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0|回复: 10

[其他] 看到2003年Wired的文章“Wi-Fi 革命”,感慨颇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8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iFi取代了蜂窝数据网吗?难说,想象中的整个人类社会到处都是免费的漫游WiFi这或者WiFi都市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即使现在电子设备的加密通信技术已经成熟了, 但是不连陌生热点还是经常被提及,毕竟你猜不到哪个天才程序员直接明码传输。但是大型机构比如学校,公司,组织结构里复杂的WiFi热点的确实现了一定区域内用WiFi取代无线运营商。在带宽流量的廉价性上,WiFi还是胜过5G,5G玩云游戏和串流高清视频没多久就流量告急,对于WiFi来说不过毛毛雨。在2015年没提出提速降费这个政策前,不管是3G还是4G, 都真tm贵啊。WiFi起到了推广移动互联网的急先锋作用。


无线互联网已经到来——现在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这一刻,仿佛回响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互联网诞生时的情景——当时计算机网络的激进先驱们让机器彼此对话!——他们用最初的数字问候“劫持”了电话系统。又或者是十年后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时刻:负责追踪通信网络增长的 FCC 官员突然意识到,他对本地和长途通信的精确统计,因局域网的意外崛起而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新兴 PC 产业带来的一个不受监管、无人监控、无法控制的现象,很快就会撼动整个电信世界。还有 Web 浏览器的出现,让数百万人为之震撼,让一次鼠标点击仿佛瞬间传送。

这一次,被改变的不再是电线,而是它们之间的空气。在过去三年里,一项无线技术的出现,拥有彻底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它让互联网插上了翅膀,无需执照、许可,甚至无需付费。在这个我们早已习惯等待手机运营商带来未来的世界里,这种无线电波的无政府状态就像第一台个人电脑一样令人解放——一场有能力改变一切的草根起义。

这项技术就是 Wi-Fi,它是名为“开放频谱”的革命中的第一声号角,将推动互联网在全球扩张的进程进入下一个阶段。就像互联网本身一样,Wi-Fi 曾多年局限于技术圈,随后却突然爆发,席卷主流市场。在过去两年里,它已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电子技术之一。

新标准为何如此诱人?Wi-Fi 便宜、强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确实有效。一个和口袋书差不多大小、价格不过两人晚餐的钱的盒子,就能神奇地将宽带互联网分发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一张火柴盒大小的卡片就能接收信号。你下次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很可能已经内置了 Wi-Fi。电线很快可能只用于供电了。

但其吸引力远不止于此。Wi-Fi 代表了一种对无线电波的根本性不同的利用方式,这种方式有可能引领无线政策进入一个新时代。与其后兴起的其他开放频谱技术一样,Wi-Fi 利用的是为不受限制的消费者使用而预留的少数频段。老式的 CB 无线电也是如此,但与卡车司机频道不同,Wi-Fi 是数字化的,并且足够智能,能够避免拥堵。在经历了 100 年的监管——这些监管假定严肃的无线技术非常脆弱,需要通过对专属频段的垄断来加以保护(这也让频谱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的资源)——Wi-Fi 已经完全有能力自我保护。它把无线电波变成了一个没有“公地悲剧”的共享资源,并彻底颠覆了无线通信的经济学。

在极客圈中,Wi-Fi 已经成为一种迷恋,是对互联网未来的一瞥。就像 Web 一样,它是开放的、不受监管的、免费的。它不需要对某个企业巨头宣誓效忠。任何人都可以部署它,数百万人已经这样做了。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顿悟——那种身处重要且新颖事物面前的难忘冲击。

对此感到最震惊的莫过于那些大型蜂窝通信公司,他们在几年前为传输权支付了高昂的代价。随着数字手机的成功,他们本以为下一个重大突破会以同样的方式出现。美国公司专注于追赶欧洲竞争对手,而欧洲公司则痴迷于通过所谓的 3G 网络主宰下一个伟大的技术时代(让硅谷看看吧!),3G 网络将为新一代全能智能手机提供多媒体服务。但 3G 的梦想已经陷入困境。这项技术运行不佳,在电信业崩盘的背景下,欧洲运营商为频谱牌照借贷的 1000 亿美元开始显得像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消费者意识到有一种无需依赖电信公司的无线互联网方式。Wi-Fi 出现了,而且开箱即用,完全实现了它的承诺。廉价的 Wi-Fi 套装开始出现在沃尔玛和百思买的货架上,销量惊人:去年售出 1200 万套,今年有望翻倍。

