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chneehertz

[讨论] 由某白箱贴想到的,可能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升到【为什么我们会对二次元角色产生好感】了
本来在动画里塑造一个丰满的角色就很难,虽然这么多年出现了很多知名角色,但是如果说她们都是tag的集合体,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现在动画人物都可以说是TAG的集合体了,美少女的属性都已经公式化,但是不可能每个动画的角**是人气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clotron 于 2015-3-14 11:24 编辑
城邦暴力团 发表于 2015-3-14 02:05
感觉各位还是在一个认识论诡计上纠缠过深。好像我们知道的得到保证的关于角色的真信念  无法和角色“本体” ...

直接用认识论套文本解读是有偏差的
LZ的观点虽然有点极端,但问题和思路其实很好,去掉本质主义的认识,再向前推一步就可以理解文学批评的读者转向了:文本何以是开放的,读者何以为解读活动的主体
——————————————————————
说起来@Archlich 肯定喜欢这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1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认为角色只是属性或者符号的集合的观点,无法认同。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人物通常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什么样的人物是好人物?一般来说,形象生动、立体,让人觉得这个人就站在面前一样。一个好的创作者,比如曹雪芹、老舍等大文学家,三言两语就能让一个角色活起来;在影视作品中,一个厉害导演也能只用几个镜头就让观众看懂一个人。具体到动画,虽然人物的视觉形象通常不过是线条和色块堆砌而成虚拟形象,但是人物塑造会起到同样效果,甚至更为神奇:明明一眼就看出不过是画在纸上的小人儿,可是看多了就觉得这个小人儿竟然是“活”的!这种虚构的真实性,也是动画的魅力之一。这种真实性,恰恰能让人物从作品中走出来,就像白箱里讨论阿鲁瓶性格那一集一样,像活人一样站在众人面前。至于五个年轻姑娘的情感生活怎样,跟目前要讲的故事还没什么关系吧,当然也可以根据人物性格推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仅是想传达一个信息,这种行为我们叫做广告或者私货。

角色塑造并不只是堆砌元素,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想好一个已创造出的角色在某个场合下会做出什么事。
画龙点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以前的回答是“同样TAG的角色未必就真的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作者创作的是更丰满的人物,只是传播媒体俗气化了而已”
现在的回答是“角色TAG的演绎绝对是能直接给人带来直接快感的”
比如“战斗中的美少女”
放到美国宅那里我记得tvtropes.org周期律某分类里排名第一的影视剧梗“action girl”

至于颜好颜坏,只是尽量不破坏这个快感的辅助而已。
白箱里的妹子虽然不难看,但作为二次元萌妹子并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哥特萝莉阿姨人气才这么高。故事里的几个声优都比主角阵好看些。

基本上每个tag都不简单,都有必须堆和必须不能堆的设定才能配出效果来。
要虐红毛,她之前的努力就必须竭尽全力,滴水不漏。
如果她像太郎一样无节操,那根本虐不起来。
这个方向上挖到最后,你会发现跟故事创作的本质是一样的,并没有商业和艺术针锋相对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TAGS是不可置换和不可或缺的时候,这就是人物,反之就是角色。比如发型的变化可能只是仅仅增加人物形象的变化,但是在NAGI里美海的发型变化外化出她复杂的心境:平时绑住吊起的头发是美海伪装的最好的时候,这个形象最靠近五年前的美海;当美海只放下一边头发的时候,她的形象和爱花重叠;头发随意绑开两束穿着睡衣的美海最自然真实的一面,所以在25集里和小光在海边的情感高潮戏就是用这个发型。现在中二和冲动是不少主人公的TAG,但是只有高达Z的卡缪才能把这种TAG引向极致,卡缪由冲动到理智最后崩溃,这种塑形的过程正是外部世界变化的投影,叙事和主题上的复杂性映现在卡缪性格不断增加的复杂性中。白箱的话,绘麻做体操的那段直接删掉也丝毫不会损害她的整体形象,当然有这段体操戏绘麻的小天使TAG就上升了,但是这个体操让矢野前辈来做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所以这就是角色TA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Quetzacoatl 发表于 2015-3-14 10:29
很多书法爱好者就喜欢字本身

我说的是读者 书法爱好者=读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堆人在作复杂的概念解构……

针对顶楼最后的那段,我说个没那么复杂的简单结论吧。

有一句话:
「当所有事物都是完美的时候,完美本身就不存在」

对应到动画里,连路人妹子都那么标志,你凭什么认为那些在我们看来很漂亮的女主角(们)在那个世界里很漂亮?

所以戏里和戏外是两个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就是,画家A和画家B画的三国演义连环画里曹操长的不一样,而且历史上的真人肯定和他们两个画的又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动画的角色当然不是人,但是不妨碍我们把它当做一个“人”进行认识。
比如我有时候写作的目的就是表达一个角色,其他部分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
我相信很多作者都是从这个动机写作的,希望描写一个完整的虚构人格。
这个时候,角色在“作者”的认识中是一个人的集合。
当然你要说认知并不等于实体,那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在现实中的各位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对人的“印象”不也是由自己的概念形成的集合体吗,除非有全知全能的神能够了解一个人的全部信息。
也就是说人类的本能可以把一个不完整的“人”的信息补完成一个认知上“人”。
当然角色的形象会有两层映射
作者想表达的角色→文字或者其他媒介
媒介→读者理解的角色
最后读者认知的角色和作者试图构建的角色能多大程度的接近,就看各种因素的影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1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schneehertz 发表于 2015-3-14 01:26
不,你理解错了
我没有说到人性这么深入的东西
我所表达的,不过是眼睛所见和事实的区别而已,即,角色的存在 ...

原来如此,我明白你想表达的东西了。
让你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作品逻辑无法自洽,让你出戏了。
打个比方,你就像是在舞台下看怪兽表演的小孩子,突然看见了怪兽背后的拉链。
不要想太多,读者喜欢白箱里的美少女,而且希望他们单身,所以导演就这么安排了,理由没有给出来有点生硬,但是不用想得太复杂,你只要知道她们确实是剧中大家认为的美少女就没错了。
因为不仅是导演希望你认知的形象,也是你自己希望看到的形象,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18 23:13 , Processed in 0.0897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