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ystage 于 2014-8-21 09:02 编辑
* 只是花点时间写写测评转换心情。全文都是主观内容,包含大量个人偏好,不对客观性作任何保证,如有槽点欢迎随意吐槽。 ** 文中只是自己的感受,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的所有结论都不具有普适性
最初的最后的索尼平板电脑——VAIO Tap 11 测评(前篇) _ 在微软(Microsoft)推出针对平板设备优化的 Windows8 之后,索尼(Sony)先后推出了不少试图活用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侧滑式的 Duo 系列也好,翻转式的 Fit multi-flip 系列也好,都采用了非常具有个性的外形设计。而去年IFA 2013 公布的 Tap 11 ,采用了与微软 Surface 系列类似的键盘机身分体式设计,一改之前的变形设计,成了彻头彻尾的平板电脑。
这样的设计,其实是自己多年来所一直期望的。可惜受限于技术与成本,无论是 Tap 11 还是 Surface Pro 2,都或多或少有令人不满的不足。原本打算等待今后的改良型号,没想到2月初索尼闪电发表出售 PC 业务的消息。于是,赶在在线定制服务结束前,入手了一台 VAIO Tap 11,纪念索尼最初的也是最后的 VAIO 平板电脑。
前篇主要介绍一下 Tap 11 的外形,简单的使用感想,以及一些相关的评论。
下面进入正题。
首先是包装。由于机身尺寸较小,Tap 11 的包装盒也不大。
由于机身尺寸较小,Tap 11 的包装盒也不大。
包装盒中,机身与键盘分开放置。键盘藏在下层。虽然已经对 Tap 11 仅9.9mm的厚度有了准备,但实际接触到实物时还是为其纤薄的机身所惊讶,无愧于当前世界最薄的 Windows 平板电脑。作为对比,Surface Pro 2 的机身厚度为13.5mm。
除去各种单据,包装盒中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电源、手写笔(附电池)、手写笔挂钩、键盘,与主机。
另有可选配的 VGA 接口转接器与 USB 无线路由器
Tap 11 的接口集中在机身左侧。它提供了一个支持供电功能的 USB 3.0 接口,它与 Micro HDMI 接口一起藏在机身左侧的保护盖中。
由于机身厚度的限制,Tap 11 使用了特殊设计的接口,过去的电源线不能通用
保护盖闭合时的样子,左上方印有 SONY 字样的 Logo
特殊设计的电源接口,为缩短长度,通过卡口固定,插拔并不太方便
Tap 11 的右侧布有耳机接口、圆形电源键以及音量调节按钮。值得注意的是,该耳机接口不支持索尼在降噪耳机等设备上采用的5段式设计,声道会发生错误。
音量键较细。尽管一定的突出保证了可以直接通过触摸找到按钮位置,但手感却很一般
顶部左侧是风扇的出风口。Tap 11 提供了多种 Core i 处理器配置。虽然已经选用了比通常超极本功耗更低的Y系列,但功率仍有11w,依然离不开风扇散热。
顶部右侧提供了一个 MicroSD 卡卡槽。另有支持日本 au 4G LTE 网络的版本,额外提供了 SIM 卡插槽。顶部中央隐藏了两个麦克风与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后者可以配合内置应用遥控各类家电。
本体充电指示灯、VAIO ASSIST 系统帮助按钮与 NFC 通讯芯片也在卡槽附近
Tap 11 的正面只有两个接口,分别是 Windows 按钮与键盘充电接口。
回馈力度较硬,在站立模式下不易按下。索性此时一般都会选择键盘上的 Windows 徽标键
Tap 11 的无线键盘厚度约4mm,19mm的间距与普通的笔记本电脑键盘相当,非常舒适。1mm的键程虽然略短,但实际使用时发现弹性适中,回馈明确,比预想得要好不少。事实上,键盘背面四角各有一个突起,防止键盘背面的金属表层磨损,因此键盘中间区域事实上出于架空状态。最初可能不太习惯,熟悉之后或许会觉得这层空隙对按键手感有着正面作用。
这块键盘的通信频率为2.4GHz,非蓝牙。尽管官方参数称有效距离为50cm左右,但实际中,在2~3m内都能正常使用。不过出现过几次失灵,在刷新设备管理器列表后恢复。由于次数太少,现在还不清楚问题的原因。猜测由同时按下多个键引起。如果今后经常出现这一问题,恐怕会严重影响体验。
键盘右上方有独立的开关,其中触摸板可以关闭。另提供了大写锁定指示灯与低电量提示灯
