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02|回复: 7

[讨论] 生活·时代·不可思议:漫画内外的《哆啦A梦》(转载评论二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ristaldo 于 2015-7-30 10:07 编辑

按:转载两篇有关《哆啦A梦》的评论,总标题为楼主所加。这两篇文章分别从漫画内与漫画外的两个角度,将《哆啦A梦》这部历时数十年而成的系列,置于作品风格演变和现实社会背景两个层面的历史坐标系中进行考察,颇有见地(当然有些内容也不无问题)。
第一篇《作为“生活系”的STAND BY ME 哆啦A梦》转自“动画考察”:http://page.renren.com/601288545 ... 1637&channelId=4675。前段时间有关3D剧场版的议论相当多,然而这篇写于一年前刚上映之时的文章却从剧场版引申到了如何看待《哆啦A梦》整个系列多年来形成的作品风格。这种基于漫画本身及其读者成长的历史视角,在3D剧场版的影评中并不多见。
第二篇是“悲剧刺猬”在知乎针对《喜羊羊也有很多道具,为什么只有哆啦A梦成为经典?》一问的回复,深入分析了漫画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原先已由他人转载于http://bbs.saraba1st.com/2b/thread-1129713-1-1.html,然而因原转载者被屏蔽而无法看到,有点可惜。现在这里再搬运一下。有关其中部分内容的争论和不同看法可参见原来的讨论帖。



作为“生活系”的《STAND BY ME 哆啦A梦》

原文链接:http://blog.renren.com/blog/224302725/932953885

对《STAND BY ME 哆啦A梦》导演山崎贵的疑问

2014年8月8日,一部题为《STAND BY ME 哆啦A梦》的电影在日本上映了。该作是为了纪念哆啦A梦的生父藤子・F・不二雄诞辰80周年(1933-2013)而企划制作,并以史上首个3DCG制作的哆啦A梦电影的身份而问世的作品。

该片导演山崎贵(其导演的另一部真人电影《永远的0》的DVD也刚刚于7月23日发售)在电影上映前的访谈当中,关于他接到这个电影的offer时的状况说道:“(我在给制作人的脚本案里附信)表达了(以往的哆啦A梦电影)描写大长篇的时候,基本是在描写‘ハレ(非日常)’的世界,我们在这部电影里想要仔细地描写的,却是‘ケ(日常)’的世界的意思”。这一发言里所用到的所谓“ハレ”和“ケ”(亦可写作“晴”和“亵”,与法国社会家爱米尔·涂尔干所提出的圣俗二元论相似),是一种由日本民俗学者柳田国男所发起的与时间论并行的日本人传统世界观。从运用了这一视点的导演的发言来看,相对于以往的《哆啦A梦》电影是从“日常”的短篇开始而发展至“非日常”的大长篇,山崎贵则是想通过《STAND BY ME 哆啦A梦》再一次将《哆啦A梦》还原至“日常”。然而,事实果真如他所说么?电影的宣传语里的“《哆啦A梦》开始和结束的故事”道破玄机:既是开始也是结束——也就是成长——的故事的这部电影,难道恰恰不就是通过描写了与“日常”相对立的主题,才成为了(电影另一个标语里的)献给(早已成长了的)“所有童年经验者”的作品么?



(8月8日公开当天中午,哆啦A梦首次以3DCG形象登场日本持续了18年的长寿谈话类电视节目《徹子の部屋》,其惟妙惟肖的形象引起了众多议论。有趣的是,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与藤子・F・不二雄一样,都是出生于1933年)


作为描写“成长”的“生活系”的《STAND BY ME 哆啦A梦》

原作《哆啦A梦》漫画连载开始于1969年。漫画连载刚开始的时候,故事由于情节着重在于哆啦A梦引起的骚动,有着较为浓厚的搞笑漫画特色,没有太多故事性强的作品。在《コロコロ漫画》等杂志连载的时候漫画边栏的宣传标语也是写着类似“日本第一的搞笑漫画 哆啦A梦”。可以说,当时这种故事性弱,作为只是被接受和消费的搞笑漫画的特色正是被山崎导演口中的“日常”的短篇所持续和继承了下来的。


(作为搞笑漫画的 哆啦A梦)


(《海螺小姐》)

在谈论日本动漫里的“日常”的时候,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作品。那就是早于1946年就开始在报纸上连载的四格漫画《サザエさん(海螺小姐)》。相对于随着报纸的日期变更而增加的该作话数,就算故事中的季节能够与现实中一样四季交替,设定上登场人物无论过多少个生日其年龄却都未曾增长过。之后,该设定成为了随着该作的1969年电视动画化而诞生的“海螺小姐时空”这个词诞生的源头,直到今天也被《名侦探柯南》《幸运星》等“日常系”的作品们所广泛继承。虽然《哆啦A梦》这部作品在其原本的“搞笑漫画”这个意义上也基本属于这个“日常系”作品的范畴内,然而,在制作《STAND BY ME 哆啦A梦》故事时所选取的原作之一——作为《哆啦A梦》的“开始的故事”的最初的短篇《从未来的国度不远万里而来》(原题「未来の国からはるばると」,此题为直译,未采用吉美版的翻译)里,为了改变野比的悲惨未来,将看护机器人哆啦A梦带到现代的野比曾孙世修一行人的登场可以说是在提示出了故事的开始的同时,也将“海螺小姐时空”里不存在的登场人物的“未来”给提示了出来。这个“未来”虽然也在之后的短篇里数次被提及,然而,在搞笑度较高的短篇哆啦A梦里基本上很少能成为故事的主题。


(《STAND BY ME 哆啦A梦》选取的七部短篇)


(《STAND BY ME 哆啦A梦》中《雪山罗曼史》的故事片花,右为用时间包袱长大来到未来救助静香的现代野比)

