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毒吐姬 于 2014-12-23 16:00 编辑
同人(男性向为主)之路·浅谈我们正走向何方
——第一次报告 (草稿) 作者:零火 时间:2014年12月22日
以下注意:没有做任何校对。同时大量枯燥的分析和数据。
同人同人,说了这么多年大家多少有从感性上对这个东西有所认知,无论是本身的刊物还是参与者的喜好,以及近些时间来同人展会的卖气不佳。但各说各的都没有一个实际数据难以说服任何一方观点持有者。
而接着美舰本《-Pacific-》的机会,进行了三次数据调查(调查报告后附)。如此一来至少有了一定的数据,虽然只是一家之谈但也可以管中窥豹。
这里先说明一下《-Pacific-》的可能的定位,主体购买者以军事爱好者、舰娘粉丝以及其他男性向收藏者。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不过数据所能反映的应该是男性向同人志的现状。而从中可以推断出同人志、同人制作内容的走向甚至说是同人展会的发展趋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那么啰嗦就到此为主,接下来就进入正题了。
而第一个要说的自然是年龄,毕竟这个数据可以反映出这是一个固有的年龄团体,还是一个固定人群不以年龄变化的团体。
来源: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 先行调查 问题1:年龄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会场限定&可能出席展会调查 问题1:年龄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1:年龄
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参与数次调查的人群以方便接触到网络的大学生作为主力,紧随其后的是上班族,高中生则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参与进调查之中。
这一数据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应,关注同人以及同人志的人群也以大学生为主体。这一点我想参与过同人展的各位(无论是身为普通参与者、社团亦或者展会方相关)早就深有体会,而现在这一数据的出现更有效的支持了大家的感性认知的真实性。
(当然亦有7~13%的人群不愿透露自己的年龄)
现在这个数据同3年前甚至说是6年前给人的感受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一个简单粗浅的分析不难说明,大学生是诸多年龄层中相对最为有时间和可能钱购买同人志的群体。而在进入工作之后可能会多少保留这一购买惯性,但较之之前已经没有了过去相当的热情。高中生的数量在数次调查中相对趋于稳定。
18岁以下参与调查的人群在美舰本公开后数量有所上升,初步推测为主要活动范围主要以QQ群、贴吧为主还有其他一些漫画发布平台为主,因而在这些地方有了调查连接后便参与了调查。
几乎可以说参与同人活动的群体是一个不断流动的群体,有新人加入有老人离去,而这样的群体也就意味着其可能的偏好和趋向性会有变化。而相对已经有了二代甚至说是三代更迭的主体参与者,其诉求必定会有变化。
这个数据就说明了本报告所会反应的类别是男性向、一般向还是[del]不可能的[del/]女性向。虽然结果显而易见,毕竟口说无凭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数据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阐明这一问题。如果出现了意外的结果也并非不是不可能。
来源: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 先行调查 问题2:性别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会场限定&可能出席展会调查 问题2:性别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2:性别
这里的数据变化,在前两次的调查中男性比例都趋于稳定同时也是占据主体的。同样和前者有部分人不愿透露自己的性别,而女性群体在样本数相对较少时呈现了增多,可以侧面反映出女性更加偏好于微博的宣传以及第二波宣传时依旧会保留关注度。
自然这一数据基本可以说明这本同人志是以男性向为主,但不失一般向参与者的青睐。同时也将此同人志所能体现的人群限定在了这里,之后的分析也从这里出发。
关于同人志具有怎样的价值大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以多少定价是合适的也没有一个定论,所以贩售价格也在盲目中节节攀升。
来源: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 先行调查 问题3:价格
碍于初期制作是初步估计页数为40P(实际页数为54P),因此可以视为大家对于价格的承受力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但这里不难看到对于价格并不看重的人群达到了48%,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可以一味的虚高,毕竟参与者的承受力和经费是有限的。并且47%的选择了40-50RMB之间,这一价格实际上相较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同人志价格要低不少。仅有5%不到的人群能够承受超过50RMB的40P全彩同人志。
