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08-11-16
|
蓝猫和宏猫的故事
90年代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在动画上的尝试越来越多.试想一下,将所有的颜色和纸张,胶片成本全部减为零,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许多人都在尝试.
W也不例外.
W在湖南成立了一家公司,引进了一些当时先进的电脑设备,拿来做教学课件.当时他手下可用的人员主要是开发辅助教材的技术人员,实际具有的动画原创技术很薄弱.所以就以迪思尼的
经典为模仿对象,也做了一只猫.
蓝猫.
W是个很急性子,也很有魄力的领导者,他有着很鲜明的个人魅力.我后来渐渐发现这一点对一个企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在W的催促下,一批辅助教材很快做出来了,实际开发成本不算高,但加上前期硬件投入
也就不低了.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以如此成本投入,在这个市场上赚不到钱.经营陷入困境.W很果断的转项了,利用现有条件,改做电视动画片.
很快,一批样片做出来了.后来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很坦率的说,那些片子质量并不好,因为时间太赶,也没有制作人才.他把这批样片拿去中央台.结果可想而知.
这时候W做了一个很经典的决定.
他很果断的把这些做出来的片子拿去二线地方电视台,免费派送.并且承诺会一直源源不断的供应下去.他只要求一个条件.在播出前后插播广告.这些广告都是用来播出自己的产品.
W 很聪明,在播出这些早期蓝猫片的同时,他在湖南联系了很多儿童用品的小厂.承诺帮助销售,统一贴牌.然后收取费用.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太好.
W很快发现问题所在,这些产品太分散,没有集合起来.于是专营店的概念在蓝猫身上体现出来了.他在广告上大力宣传,寻求加盟.
100多集片子拨出去,市场几乎没什么反映.
在惶惑不安中,200集播出去了,市场情况突然发生了重大转机.加盟商突然暴增,蓝猫店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增加起来了.
现在分析,那时候的蓝猫抓住了几个重大时机.
一是利用技术手段大力降低了成本
二是抓住了没有国产动画的空白点
三是新颖的赢利手段
四是抓住了儿童心理:打斗.
蓝猫故事很简单,他们买了套十万个为什么,加进儿童喜爱的恐龙,再结合打打闹闹.一出大杂烩就出炉了.
蓝猫一夜成名.
蓝猫象一阵划过夜空的流星,来的那么灿烂,却也黯淡得十分迅速。
W后来跟我说:那时候对于市场这一块其实十分的不熟悉。事后总结起来,犯了好几个错误。首先是品质错误,由于在运作项目之初,品牌影响力为零,因此在寻找加盟伙伴的时候,门槛要求很低
那些蓝猫的产品供货商其实是长沙周边的一些规模很小的文具和服装生产厂,做样品的时候还行,当那么多加盟商一夜间冒出来,生产都来不及,谈何控制!于是在各地专营店销售经营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些孩子买的蓝猫裤子,回家一蹲下,马上就开档了,书包也是,带子很容易断裂。
其次是整个运作团队里面缺少真正的经营人才,有一些前期的市场开拓人员,但对于专营店的经营,谁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店一间间开,又一间间关掉。
W觉得必须要改变些什么了。
H是一位著名的导演,拍过很多著名的电视剧集。他和W是同学,彼此非常熟悉。
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和W要成立一家新的动画公司了,全新的概念,全新的运作。W从蓝猫淡出了,新的公司成立了,公司名是从他们两个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
新的主角设计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那是另外一只猫,一只兔子。
宏猫,蓝兔
越写越敏感了,我需要想想。
刚开始的时候情节设计是这样的,依旧是原来蓝猫时期的做法,科幻,知识加教育。这也是
大多数说教家们所倡导的。
可市场不是说教,你那一套放到现在没人认可。
于是得变,改做古典成语,典故系列。换了一套幽默和恶搞的方式,依旧比较混乱。
那天晚上H导在莲花北请我吃刨冰,他讲了很多很多,运做,艰辛,还有期望。他和W都是有大智慧的人,真心希望把中国的动画做起来,而且是打一场生势浩大的阵地战。
临了他带些神秘色彩的说,要准备一个全新的系列,一定要抓住中国小朋友的心,且要尽快推出。半年后,宏猫蓝兔七侠传如狂风一般席卷而来,也有了后来轰动的天涯事件。
最新的消息:宏猫蓝猫,已经合为一家了。
希望他们做大。
也希望有更多的做大。
摘自《一个动画人17年的动画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