然而,在《STAND BY ME 哆啦A梦》里,制作者却貌似恰恰都选取了这种原作短篇里本来很少的“未来”主题的故事。例如,《蛋中的静香》(原题「たまごの中のしずちゃん」)是想让静香喜欢上自己的故事;《再见,静香》(原题「しずちゃんさようなら」)是为了静香的幸福避免未来和不行的自己结婚而故意避开静香的故事;《雪山罗曼史》(原题「雪山のロマンス」)是想要解救在雪山遇难的静香的故事;《野比的结婚前夜》(原题「のび太の結婚前夜」)则是前往未来确认和静香结婚的前夜的故事。就像这些例子一样,哆啦A梦是为了让野比幸福而从未来而来的,而这一幸福正是由这些故事“改变了未来”,通过对野比和静香的恋爱以致结婚的预见和预定而实现的。同时,故事也通过描写恋爱、结婚、以致养育后代的这一系列生物学上和精神上都充满了未来性的主题,链接“故事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实现了野比的成长。而在电影所选取的这四部短篇里,野比的成长被描写得最为突出的恐怕得数《雪山罗曼史》这部了。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青年野比对于静香的求婚到婚约确定的这个关键的转折性过程,更是因为电影里与原作不同的“未来的野比青年对于现代的野比和静香的解救”以及“与公园里打瞌睡的孩童时代的哆啦A梦再会”等追加情节,成为了对于这部电影到最后也没明说的未来——“总有一天会与哆啦A梦道别”的暗示。“因为哆啦A梦是属于自己孩童时代的朋友”而有意不把打瞌睡的哆啦A梦唤醒的成长了的野比青年的形象,可以说正是该影片完全超越了原作《哆啦A梦》的“日常”的象征。毫无疑问地,这个形象也同时是属于观看影片的“所有童年的经验者”的。


(左为有意不把打瞌睡的哆啦A梦唤醒的成长了的野比青年,右为其声优,在广告里也扮演了野比的妻夫木聡)


(日本学年志《小学一年生》3月号封面)

原作漫画《哆啦A梦》最初是在小学馆的学年杂志《小学X年生》上连载的。《哆啦A梦》本身虽然是没有完结的作品,却是存在(与各种流传的都市传说的版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亲笔描绘的最终话的。而之所以会有这种看似矛盾的最终话存在,则是与连载《哆啦A梦》的杂志是学年杂志这个事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首先,基本上该杂志的读者只会连着读一年(《小学N年生》3月号的读者,到了日本新学年开学的4月就成了小学N+1年级了,也就开始读《小学N+1年生》了),而当时的《哆啦A梦》没有在《小学五年生》和《小学六年生》上连载。也就是说,对于出版方的小学馆来说,为了照顾实际上最后一次读《哆啦A梦》的《小学四年生》3月号的读者,就有必要登载《最终回》了。(实际上对于当时的其它学年杂志登载作品,每年4月号为了新一批开始阅读的新生而准备“第一话”式的内容,而年度末的3月号登载“最终话”式的内容的形式已成为了惯例。当然,对于在最终话登载后读到《小学四年生》4月号的新四年生来说,会有跟平时一样的《哆啦A梦》刊载,这个《最终回》也就与其原本的“作品完结”的意义不同了)当初正是因为这些出版上的事宜,藤子老师虽然曾经执笔创作了这种所谓“最终回”,随着连载扩大至了《小学五年生》和《小学六年生》,以及单行本的发售,因这种事宜而画的最终回只有《哆啦A梦返回未来》(原题「ドラえもん未来へ帰る」,《小学四年生》1971年3月号刊载)和《哆啦A梦不见了!?》(原题「ドラえもんがいなくなっちゃう!?」,《小学四年生》1972年3月号刊载)这两部,之后学年交际的3月号和4月号也就变成了通常的故事了。同时,读过第二部最终话的读者在读了一年没有《哆啦A梦》的《小学五年生》以后,从《小学六年生》开始又由于连载的扩大而能够继续阅读了。为此,《小学五年生》的3月号还专门登载了两页描写哆啦A梦回到野比身边的剧情的漫画。此外,由于藤子本人原计划将心思投向其它的新连载作品而被一度设定成最终话(后来由于哆啦A梦的故事还是萦绕在他心中挥之不去而没能完结)的《再见,哆啦A梦》(单行本第六卷原题「さようならドラえもん」,《小学四年生》1974年3月号刊载时原题「未来の世界に帰る」)以及其关联续作《哆啦A梦回来了》(原题「帰ってきたドラえもん」,《小学四年生》1974年4月号刊载),也正成了由在上述的出版事宜中描绘的结局所积累的经验而精炼出的,超出了奇妙的“海螺小姐时空”的为单行本读者们所熟知的作品。如此一来,这些“最终话”作品就将作品内的“野比的成长和与哆啦A梦的分别”和作品外的“读者、作者的成长和与《哆啦A梦》的分别”后设性(后设性的概念参考动画考察18 《银魂》——“反时代”的后设(meta-fiction)节目)地联系了起来。而后面两部也作为幻之作而数次被动画化(在动画考察16 从哆啦A梦到宇宙兄弟——动画导演渡边步梦的步伐里笔者就曾提到过渡边步导演的1998年版本的剧场版动画),并成为了《STAND BY ME 哆啦A梦》里“哆啦A梦的结束的故事”。


(渡边步导演的1998年版本的剧场版动画片花)


(《STAND BY ME 哆啦A梦》中《从未来的国度不远万里而来》的故事片花)