在这里并不会将狂热参与者的书记进行参考,理由是这部分人群可以视为无效调查数据,在这里可以推断他们的选择并不能实际反映出参与者实际的承受能力,可能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情绪。当然也并不是说不会参考他们的数据,只是如果价格一味的虚高只能透支这些狂热参与者。
如此这样一来,计算非狂热参与者,即91%的参与者所能接受的范围在40-50RMB之间,仅有9%的可以承受可以接受超过50RMB。
简单来说,如果将价格定的更加亲民一些,那么除去本身会购买的狂热参与者外还能赢得同样数量的参与者。同时多卖出去一份也就意味着影响力在多一份的扩大,就这点而言以交流为主的同人志更是应该侧重于相对的低价。而如果从纯粹商业的角度来出发,那么有了大基数的粉丝那么也同时意味着,如果出其他同类甚至不同类的同人志也会有相当数量的购买者,哪怕是顺手帮忙宣传也是极为可观的。
当然这之中的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我想是无价的,或者说其他任何有形的物质无法获得的,这一点某种意义上自然也是最难以做到的。
相较于日本的中国有着极为方便的C2C平台淘宝,所以并不需要被收取任何费用或者提成的就可以展开通贩(这一点有别于虎穴或者melonbook这两家日本最大的同人志书店,前者抽成高达4成后者则是3成,这也是为什么同人志在这两家贩售时会有提价),因此比起展会的辛苦以及几乎不见得创作者和参与者交流,无论是社团还是参与者也越来越多的趋向于在线上交易而非线下。
当然这里稍微提一下,实际上这一点对于小社团和新社团的打击可以说是极为严重的,因为他们缺乏固定的粉丝群体也没有技术拔群的画师,而还在成长期甚至说是学习期就因为无人问津而最终不得不以灰心丧气而告终。最终同人志变成富人的玩物而丧失了原初所期望起到的交流作用,不得不说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来源: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 先行调查 问题5:你惯常的入手方式是?
再最早的先行调查中,大家不难看到线上的网络通贩占有82%之高的比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家都很忙所以简单快捷一些比较好,坚持线下的展会场贩也只有11%。这一点也和大家所渐渐抱有的感触一致,线下开始没有网上贩售的号。
而作为现代同人志发展时间弥长的日本,其状况近似于此尤其是对于小社团而言。CM现场和通贩所出去的比例可以说达到了1:5的差距,也就是说在诸如CM之类的地方卖出1本在虎穴之类的网络通贩能够出去5本(这一点详细状况可见游记《东渡•迷失Comiket》)。
但这并不是说线下就没有价值了,不如说在我看来线下的交流时同人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将同人和商业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但一切活动都和经济密切相关,如果脱离经济就是一味的燃烧自己最终烧尽也不见得能够带来任何的影响。
好了这里主观的东西说的够多了,那么接下来来看看一些比较客观的。
如果对于小社团如此惨淡为什么还要持续参与CM呢?自然CM对于小社团而言是一个同其他大社团同台竞技的场所,如果能在这里有所斩获那么必然也就意味着自己水平的进步以及实力的提升。
但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如果有简单的线上交易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前往现场购买大社团的同人志,大家也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
这里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会场贩售可以有机会见到作者、比书店相对便宜一些以及由会场限定。
是的,会场限定。也就是说只有在会场购买才会有的限定赠品。几乎可以说大家在会场购买的最大原因就是有位数不多的的会场限定。
自然实际情况肯定并不只是这么简单,但这在目前也许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如何增加线下的销量。
于此就在这里看一些数据吧,在《-Pacific-》Vol.01提出会场限定之后。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会场限定&可能出席展会调查 问题4:你所会选择入手的会场?
会场限定所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之前接近82%准备网络通贩的人群立刻就下降到了27%,也就是说希望在得到会场限定而决定在会场购买的参与者为73%。几乎可以说是同前次会场贩售的人数产生了巨大的逆转。就调查而言大家对于会产限定的出现,选择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和波动。
而实际贩售中亦有因为会场限定多买了一份的参与者出现。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4:你对于本次会场限定(即人形立牌)是否感兴趣?
这里先说明一下,15%的人表示为了会场限定才出现在会场,但实际并不止有15%因为这一选项是可以说仅针对已经购买到的读者。而购买了的读者占总人数的32%也就是说,购买者中有49%的是在现场购买。
而对于会场限定,有72%的人表示希望能有同样的东西贩售。我想就这样的数据可以很好的说明会场限定或者说限定版周边的存在的意义。
简而言之,可以推出和会场限定同类的周边,但同时会场如果有限定周边肯定会大大提升大家购买的积极性以及来会场的理由。
同人志的程度……
很多人在进行同人志制作时都多少会有一些疑问,要做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说的上是同人志?非常完善的成品图以及精美的排版,只有这样才是同人志?
