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08|回复: 98

[数码] 从The verge的体验报告来看,微软那HoloLens的完成度还挺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知乎的翻译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16801

微软HoloLens
http://www.theverge.com/2015/1/2 ... hands-on-experience

作者:Dieter Bohn and Tom Warren
我们刚刚完整体验了包含大量脚本、仔细组织管理以及完成度惊人的微软HoloLens示范。对于Demo来说,事实上,它每一个都向我们展示了HoloLens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果把虚拟全息图像带入现实中。
我们在咖啡桌上玩了Minecraft。
我们在他人的帮助下修复了顶上的灯泡开关。
我们在火星上行走。
你可能注意到了,这片文章没有任何图片,那是因为在我们进入HoloLens小组测试体验区之前,被要求寄存所有相机和手机。不允许任何记录设备进入,甚至录音都不行。我们进入之前一直在嘲笑这个政策,很多记者都是带笔记本直接记录,连笔都没有带。
但是,这一切都值得,因为HoloLens是自从Oculus Rift.以来,我们体验过最为吸引人的科技产品(或者说最令人心痒的)。当然,这里跟Oculus Rift.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沉浸式体验,但是却是完全不同的手段;当你戴上产品后都会让别人感觉你像一个傻子。更重要的是,都需要去想一下怎么去跟虚拟的物体交互。
Minecraft IRL
Dieter Bohn
目前为止,最最令我印象深刻合我心意的DEMO就是Minecraft了——虽然微软叫他“堆房子”之类的烂名字,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做出完整版的全息Minecraft吧。但是当我们可以进入这个虚拟世界之前——事实上,是虚拟进入我们的世界——我们需要戴上为HoloLens准备的开发装置。

HoloLens玩minecraft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巧妙地设计。这一个小巧,当你动脖子的时候会感到微重,里面包含了所有计算机拥有的功能。它包括了很多的组件比如投影设备、运动感应器还有扬声器之类的东西(反正就是发声的),上帝知道这里面还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之后,你的视野里就会出现一个屏幕。
(模型们)就坐在那里,就那么完美的漂浮在桌面上,随着你的头部移动同步交互。
“就跟你的视野一样的屏幕”是对HoloLens的最佳形容。他是沉浸式的,但又不是那种沉浸到没有现实的东西。你依然能看到虚拟物体和背后真实世界之间的物件;你能看到虚拟全息的世界就在你的视界外消失。
但是当你开始想抱怨说“我早就体验过VR了”之时,你低头往咖啡桌上一看,卧槽,一个城堡就这么好好乖乖的坐在咖啡桌上。它不是那种亮晶晶很假的东西,也不是过分真实的物体。但是他就那么坐在那里,完美的漂浮在桌面纸上,跟随你的头部移动做出相应的交互。一切如此的真实,而且没有任何的延迟!城堡就在那里,这简直就是魔法。