正如上文,在《STAND BY ME 哆啦A梦》描绘的所谓“《哆啦A梦》的开始和结束的故事”里,与初期原作里作为搞笑元素而只是被消费的“日常”相反,是存在着将《哆啦A梦》这部作品的“成长”的部分抽取出来的“生活”的。评论家浅羽通明就在著书《时间循环故事论》里着眼这种“成长”着的“生活”的部分,以“野比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曾孙世修苦于债务的未来到来,并为了实现自己与静香能够结婚的未来,而借助哆啦A梦的力量在实现成长”为由,而欲将《哆啦A梦》与传统意义上的“日常系”划清界限,将其分类为“生活系”的作品。


《哆啦A梦》所培育的御宅世代创作的同人志《最终话》


(「てんとう虫コミックス」版单行本第一卷和第二卷)


(1980年第一部大长篇哆啦A梦《野比的恐龙》海报)

原作漫画《哆啦A梦》随着连载年月的增加,作品中作为搞笑漫画的特色逐渐淡去,故事性也逐渐变强了。1979年11月瓢虫漫画(原名「てんとう虫コミックス」,《哆啦A梦》单行本所连载的漫画系列名)系列下的单行本的发行量突破了3000万部,1979年也实现了后来被引进中国国内的第二次动画化。进入1980年后,大长篇哆啦A梦的漫画连载和电影化也就开始了。之后至今几乎每年都会有新作品问世的大长篇的故事群在这里就成为了山崎导演所说的“非日常”, 与《STAND BY ME 哆啦A梦》里所描写的主线剧情有所偏离,起到了描写伙伴间(野比,哆啦A梦,静香,胖虎,小夫以及异世界的伙伴们)的友谊和心的“成长”这个课题的作用。就在这个大长篇连载开始的时候,在原作漫画连载开始的1970年还是小学生的实时读者(60年代前半出生的世代)正好到了思春期到青年这一阶段的年纪。这群《哆啦A梦》的读者们也就好像中国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在因特网的普及下随着日本动漫成长的动漫迷一样,随着大长篇成为了首个日本历史上成立的带有特征性(成长性)的动漫受容共同体,也就是成为了在《漫画ブリッコ》上中森明夫第一次使用的“御宅”这个词所指的人群,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御宅第一世代”。


(中森明夫在《漫画ブリッコ》上第一次使用“御宅”这个词)

对于御宅们来说,将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以同人志的形式发表和交流可谓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同人作品成为了观察和发现御宅族和某个作品的关系性的绝好窗口,这一点上《哆啦A梦》也不例外。


(和「てんとう虫コミックス」版单行本如出一辙的同人志封面封底)

2005年秋,笔名“田嶋・T・安恵”的男性漫画家将1998年左右起流传于因特网上的讲述了“野比长大成为了机器人工学学者将电池耗尽无法动弹的哆啦A梦复苏”的内容的“最终话”的故事漫画化,并制成20页的一本同人志发卖。(内容详见:哆啦A梦 最终话 ドラえもん 最終話 (同人誌、中日双语))在同人志即卖会会场以300日元,在秋叶原Melon Books等代售同人志的店面和网店以420日元的价格进行了贩卖。

该作以其与藤子・F・不二雄几乎如出一辙的画风和仿佛真正最终话一般的展开方式,以及感人的结局在网络上瞬间获得了如潮好评,作为同人志也破例地取得了印刷15500本,卖出约13000本的惊人成绩。同人志贩卖终了后,在网络竞拍上该同人志竟然以接近5000日元的价格被再次转卖,有时价格甚至突破数万日元。最后被复制的扫图版同人志也被公开在因特网上而成为了谁都能自由阅览的状态。

由于这本如假乱真的完成度和过于高涨的人气,不少不知情者甚至直接咨询小学馆是否是藤子本人所画的真的最终话,导致小学馆也因创出了超出500万日元的销售额的该作对于原作的著作权侵害而向原作者提起的诉讼。同时,读过该作而感受到了对于哆啦A梦的爱,并对其致以敬意的人也不在少数。夏目漱石的孙子、笔者的导师、著名漫画评论家夏目房之介也评价道:“最终话也让我黯然泪下。这是一部充满了对于哆啦A梦的爱的作品。”


(2007年37岁的同人志作者向小学馆谢罪,1970年出生的他正是《哆啦A梦》的第一批读者)

可以说,这部同人志的“哆啦A梦的开发者是野比本人”这个设定和结局,正是由20世纪末构想出这个故事的御宅们所找出的与《STAND BY ME 哆啦A梦》不同的“生活”的表现。而其中隐藏的“将‘哆啦A梦’送给过去的自己”的这个设定,也与电影的“有意不唤醒打瞌睡的自己孩童时代的‘哆啦A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部作品本身也成为了《哆啦A梦》的老读者向下一代的读者传达自己对于哆啦A梦的喜爱的比喻。


Can STAND BY ME shine?


(《ド・ラ・カルト ドラえもん通の本》扉页)

小学馆哆啦A梦房间(专职小学馆哆啦A梦周边书类编辑发行)在其编辑的《ド・ラ・カルト ドラえもん通の本》一书中写道,哆啦A梦和野比的关系在连载进行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哆啦A梦完成了它的任务而一度回到了未来,它和野比的看护者和被看护者的关系也就因此结束,之后就成了因为想在一起所以哆啦A梦才会留在现代的关系了。因为“想在一起”,所以“STAND BY ME”。

浅羽通明在他著书的最后写道:“人本来就是不能离开‘生活’的。所以我们才会说‘非日常’而不是‘非生活’。然而人们为了缓和生活中的困苦,才会从文化中创造出能让人安心的‘日常’和能让人欢喜的‘非日常’,来包裹和装饰‘生活’。”原来如此,哆啦A梦也正是因为有着能让人安心的“日常”(短篇)和能让人欢喜的“非日常”(大长篇),其生活才更显得闪耀和弥足珍贵。


(《冰雪女王》)

