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和信息量很多时候不是一码事儿
手塚治虫那时期的漫画信息量超级大,因为一页平均有七八格甚至能到十格以上。现在的主流漫画格子越画越大还动不动来大跨页,平均下来能有个五格就已经算多的了 images/back.gif
re: 港漫的字算是很多了, 加上中文先天的优势就更明显, 但一页内承载的情节并不因此丰富了多少. 引用第39楼sd4442312于2013-03-09 19:24发表的:
你要拿信息量来做解,就要考虑信息传导中的噪音和传导效率.
且不论噪音这个见仁见智的玩意,光是传导效率上,受者与传者的信息水平是否对等就决定了受者在接受效率上是否能保证信息的完全接收.
你给一个小学生去看信息学概论,他只能接受其中不到1%的内容,并且没有反馈,那么你能说信息学概论的单位信息量小吗?
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中,阅读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而不能完整地获取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即使是轻小说这样通俗直白的东西,其表意内容也不能以XX全懂了那么就是大家全懂了来概括.更何况在翻译过程中,很多原文信息都被迫删改导致信息丢失又该怎么说?
实际上应该着眼的地方在于轻小说过度使用叙述而放弃了描写,使得大量信息丢失,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想来补偿,否则就是带过了又没表现出来.这也是轻小说为什么总被觉得表现手法粗糙的原因之一. images/back.gif
主贴提过了,儿童读物信息密度偏低。信息密度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
不同语系的翻译必然导致意思偏差,翻译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个偏差缩小到最小。至于删改原文导致信息丢失,这是翻译水平问题,还是政治压力?还是出于目标读者文化背景的考虑?例如日本译者翻译西方骑士小说,就有过把骑士精神故意改成武士精神的先例。莫言的小说甚至直接被翻译家改了结局。我觉得这已经是另一个问题了。 不明白信息量指的什么?能给出信息量这个东西一个定义吗?特别是漫画种表现形式,和电影和小说都不一样 引用第41楼宗吾于2013-03-09 19:36发表的:
主贴提过了,儿童读物信息密度偏低。信息密度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
不同语系的翻译必然导致意思偏差,翻译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个偏差缩小到最小。至于删改原文导致信息丢失,这是翻译水平问题,还是政治压力?还是出于目标读者文化背景的考虑?例如日本译者翻译西方骑士小说,就有过把骑士精神故意改成武士精神的先例。莫言的小说甚至直接被翻译家改了结局。我觉得这已经是另一个问题了。
images/back.gif
问题是国内大部分轻小说都是那个你懂得途径被人读到的.
翻译者可不会考虑作者和读者的信息对等情况,何况国内翻译者主要是自发性的.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901612.html
对于未授权翻译,我的顾虑比较大。
像上面这篇原文,自己读20分钟都要不了,随便译出来,要近一小时;考虑到信息对等问题,进行译注和通俗化的用词,这就要两个小时了。
所以对于自发翻译,如果译者是认真的,要求不应该太严。
但是有些自发翻译,确实不会考虑到信息对等,或者功能对等这个层面。但就算随便译出来的,也比自己读要费事的多,所以一遇到非议,反应特别大。
我现在觉得这事无解,要么靠自律,要么靠商业约束。 GTO啊,绝望老师啊,这种吐槽式日漫的信息量多么大,只会人云亦云的精神美漫厨是不会懂的 信息从一开始难以量化和定义
忙着做final随便胡扯几句
比方说同一件作品根据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能解读出的信息量也截然不同
我能读出漫画家对于线条韵律和画面组织上的个人取向,从而鉴定出这个漫画家的美术功底
但我就很难从专业角度上分析剧本的好坏
这些算不算信息量?
要讨论的话定义首先还是要更加精确点
比如可以讨论一下银魂和OP一个阅读量大一个完型工作量大你说哪个信息量更大? 另外 美漫有些作者 比如Zeb Wells, 也很擅长画快节奏信息量不阻碍阅读的作品
事实上信息量一味求大也不一定是好事对漫画家来说信息的管理 经营阅读部分和视觉部分的平衡个人认为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别的我不管,我就想说,拿时髦神举例说日本漫画单位信息小的,那只能说是犯2
时髦神的重点根本就不是剧情——人家卖的是人物画面和意境啊
你说时髦神单位信息小,就好象谴责一本《计算机算法导论》只有叙述缺乏描写一样
说的很对,但毫无意义
而且你决不能因此推出“翻译《计算机算法导论》的人没学过怎么描写”这样的结论一样 楼主肯定不喜欢安达充吧 算每兆信息量吗 小说完爆漫画 漫画完爆动画 不服来站 第一反应卫斯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