HoloLens改变家庭生活演示

此刻你的脸上一定露出傻逼一般的笑容虽然这个设备有一点压到你的框架眼镜,鼻子有点难受。
这就是演示的内容。不允许你触碰任何东西,但是你可以通过移动身体头部来观察物体的每一个部分。然后你明白了“一瞥”的意思就是你随着视线看一眼物体;“隔空操作”就是相当于点击鼠标。这个DEMO还包括在Minecraft里面挖洞,用TNT毁掉僵尸等内容。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当所有这些场景都变成现实中的东西。
你炸一个洞,然后看到地板上有个洞,透过地板上这个洞,你看到更多的东西。你又在墙上炸了一个洞,然后小蝙蝠们从墙里飞出来,然后透过墙你看到里面是一个充满岩浆和滚石的地狱。然后你又瞥了瞥角落里的洞,透过洞你发现更加黑暗的领域,视野扩展到太空深处。
然后,DEMO is Over。
Skype
Tom Warren
对我来说Skype的演示和在互动房间里堆Minecraft方块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经过两小时的发布会之后,微软竟然要我去修灯泡开关!这一切要从我走进去,然后坐下来面对一堆工具和裸漏的电线说起。正当我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我抬眼看skype的标志,突然眼前蹦出来skype的视频通话。视频通话是以小窗口的形式弹出的,我的修灯泡开关之旅开始啦。
在电话的另一头是微软的工程师。我可以看到听到她,但是她只能听到我说的话以及看到我眼睛里看到的东西。而我的眼睛,或者说头上的设备,将一切通过skype直播出去。这是HoloLens另一种使用场景,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在这里他帮我修灯泡。电工之旅开始,我把她的画面摆放到灯泡旁边。然后我观察了一下房间的环境,重新看她。她开始指导我怎么做。你知道,这整件事情自然到令人诡异的地步,我甚至都来不及去想是不是要学习一下怎么交互,什么叫“隔空操作”,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
听起来很神奇,对吧,但是这东西沉浸感真的很强!
当我正想说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些现实世界里的东西来完成这个操作的时候,微软的工程师叫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墙上的布线,然后她画了一个位置,那里是灯泡开关的地方。现在你看着这些文字,觉得很超现实,但是在整个DEMO过程中无比的自然,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这一切就好像我在被一个老友边说边解释怎么做。我们把布线接起来,测试电有没有通,然后打开电力中心,打开开关,灯亮了。所有的问题都修好的,而这一切是有一个疯狂的头戴设备完成的,通过skype一起虚拟影像问题轻松搞定。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吧,但是这个东西真的沉浸感很强。我也在家通过youtube搜索修车视频,但是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外科医生通过它完成一个紧急手术,通过skype和虚拟现实,通过远程实时指导同事完成一台手术会是怎样的?想象通过客户服务电话,远程修复你的电脑。如果未来实体机跟微软的DEMO效果一致,那么这将永远改变我们未来交流学习的方式。
Holo Studio
Dieter Bohn
微软的这个demo并没有让我们直接使用HoloLens来操作。相应的,我们看到了“nick”(关于这一点,我问过微软,初期名字暂未确定)在虚拟空间里操纵物体,所以他可以创造一只考拉或者小型货车。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当摄像机拍摄到他,屏幕上同时显示alex和他正在操作的虚拟物体,在真实时间里处在同一个空间里。
这个展示向我们演示了HoloLens可以释放创造者的潜能,而你根本不需要训练就可以完成梦寐以求的3d物体。这样理解起来容易得多,毕竟这个物体在你的起居室里,而不是在AutoCAD里。
但是坐在那里,经过我们一阵忙乱的体验之后,我的思绪飞到了别处。例如,目前为止仅有以下这些与系统交互的方式:
浏览:把视线定位在某个东西上。
空中点击:伸出一根指头,然后向下移动手指,就像敲击手柄一样。
声音:你可以发出命令,经常用来切换正在使用的工具。
鼠标:事实上最好的是你使用电脑交互的物体同样可以用Hologram交互。
这看起来已经足够了,但是还是并不够。这些物体就像真的在你的起居室里,这令人疯狂的震撼,但是当你知道你不能像对待真正存在的物体一样对待他们时,这同样让人诅丧。
在Demo中的一个片段,Alex需要给货车安上轮胎。他不得不扭着身体和头,让捕捉点刚好在正确的焦点上,然后把轮胎刚好安装在轮轴上。然后,空中点击!轮胎就被连接上了。但是如果能用你真实的双手,抓住轮胎会有多么容易呢?
用自己的双手,抓住轮胎或者货车又会有多么容易呢?
我们的双手很显然比我们的脖子灵巧得多。你可以精巧的控制小动作,你可以用如此多不同的方式和载体活动手指,压力、细微的差异和精巧的手工等等。你的脖子和头逊多了。
但是微软给了我们一些3D打印的考拉,打印的文件直接存在U盘里。当HoloLens正式发售,你就可以设计自己的物体,这比学习目前3D设计软件容易多了。但是比起来,用holograms设计想象的物体会更容易。
行走在火星
By Tom Warren
微软已经和NASA合作,让科学家研究好奇号在火星上看到的一切。不同于电脑屏幕上的全景图像,微软的Demo激活一个房间,把他变成火星。这些让好奇者流浪号颠簸的岩石地貌就在我的周围,就这样稀松平常的检查一个我这辈子永远不会造访的星球。尽管视野有点局限,不能让我真正的沉浸,也不能让我的大脑欺骗自己我就在另一个星球上,但是深深震撼我的是微软为了这场体验做了什么。
演示中,我和一名NASA工程师通话,他就在那一堆地貌中和我交谈。我蹲下来更进一步的观察那些岩石,给不同的岩石形态拍照,甚至给感兴趣的地方做了标记。当我冒险结束返回房间的电脑,开始用鼠标做实验的时候,我被震惊了。我用鼠标在屏幕上挪动,突然间鼠标就到了我旁边的地板上,让我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标记。这就是我之前从微软研究室的演示看到的一切,但在这里它就在我的大脑里,就是我的工作。
合作部分的关键就在这里,允许我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和数据交互,而且通过NASA工程师在火星上标记的旗子,引导我去观察特定的区域。虽然这不是鼠标和键盘的传统生产力,但这确实新颖有趣。我能预见到这种场景工作模式,正是为那些需要跨时区沟通和大量复杂数据的大型团队准备的。
总之,HoloLens正是微软最有野心的所在。这是一个关于电脑的未来, Windows的未来,还有最终微软自身未来的巨大赌注。尽管微软还在手机业务上苦苦挣扎,它仍想要引领并抓住计算机的下一次浪潮。HoloLens是下一次计算机浪潮么?开发者和消费者将是最终的测试,但是不管怎样HoloLens都是微软难以置信的勇气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这是真正的革新,这是微软在一直执着保护Windows期间所缺乏的东西。
而这个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将产品从复杂的技术里提取出来,让用户体验真正的科技带给生活的巨大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游戏,短期没啥应用前景,操作精度就是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我觉得也没什么用途,kinect出来这么久了,你们觉得这玩意精度有提升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3 2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精度的设计工作配合手套使用不就完了,不需要精度的就玩玩游戏就行了
    —— from S1 Nyan (NOKIA Lumia 925)来自: Windows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日本黄油厂什么时候跟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还在想,是不是I社新作会第一个跟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铅笔 发表于 2015-1-24 01:22
需要精度的设计工作配合手套使用不就完了,不需要精度的就玩玩游戏就行了
    —— from S1 Nyan (NOKIA Lu ...