这场热潮非同寻常之处在于,它是真正的草根现象,在家庭中的普及速度甚至快于办公室。企业对于穿墙入街的网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持谨慎态度,但大多数家庭用户则被其魅力所吸引,根本不在意。任何拥有宽带连接的人,只需将一个 100 美元的接入点插入有线调制解调器或 DSL 盒子,再将一张 60 美元的网卡插入笔记本电脑,立刻就能实现科技界最令人向往的目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至少在家里的任何角落都能上网。从沙发上流式播放视频,在床上冲浪,在后院收发邮件,一切都快如闪电。还有多少其他技术能让经验丰富的极客都惊喜地咧嘴大笑?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正开始见证 Wi-Fi 运动的下一个阶段:公共网络的兴起。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成千上万个开放接入的热点,遍布星巴克、机场乃至城市公园。还有一些是临时组建的社区网络,比如邻近公寓的居民通过 Wi-Fi 共享宽带连接。还有数以万计的“意外”热点,从私人住宅或办公室泄漏出来,常常让路人可以免费蹭网。随着 Wi-Fi 设备价格持续下跌,城市地图上零星分布的 Wi-Fi 点很快就会变得密集,甚至相互重叠,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未来几年里,Wi-Fi 将成为一种通用标准,遍布整个电子世界。它将出现在各种消费电子设备中,从视频游戏机到音乐播放器。手机将配备 Wi-Fi,PDA 和数码相机也不例外。任何在一年左右内购买的个人电脑,只需开机即可立即成为无线网络的中心。据 Gartner 估计,2006 年将有约 9900 万人使用 Wi-Fi,这一数字将迅速达到真正的大众市场水平。

所有这些都颠覆了以往的技术采纳周期——过去,大公司必须先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才能鼓励消费者采用新技术(如手机就是如此)。而 Wi-Fi 正因自身的原因变得无处不在。问题在于,哪些网络和服务会因此而兴起并加以利用?与其说“先建好,他们才会来”,现在的口号是“他们已经在这里了,现在赶快建设吧!”

但具体要构建什么呢?以下是 Wi-Fi 普及的下一个四大前沿领域。

让它无处不在。如今,手机体验与 Wi-Fi 之间的差距巨大。使用手机时,通常可以放心地认为你有信号;而使用 Wi-Fi 时,几乎总是可以放心地认为你没有信号。即使在有热点的地方(而且除了打开笔记本电脑“嗅探”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好办法知道你是否处于热点范围内),你很可能也无法登录,因为那要么是私人网络,要么是需要订阅的商业网络。即便是那些宣传有网络接入的地方,比如酒店和机场,通常也只在大堂或某些登机口才有覆盖。

几家公司正在研发钥匙链、卡片和吊坠,这些设备在检测到 Wi-Fi 信号时会发光,这是一个开始(尤其是如果它们足够智能,只识别你可以登录的网络)。手机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在商业热点广泛普及并且它们之间建立漫游协议之前,公共 Wi-Fi 仍将更像是网吧体验——你需要主动寻找接入点,而不是像手机那样,信号自动找到你。像 Boingo 和 Cometa 这样的公司正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但世界很大。预计还要再经历几年挫折。

解放客厅的有线束缚。数字媒体,从 MP3 到 DVD,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方式,但大多数家庭的设备仍然主要是模拟的。消费电子制造商一直未能制定出统一的数字标准来连接各种设备,即使他们做到了,也很少有消费者愿意在沙发下铺设网络线缆。

Wi-Fi 可以打破这一僵局,成为将家中的音乐、视频,甚至电话自动且轻松地连接在一起的共同纽带。届时,能够录制电视、存储音乐和视频,并在家中任意屏幕上播放的中央娱乐服务器的概念,终于将会普及开来。一旦客厅成为无线联网的数字媒体中心,期待已久的互联网视频时代或许就会到来,极大推动宽带需求的增长。

