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表示中国才能把这个故事动画化 (更新幽灵公主绘本)
本帖最后由 Zero-Sein-Final 于 2013-9-14 11:21 编辑我想可能只有在中国才可以将这个故事做成动画……
宫崎骏
1983年5月10日
《修拉(那)之旅》
没想到这部作品竟然出了汉化,实在不容易
(汉化者在13楼?感谢造福普罗大众。)
出了有段时间了,各位去看看罢
http://www.dmzj.com/xiulazhilv/
http://i43.tinypic.com/4g403k.jpg
《修拉之旅》是宫崎骏83年在《ANIMAGE》上连载的一个全彩短篇。
故事是根据中国吐蕃的民间故事《犬王子》改编。
(《犬王子》,国内原名《阿初王子与青稞的故事》出自贾芝、孙剑冰《中国民间故事选》,君岛久子译,岩波书店出版)
作品台词寥寥,加上大量的叙述性文字,与其说是漫画倒不如说是绘本。
不过画面中强烈的镜头感又让这部作品有时更像动画的分镜台本。
开篇的连续镜头妥妥的大片范儿
http://i41.tinypic.com/110burl.jpg
http://i42.tinypic.com/nyk1s.jpg
这是83年的作品。
虽然《风之谷》漫画从82年就开始连载,而《幽灵公主》的构思更是80年就已经有了,83年还出了绘本(其无论故事内容还是风格和97年剧场版完全是两码事),但我们还是可以把这部《修拉之旅》看成宫崎骏世界的第〇章。
因为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宫崎骏自84年《风之谷》以及之后电影作品中类似的概念、元素、人物设计、乃至场景对话。(当然,这种世界观,69年的《沙漠之民》就有影了,不过还不明显)
可以说,宫崎骏之后电影作品里的很多点子,在这时候就已经有了较具体的设定,而且从后记中也可以看到,他当时就有了明确想把这些点子动画化的念头。
在那个吉卜力尚未成立、大部分日本人对动画的观念还很朦胧的时代下,处于上升期的宫崎骏无论是从成本、市场还是受众考虑,先用《修拉之旅》这样的短篇将这些点子记录了下来无疑是很明智的。
不过最让我感叹的是,宫崎骏竟然认为,在当时也许只有中国才能把这个故事动画化。
想想7、80年代中国动画或者说美术片的世界地位,再看看如今国内现在情况——艺术成就上莫说跟宫老头比,就算一些纯商业性的动画作品在立意和叙事技巧上对比国内的作品,恐怕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而至于整个商业产业链的差距,更是令人汗颜。
谁能想到,本来是在差不多一个水平线上的两者,如今竟是云泥之别……所以我只能说,能说脏话吗?不能?那没话说了。
《修拉之旅》中的不少场景、动物、人物、机械设定都可称得上之后作品的原型(甚至根本就一样),对喜欢宫崎骏电影的人来说,回头来看这真是部充满了既视感的作品。
而其中有些宫老头自己没有用到的点子和设定,后来也被宫崎吾郎借去了。
号称借用了吐蕃民间传说,但其实《修拉之旅》的世界观和吐蕃没什么关系,是一个类似《风之谷》的完全架空世界。
虽说是以吐蕃小故事为原型,但男主住的村子根本就是风之谷83复刻珍藏版
http://i39.tinypic.com/331zolg.jpg
可以说宫崎骏只是借了一个故事的基本概念。
《修拉之旅》情节本身不复杂,但诸多细节却能让人感到世界观有无限的潜力可挖。
作品使用了大量的叙述性文字,但完全不是在进行设定上的堆砌。
整个故事流程很短,但信息量巨大,其庞大的世界观也是通过有限的画面和情节慢慢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是宫老头一贯的特点了。
而《修拉之旅》最令人钦佩的是,使用这种绘本式的叙事方法竟然可以丝毫不让人感到平淡与拖沓。
相反,剧情充满张力与魄力,各种矛盾冲突激烈而合理,人物设计也鲜明而充满灵性,一口气读完,令人意犹未尽。
比起一些作品里各种诡诞不经、斗怪争奇、恨不得处处充满超展开的情节设计,使用这样的平直叙事来讲好一个故事往往更考功力。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修拉之旅》的这种吸引力与冲击力,都是在台词不多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于宫崎骏强悍的画面设计能力。
无论是人物、动物、静态、动态、远景、近景,宫崎骏的图仿佛本身就能说话。
