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 发表于 2012-12-8 18:37

苏格拉底 发表于 2012-12-8 19:05

Re:Re:Re:Re:Re:Re:回 41楼(venusvsvirus) 的帖子

引用第73楼普遍于2012-12-08 13:37发表的 Re:Re:Re:Re:Re:回 41楼(venusvsvirus) 的帖子 :


哲学是桥拱,现实是石头。拱桥的确是被桥拱所支撑起来的,但承载拱桥每一部分重量的仍然是石头,而不是桥拱。单独的桥拱毫无意义。
我没有否认哲学对于人类的意义,但哲学对现实世界的确毫无意义。认为历史是由某种“思想”创造出来的,认为某些灾难的发生是因为人们不去注意自己的思想,这种观点反正我是无法接受。 images/back.gif


你不知道在我们那边哲学本来的含义是“爱智慧”么

你不知道在西方语境中很长一段时间自然科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么

你不知道我学生的学生在天文、生物意以及物理领域做出的贡献么

孩纸,在没有搞清什么是“哲学”的前提下就迫不及待的夸夸其词一心只想扳倒别人,这太令人惋惜了

哲学是人类认识现实(包括人类本身),发觉规律的本源。灾难常有,但你却看不到这二千多年以来人类从“哲学”这种活动中所获得的改造世界、改变自身命运的巨大力量,对于自己吃着的、用着的、享受着的那些喵星人永远也做不出来的东西——难道你从来都不懂心存感激么,可悲啊

血翼龙 发表于 2012-12-8 19:49

普遍 发表于 2012-12-8 19:53

苏格拉底 发表于 2012-12-8 20:19

Re:Re:Re:Re:Re:Re:Re:Re:回 41楼(venusvsvirus) 的帖子

引用第83楼普遍于2012-12-08 19:53发表的 Re:Re:Re:Re:Re:Re:Re:回 41楼(venusvsvirus) 的帖子 :


即使科学也不是光用想就能发射火箭的,发射火箭用的仍然是手。十年灾难更不可能是某种哲学思想造成的。
我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你和那位都把我和用科学婊哲学那位混了。
即使我不是唯物主义者,也知道光用脑子想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
....... images/back.gif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期待您在自然科学界发表一篇论文向世人证明

人的手不受大脑思维控制,或者,人的行为和人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可以预料到的是,到时候征服别人的不是您这套理论的正确性,而是您正在敲键盘的手了

苏格拉底 发表于 2012-12-8 20:29

但是我会告诉你我(和我学生们)的一天除了躺在床上用脑子想,用手敲键盘码字和别人打口水战以外

还会用腿跑去体育场用嘴和年轻人讨论哲♂学

用鼻子去闻每一种植物的味道,用眼睛去观察夜晚每一个星辰的变换么


孩纸,或许你自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叫做“智慧”,但很显然你不懂什么叫做“爱”

xcross211 发表于 2012-12-8 21:56

既然lz只是想表达对pst表示鄙视的情绪,就不要去动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了

icetornado 发表于 2012-12-8 23:36

Re:回 35楼(竜破斬) 的帖子

引用第41楼venusvsvirus于2012-12-07 09:44发表的 回 35楼(竜破斬) 的帖子 :
      其实我是学机械的理科生,中二的时候为了装逼翻过哲学书,撩妹纸的时候卖弄深沉,虽然效果貌似不怎么好。
    可能是我提到哥德巴赫猜想和测不准原理的描述显得蛮浅薄,我没说清楚。哥德巴赫猜想这么多素数合的命题,陈景润不是已经证明到1+2了嘛。我个人的臆想,没任何理论支持,我只是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本能的觉得1+1这种素数合是绝对无法证明的,因为这已经是建立在数学之外基础上的东西,是我们交流中产生的一种默契,就我个人的观察是我们教婴儿数数的时候不可能不借助具体的东西去传达数的概念,如,一个杯子,两个杯子。
就像我们将特定的波长和频率的物体定义一个特定的颜色一样,红色就是红色,但是每个人的眼球的形状,大小,感光细胞的排列,数量都不同。其实我们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只是大致上定了一个规范。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它是自成因,其存在本身只能由自身证明。
    至于我举测不准原理想说明的是也和上面的意思雷同,位置和动量是我们从某一个整体切分出来,为了分析事物而形成的概念,其本身不是物自体的本质属性,而且“测量”这个动作不是已经改变了对象的状态了嘛,老子不是说“道可道非常道”,不就是在说这个道理。本质属性被我们分析成明暗,好坏,对错,真假的时候已经和本质上的东西不符了。
   我用这两个例子是想支撑:”因为大家接受的信息和概念在不同人的脑子里是不同的东西,哲学上根本就没有对和错“ 这样一个论点
....... images/back.gif


这里逻辑不通啊,还有你是想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来解释的话,至少也要证明“该定理无法证明”。
另外我觉得关于子集可测集这一部分你最好回头看下勒贝格测度。



我的表述不够严密,修正一下。“至少也要证明‘该定理无法被证明’。”

icetornado 发表于 2012-12-8 23:42

引用第76楼竜破斬于2012-12-08 15:45发表的: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只是说测量算符无法互易的两个物理量无法同时精确测量这一点,叫测不准原理本身就是一种误导,所以我一直很反感这个叫法。所以在这里我也认为你想表达“我们在认识事物,赋予概念的时候,就已经与物自体有偏差了。”这个观点的时候,举不确定原理这个例子是不恰当的。你自己也说了“科学上这种情况为什么较少,因为我们在定义概念的时候非常规范,然后及时纠正远离规范的误读。”,所以在支撑这一论点的时候你为什么还偏偏要举一个科学上的论据?更何况你这个例子更兼有误导人理解不确定性原理之嫌。

我自始至终只是觉得你的这两个例子举得不恰当,你想表达的结论我是理解且部分赞成的。   images/back.gif


不确定性原理是说一个函数和其傅里叶变换的方差之积不能小于某个值吧。
在频域上描述越精确,在时域上展开就越模糊,大概是这样。

竜破斬 发表于 2012-12-9 00:05

回 88楼(icetornado) 的帖子

我查了一下你说的应该是信号处理上的表述?不过本质上和我说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从量子力学里学的所以……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最常用的例子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3/b/6/3b60e1d1dc3b78ea31bb600766279d5f.png
x和p的波函数其实是互为傅里叶变换的关系的……

icetornado 发表于 2012-12-9 09:55

Re:回 88楼(icetornado) 的帖子

引用第89楼竜破斬于2012-12-09 00:05发表的 回 88楼(icetornado) 的帖子 :
我查了一下你说的应该是信号处理上的表述?不过本质上和我说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从量子力学里学的所以……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最常用的例子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3/b/6/3b60e1d1dc3b78ea31bb600766279d5f.png
x和p的波函数其实是互为傅里叶变换的关系的……
images/back.gif


理科之美尽显于此,殊途同归

karma 发表于 2012-12-9 10:28

请不要用哲学这个词的希腊语词源的意思来代替哲学这个词的概念。这是基本的错误。

哲学可以影响现实世界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被影响的思想和行为会引发时代的变迁,从而催生新的哲学。这是互动的。

但是哲学,尤其是大体系哲学,在解释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时总是会陷入与现实的严重矛盾中,有时候会引发某些狂热的非理性行为,例子就是尼采和马克思。或许可以像洛克那样避开谈论矛盾,但矛盾总是存在的。

所以,要讨论现实世界,还是建立在可靠的经验和归纳以及逻辑这些理性基础上比较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游戏中所谓的”哲学“,是不是都是被真正的哲学家嚼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