用 Wi-Fi 跨越“最后一公里”。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开始内置无线网络功能,为实现这一切而值得拥有的宽带连接需求将会激增,这也可能成为 Wi-Fi 的又一机遇。目前,在家接入宽带,充其量只是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之间一个乏善可陈的选择——如果你所在地区有宽带的话。

安装在路灯或电话杆上的 Wi-Fi 热点,配备定向天线以扩展覆盖范围并避免拥堵,可能会提供同样好甚至更好的服务。而真正主流技术的规模经济效应,可能使其成本远低于其他无线选项。此外,社区 Wi-Fi “伞网”还可以利用电信泡沫时期遗留下来的数英里未使用的光纤电缆,有效地弥合从主电信网络到各个家庭这一原本昂贵的“最后一公里”。

与手机的融合。最终,一旦家庭、社区以及足够多的公共空间都普及了 Wi-Fi,无线融合就开始变得有意义。如今,完全无线的消费者并不罕见:在家外使用手机,在家内用无绳电话,数据则通过 Wi-Fi 网络传输。然而,尽管这些设备中有些使用相同的频段(无绳电话和 Wi-Fi 都使用 2.4 GHz 和 5 GHz 频段),但它们基于不同的标准,无法相互通信。

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只是时间问题。Wi-Fi,尤其是高速版本,传输语音的能力与任何无绳电话一样强大,而且由于通话是通过互联网而不是电话网络进行的,因此成本要低得多。同样地,几家公司计划在手机中加入 Wi-Fi 功能,让用户在 Wi-Fi 覆盖范围内通过互联网拨打电话。由此产生的梦想是拥有一台能够在家与外出之间无缝切换的设备,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使用最佳网络。

正是这种融合的愿景,让更具前瞻性的电信运营商在 Wi-Fi 热潮的影响下重新考虑他们的 3G 计划。虽然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整合,但我们不难想象有一天互联网真的无处不在,只是根据底层基础设施的成本,信号强度和价格等级各不相同。你的手机在家里和办公室可能可以**,在你所在的社区和市中心则费用低廉,在试图吸引顾客的咖啡馆里又可以**,而在高速公路上则相对昂贵。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会是 Wi-Fi 网络,蜂窝电话服务则作为无缝但高成本的备选,就像今天的数字手机使用模拟漫游一样。

Wi-Fi 诞生才短短几年,正处于初露锋芒的阶段。毫无疑问,上述的一些设想最终会被证明不切实际,从安全到干扰等问题也会出现,减缓其发展速度。但它已经像所有伟大的技术一样,展现出了极大的颠覆性。它会撼动手机行业吗?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无线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请给它一些时间。

Wi-Fi 解析 无线网络有多种类型,它们都由一串只有图书管理员才会喜欢的数字和字母来标识。请注意:并非所有标准都是一样的。

802.11b 这一标准开启了一切。为了发明一种通过未授权无线电波高速传输数据的方法,致力于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工程师们借鉴了现有技术——以太网的数据包、互联网的路由协议,以及扩频技术在一个频段内使用多个信道的方式。最终实现了在 2.4 GHz 频段下,最高可达 11 Mbps 的传输速度,覆盖范围约为 300 英尺。1999 年,一个行业组织明智地决定为其取一个更友好的名字,最终选定了复古时尚的“Wi-Fi”,即无线保真。

802.11a 四年前定稿的 802.11a 工作在 5 至 6 GHz 频段,速度高达 54 Mbps。基于该标准的产品首次于 2001 年底推出。其优势在于速度快,且与 802.11b 或 802.11g 相比,射频干扰风险更低。其劣势在于:a 与更为流行的 b 和新兴的 g 不兼容,因为它偏离了 2.4 GHz 频段。因此,一些制造商已经停止为其生产产品。但随着 WLAN 的普及,它有可能在市中心、大学和商务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域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时变得不可或缺。

802.11g 备受期待的 802.11g 标准已经被修订了六次,预计将在 2003 年年中获得批准。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它承诺与 b 标准完全兼容,并且在同样的 2.4GHz 频段下,传输速率可提升至原来的五倍。目前,Apple、Linksys、Netgear 和 D-Link 等 Wi-Fi 巨头已经推出了早期产品。g 标准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更容易受到其他 2.4GHz 设备(如新一代无绳电话)产生的射频干扰。