虽然《哆啦A梦》在以东南亚为首的世界各地有着极高的人气,在美国,尽管早在1985年CNN就已经从朝日电视台购入了TV动画版50话的《哆啦A梦》的播映权,却至今未能实现电视播映。在欧洲的英国,德国,荷兰和瑞士等国《哆啦A梦》也未曾播映。这是因为在这些以基督新教(Protestant)为主流的国家里,故事中凸显出的天主教般的作为“依赖他人”的化身的野比所象征的价值观和新教的自力更生的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而且美国人在开拓精神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独立面对和克服困难来长大”的这个模式已经成为了他们成长和自立的原型,也是与野比的形象完全相反的。就是在这样至今为止与《哆啦A梦》几乎绝缘的美国,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动画表现上的规制和变更,2014年的夏天起电视动画版《哆啦A梦》终于实现了播映。这大概是美国的民众在9.11恐怖事件以后,在潜意识里开始觉察到了非善即恶的这种二元论式认识方法的局限性,价值观开始多样化而导致的结果。随着经济上的不景气和“美国梦”现实性的崩塌,美国社会整体就开始了变化。事实上,2014年的迪斯尼享誉全球的人气作品《冰雪女王》里的男性角色就都是依赖他人的性格,与野比十分相似。那么《哆啦A梦》会将野比的“生活”的闪耀之处怎样传达给这样渐渐变得疲于应付困难的美国人,而《STAND BY ME 哆啦A梦》又会在3DCG动画的主场的美国获得怎样的回应,文至此,可以说是让笔者不禁想乘上时光机一探究竟。



郭文放
2014年8月12日
日本东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ristaldo 于 2015-7-29 14:11 编辑

喜羊羊也有很多道具,为什么只有哆啦A梦成为经典?

原文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503160

悲剧刺猬,游戏/历史/阅读/怀旧病患者

说白了,《哆啦a梦》的深刻度是其它动漫比不上的,里面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最近《哆啦a梦:伴我同行》让机器猫再一次成为大家的话题,再一次燃起大家心中的感动,我也很高兴。不过要说略有失望的是,机器猫似乎现在被符号化了,变成了一碗温情的鸡汤。大家需要的是野比和机器猫作为屌丝和暖男的组合抚慰人心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身为正义少年和未来使者利用勇气和二十二世纪神奇道具拯救世界的一面。
《哆啦a梦》中的情感很赚眼泪,这没问题,但是光是如此,并不足以体现《哆啦a梦》在我心中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想飚眼泪想来温情想看耍宝有一堆文艺作品等着我们呢,《喜羊羊》也可以。但是《哆啦a梦》却是无法取代的。为什么机器猫的故事带来的体验如此独一无二?因为作者用温情的漫画手法,反映了童话背后冷峻的社会现实问题。用小孩的方式讲小孩的童话故事很容易,用大人的方式讲大人的残酷故事也很简单,但像《哆啦a梦》这样,用小孩能够理解的方式描绘大人的无情世界,并且依然能够给小孩带来希望与人性,这才是真正的传世之作。在这里我依然不打算讨论《异色短篇集》,因为它除了与《哆啦a梦》共享低龄画风之外,整个故事基本都是成人式的叙述,没有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并不需要太多讨论。
《哆啦a梦》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几个社会问题,比如繁重的课业、校园的凌霸、贫富差距、职场压迫什么的,这些基本就是机器猫故事的主旋律了,大雄每天如何应付考试和作业,如何躲避小夫和胖虎的欺负,妈妈如何为家里没钱头疼,爸爸如何为讨好上司烦恼,大雄和哆啦a梦如何利用爱心和道具帮助被社会遗忘和抛弃的穷人和小生产者……当然,也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关怀使得《哆啦a梦》的故事看起来这么贴心亲切。不过这些问题太过显而易见,也没有必要多谈。
我想谈的,是《哆啦a梦》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由此阐发的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哆啦a梦》中最突出的,恐怕就是环保的主题了,就拿藤本弘老师参与的17部超长篇来说,除了第5、6、7、11、14、16部之外,其余的超长篇几乎都对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二战后的日本大约就像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严重的工业污染,水俣病等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公害频频发生,引发了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也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同样,日本的运动也是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全球的环保浪潮相互影响的,这些时代背景显然深刻地影响了藤本弘老师对《哆啦a梦》主题的设定。
在机器猫的故事中,空场和后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点。躺着三根水泥管的空场是小伙伴们聚会玩耍的场所,一个充满着人类气息的地方。大雄对于空场这个社交场所是又爱又恨的,因为他总是在那里碰到不想碰到的胖虎等人。而郁郁葱葱的后山,则完完全全代表了自然的意向,是大雄最终的避难所,无论是遇到了现实的危机还是心灵的慌乱,大雄都会跑到后山上,拥抱在大自然之中——尽管他是个整天午睡和看漫画的宅男,但他也是个热爱自然和户外活动(在户外睡午觉和看漫画)的家伙。大雄对所爱的后山以及其它自然环境的爱护与保卫是《哆啦a梦》中频繁出现的主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藤本弘老师不厌其烦地说教,很多故事都带有环保宣传片的感觉……









短篇26卷《活的森林》中,大雄和后山心灵相通,最后甚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一个悲伤的故事





