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投名状第一帖,请轻拍。
88年生人。小时候玩过小霸王,在5元一小时的黑店看过MD、SS、PS,入坑作大航海时代2,然而小学三四年级的智商只知道雅典-伊斯坦堡。00年喜迎第一台PC,真正爆机第一款游戏情怀1,国产单机至高中,单机由BG2开始转移阵地,网游RO-魔力-WOW-大航海-基三-GW2然后弃坑,本科跳坑黄油,毕业后入手4公主开始修习索大法,然而并不是索青。RTS和ACT苦手。晶合后院ID殷千炀,贴吧ID衛生間的蟑螂,澄空ID deadog,草榴之类的ID就不介绍了,咳咳。以上背景介绍完毕。
既然是从国产单机开始,那么文字也从国产单机开始吧。正巧最近也是一个多事之秋,以情怀代表仙六为始率先试水市场,又有沉寂多年的旧贵群侠传新作和横空出世勇于作死的新人御天降魔录,惹得烛龙和原汉堂的一帮骨灰也是蠢蠢欲动,一时间也是热闹非凡,群魔乱舞,沉寂多年的江湖似又有一场久违的风雨将至。
然而热闹只是属于大佬的,玩家们依然冷着眼,捂着钱包遮遮掩掩不敢相认。偶有几个掏钱解囊的,便被好生一顿奚落,那鄙夷的目光恰似小资们看着路边摊买假冒名牌的民工。我经历情怀-路人-黑子-看客的变化,自然没有打发叫花子的善意,然而毕竟是被一把屎一把尿喂养大(?)的,心头还是有些恻隐之情,这就不是一两句话便能说的完的了。
欲知生先知死。说到国产单机的死,我那时虽小,却也多少懂点事。想想自己年少无知也并非业内人士就长话短说:盗版破解积习难改,版署广电一纸政令出版批文全线收紧,以至于盗版流通半年正版还没上市,又逢网络化大潮,传奇一出盛大号令天下,单机好不容易养起来的一帮小伙伴纷纷跑去挖矿PK做起裁决狗书的梦,如是两三年,便是今天的样子,一晃十年便过去了。先天孱弱的国产单机厂商,如今要么人去楼空,要么改头换面,仅有的几个都是非死即残——身心双重意义上的。
说白了,这不是什么情怀问题。要论情怀,世嘉党比你们可高多了,后面还排着牛蛙啊西木啊黑岛啊THQ啊……这些名字无非说明一个问题,情怀不能当饭吃——等等,我没说情怀不能用来要饭吃。上面说的国产单机死法虽然看上去很复杂,但其实无非三个字:穷死的。
——别打我,且听我徐徐道来。00年那时候的主流玩家应该都是学生,而且不是大学生,本来就没什么经济来源。当时的经济水平,一般家庭有台电脑就算是小康之家,网吧1块或2块一小时,还需要学生党挤占早饭钱,正版游戏59-69的起步价对很多人来说根本是天文数字,所以5元一张的盗版盘在当时是单机游戏绝对的出货主力。虽然没有数据,但我相信一款正版单机游戏的背后,绝对有着至少3-5倍的藏经阁和神州的出货量。所以别看网游化之前国内单机市场热闹,厂家和渠道却挣不到几个钱,玩家间常常拿来打趣的欠XX一张正版的说法也就来源于此,而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意味着市盈低,资本不愿进场,技术和人才得不到稳定发展,这也是国产游戏迅速落后于海外作品的一大原因。相比之下,以传奇为代表的一众泡菜网游,凭着较低的开销,网吧的普及,以及简单粗暴却又深入人心的PK+FARM式玩法迅速侵占市场。比起在家里被父母重重管制闷声玩单机,能去看不见管不着的网吧和小伙伴吆喝一声卧槽我在猪洞爆了XXX了/我在沙城被红名砍了,显然是更加爽快直接的事情。
情况在蓝极速事件后进一步恶化。蓝极速事件如今已经少有人提及,但是在当时这场惨剧是轰动性的,直接导致了网吧市场的洗牌以及游戏出版批文的紧张。如果说盗版可以通过加密等手段加以抗衡(哔——! Starfuck),那么文化部和版署就是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年有意布局国内的毛子大佬布卡游戏就是这时期被政策活生生扼死的一个实例。奥美、第三波、晶合、新天地、寰宇之星……随着政策收紧,从代理到发行,最终到制作无一幸免,真可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内的单机本来就营养不良,再被管理上层从源头上掐断出口,直接导致了单机厂商的全线衰退。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智冠收购奥丁汉堂,凭着早年的偌大家业退守一隅;西山居OL化之初步履维艰,日后靠剑网三一鸣惊人则是后日谈了;目标像素这对同气连枝的苦命鸳鸯,没赶上单机的黄金时代,也错过了网游的蓝海时期;剩下的大宇还有后起的烛龙境遇如何不提也罢。后来随着网游洗牌,马太效应形成,国内的端游市场也就变成了寡头们的狂欢。
陈年旧账就此打住,回到今天,所谓的单机复兴真的存在吗?放眼国门外,单机市场是主机3A大作的天下,回看国内,手游靠着惊人的圈钱流水能力红得发紫,端游市场上鏖战的主角依然是那几个大鳄,而单机的营收依然是游戏市场天量数字里一个零头。STEAM平台国内玩家对GTAV贡献的销量是50W,3DM和游侠仍然把控着国内最大的单机门户地位,新兴的主机市场销量几何,大法和巨硬会心一笑,顾左右而言他。MMORPG历经十数载,垂垂老矣,但是手游和MOBA又接过国内游戏市场大旗。再看玩家群体,依然是网吧宿舍开黑的多,客厅卧室主机PC的少,无论卖方还是买方,大部分人对那个躺在角落半死不活的单机老先生都是意兴阑珊。
罢了,姑且认为单机已经复苏,就像辐射里从避难所爬出来的居民,现在迎接他们的是怎样的现状呢?