这在漫画创作上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如果你看《jump》上的很多作品,可能会感到情节设计远比画面要来得重要。
考虑到jump的受众,站在商业杂志的角度上来说,这并非没有道理。
不过正像顾彬所说,无论哪个国家的经典文学(主要指小说),文字总是比情节重要。
就比如很多网络小说你可以以情节取胜而忽视文字,但经典小说必然在文字上精雕细琢。
而这话套到漫画上来讲,则可以说对于一个真正的经典漫画,画面的设计有时比情节的设置更加关键。
当然并不是说情节就不重要。事实上,良好的情节设置和叙事能力是一个优秀的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在这之上,优秀的作者自然会有更高的追求。
所以,只靠惊奇情节和流行元素吸引大量读者的小说往往难上台面,而堆砌大量自作聪明文字而故事逻辑性混乱的作品往往也只能沦为固定阅读群体的消遣读物。
纵观古今中西各种经典小说,基本都是文字和情节俱佳的大作。
这放到漫画上来说也一样。如今被我们奉为经典的漫画,也大都是画面设计和情节设计双管齐下的好作品。
此外,画面设计的好坏绝不单单是指画技和分镜优劣。
很多时候,一张图之内需要表现多少细节,忽视多少细节,要表达出多少信息量,这些都是算在画面设计的考量范围之内。
《风之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张图、每页画的细节和信息量往往都控制得合情合理而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而《修拉之旅》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即使在一些无对话的画面中,情节也是在很好地被推动着的。
很可惜的是,宫崎骏没有在漫画上花费太多精力,当然他也没有办法,不然也必然是一个能创作出经典长篇漫画巨著的人。甚至可以说,只凭七卷《风之谷》,宫崎骏已足以在日本漫画史上标功垂名)
所以,虽然《修拉之旅》只有短短一卷,但却浓缩了丰富的人物、故事和世界观。可以说,如果作者愿意,从仅有的情节出发就完全可以扩写一部5卷以上的漫画。
(另外,我个人一直很喜欢宫老头的手绘风格,所以当《二之国》公布的时候我就在想,不知何时能出一个宫崎骏手绘彩图风格的游戏。)
故事不长,大家可以很快读完。
所以就来看一下一些有趣的情景吧。
虽然也没什么可剧透的,不过我还是把一些叙述和对话涂掉了。
男主的村子,前面已经看过了,风之谷MK II。
http://i39.tinypic.com/331zolg.jpg
http://i41.tinypic.com/110burl.jpg
http://i42.tinypic.com/nyk1s.jpg
男主出村前的情景根本就是风之谷和幽灵公主的混合版
http://i40.tinypic.com/33wm6q9.jpg
http://i41.tinypic.com/k170o3.jpg
http://i42.tinypic.com/nm00w9.jpg
另外,你看到什么了?羚角马?没错,连名字都一样(亚克露)。
而男主基本就是阿席达卡的翻版。
石像很像《On Your Mark》里的研究人员的服装
http://i43.tinypic.com/atvfhl.jpg
有移动城的风格
http://i41.tinypic.com/vxn7nn.jpg
吓我一跳,还以为是席得拉出来了
http://i42.tinypic.com/vmzzg4.jpg
很像麒麟兽挂了后重生的大地
http://i40.tinypic.com/fm2etz.jpg
天空之城里的建筑风格
http://i44.tinypic.com/2jv70g.jpg
Loli!!终于出现了,不愧是宫崎骏。女主的妹妹。
http://i39.tinypic.com/2upagcl.jpg
话说男主你一开始看上的女主的妹妹吧。
奴隶市场的情节,后来被吾郎的《地海传奇》用上了。
http://i39.tinypic.com/312g1f5.jpg
http://i44.tinypic.com/16lbqeo.jpg
女主和地海地女主根本是一个人吧
这段主角和老头烤火谈心的情节和幽灵公主里的大同小异
http://i40.tinypic.com/v9cec.jpg
http://i39.tinypic.com/33zbj9g.jpg
少侠跳入窗口的动作很似犹巴啊
http://i40.tinypic.com/11skzyh.jpg
类似的牛在天空之城里出现过
另外这画面很像骑着风之谷里的“马”
http://i44.tinypic.com/21jayir.jpg