短篇36卷《在河里游泳的酒瓶》探讨了河流污染的问题,短篇42卷《成套实用的小汽车》在结尾硬是加上了环保主题,类似的段落在《哆啦a梦》中非常多



短篇17卷《笃笃鸟、恐鸟归来吧!》中的知识科普,藤本弘老师经常会抓住机会在故事中穿插环保知识普及







《大雄与动物行星》中,连大雄妈妈都加入到了保卫后山的环保运动中,替藤本弘老师说出了对环境的担忧





短篇33卷《聚能冰块》中对石油资源耗尽的担忧,直接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引发的两次石油危机,日本也深受打击
跟环境保护一脉相承,动物保护也是大雄最关心的议题(我真觉得大雄最适合的职业就是去动物保护NGO),大雄对动物的热爱以及妈妈禁止养宠物的态度这两者的冲突也创造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从燕子这样的普通动物到渡渡鸟这样的绝种生物,大雄都给予了相当多的关照。还记得有一张大雄被奉为神明来崇拜的图吗?这就来源于短篇22卷的《野犬“一郎”之国》。故事里面,大雄解救了被遗弃的流浪猫狗,把它们送往远古地球再让它们进化出智慧建立了国家,而猫狗之国则建立了大雄的塑像来纪念他。



左下角就是大雄的神像了,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这个故事在藤本弘老师去世之后改编成了超长篇《大雄的猫狗时空传》
再比如,《哆啦a梦》的第一部超长篇《大雄与小恐龙》,就直接涉及了偷猎的话题,大雄要面对的,是以猎杀恐龙为乐的超时空偷猎者,而且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杀掉挡在他们面前的大雄一行人。说真的,考虑到机器猫一贯的温馨欢乐风格,第一部超长篇就搬出如此凶残的反派,想想也是够可怕的。当然,考虑到亚非拉每年成千上万死于偷猎的动物和人,我想藤本弘老师已经很克制了。





看到这一幕突然想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翻出斯皮尔伯格跟恐龙道具的合影说他猎杀保护动物……另外这把人当动物来猎杀的剧情让人想起吴宇森导演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当然吴宇森的电影是在这部漫画十年之后拍摄的了……

人类对地球过度破坏,一直是《哆啦a梦》故事中挥之不去的末世梦魇。短篇第33卷《再见吧,树君》中就描绘了这样的场景:由于人类对植物的毁坏,导致外星的智慧植物试图吸走全世界所有的植物,让人类自生自灭。这一主题在超长篇《大雄与云之王国》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由于对破坏地球的人类感到绝望,云之王国的人打算像诺亚一样救走地上的生物,降下大洪水来毁灭人类。



《大雄与云之王国》的故事充满了浓浓的天罚和救世情结
而超长篇第10卷《大雄与动物行星》中的场景则更加触目惊心。在设定中,曾经高度发达的外星人类文明由于无节制地破坏环境而濒临灭亡,有良知的人类科学家则在末世时将动物传送到了邻近星球避难。千百年过去了,动物星球生机勃勃,科技发达生活幸福,人类星球却还是半死不活,于是穷凶极恶的人类便大举侵略爱好和平毫无防备的动物们以夺取生存空间……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素食主义、乌托邦、反战……这部超长篇所包含的主题大概就概括了作者藤本弘老师全部的政治立场。







《大雄与动物行星》中,愚蠢的人类毁了自己的星球,然后还要再去毁别家的。“XX是为了XX而存在的”这种话语在人类历史上可一点都不少见
虽然《哆啦a梦》的故事中很少出现现实中的战争,仅有《白百合般的女孩》和《大象和叔叔》两篇故事描绘了二战时凶恶的日本军人对本国平民的压迫,但大雄与哆啦a梦也仍然频繁地卷入了其它世界的纷争。



短篇第3卷《白百合般的女孩》中,大雄回到二战时期的日本,发现学校早已无人,他的爸爸被拉到田里强制劳动了



短篇第5卷《大象和叔叔》中的二战日本军官形象,看起来跟抗日剧里也没两样嘛
除了刚才所提到的,人类对动物星球的侵略战争之外,还有《大雄和铁人兵团》中,机器人兵团出于扩张本性对地球的侵略、《大雄的创世纪日记》中,平行地球里面的地底昆虫文明为获得地上的阳光和绿地而发动的战争……这些战争的逻辑,几乎完全是秉承了二战中纳粹式的“生存空间”理论,为了本族的生存而不得不对外扩张,不考虑他人死活。早在短篇第25卷《龙宫里的八天》中,藤本弘就对战争的危害做了描述: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因为互相战争而灭亡,唯一幸存的一支文明则是选择了自沉海底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想必藤本弘即便没有明确画出二战,但是对于战争的态度,已经显而易见了。



海底龙宫的设定影响了后来《大雄的海底鬼岩城》的设定,那里的海底城就叫摩尔联邦



地下民族要夺回自己应得的地上领土,正如德意志民族应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藤本弘老师在《大雄的创世纪日记》中顺便还黑了一下宗教和宗教战争(大雄和静香是真正创造和控制那个小世界的“神”,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理他们,反而去信奉喜好战争和献祭的宗教),可惜这些伤脑筋的事情现在仍然少不了





《大雄的大魔境》中狗的王国和《大雄与动物行星》一样,是一个完全摒弃武装力量的国度,这种极端的和平主义思想事实上也是二战后日本的重要思潮之一
极端一点,藤本弘老师对于军备本身都是十分厌恶的,《大雄与动物行星》中,他理想的动物乌托邦就是一个没有任何武器的星球,而在《大雄的大魔境》里,反派之所以是反派,就是因为试图复兴古代的武器技术……当然,个人认为,藤本弘老师对武器的反感不过是反战的延伸,他其实特别喜欢画各种飞机大炮,各种武器在漫画里的上镜率都是相当高的,比如短篇第14卷《遥控模型大海战》里面一段,大概是军迷试图重现二战时大和战舰被美军飞机炸沉的桥段……