那这玩意儿的定位就是一个投影仪么?那和那个什么Oculus也没啥区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03:52
那这玩意儿的定位就是一个投影仪么?那和那个什么Oculus也没啥区别了

oculus是虚拟现实,微软这个是增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mighost 于 2015-1-24 04:09 编辑
lvseqiji 发表于 2015-1-23 22:52
科技总是一步一步爬,一口吃不成胖子

虽说看到科幻作品里面才有的东西现在已经有被推向市场的可能性我还是小小的兴奋了一下,但是增强现实这种东西我一直以来都不看好。

这玩意儿根本成不了下次革命。手机能成为随身用品那是因为能上网,AR设备远远没有这个说服力。巨硬自己的宣传片也看得出来,它好像也没有找准这个设备该怎么用,里面的usage case全是设计、建模、玩个儿Minecraft之类的,摆拍感严重。之前Google Glass就算缩水也要做的这么小就是为了能往移动设备上面凑,就是为了不让设备的前景受限。

如果要配合手套的话,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设计流程没有AR干不了么?完全不见得吧,键鼠操作和双手比划来比划去,谁的效率更高,这个还真不好说。

酷炫是酷炫,科幻也是真科幻。但是科幻电影里面搞得这么酷炫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认为这个东西能用吧,完全照搬怎么看也是有点不动脑子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xburke 发表于 2015-1-24 04:01
oculus是虚拟现实,微软这个是增强现实

看你怎么用了呗,反正就是一个投影仪,Oculus不久有日本宅宅做了一个和miku约会的演示么,那就摇身一变变成AR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4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kuhailangzi 发表于 2015-1-24 05:39
我接触mixed reality modelling之前也只觉得kinect是个玩具,但后来发现一堆人用这个搞学术研究,包括robot ...