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并不能完全代表同人志,当然如果说你做到了这个程度如此的用心那么自然而然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
但同人志作为一个非常随性的个人爱好展示以及寻找同好的手段,并不需要那么精致的制作。但这里还是说明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同人志贩售的话就至少要上百本,实际却并不是如此,CM会场小社团一般会带50本如果贩售晚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同样详细在游记《东渡·迷失Comiket》可见)。
这一点可能要各位有志出同人志的注意,过高的估计卖气最终导致心理极大的落差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给人的打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8:如果有草图&设定集子你会感兴趣吗?
而我做出这一判断不仅仅是基于这样做才是同人志,更是因为上面的数据。实际上参与者是非常非常希望了解到一个作者他的作画过程也就是草稿、设定,进一步说参与者也希望能够参与到一个创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看着一个作者从水平勉强到一般最后到优秀。对于作者而言同人志是自己成长的一个明证,而逐渐增多的固定读者也更是对自己实力的证明。
同人志,有些时候大家并不一定会因为作为本体的同人志而购买同人志,有些时候可能是冲着相关的周边才会购买同人志。
于是大家到底是为什么才会购买同人志呢?
到底是本体还是零零碎碎的周边,甚至说是纸袋?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4:-Pacifc- Vol.01,你对于此次刊物最为满意的部分是?
从这一数据我们不难了解到,82%的人选择了同人志,7%的人觉得纸袋这样的周边是他购买的动力,而更有11%的人是因为会场限定作为主要购买动力,这样的人占据到了参与调查已购买者的34%。
就实际贩售中可以了解到,如果有不太昂贵且有价值的周边大家还是会愿意一同购买的。当然这也许是因为这是一本相对原创的同人志,所以大家更关注的是内容而非周边。其次我想这本同人志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可阅读的内容。
于是这里说到了周边,还是对周边选择的问题进行一个说明白。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7:其他的周边的选择。
优先这里先说一下粘土手办,这个的数据可能需要剔除,因为就算有那么能让参与者接受的质量和价格都是难以控制的,同时从大众心理上来说更容易选择华美之物,而且又因为是调查哪怕不切实际也会选择,所以概不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出去这一结果后,我们不难看出34%的人选择了海报,同时36%选择了没有变化也就是纸袋以及人形立牌。11%对于相关的笔记本(非电脑)感兴趣亦有12%对于明信片,选择其他的仅有7%。
作为普通参与者其实对于周边的选择偏好相当传统,或者换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他们对于周边并没有特别的需求,如果本体够好的同人志那么肯定关注点不会放在周边。
同人志中最为重要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将所有图稿收集起来然后直接丢上去,就好了吗?不够的话那么加上排版后就足够了吗?答案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仅仅是良好的排版和优秀的作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虽然显然作画是最为主要的部分,但是大家会购买肯定不会是因为5分钟就可以读完的图本,毕竟在网上也可以看到这些图。于是大家所关心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5:你对于本次刊物本体内最为满意的部分以及建议(多选)
这一问题是多选题,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大家对于这几项的排位。
立绘理所当然是85%之高,而紧随其后的是占据有35%的排版,文字占有29%。而印刷同样是29%,相对精确一些的数据表明文字所受的关注度还要高一些。
相较于男性向同人社团普遍对文字的认知是大家不爱看这一观点有较大偏颇。换而言之并不是大家不爱看而是文字内容没有好到让大家乐于去看,如果足够好好的文字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就能让参与者感兴趣。
立绘是作为一本同人志招牌式的存在自然最为引人注目,良好的立绘就能极大的吸引参与者的注意。而良好的排版则是提升阅读体验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好的排版就算是有好的前者也只会呈现出负面效果。同时比起单纯的图片,也需要能够与之配合的文字来增加同人志的阅读性,作为一个同人志提升往往是相对不受重视的部分,因为这里才有最大的提升余地。
同人志是否公开,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同人志的一个目的是交流。免费公开则是最好的交流手段,但这一想法在很多人看来是极为激进甚至说是危险的,因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一旦公开后很可能就无法卖出。甚至会有之前的购买者会表示反对,觉得自己之前花的钱白费了。但真实情况会是如此吗?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3.1:你对于公开同人志的看法。
这一问题仅有在上个问题(即问题3)中选择了购买一项的人可以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明确表示支持公开行为的购买者占到了67%之多,而明确表示反对的则有9%甚至不到10%,有23%的人没有明确表态属于摇摆对象,另外有1%的人没有选择。
简而言之如果说摇摆对象全部划入到反对者中,依然占据六成接近七成的人明确表示支持我们的公开行为,而这些人还是已经付款了的。
所以普遍大家所担心的公开后之前的大多数购买者会有所不满并不成立,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而反对自然所有人都会料到有,但是不到10%这还是多少让人感到诧异。因为这和大家所想的可谓是南辕北辙。
来自: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问题3:你购买了-Pacific-Vol.01这本同人志吗?
