1千万台。说这话的时候,同事都觉得余承东疯了。可能这就是余大嘴的由来吧。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余承东吹过的牛逼实现了,第二年,2011年,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000万部,较2010年同比增长了5倍。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余大嘴”和华为手机开始崭露头角。另外,华为当时还确定了华为终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精神,也就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起点和终点都来自于最终消费者。



从早期的华为手机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像现在,早期的华为手机,也是用高通的处理器,但是高通的尿性我们也知道。这对于本身就在通讯行业耕耘的华为。


多少有点蛋疼。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啊。


到底是技术公司,高瞻远瞩的华为,早在2004年10月就专门组建了手机芯片研发队伍,希望走出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2009年,华为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Hi3611(K3V1),因为第一款产品不是很成熟,K3V1最终没有走向市场化。   


2012年,华为发布K3V2芯片,采用1.5GHz主频四核Cortex-A9架构,集成GC4000的GPU,采用40nm制程制造。


这款芯片用在了华为D2、P2、Mate 1和P6手机上,这是华为第一次把自家的海思芯片用在华为自家手机上,但是K3V2的40nm制程落后和GPU兼容性不好,导致最终体验不好。


2012年华为还在学习小米,2013年华为则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用产品技术驱动模式矫正手机行业,此时,华为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运营优势也开始发力。


华为在P6上进行试水,虽然内置的芯片确实不咋滴,但是凭借超薄纤美的设计,华为的品牌美誉度大幅度拉升,P6的销售达到400万部,产品成功攻破了2500的中端价位。


那一年,华为手机内部发起改革,华为开始构建自己的品牌矩阵,荣耀定位中低端,对标互联网品牌,瞄准中低端市场争夺,华为定位中高端,对标苹果和三星,与国际顶级品牌PK,


形成自己针对不同领域的品牌阵列。回避线上线下品牌的互博,这种设置后来也为其它企业所借鉴。如酷派、联想等都在模仿这种分拆模式。


而荣耀的独立运作,也实现了荣耀这个子品牌业绩的暴涨,2014年一年销售超过2000万部,2015年上半年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售、2015年完成4000万部没有任何悬念。


可以说华为在手机业务确实一匹黑马。



很快在2014年初,发布麒麟910,采用28nm制程,首次集成自研的Balong710基带,首次集成了华晶的ISP。


这一年华为P7发布,再次获得美誉,销售比上一代大幅提升,达到700万部,接着2014年9月华为发布mate7,成功攻破3000元价位,上市之初,售价一度超过4000元,


所获得良好反响也超出想象,以至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普遍断货,仅Mate7一个单产品的营收,就超过了小米手机2014年全年销量6112万部一半所创造的营收和利润。


也把与小米的差距拉的越来越大!


2014年6月,发布麒麟920 SoC芯片,采用业界领先的big.LITTLE结构,集成了音频芯片、视频芯片、ISP,集成自研全球第一款LTE Cat.6的Balong720基带。


使得首次搭载麒麟920的荣耀6成为全球第一款支持LTE Cat.6的手机。


2014年9月,发布麒麟925 SoC芯片,相较于麒麟920,大核主频从1.7GHz提升到1.8GHz,并首次集成了命名为“i3”的协处理器。这款芯片用在华为Mate 7和荣耀6 Plus上,


创造了华为Mate 7在国产3000价位上高端旗舰的历史,全球销量超750万。   


2015年11月,发布麒麟950 SoC芯片,采用16nm FinFET Plus工艺制造,集成自研Balong720基带,


麒麟950也是全球首款采用A72架构和采用Mali-T880 GPU的芯片,而那一年,高通的烤龙810在各方面摔了个跟头。


该芯片的综合性能再次飙至第一,赢了高通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差,打了又一个翻身仗。


2016年,发布了麒麟960,不仅大幅提升性能,同时也是第一款解决了CDMA全网通基带的旗舰芯片。

可以说,无论是对国内还是整个全世界手机芯片。都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


不过手机上,这一年,华为出了大事,我们知道华为手机的溢价能力还是很高的。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华为在背后的研发投入上。


但是P10上出现了“闪存门”,同样一款机型,居然在同一款产品中,拥有几种闪存组合,让用户质疑华为在产品上的用心程度。并且还出现“疏油层”的遗漏现象,让消费者唏嘘。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华为的高端旗舰,Mate 9系列,疑似也出现了闪存混用的情况。

目前已经有消费者将之告上法庭,这件事中,消费者并不是不支持不理解华为的产品模式,但是由消费者一手撑起来的华为形象,就这样收到巨大的损坏。


时至今日,实在是千不该万不该。


而在今年,华为全新一代的旗舰Mate 10手拉着麒麟970芯片也很快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在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了苹果,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华为都有很强的实力。


当然手机,只是一个通讯终端,它并不是华为的主营项目,你可以理解成手机真的只不过是华为的副产业而已。


事实上,华为手机今天取得的成绩余承东和他的团队功不可没。在过去的2016年,华为全年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位居全球第三,中国市场第二,销售收入1,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


第三方机构IDC最近公布了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季度市场报告,排在第一依然是华为,华为以20.0%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同比增长率达到25.5%。


他见证了华为从几百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约18万人,年销售收入超50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深圳24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华为的发展史。


时至今日,余承东希望未来引领行业创新的是华为。“可能我余承东不够谦虚,但是不够谦虚并不是因为我们傲气,而是我们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

当我们面对最终消费者、面对客户、面对运营商时,我们自始自终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


余承东来自安徽农村,父亲是农民,曾告诉过他农村的麦子,头越低的才是果实越饱满的,头高昂的都是壳子空的。


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即使在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场占率。营收多数来自海外!


截止在2016年,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为17万!


华为已经从当初那个靠贸易进出口减肥药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影响全世界的通讯科技公司。


当然我们的视频仅仅只是说了一个比较片面,比较简短的发展大概。


未来的华为还会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造福我们的社会,它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盛景,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今天的“科技全知道”就到这里,

更多关于科技科普、评测、资讯的视频文章,

别忘了关注我们的视频订阅和我们的公众微信平台。


我们下期“科技全知道”再见了,拜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牌坊,牌坊!(拱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21 1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1 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媒体营销部果然开始搞“领袖形象营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如泥潭网友总结的到位,华为手机业务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2 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是挺nb的,但是对这个企业就是没啥好感

—— 来自 HUAWEI EVA-TL00, Android 7.0上的 S1Next-鹅版 v1.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2 1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rofh 发表于 2017-9-21 12:11
新媒体营销部果然开始搞“领袖形象营销”了

内部也要营销吗?最近发的几个文都什么鬼,ooc也要慢慢来吧?

—— 来自 Xiaomi MI 5, Android 7.0上的 S1Next-鹅版 v1.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16 02:09 , Processed in 0.04712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