我对AR态度一直都比较怀疑,因为这种直接劫持人视野的东西怎么想都让人糟心。

研究上会有怎样的应用那完全是另外一个次元的事情。就我的观察来说,Kinect是“穷”人的玩具,典型的用10%的钱解决80%的需求的工具,所以深受学生大作业的欢迎,正规的学术界么,我之前毕业的大学就有RI的顶级实验室,烧的起最贵的传感器,Kinect就基本绝迹了。

不过其实作为坚定的软黑,我还是觉得软软目前的自我改造道路是成功的。Hololens作为PR的效果简直就是立竿见影,有望重新提振软软在Geek心目中的地位,隔壁厢的Google反倒是越来越有之前微软的风格了,什么河东什么河西的即视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iphone刚出来时一个论调:
除了玩游戏还有啥优点。
触摸连手感都没有,精度又低。
iphone上的应用塞班也都有类似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在网游区看到佩利亚编年史
联想到这个眼镜到就喷了
看视频中间建房子那段
http://v.ifeng.com/game/olgame/2 ... -25bb2db8495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03:52
那这玩意儿的定位就是一个投影仪么?那和那个什么Oculus也没啥区别了

人眼(摄像头)拍不到的控制场景识别不了啊,

你想要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04:04
虽说看到科幻作品里面才有的东西现在已经有被推向市场的可能性我还是小小的兴奋了一下,但是增强现实这种 ...

你这就是纯粹在抬杠,现有面向消费面的技术开发都是以提升易用性为前提,现在的智能手机受欢迎不是因为效率高,而是学习成本低,操作更简单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铅笔 发表于 2015-1-24 10:04
你这就是纯粹在抬杠,现有面向消费面的技术开发都是以提升易用性为前提,现在的智能手机受欢迎不是因为效 ...

所以你觉得在头上戴这么大一个东西提升哪门子的易用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铅笔 发表于 2015-1-24 10:04
你这就是纯粹在抬杠,现有面向消费面的技术开发都是以提升易用性为前提,现在的智能手机受欢迎不是因为效 ...

我可没有说智能机效率高,而是智能机解决了上网的需求,这个Hololens解决了什么需求?你来回答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mimighost于2015-01-23 21:10发表的  :
除了游戏,短期没啥应用前景,操作精度就是一个问题

@mimighost
科普。天文馆可以改改自己的交互模式了

----发送自 HUAWEI HUAWEI G750-T20,Android 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软软这待遇真是差,google做智能汽车,一群人打呼王师救我。也不看看到底有几个人敢坐,飞机控制全自动化这么多年了,也没见人敢坐没有驾驶员的飞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3只上窜下跳的软黑真是够了,如果微软只有一段视频你要黑也无可厚非,但人家不但造出了实物还公开演示了,在场记者测试了证实微软没过度夸大,你们还想怎样?续航和重量微软有吹?nm苹果那个什么watch到现在还只有几张图一些人就要跪舔了,精神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10:23
我可没有说智能机效率高,而是智能机解决了上网的需求,这个Hololens解决了什么需求?你来回答一下吧 ...

想想以后上课,生物老师终于有机会赶超体育老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4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巨硬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是快市场一步就是慢一步,折腾出一个新玩意,还没折腾个利索就在下一版砍掉,等其他公司折腾好都占领大半个市场了,又要按别人的模板做一个出来,简直令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mighost 于 2015-1-24 13:44 编辑