不过《遥控模型大海战》里面是小夫的表哥操控零式战机炸沉了大雄控制的大和战舰
更有意思的是,《哆啦a梦》中还有诸多反映冷战国际时政的内容。
比如《大雄的宇宙小战争》里,皮力卡星的总统被军人政变赶下了台,流落地球,在大雄和哆啦a梦的帮助下推翻了集权统治解救了人民。虽然是发生在假想的星球,但是很多剧情让人没法不联想起冷战时期**特别是拉美国家频繁的政治动乱,政变、叛乱、暗杀、颠覆……绝大部分被赶下台的领导人都没有《哆啦a梦》故事里面的好运气可以搬来哆啦a梦这样的强力外援来复国,而很多国家的人民直到现在也没得解放。考虑到藤本弘老师明显的左派立场,从故事开头叛军打进总统府而总统决心坚守至死的段落,以及颠覆总统的组织名为PCIA(皮力卡星的CIA)中,我想整个剧情应该是在影射1973年美国支持的智利军事政变,要不是《哆啦a梦》中的总统被下属强行拖上救生火箭,他大概也要像阿连德那样在总统府以身殉国了。随后XX星的恐怖统治段落,应当参考了智利政变后皮诺切特的统治,亦有可能是反映1976年阿根廷军事政变后“肮脏战争”中对人民的监控、逮捕和暗杀。虽然现在看起来,《大雄的宇宙小战争》不过是个普通的主旋律故事,但是我想在几十年前作者创作这些剧情的时候,恐怕内心还是怀着对那些动荡国家的同情与无奈的。



阿连德当年本来也可以逃走,但是他决意战死。



CIA当年资助了诸多政变,智利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把反派组织叫这个名字,真是赤裸裸的影射









皮力卡星的独裁者到底像不像皮诺切特我说不好,反正这类独裁将军的形象都差不多;独裁者的墨镜副手就真的是典型的麦克阿瑟风格了
如果说《哆啦a梦》中对于他国政局的关怀还只是含蓄的,那么对于核战争的恐惧则是极其突出的主题了。
我们先来看《哆啦a梦PLUS 第五卷》中“铅笔导弹和自动复仇雷达”的有趣故事吧。在故事里,大雄先是从哆啦a梦那里得到了可以打击胖虎和小夫的导弹,威慑胖虎和小夫,但随后胖虎和小夫又偷到了导弹,又可以反过来威慑大雄。为了再次形成威慑,哆啦a梦给大雄的导弹安上了自动复仇雷达,一旦胖虎动手,导弹会先打到他们头上。然而,这一技术又再次被偷去,使得双方无论谁先动手最后都是共同倒霉。最终,大雄和胖虎都扔掉了导弹发射器,放弃了互相威慑,但没想到一颗飞来的棒球触发了双方的复仇雷达……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用小孩也能懂的方式,形象地讲清楚了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核威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就像大雄和胖虎,双方相继拥有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铅笔导弹),试图威慑对方。但是如果对方先发制人了,自己的核弹来不及扔过去怎么办?于是美苏就又去建立一套响应机制(自动复仇雷达),一旦本国要遭殃,那就让对方也完蛋——冷战期间这样的核恐怖平衡就是这样,“相互确保摧毁(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看看这疯狂的缩写)”。





这个故事的流程跟现实冷战一样:武器研发——军备竞赛——陷入僵局——试图裁军——然而并没有卵用。尽管核威慑对于避免世界大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给地球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咱们二十一世纪的人可能更担心全球变暖或者瘟疫爆发或者僵尸感染,但对于冷战时期的人来说,他们的终极恐惧就是核大战,特别是,莫名其妙打起来的核大战。看看库布里克的经典电影《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就知道了,一个有被害妄想症担心共产党秘密摧毁美国的空军将领就足以让世界变成废土了。
一颗棒球引发一场灾难并不是《哆啦a梦》的胡思乱想。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有敌意?如何判断那是演习还是真的?如何判断雷达上的点是路过的和平用途的火箭而不是飞来毁灭世界的核弹?更不用说在复杂的系统之中可能出现多少故障和人为错误了……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误以为对方已经开启核战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我们没有活在《辐射》的世界里真得感谢那些清醒的人。
我们现在可以庆幸,人性和理智终于还是在冷战中占了上风,可是在当时的人看来,核武器这样把百万人的死亡只当成统计数字轻松就可以毁灭人类文明的产物本身就代表着非人的疯狂。《哆啦a梦》中对于核战担忧的终极体现就是《大雄的海底鬼岩城》。在故事中,鬼岩城就是灭亡的远古好战文明留下的机器遗骸,里面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海底火山的爆发让机器误以为国土遭受了攻击,触发了它的报复系统,使得整个世界都处在了被毁灭的边缘……







仔细想想,亚特兰提斯的灭亡也是十分惊悚的,不过应该不是影射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那时候还没发生呢
如果说《奇爱博士》中执行核报复的是一个个犯错发疯的人,还有一些人性和喜剧色彩的话,《大雄的海底鬼岩城》的故事实际上要残酷得多,因为灭亡的人类文明的所有人性,最终都被寄托给了毫无生气的机器,鬼岩城的冰冷和残酷,反映的也是其人类创造者的无情和疯狂。
当然,这不是藤本弘老师第一次谴责愚蠢的人类,也不是最后一次。
发动战争毁灭世界的是人类,破坏环境毁灭世界的是人类,残害生灵毁灭世界的也是人类。跟流行文艺作品里面把外星人当靶子的做法不同,在《哆啦a梦》里,外星人一般是友善理智爱好和平的,而人类反而是凶残无知穷兵黩武的,简直是无可救药。大雄他们在冒险时最大的危险往往不是来自于其他人类,就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人类身份——稍有常识的外族人都会对危险的人类保持十二万分的警惕,大雄他们总是被当成人类的代表,从而享受从软禁到死囚的各种待遇。每次看《哆啦a梦》的剧情,总是会感觉藤本弘老师在字里行间翻来覆去地念叨:“愚蠢的人类,愚蠢的人类,愚蠢的人类,愚蠢的人类……重要的事情要说好几遍。”