这块键盘的触摸板中规中矩,属于勉强能用的程度。有时过分敏感,会发生将拖曳操作的开始识别为一次单击。下方的左右键非常硬,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按下,直接影响了使用体验。这块触摸板虽然支持多点触摸,但却只支持最简单的双指缩放与滚动手势操作。对于自己这样没有特殊需求的人或许问题不大,但习惯了各类自定义手势操作的人可能就要失望了。
令人欣慰的是,这块触摸板的阻尼尚可,习惯之后误操作的次数也会明显下降
键盘通过磁铁与机身吸合,并将自动充电。充电3小时大约能维持一到两周的日常使用。盖上键盘等同于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合上上盖。
由于要兼顾平板模式下的外形完整性,Tap 11 的背部比较简单。除了中间的可收缩无级支架外,就只有两侧的立体声扬声器和一个800万像素(有效像素799万)的摄像头。扬声器的尺寸不大,实际效果也很平常。Exmor R for PC 传感器的画质不值得期待,聊胜于无。正面的92万像素摄像头也只不过能胜任日常的网络视频聊天。
Intel Inside & Powered by Windows 8 Pro
Tap 11 依然采用了 N-trig 提供的电磁笔系统,因此虽然手写笔的外形略有不同,但是和初代 Duo 11 兼容。据称一节全新的 AAAA 碱性电池能够支持18个月的日常使用。考虑到 Duo 11 的那只笔已经使用了17个月依然没有问题,这个数字中不含太多的水分。
关于性能
这台 Tap 11 选择了 Core i7-4610Y 处理器,1.70 GHz,4MB的L3缓存。实际性能略强于低电压版的 Core i5-4200U(Surface Pro 2 即采用了此处理器),大幅低于去年的 i7-3667U,更低于其他很多移动版处理器。远高于 Atom Z3770 等处理器。
性能参考值(数据来自 www.cpubenchmark.net): - Core i7-3667U @ 2.00GHz:4031
- Core i7-4500U @ 1.80GHz:3869
- Core i7-4610Y @ 1.70GHz:3514
- Core i5-4200U @ 1.60GHz:3325
- Core i5-4210Y @ 1.50GHz:2247
- Core i3-4020Y @ 1.50GHz:2333
- Atom Z3770 @ 1.46GHz:1326
也就是说,这些今年超极本或平板电脑常用的处理器的性能都有些捉襟见肘。
Tap 11 的 CPU 是 Intel HD Graphics 4200,虽然功耗较低,但性能也稍弱于去年的 Intel HD Graphics 4000 与今年的 4400。应付大部分网页游戏不成问题,但大部分网游都只能勉强应用低画质,稍大型的3D游戏即使最低画质也无法应付。
手头的这台 Tap 11 搭载了8GB的板载内存,自己的日常内存使用量大约是6GB上下,正好能够胜任。虽然处理能力有限,但运行 Clip Studio Paint 等绘图程序并没有问题,甚至不弱于性能更强的 Duo 11 @ 4GB RAM。不过,毕竟性能不足,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和 IDE 则会需要更久的渲染与编译等待时间。总的来说,这款 i7-4610Y 能够提供目前主流超极本具备的运算能力,对于大多数以文档处理与网页浏览为主要任务的用户,不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颈。
关于显示
和 Duo 11 一样,Tap 11 采用了一块11.6寸的 FHD 分辨率(1920×1080) IPS 式 TFT 液晶屏。之前 Duo 11 的液晶屏存在非永久性的残影与特定条件下的灰度闪烁问题。遗憾的是,官方称,这是 Duo 11 选用的 IPS 屏幕的特性。虽然理解部分 IPS 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并且对实际使用的影响也并不太大,但索尼没有为自己的高端产品选用更优质的配件,着实让人失望。
Tap 11 的屏幕可视角度良好,色温偏暖。默认开启的 X-Reality for mobile 和 Triluminos for mobile 就好像是为色彩加了味精,浓艳了许多。根据 notebookchech.com 的测评文章, Tap 11 的屏幕具有约831:1的对比度、约412 cd/m²的亮度和约61%的 AdobeRGB 色域(超过100%的 sRGB 覆盖),在同类设备中优势明显。不同的测评由于设备与测量方法等原因,结果略有不同,但一致肯定了 Tap 11 的显示效果。自己主观的感受也是非常满意。