男主就是个使枪的阿席达卡,够狠。
http://i41.tinypic.com/34g3v28.jpg
http://i42.tinypic.com/r9quco.jpg
为什么这样为人正气、仗义行侠,同时又杀伐果断、杀人放火毫不手软的青少年主角在其它日式acg里就那么少呢。
好图,这倒是有点吐蕃的感觉。
http://i39.tinypic.com/344upmw.jpg
想到神海2,@德雷克
注意图里面趴在黑色大怪物身上类似鼹鼠+河狸混合体的小动物就是ミノノハシ,风之谷和天空之城里都出现过。
其实幽灵公主里也出来过,混在从阿珊和乙事主身上爬过去的一大群老鼠里面
http://i41.tinypic.com/34eerno.jpg
话说那些黑色大怪物其实是ミノノハシ的成年体?
这里就是类似腐海和麒麟森林的混合场景
http://i40.tinypic.com/5tyhwl.jpg
后面小动物的毛色很像迪多,不过保留了较多的松鼠外型
http://i40.tinypic.com/vn1b7l.jpg
绿巨人,类似麒麟兽体内的巨人+席得拉+拉普达机器人的混合体。不像巨神兵。
http://i44.tinypic.com/r7upz7.jpg
http://i43.tinypic.com/1q2vck.jpg
我一直觉得宫崎骏作品中常出现的巨人形象应该受到了手冢治虫的《小白角》动画(1981)的影响。
片中由人类变成的的影子(傀儡)形象简单而诡异,配上更加诡异的bgm,排队走向女巫船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
http://i43.tinypic.com/se6tjl.png
http://i41.tinypic.com/v6p0g1.png
http://www.bilibili.tv/video/av555340/index_7.html
找不到单独的视频,这个视频里21:19开始有相关片段。
我去,这根本就风之谷漫画后面的陵墓吧
http://i42.tinypic.com/2qi728i.jpg
好吧,麒麟兽让枪长草的桥段这里也有了
http://i40.tinypic.com/349dxzp.jpg
男主后来脑残了
http://i41.tinypic.com/1z1r0jb.jpg
在女主……啊不,妹妹的刺激下回复了
男主你看上的果然是妹妹吧
http://i39.tinypic.com/331oyfk.jpg
宫老头有你的。Loli控就是Loli控,不佩服不行啊。
各种既视感啊有没有
http://i43.tinypic.com/i527vn.jpg
补一下83年的《幽灵公主》绘本
http://i43.tinypic.com/16j3d34.jpg
http://i43.tinypic.com/23rondv.jpg
http://i43.tinypic.com/2nganme.jpg
http://i40.tinypic.com/2zq75zk.jpg
http://i39.tinypic.com/34ovxvb.jpg
http://i43.tinypic.com/f5cc54.jpg
http://i43.tinypic.com/16c7wa9.jpg
http://i39.tinypic.com/2m43kea.jpg
http://i43.tinypic.com/21oymgo.jpg
http://i41.tinypic.com/1z1fbq8.jpg
http://i43.tinypic.com/3090xhg.jpg
http://i39.tinypic.com/j81nas.jpg
http://i43.tinypic.com/jf9dlv.jpg
http://i41.tinypic.com/zso1kw.jpg
http://i43.tinypic.com/1zg6na0.jpg
http://i39.tinypic.com/32zm3dh.jpg
和后来的电影差别巨大,”男“主有点像龙猫,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反倒有点后来红猪的感觉。
(另外,女主游泳的部分和龙猫里父女三人洗澡的镜头应该属于某法案出台的话就能直接逮捕宫老头的程度吧。难怪他觉得石原老贼看不懂他的作品。)
总之,试着像这样不看文本只看画,整个故事便已然栩栩如生。
以下是绘本的英文翻译
http://ghiblicon.blogspot.com/2008/03/mononoke-hime-1980-original-miyazaki.html
我看看有没有空翻译一下……
或者哪位高人自愿翻译一下?