每个种族都把人类当瘟疫一样躲着防着,大家都不想跟人类玩





《大雄与云之王国》中,云之王国的人对人类展开了一场听证会,对人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最集中的控诉,最后那四个偷猎者作为人类邪恶一面的代表后来差点毁掉了整个云中王国。《大雄与云之王国》是整个《哆啦a梦》系列中最为悲壮和沉重的故事,作者在剧情中体现出对人类的绝望让我觉得他事实上是赞同毁灭人类的诺亚计划的,最后依靠哆啦a梦的牺牲,以及在短篇中大雄拯救的小人族、树君、渡渡鸟一起说情,才勉强给人类判了缓刑
然而,即便这样不信任人类,藤本弘对孩子们却抱有着极大的希望。就是大雄、胖虎、小夫这群平时有着懒惰、粗暴、虚荣等等缺点的孩子们,却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正义和善良。当对人类绝望的外星人打算毁灭地球时,是他们的行动说服了对方,让他们给人类多一些时间改过自新;当凶恶的铁人兵团打算闯入人类世界时,是他们挡在来势汹汹的机器人和人类世界的大门之间,也是他们感化了女机器人,让她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恐龙骑士打算消灭史前哺乳动物从而夺回未来的地上领地之时,也是他们打乱了恐龙的计划,并最终让他们放弃了战争……在其它成人忙着破坏世界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却默默拯救了世界。
当然,《哆啦a梦》本来就是少儿漫画,孩子拯救世界的剧情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我想,藤本弘老师应该是对当代的人类极其失望,转而将希望寄托到正在看漫画的下一代孩子们身上吧,他应该是想,通过《哆啦a梦》的故事,让以后的人类,不要再犯那些愚蠢的错误。给大人的故事,怎样的黑暗都无所谓,怎样的绝望都没关系,所以藤本弘才会画出《异色短篇集》这样的故事。但是藤本弘老师毕竟还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知道不管现实多么残酷,给孩子们看的《哆啦a梦》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着向上的基调,给人类的未来保留一丝救赎的希望,让孩子们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只要努力,一切还会有救……即便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人类会改过自新”的话语近乎于绝望的哀求。





树君在短篇33卷和《大雄与云之王国》中两次为人类求情。你说人类会改变吗,反正我是没见过会改过自新的人,人类我也不指望了
藤本弘老师毕竟只是个漫画家,不是科学家、政治家,他虽然对人类的错误感到痛心,但是也并没什么好的办法。
藤本弘老师所设想的乌托邦,不管是未来世界还是外星世界,基本上都是技术水平极高以至于毫无物质匮乏问题,一切能源甚至食物都靠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提供(偶尔也有核能出现,比如哆啦a梦自己的能量来源就是体内原子炉),对环境绝对的友好,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战争动乱,还能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来维持不同宇宙和时空的公平正义……他甚至认为理想的人类应当摒除“竞争本能”,要相互体贴关心,才能避免弱肉强食的残酷斗争……这样过于理想化的设想我认为倒不一定是出于藤本弘老师的天真(他并不深信乌托邦,所以《大雄与动物行星》秉持着绝对和平主义的动物星球就被打得差点灭亡,《大雄与白金迷宫》中拥有极高技术水平的人类由于过度依赖技术无需考虑任何事情反而导致了自身的退化——就好像WALL-E的剧情),而是由于无奈:除了这样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还有什么可以拯救世界呢?



动物星球的食物……自然都是靠合成的,总不能老虎先生吃掉羊先生吧





画《大雄与铁人兵团》的时候,苏联还没解体呢,“竞争”还不是一件像现在这样政治正确的事情
碰到那些难缠的问题,《哆啦a梦》的剧情到最后,基本就是靠开挂。保护动物,想不出来什么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法,最后也只好把动物们送到遥远无人的地方使其自行发展;碰到穷凶极恶的偷猎者和奴隶主,也只能靠空想中的“时空巡逻队”来扮演万能公正的执法者;地底文明和地上人类之间争夺资源和空间的战争,解决方法就是索性利用道具再创造出一个世界给其中一方发展……这些都是在现实世界中绝无可能实现也几乎没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就好像我问你该如何提高《魔兽争霸》水平打赢对手,你却直接给我输了“whosyourdaddy”秘技,让问题以一种没有意义的方式被解决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但是即便《哆啦a梦》的想法有时过于朴素和天真,故事背后所表达的那些价值观却永远也不会过时。哆啦a梦的故事已经距今三四十年了,藤本弘老师去世也都快二十年了,环境依然被破坏,动物依然被杀害,战争、暴政、饥饿、贫穷依然在这个世界肆虐,我们仍然需要对环境的关爱,对动物的保护,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坚持,对善良的信心……看着《哆啦a梦》长大的我们,如今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究竟是变成了当年所讨厌的愚蠢人类,还是仍然拥有那颗拯救世界的少年之心?也许我们还是需要重新回顾《哆啦a梦》中反复说教的爱与正义,并且在这一次,做得好一些,想出一些不需要哆啦a梦帮助也能真正解救愚蠢人类的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搬完。虽然这两篇都有某些观点和解读未必站得住脚,特别是第二篇带入了不少作者私货,对《云之王国》等原作可能也有误解,但是这两篇文都提出了有意思的见解,细节丰富、信息量大,值得喜欢哆啦A梦的人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一般评论都把藤子老师视为手冢治虫开创“新漫画”之后的第一批代表人物。但是,第一篇文章却特别提到了被视为老派战前漫画继承者的《海螺小姐》,将之与《哆啦A梦》进行比较。尽管作者的本意是想强调《哆啦A梦》和以《海螺小姐》为代表的传统“日常系”作品存在重要区别,但实际上,可以发现藤子老师漫画家生涯中曾长期致力于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单元剧这种形式,而非故事性、连贯性更强的长篇连载漫画。