释放空气!Wi-Fi 虽然已经很庞大,但它只是更大变革的起点:一系列“开放频谱”技术有望改写无线电波的规则,颠覆长达一个世纪的监管政策,并推动新型无线设备和服务的爆发式增长。

认为无线用户像降落航线中的飞机一样需要被单独隔离的观念是一种过时的想法,是对模拟时代的回溯。无线电信号不同于物理物体,物理物体无法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而不发生碰撞。电磁波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穿透,即使在相同的频段内,也能从信号的海洋中提取出来。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

开放频谱技术能够穿透噪音,而无需依赖监管保护来防止干扰。其中一个关键技术是扩频技术,这是一种同时在多个频率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如果某些信道被阻塞,其他信道仍然可以传输数据。Wi-Fi 就是在 2.4 GHz 频段的 14 个信道上分散其信号。

有两项技术让这一切变得更容易。第一项是扩频技术,它通过“霰弹枪式”地将信号分散到许多窄频率上进行传输。即使部分频率被干扰淹没,其他频率仍然可以传递信号——因为噪音很少是均匀分布的。而且,由于接收端知道信号将会在哪些频率上按顺序到达,它可以忽略那些在不同时间到达的信号。第二项是数字无线电,它可以像互联网一样将信号分解成带有地址的数据包。数字无线电接收器只关注发给自己的数据包,这样许多设备就可以共用同一频率。再加上纠错和重发丢失消息片段的能力,这样的无线电设备就能在最嘈杂的环境中穿透噪音,并与数百个附近的发射器共享无线电波。

在 Wi-Fi 现象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开放频谱活动人士正在推动电信监管的全面变革,将同样的原则扩展到无线世界的其他领域。如果运营商不需要为牌照支付数十亿美元,你的手机账单会便宜多少?你离口袋里的宽带互联网又会有多近?支撑传统有线电话长久不衰的唯一理由,就是人们一直认为无线频谱资源太有限,无法让所有人共享。而我们曾经对互联网本身也有同样的看法。——C.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过蓝牙和WIFI逐渐普及的时代,回想起来不可思议,通过空气链接设备,无需五类双绞线就可以上网,这是老科幻都不曾设想的技术。
对一个几乎没有前沿科技概念的人来说,无线硬件域和无线流量域,距离脑波交互也仅仅一步之遥。
相比之下,从塞班过渡到安卓,反而没那么震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地一机成化育 于 2025-10-18 09:04 编辑

革命性远不如3G4G


就像当年的无绳电话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当年行货不得配置WIFI功能,强如NOKIA E63国航阉割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我2010才用上wif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让蜂窝网络更廉价直接淘汰WiFi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natt 发表于 2025-10-18 09:19
对不起,当年行货不得配置WIFI功能,强如NOKIA E63国航阉割版

这文章2003年的,那时候WiFi主要面向笔记本电脑的,英特尔当年搞了个平台叫迅驰

非国行手机开始普遍配WiFi都是好几年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1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ker_bobo 于 2025-10-18 18:55 编辑

国内wifi差不多死了 频段卡人终究是蜗壳做道场 虽然国外也没好到哪去 而傻逼厂商想出的解决方法就是解决政客加频段 不是我维护移动网络 但是上G的信道给wifi不给移动网络我只能觉得是傻逼操作

—— 来自 OnePlus PKR110, Android 15, 鹅球 v3.5.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萧藏韵 发表于 2025-10-18 08:48
经历过蓝牙和WIFI逐渐普及的时代,回想起来不可思议,通过空气链接设备,无需五类双绞线就可以上网,这是老 ...

不是,你也太小看老科幻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rrowface 于 2025-10-19 16:10 编辑

当年国内是想推自己的标准wapi吧。这些标准技术路线之争以前真挺激烈的,印象最深的就是3g时期三个运营商三种标准。5g除了一开始的nsa和sa之分,不清楚现在有没有分什么技术路线和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1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用wifi大概是2007年(其实家里路由器是支持的 但我自己没有wifi设备)
第一个连wifi的设备是07年买的p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10-19 23:06 , Processed in 0.03650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