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6|回复: 30

[讨论] 物语系列的场景变化用电影术语叫什么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1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叫新房蒙太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1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poi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ppt笑尿233333
    —— from S1 Nyan (NOKIA Lumia 925)来自: Windows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33,PPT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到不行。。漫区今日最佳。PPT

——— 来自Stage1st Reader For iO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pp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PPT感到了服气ww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windows键+shift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太奇人物没有跟着换,比如某人被踢到裆部下一个场景出现打鸡蛋这是蒙太奇

新房这个是用背景来象征对话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流”一词是来源于心理学的词汇。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文学是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常见技法:内心独白、内心分析、自由联想、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诗化和音乐化

应用:意识流不仅作为一种写作流派而存在,在视觉设计发达的今天,更有诸多设计领域的意识流风格作品出现。
意识流设计的本质是意识流写作手法的视觉应用,主题较为隐晦,表现手法相对抽象。因此,意识流设计更适用于商业广告的创意设计。
事实上,很多的广告招贴海报设计都可以发现意识流的影子,这是设计师对意识流设计的无意识运用。
而在CG角色造型设计上,意识流的设计会有更大的运用空间。

动画:eva、魂狩、珂赛特的肖像、铃音等

以上内容源自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电影语言都叫做蒙太奇的……

这种应该算是错位剪接手法,利用视觉的连贯性和场景的差异性制造新颖的感官享受
同时也不会让单一场景持续太久造成视觉疲劳
PPT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电影学的不好……蒙太奇不就是剪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ppt怒戳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ppt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征隐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类应该可以算蒙太奇,但具体的称呼不知道有没有
而且感觉这两个例子本身就有区别,前一个(伪物语第六话)的背景变化完全不可能,和情节(或者“意识流”)没有关系,大概谈不上象征
后一个(鬼物语第二话)的背景变化有比较明确而现实的空间时间推移,只有少量象征元素(话筒、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对话内容不断切换场景,不但加强既定话题的演出效果也减少单调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说去还是PPT中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量点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0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色白于2014-05-28 11:50发表的  :
转场

@色白
Google 后感觉楼主所言跟转场不太一样。《物语》里只是在同一场谈话(场景)中背景切换(以期不因只有对话而无聊,或补充对话难以表现的信息(如《冰菓》咖啡厅对话)或是思维导图(如《冰菓》奉太郎“破案”));而转场主要是指场景之间的转换。
虽然楼主所指与无技巧转场有相似,但镜头中人物却并非作为线索而是场景的主体存在。
话说这么多人围着 PPT 这个抖机灵的答案,就没人能好好回答一下吗?

----发送自 Xiaomi MI-ONE Plus,Android 2.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1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pt无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PPT李菊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5-2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koureirousseau 发表于 2014-5-29 09:41
@色白
Google 后感觉楼主所言跟转场不太一样。《物语》里只是在同一场谈话(场景)中背景切换(以期不因只有 ...

是转场
在深一点讲就是利用垃圾君和小忍在画面中位置关系的相似性单纯转换场景的相似性转场
说到底也只是新房丰富画面语言的一种方式啦
独创性什么的,早就烂大街了,只不过之前没人在动画里大量连续使用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1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nquisitor 发表于 2014-5-29 10:54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是新房独创的?

----发送自 Xiaomi MI 2SC,Android 4.1.1

其实跟中华小当家里吃一口菜背景火山喷发瀑布横飞一个性质。就是用视觉冲击去营造特定的气氛,达到暗示的效果。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跟内容相关的,可以让观众不是通过被动的声音语言灌输,而是通过画面产生主动联想而得到很形象的体会和互动性的体验,但坏处就是对观众的感性和相关的预备知识有一定要求(比如没看过北斗神拳的就不知道有时候主角变成浓眉肌肉男有什么意思),不具备的观众反而会觉得无聊和焦躁,觉得电波不合。
至于独创性肯定不是新房独创的,但无疑在动画圈里他是玩这个玩得最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alaya 发表于 2014-5-28 13:20
蒙太奇人物没有跟着换,比如某人被踢到裆部下一个场景出现打鸡蛋这是蒙太奇

新房这个是用背景来象征对话内 ...

鹰爪铁布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26 06:29 , Processed in 0.12843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