69年的《沙漠之民》
http://i39.tinypic.com/r28dc2.jpg
腐海感那时就有了
大师那时的画风还很古老 像英语教科书
其实由此可以看出,宫崎骏在《修》中就已经完成了他整个奇幻世界的基本构架。
而这种的构架不光指的是设定和人物,更多的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创作思路,一种无时不刻出现在宫崎骏世界中工业文明与自然的矛盾。
而这种矛盾又往往是不可调和的。无论是从森林巨人处抢得种子的修拉、带领人类拒绝陵墓的娜乌西卡、还是夹在森林与工坊之间的阿西达卡最后都没有解决这个矛盾。但他们却没有就此停止,始终在寻求调和的方法,即便依旧没有调和的希望。
所以,在宫崎骏的故事最后,往往一场大战下来,却什么都没有解决,什么都没有本质的改变,但主角还要继续上路。
这可以看作是宫崎骏自己内心挣扎的结果。很多人喜欢把他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内容与他那一代人的经历与左翼政治思潮挂上钩。
其实不尽然,虽不能说完全无关,但宫崎骏和其他人还是有些不一样,他的出发点可能更纯粹一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看作单纯的卢德分子或是单纯的环保主义者。
宫崎骏喜欢机械,他并不否认工业文明带来的好处,但却对于它所带来的危害更加悲观。
因为他与其说是喜欢机械,倒不如说是喜欢研究机械与人类的关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文化部的记者曾在《起风了》上映后对宫崎骏做过一个采访
http://bbs.saraba1st.com/2b/thread-946140-1-1.html
记者:您是反战主义者,但又博览世界战争史,对武器也造诣颇深。铃木制片人评价您是一位“矛盾的人”。
宫崎骏:我对武器和铠甲之类的兴趣是常人的3倍左右。但我既不是飞机迷,也不是坦克迷。我在意的大都是坦克中弹是什么声音、坐在坦克里的人和在外面看的人谁会感到恐怖等等。我或许是充满了矛盾。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矛盾的人估计也是无趣的人。)
就像他笔下的主角一般,宫崎骏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但他无法简单地将自己归类到任何一边,不能或不愿超然物外,完全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所以他永远矛盾着,永远寻求着。
宫崎骏害怕自己倒向任何一边,所以极力使自己保持理性,但又无时不刻不体现出对于“没有现在人类和工业文明的世界“的向往。
这种内心深深的纠结感令人唏嘘,也让我想到一句非常能体现宫崎骏心境的话“(监狱生活)让我担心的是我会适应这个环境而不再憎恨它。我害怕我会忘记,忘记那些山,那些树,忘记与自然接触的感觉。但我并不怕这些人会损毁我的心灵。”
难道最能体会宫崎骏心境的竟然是卡辛斯基这样的人?