噗,说软软没有信徒的是什么心态,知乎几大软狗+无数小弟分分钟咬死你啊

话说质疑软软已经成了PC区的政治不正确了?我吐槽过Glass也吐槽过Apple Watch,还是要被喷子溅射,真是一片忠心。

吹吹也别避重就轻啊,只泼动机的脏水,这玩意儿要替代手机/PC(软软自己宣传片里面吹的),先不说硬件上的限制(体积、重量、续航等等),根本问题在于除了演示里面的设计师群体,和真实场景(增强现实)交互到底能怎么改善用户的操作体验才是这类穿戴式/AR设备的根本问题,比起键鼠还有触摸屏,尤其是后者到底优越在哪里?软软的Demo完全没有体现这种思考,反而有意回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这个之前MIT的Media Labs做的Demo都比这个所谓的Hololens强得多,人家还是两年前的:
http://www.treehugger.com/gadget ... mented-reality.html
Point在于增强现实不能单单只是把“软件”扔到“现实”里面就完事儿了,思考怎么让软件更好的“接入”现实才更有价值。
事实上,没有一个厂商,不管是水果/萎软/股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水果的手表一开始就当成时尚的挂件在宣传,Google Glass变成了Stalker尾行相机,软软这么大动静也就把这个hololens当成一个投影仪来兜售,被吐槽和质疑很奇怪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marine_01 发表于 2015-1-23 21:13
长期我觉得也没什么用途,kinect出来这么久了,你们觉得这玩意精度有提升过? ...

第2代精度比1代强多了   只是这技术并不太适合用到游戏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13:31
噗,说软软没有信徒的是什么心态,知乎几大软狗+无数小弟分分钟咬死你啊

话说质疑软软已经成了PC区的政治 ...

硬件当然要一代代的改进 第1代不可能很完善  至于这种使用方式好在哪LZ这文章已经提得不少了   我再举个例子    如果这东西能普及以后所有其他的产品都没必要存在独立的操作界面  这个产品完全就能提供 而且再也不用去翻说明书了   使用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当然你要是固执的主观认为这样的改进一点意义都没有  那也没办法了     屁股决定脑袋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mighost 于 2015-1-24 14:09 编辑
临界点 发表于 2015-1-24 14:02
硬件当然要一代代的改进 第1代不可能很完善  至于这种使用方式好在哪LZ这文章已经提得不少了   我再举个 ...

嗯,延展界面可能才是这类设备的最后真正能普及killer app。不过你看软软居然连智能家居这个完美的炒作点都没有抓住,被喷一下也无可厚非吧。当然,最后还要面对手机这个天然遥控器的挑战,我看也不那么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软狗真的不要太多,就这几天都有不少咬人的帖子,明白人自然明白。一句理由都拿不出来就说人为黑而黑,pc区也是向外野看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家居已死,有事烧纸
    —— from S1 Nyan (NOKIA Lumia 925)来自: Windows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4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买买 好像今年就能用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行业,这玩意在建筑行业太有用了,可以非常直观地设计,校验,检测。比原来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也在发布会贴回过了,AR技术很多年以前就很成熟了,主要问题还是穿戴体验不太好。
现在各厂商是在积极拿出产品抢占市场先机,争取开发者群体。
以后再慢慢推出新一代硬件改进穿戴体验。
由此说来,微软现在推这个与其说是推产品,不如说是推Win10中的AR AP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oloLens这类型的AR产品,并非要代替常规显示器(第一屏)和移动显示器(第二屏),而是代替传统思路中的全面显示器方案(第三屏)。

它不能取代投影仪、白板、电脑或电视(这是Oculus Rift的目标),也不能代替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是Google Glass的目标),而是在这两者无法匹配的场景——墙面、天花板、镜子、窗户、其他表面、空旷的房间——增加额外显示设备。

PC区应该都多少知道三体,其中假想的未来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屏幕,甚至在烟盒上。这个方案在当代技术条件下办不到,无论技术还是成本。

而AR方案绕开了这个问题。屏幕并非预设而是伴随用户,改变技术思路并降低技术门槛。

楼上对建筑行业改变的设想也是我想讲的,甚至微软也意识到了。微软巨资买了搬砖世界,精度提高之后的专业设计产品,应用于真实世界并非不可能。

最大的悬念是微软的技术能力,拿出产品了再轮。HoloLens的意义也许比不了iPhone,至少相当于MOTO 3200

----发送自 Meizu M353,Android 4.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10:23
我可没有说智能机效率高,而是智能机解决了上网的需求,这个Hololens解决了什么需求?你来回答一下吧 ...

微软那个视频里头那么多,自己看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宅论坛讲那么多干嘛?你就想象一下,一个可以换装换头换体位的小娜(S1应该换成比利什么的)全天24小时随身在你左右供你差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ghost 发表于 2015-1-24 10:20
所以你觉得在头上戴这么大一个东西提升哪门子的易用性了?

那要看你拿的干啥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28 12:45 , Processed in 0.29279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