我想比废土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资金技术全面落后,玩家大量流失,无数巨鳄对他们手上的IP虎视眈眈,这么说应该没什么争议吧?既然如此,他们手中的牌还有什么打得出去的呢?好像也只有情怀和回忆了。
不管怎么说,好在还有打得出去的。一部鬼刀可以让小宙吃十年,虽然哪一代都有骂声一片,还是有人买买买,这一点就足以让不少人羡慕。当然,其他品牌绝对没有鬼刀的号召力,但是起码鬼刀说明了一个问题:情怀党,或者怀旧党还是会为这些老家伙们买账的。但是脑残粉毕竟是少数,而且你不确定哪一天他们就会倒戈,所以怎样做出对得起情怀二字的作品,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
有钱与没钱,这是个问题。但是不管有钱没钱,好玩与共鸣都是必须的。
关于好玩,你有你的SRPG,我有我的ACT,众口难调,不一而足;但说到不好玩,糟糕的系统,蹩脚的操作,过度的宣传,渣烂的优化,狗血的剧情,急功近利的赶工,以上这些随便哪个都可以,毁掉玩家体验的方式只要一个就够了。国产单机走到今天,营养不良到活着就是奇迹,更别指望他们像国外大作一样丰乳肥臀要啥有啥。从矮子里拔将军,保证游戏体验及格,然后发掘至少一个卖点,这就是对于硬日这样的小厂子来说最好的出路。小成本低制作不是不行,但是首先得明确这个钱应该投在哪里:放弃先进引擎和复杂系统,别管那些“我们要国产XXX”的聒噪,这显然不是这个世代的小宙应该完成的任务,关于这一点,玩家能够原谅,也一直都原谅了。但是,鬼刀怪儒谈的剧情与文本却绝不能背离玩家期待,最极端的情况,做成AVG也并不算问题,回合制了二十年都有人买,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另外,“最后的单机阵地”这块牌坊也早该丢了,OL和手游可以有,必须有,氪金制略友好点,品质及格,保证稳定输血,否则一直营养不良下去也不是办法。不过说到OL和手游,大宇不是不愿做,只是当年鬼刀OL啊社稷刀OL啊做的太蠢大暴死,不提也罢,反正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小宙的器量是什么程度了。对于东河屋,我倒是不担心他们的财力和技术,但有鉴于人家一开始说要亏钱做单机报答老玩家(你们这群老玩家图样,做单机要亏钱),这卫星猴年马月落地,落地的时候会不会变成某OL的DLC,我可实在不敢想太深。至于虾壳和雨天,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找准卖点,做出特色,其他维持及格线来控制成本,就算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市场了。最后再看一眼养猪场和小学生夏令营,算了,人家确实不靠情怀过日子,多幸福啊。
关于共鸣,从一度引发话题的《雨血·蜃楼》,到最近大热的《大圣归来》,再到万人翘首的《侠客》,这些入得了受众法眼从而享受的起自来水待遇的国产作品,无一不是坚持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有人质疑国产仙侠单调重复,却没人说过金庸古龙和四大名著过气,显然题材并不是锅该摆的位置。正如龙与地下城之于欧美RPG,居合斩武士刀之于日式ACT,题材的局限性并不等同于游戏的局限性,不同于文学电影这样的艺术创作,游戏因为强烈的体验操作感,并不需要玩家对游戏背景文化有多么专业的解读。站在巴黎圣母院前的旅人未必知道卡西莫多的故事,本能寺前的游客也未必对日本战国感兴趣,但是巴尔扎克的读者和日本历史学者的眼中,这两处建筑肯定有着不同一般人的意义——没错,这才是情怀所在。所以比起国产奇幻、国产末世题材的作品,我倒宁可选择仙侠和武侠作品,至少相比之下,人人熟悉的东西更不太会离谱一点。剩下的就还是看质量问题了。
最后再来几句意识错乱与情怀上脑的胡话吧:
生平之于国产单机,最大的遗憾是欠汉堂一套正版天地劫 秦殇拿到今天也能是一部惊艳的良心之作 大宇在苍之涛后就该死得其所了,上软不算 虽然不敢信任西山居,但也只能看你的了 我十分痛惜昱泉的流星蝴蝶剑,那是国产单机最后一次点对天赋
今当装逼,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