不过宫崎骏毕竟不是高智商反人类分子。他希望放弃现有的工业文明,却又不希望放弃人类。他不怕没有未来,他怕的是未来不需要我们。
他不认为人类应该停止前进,只是前进的道路错了,但究竟该怎么走,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他还是要走。
或许正是这种坚毅中透出的迷茫,迷茫中透出的坚毅才赋予了宫崎骏作品独特的魅力。
(另外,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宫崎骏没有成为一个彻底的激进分子。
而纵观他的作品,或许我不得不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他总能表现出最大的温柔。
孩子、女孩子永远是宫崎骏黑暗作品中闪烁的光。
仅仅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恐怕成就不了现在的宫崎骏,而内心深处对loli孩子深切的爱或许才让我们多了一个大师,少了一个炸弹客。)
贾、孙二人编的《阿初王子与青稞的故事》原始的故事网上找不到
不过有人找到了类似的故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9677a0100074h.html)
看完《修拉》之后来对比一下吧
《青稞种子的来历》
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阿初的王子,他聪明、勇敢、善良。为了让人们吃上粮食,他决心到蛇王那里去讨青稞种子。他带着二十个武土,骑上骏马,不畏艰难险阻,翻过一座大山,又是一座大山;渡过一条大河,又是一条大河。阿初王子身边的战士,有的被毒蛇咬死了,有的被猛兽吃掉了,有的被野人杀害了。当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九十九条大河之后,就剩下阿初王子一人一骑了。但是,阿初王子毫不退缩,继续前进。后来,在山神的帮助下,终于从蛇王那里盗来了青稞种子。可是,不幸被蛇王发现了。蛇王既吝啬又凶狠,罚他变成了一只狗,只有当他得到一个姑娘的爱情时,才能恢复人形。后来,这只狗果然获得一个土司三姑娘的爱情,又恢复了人身。由于他们的辛勤播种和耕耘,大地上长满了青稞。人们从此吃上了用黄灿灿的青稞磨成的香喷喷的糌粑。因为人们当初只看见一只狗撒下青稞种子,长出了象黄金一样的粮食。所以便以为是只神狗给他们带来的青稞。为了感谢它,人们便在每年收完青稞,吃新青稞磨成的糌粑时,先捏一团糌粑给狗吃。
这则神话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热情地歌颂了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它反映了在远古时,当狗成了家畜以后,捕猎时,在山野中东奔西跑,身上粘了野生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后,撒落在附近,生长出来,被人发现而成为作物的过程。神话中出现了三姑娘这一形象,反映了渔猎时期,妇女守在“家”中,因而发现和种植庄稼的情景。从故事的核心看,它无疑也是狗图腾崇拜的产物。其中所谓“王子”、“土司”等等,无非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到了阶级社会,人们增添上去的。
关于青稞种子的来历,另有一则神话说,古时候,有一次天上忽然出现了九个太阳,晒得大地到处草木枯焦,滴水无存,人们都被烤死了,剩下一片片血一样的土地和山岩。只有一个少年,在喜鹊的帮助下,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和天神的三姑娘结为夫妻,在三姑娘和老岳母的帮助下,瞒过老朽顽固的天神,从天界盗回五谷的种子,撇播在人间。 这则神话也极优美动听,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神话说天上出了九个太阳,大概是古时候发生大旱的曲折反映。
还有一首古民歌里说:
“最初斯巴形成时,
阳山坡上种白竹,
白竹顶上白鸠落,
白鸠送来大米种;
最初斯巴形成时,
阴山坡上种青竹,
青竹顶上落青鸠,
青鸠送来青稞种;
最初斯巴形成时,
山坳中间长红竹,
红竹顶上红鸠落,
红鸠送来红麦种。”
可见宫崎骏确实只借鉴了一个故事大概,但却能写出一个完全独立的架空世界,名不虚传。
另外,《修拉之旅》虽然不能如老宫所愿被动画化,但87年被改编成广播剧在NHK-FM电台播出
男主修拉的cv和阿席达卡的cv一样是松田洋治
果然是早有预谋吗 似乎很碉堡的感觉,1, 以前买的实体书,然后对着网上的文本翻译看的,好辛苦