关于噪音与温度
得益于低功耗的处理器,Tap 11 在通常使用时机身温度约26摄氏度,高负荷条件下出风口约40摄氏度,较为舒适。不够,只要处理器负荷长期处于20%,风扇就会有较为明显的噪音。如果负荷长期高于50%,噪音就会达到令人烦躁的级别。观看 Flash 视频时建议关闭视频弹幕等内容。
关于电池 Tap 11 内置了一块 3800mAh/30Wh 的2芯锂聚合物电池,能够支持中等亮度下约5小时的网络浏览与文档处理,约4.5小时H.264 1080p 视频播放,约2小时的在线 Flash 视频播放能力。远低于 ThinkPad Helix、Surface Pro 2 等竞争对手。如果不是用无线键盘,使用时间还能有一定的延长。不过显然,这样的结果,对于一台便携式的平板电脑来说,是不合格的。
小结与其他
Tap 11 带给我的惊喜与失望大约是一半一半。
索尼确实设计出了这么一台轻巧便携、外形洗练、性能够用的平板电脑——但是它的续航不足、噪音略明显、价格高昂、做工平庸。
这里着重讲一下做工。事实上,之前就听说 Tap 11 的做工令人失望,边框存在缝隙。自己手头的这台的右侧边框也有一处约5cm长1mm宽的缝隙。也接触过不少笔记本电脑,平心而论,这种程度的缝隙,对一些中低端笔记本来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专门指出的问题,但发生在 Tap 11 身上,却着实是一个扣分项。首先,Tap 11 作为平板电脑而非传统的笔记本电脑,与用户的距离更加紧密,理应提供更好的做工。其次,即使不考虑这一因素,这样的做工与它的定位也不相符。与高端产品相当的价格给了用户额外的期待,但索尼没能兑现。不仅是做工,后背的材质质感也很普通,不及 Duo 11/13,更不能和 Xperia 系列的手机与平板电脑相抗衡,更不用说苹果(Apple)的 iPad/iPhone。明明精致的外观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穷志短,VAIO 在连年亏损的背景下,即使索尼的工程师满腔想法,也难以把它们很好地实现在最终的产品中。为了实现9.9mm的厚度而放弃续航的决定,也只能用偏执来形容——人们应该很乐意看到一台12mm厚但能够使用10个小时的 Tap 11,而非不知与谁争的9.9mm4小时续航。Tap 11 的假想敌显然有 Surface Pro 2,780g/9.9mm 的重量与厚度确实赢了,大幅获胜。但弱得多的续航,却赶走了潜在的消费者。我想到了一个词,自取灭亡。
最近 VAIO Fit 11A 又爆出了因采用了由松下(Panasonic)提供的,存在过热自燃隐患的锂电池而紧急请求用户停止使用,并考虑免费检查更换的事件。VAIO 在诞生的十多年里,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想法,创造了很多世界最轻、最薄的记录,却始终没能走出小众。
不过,如今是智能手机的时代。PC 已经成为过去式——它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工具,但不再是人们日常娱乐的必需品。
与 VAIO 一样,Xperia 的主战场也是日本本土与欧洲。欧洲人莫名其妙的品牌忠诚度支持着索尼。但无法抢占超过17亿人口的中国与美国市场,索尼就无法获得足够的销量和口碑来支持不断的改良与发展。前些天,IDC 的报告显示索尼凭借 Xperia C 与 Xperia M 等高性价比中低端机型在印度获得了第二位的市场份额——远低于三星(Samsung),但超越了苹果。基于各种原因,短时间内,索尼在中国大陆获得成功的希望渺茫,国产厂商的优势巨大。首先挑战印度市场或许是一个好主意。
流行的事物总是瞬息万变。在上海,诺基亚N系列多媒体手机、PSP、夏普高端翻盖手机、HTC Android 智能手机、 iPhone、三星 Galaxy 系列……或长或短地引领过地铁车厢中的潮流。新的大屏幕 iPhone 能否从 Galaxy 中抢回一部分市场、硬件已无明显短板的 Xperia Z2 能否提升索尼手机在国内的知名度,最近在海外也经常引起话题的 OPPO 等国产品牌能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我很期待。
下篇为软件与应用感想,将主要介绍作为平板电脑的 Tap 11 能够提供哪些传统设计所无法实现的便利用法,并补充其他本文没有提及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