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4-1-22
|
本帖最后由 Scrummble 于 2016-12-21 22:47 编辑
这文章的逻辑其实蛮可笑的:市面上的主流无损压缩(它点名了ALAC和FLAC)能够达到50%左右的压缩率,CD无压缩是1411k,990k超过了50%所以可以传输无损——
——但这个50%压缩率的前提就是错的,除非他常年只听钢琴曲。随便一首吵一点的流行歌,44.1x16,FLAC最高压缩下码率都能上千,电子乐飙到1100都不稀奇……
不过国人常听的抒情曲的话,压到990k以下还是挺常见的;爵士乐700k-800k之间的也很多。44.1x16格式下的无损传输还算有点可操作性。然而有损压缩和无损的原理完全不一样,实时传输还要照顾可变比特率问题,所以我对带宽合理利用率比较悲观……能无损传输700k-800k水平的音频就算不错了……
然后下面那段,With that conversation, our questions seemed resolved — LDAC can not fully reconstruct a 24-bit 96kHz signal, so must be considered a lossy codec, which aims to deliver the closest possible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high-res signal.
所以说Hi-res根本不可能在990k带宽里无损传输嘛。重复一遍,这是数学上不可能的任务,开发ALAC FLAC等等格式的专家都没做到20%的压缩率,大法要是真搞出来了,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黑科技,用原文的话说就是miracle。
大法一直在无损有损的概念上语焉不详,打太极功力堪比外交部。其官网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提到lossless,press kit之类也从未宣称lossless,但是营销号啊媒体啊似乎都被误导(或者塞钱)纷纷喊着lossless,尤其是国内某些“论坛”“发烧友”……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