终于有人汉化啦 太漂亮了,真美啊 没有更棒! 这个漫画是 《风之谷》的外传吧? 啊,我还以为国内引进并且汉化了
谢谢楼主的推荐 我上大一的时候接触到的这个,专门找了对应的中文一页一页看下去,好怀念
----发送自 Hisense HS-EG900,Android 4.0.3 シュナ为什么要翻译成修拉……
——— 来自Stage1st Reader Evolution For iOS 呃,楼主,虽然吾郎那个片烂的让人不能忍,但是那是《地海传奇》不是黑叔叔乱蹦的丧尸国海地…… 引用第9楼渚薰于2013-04-29 03:12发表的:
呃,楼主,虽然吾郎那个片烂的让人不能忍,但是那是《地海传奇》不是黑叔叔乱蹦的丧尸国海地…… images/back.gif
改了。哈哈,这是典型的第一次叫错就扳不回来的节奏……
话说回来,地海的设定和idea明明都不错,结果能拍得那么无聊倒是再次体现了导演的重要性
在班底和基本故事不动的情况下,让宫老头拍绝对票房翻翻啊 吾朗没有幻想的理解力,所以地海基本就只能是照抄修那之旅了。 看到最后宫老爷子说“如此朴素的题材只有中国才能拍出来”时候泪流满面,80年代美影厂的确拍了不少少数民族题材片。可是现在不可能了 非常难得的一篇观后感,吐槽也颇为有趣。
虽然来晚了,不过还是赞一个! 这种朴素的题材是行不通的,我想只有在中国可能动画化。
——1983年5月 宫崎骏
哭了,那时的中国是多么质朴纯洁啊。。。 只靠惊奇情节和流行元素吸引大量读者的小说往往难上台面,而堆砌大量自作聪明文字而故事逻辑性混乱的作品往往也只能沦为固定阅读群体的消遣读物。
我也很想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不过现在好像连惊奇的情节和自作聪明的文字都写不出了呢 我靠,看了前面几幅图脑子里就响起风之谷的BGM了 引用第8楼3000于2013-04-29 02:56发表的:
シュナ为什么要翻译成修拉……
images/back.gif
可以理解成偶的任性或者恶作剧吧 引用第17楼l800725于2013-07-13 11:30发表的:
可以理解成偶的任性或者恶作剧吧
....... images/back.gif
不懂,翻译是江西人?分不清“拉”和“那”?
回 19楼(3000) 的帖子
虽然网上通译的那,不过作为名字却木有出处,最后也就没有采用。当然并不是说那个更准确,仅仅是个人的偏执罢了。
乃就坚持修那也没错,各有各的偏好不用强求不是么 一两个字无所谓了
能汉化就很造福普通大众了。 补了一个《小白角》“影子“那个片段的视频
有兴趣的去看看罢 貌似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吐槽宫老的男女主角都长得很像了 感谢汉化和推荐
果然很有老爷子其他作品的风格
而且老爷子的漫画仅凭画面就能推动情节实在太棒了。。 一大群天之助啊,是天之助的亲戚吗? 太棒了!!今天才知道老宫有这样一部作品 为啥是修拉,湖南人? 各种原版啊,感觉诚哥的追逐繁星的孩子都有这个作品的影子。 引用楼主Zero-Sein-Final于2013-04-27 21:07发表的 宫崎骏表示,也许只有中国才能把这个故事动画化 :
我一直觉得宫崎骏作品中常出现的巨人形象应该受到了手冢治虫的《小白角》动画(1981)的影响。
片中由人类变成的的影子(傀儡)形象简单而诡异,配上更加诡异的bgm,排队走向女巫船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
我就记得大概5岁的时候看过一个人变成石头人走向大海的猎奇场面,每次回想都觉得特诡异又搜不到是什么片子...
感谢LZ解开了萦绕心头20多年的疑问啊 30年前说的话了...时代的眼泪 80年代的动画都是诞生在体制内的,大量的人力财力不能和现在的私人动画相比,说产业链更是扯淡,80年代中国有个P产业链 引用第14楼云梦华于2013-07-13 09:11发表的:
这种朴素的题材是行不通的,我想只有在中国可能动画化。
——1983年5月 宫崎骏
....... images/back.gif
这种说当时的中国动画无需考虑成本收益问题的话,真的是值得骄傲的称赞吗 这画风确实很童话梦幻 好想看,怎么办?国内要怎样才能把这故事体现出来呢?
----发送自 Sony LT29i,Android 4.1.2 (´;ω;`)感谢汉化推荐 引用第30楼huntevil于2013-07-22 00:51发表的:
我就记得大概5岁的时候看过一个人变成石头人走向大海的猎奇场面,每次回想都觉得特诡异又搜不到是什么片子...
感谢LZ解开了萦绕心头20多年的疑问啊 images/back.gif
我去你不是一个人,我还记得女主的父母都被变成石头人了,给我9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