我觉得这表明他其实也继承了老派“日常系”漫画的传统,但是用手冢“新漫画”——现代故事漫画的很多要素彻底改造了日常单元剧这种传统的作品形式。在融入电影式的分镜、具有故事性的完整剧情、突破性的幻想冒险题材等等“手冢元素”之后,最终形成了藤子老师自己的创作风格「すこし・不思議」——连结日常与非日常的SF。这恐怕就是藤子老师作品既不同于传统日常系、也不同于一般SF作品的独特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ieba.baidu.com/p/3922145089
藤子老师自己关于《哆啦A梦》的一些说法,可以和第一篇参照起来看,理解他所构想的从日常到非日常的「すこし・不思議」:

我最喜欢不可思议的事物了,像是飞碟、尼斯湖水怪,或是超能力等等……
因此,我才一直想要描绘一部内容充满许多不可思议的漫画,《哆啦A梦》就是这样诞生出来的。虽然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小小的,可是却可以从里面拿出无止无尽的神奇道具。这大概是因为口袋里面和四次元空间相连结的关系吧!
我非常开心地完成了《哆啦A梦》这部漫画。如果各位读者也能看得开心,对我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事了。
——摘自日本版《哆啦A梦》第一集,初版(1974年)的“作者的话”。

其实,SF说起来并不一定得是硬邦邦的刻板情节,只要故事内容带有稍微远离日常生活的幻想,就会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可是,如果故事内容完全是百分百的幻想情节,比方说,像是描写几百年后远离地球的宇宙壮观情形,对我来说,可是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谈到SF,它可是包罗万象。而我比较有兴趣的则是其中范围较狭隘的那一块。像是连《小鬼Q太郎》和《哆啦A梦》都可以涵盖进去、标准较不严苛的SF。我常常说,SF的S指的是SUKOSI(有点)、而F指的是FUSIGI(不可思议),SF即是“有点不可思议的故事”,这是我最喜欢的阅读领域,也是我一直以来所描绘的漫画领域。
——《YOM》1993年6月号(角川书店)

我认为《哆啦A梦》是我漫画生涯一路走来的一个总结。最早带给我创作灵感与启发的是小时候看过的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还有《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西游记》,接着是长大之后所阅读的海野十三的科学冒险小说等,最后是手冢老师的作品,让我对漫画这种表现形式的可能性开了眼界。除此之外,还有从小就摆在书架上,陪我度过许多阅读时光的厚厚一本《落语全集》。这些作品在我的漫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集其大成之作即为《哆啦A梦》这部漫画。
——藤子老师

我本身就是大雄的写照!
举例来说,运动体能项目样样不精通,又没毅力,明明就该好好用功读书的,却整天只知道玩,非要等到暑假快结束了才在那穷着急。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我自己亲身体验的经历。
——摘自《藤子·F·不二雄的世界》的《藤子·F·不二雄的世界展》图鉴

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将《哆啦A梦》给画透了。希望自己能再一次彻底绞尽脑汁,直到所剩的灵感用完为止。尤其是《哆啦A梦》这部作品,要让我想竭尽所能地将所有的题材画尽为止。要不然看到别人画出自己没想到的内容时,一定会觉得很不甘心(笑)。
——藤子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的声优生涯中最大的转机,应该还是《哆啦A梦》了呢。我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参加试镜的哦。那个时候,只有我被突然叫到了录音棚,然后给了我一份《哆啦A梦》的台词本,说:“你能试着读读看不?”当时我曾经在《哆啦A梦》里面出演过男孩子A、B之类的龙套,因此心情轻松地想:“这可能是为下次什么工作做准备吧?”

这就是我最初参加的《哆啦A梦》试镜。过了几天,当我知道那是试镜的时候,还想着“如果能再给力点就好了啊~”毕竟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工作人员们也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了,所以与其说是录制样本,不如说只是很简单的发音而已。因此我可以感到很放松,不需要模仿别人,用自己的声音就好了。如果说太过紧张的话,有可能就变成大山羡代的模仿秀了。

我又去了好几次试镜。而那天我去给朝日电视台的《我们这一家》录音,结果对方跟我说:“能不能请你早30分钟左右来录音棚呢?”我去了之后,被要求“能否再一次配下哆啦A梦的声音?”这就是二轮试镜了。我总是感觉自己被突然袭击哦(笑)。而到了第3次、第4次的时候,就愈发变得像是试镜了。并且还进行了一些有对话的表演。

然后就是被喊去参加最终试镜,先是表演,然后接受了面试。我在等候室里等着,看着一个人走了、两个人走了……想着“是不是录用的人已经去其他房间了呢?我好想快点回去啊。”这个时候,门突然被打开了,然后有人扛着摄像机进来说:“就是你!!”这是试镜的结果报告,并且画面还被放在晚间新闻里播出了。我很吃惊呢。一般试镜的结果都是几天后从事务所得到电话通知的,我完全没想到居然会在当天的现场被告知录用的事情。还觉得那个摄像机是恶搞节目的摄像机。而这种特殊性,也就是《哆啦A梦》才有吧。

虽然这篇文出了一年多,不过我最近才无意中看到,楼主是否知道这里提到的事有没有视频记录,很想看看当时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ggxx同好 发表于 2016-5-4 03:50
虽然这篇文出了一年多,不过我最近才无意中看到,楼主是否知道这里提到的事有没有视频记录,很想看看当时 ...

这是水田山葵的访谈?我好像没看过她这方面的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 「二代目《哆啦A梦》声优·水田山葵的声优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9 23:43 , Processed in 0.04157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