这里顺便看一下购买者占据调查表的比例32%,也就是说68%的人并没有购买还在犹豫是否购买甚至不知道这一本同人志的存在。而无论是是没有购买的中情况的前者还是后者25%的人已经因为此而决定购买了,44%还没有任何明确的意向。
简而言之,公开后所起到的宣传效果是非公开前效果的数倍。毕竟没有什么比拿出全本来让读者校验,更能让好作品是好作品这件事具有说服力的了。
甚至可以夸张的说,不敢公开作品的人说明是你自己对自己作品的不自信,或者说作品也确实不够好。
当然这样的说法肯定是言过其实,毕竟同人志这种东西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其是否公开并不应该以此为标准。但如果你有公开的想法,现在的这一调查结果应该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将你的疑虑化解。
就像小标题所述,我觉的在所有调查留言中。其中一个最让我所注意,或者说这样的参与者很大程度解释了现在同人志在现场或者不仅仅是现场而是本身所遇到的问题。
第215号调查参与者:
“工作时间固定于是没法去会场了,比较遗憾没有拿到小纸人。买了两套,寄来一套,没敢拆,因为要寄给日本的友人,他对这个很感兴趣,和卖方联系之后,也没有收快递费,又发了一本。
首先这个态度很让人觉得舒心。
我觉得这是交流的态度,并不是收钱和交钱的关系,我个人觉得同人作品的第一重要要素就是交流,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国内(有两年多没去同人展了)常见的还是绘本,完完全全的绘本没有故事,少量的一些有主题,看得人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觉得内容太少了,最基本的思路表达都没有。
一开始我以为美舰也是有一些主题的绘本,但是拆包后仔细看了,有相关科普,故事,相关人员的补充吐槽,这真的很好,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并不是画师画几幅画印刷一下就交代的量产产品。
[del]举个不恰当的例子,11区有很多R18本,但是各个汉化组争相翻译的不是大手,就是一些艹的与众不同的,这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是作者对于角色的不同于他人的YY,[del/]这就是交流。
发出自己的声音,之后才能收到共鸣。
期待Part.2”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同人志的热度乃至于整个展会人气消散的原因,越来越高的价格无论是同人志本身还是入场费用,而提升价格的同时并没有给出相应该有的东西。如果一味的持续现状,恐怕同人这一场所很快就会枯萎瓦解,最终以没落的终结收场。
既让看起来像是论文,虽然并不是实际是论文,最多算是小论文或者说报告书。还是做一个总结。
同人志,一本男性向同人志购买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和刚刚进入社会的人为主体。这部分尚有闲暇的时间来参与也有相应的金钱来购买,而这样的购买者已经渐渐不再满足于原来的画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内容尤其是文字上的内容。
同时大家并不需要作画质量非常好的人,更多的是希望看到作者的脑洞还有过程,而非只有一个指标的内容。正如,漫画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作画水平而是分镜还有表现力以及剧情故事。
而在价格上他们也不能承受一味虚高的同人志价格,价格应该和这本同人志的质量挂钩,50RMB可以说是一道重要的门槛一旦跨越就会有相当数量的人无法接受。此外,大家对于周边的需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更多的是在意能够作者他所能创作出来的作品本身。如果你有足够优秀的作品就不需要太多繁复的周边作为添头。
大家对于免费公开这件事情并没有呈现出反对的态度,实际上是非常的宽容甚至说是非常乐于公开,有更多的人是因为公开后觉得东西确实不错具有收藏价值才出钱购买。而这样的人绝非少数。
于此,谨表感谢。
参与《-Pacific-》Vol.01的November☆以及莫根,如果没有一起制作这本同人志也没有机会进行这三次调查。
以及诸多购买了《-Pacific-》Vol.01购买者以及参与调查的诸位,当然还有阅读本论文的您。
附件: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 先行调查,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会场限定&可能出席展会调查,美舰娘本《-Pacific-》系列Vol.01贩售后&及后续、相关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