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那些事】 巨硬为何“坑”队友?微软经理讲述Surface
转:惠普曾与微软合作研发平板 最后却成为Surface垫脚石上周,微软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发布了其自有品牌平板Surface,这让微软的不少合作伙伴感到震惊,宏碁副总裁就对此行为进行了批评,称此举会破坏Windows生态链,微软一家独占的Surface不会成功。
在PC方面拥有众多盟友的微软真的就这么不管不顾,抛弃合作伙伴吗?根据最近一位微软经理透露给纽约时报的消息,情况其实比大家想想的要复杂,但最终结果还是一样的——微软确实坑了自己的合作伙伴。
http://img.evolife.cn/2012-06/f8a642aa75b1f27c_thumb.png
微软曾与惠普合作开发Windows平板,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曾经一度跳票的Slate 500就是这次合作的结果。
HP Slate 500首次出现于CES 2010的展台上,此时iPad还没有发布,鲍尔默也许诺,这款产品会在2010年底发售。但到了年底,Slate 500因为发热、过厚以及软硬件的兼容性问题未能如期上市,而此时iPad已经开始大卖,微软与惠普错失赶超苹果的良机。
http://img.evolife.cn/2012-06/567abc3fb83e0f87_thumb.jpg
Slate 500的失败,一方面是硬件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是Windows对触摸不够友好,据这位经理透露,惠普曾多次向微软抱怨Windows 7不适合触摸使用,而微软也做出了一系列改进,但都没有太大成效。除去平板方面的失败,据称惠普收购Palm也是因为微软延迟发布Windows Phone的原因。
http://img.evolife.cn/2012-06/f42a112df2c44206_thumb.jpg
与惠普的合作失败之后,微软还寻找了其他的硬件生产商来制造像iPad那样的平板,但在此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OEM商的信任。微软开始自己研发平板,最终发现了镁金属外壳可以符合他们的要求,配合新的处理器与Windows 8,于是,Surface就这么问世了。 Tablet 这么好的概念十年来半死不活和这些硬件商的无能脱不了关系。 我倒觉得Tablet的失败是软件的失败,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有什么是对笔和触屏优化的?
或者说笔和触屏和普通与行业软件操作方式是不兼容的。
要不是秃头傻逼,会有什么FF,Chrome吗,会让Mac OS起死回生吗? 其实就是
巨硬从来没有去适应硬件厂商的历史,从来都是硬件厂商自己把机器造的和Windows兼容。
所以反过来说巨硬也没有太多为别人的硬件做软件的经验。最后只有把所有东西都自己一把抓 引用第3楼runawaycat于2012-06-26 13:45发表的 :
其实就是
巨硬从来没有去适应硬件厂商的历史,从来都是硬件厂商自己把机器造的和Windows兼容。
所以反过来说巨硬也没有太多为别人的硬件做软件的经验。最后只有把所有东西都自己一把抓 http://www.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
引用第3楼runawaycat于2012-06-26 13:45发表的 :
其实就是
水果从来没有去适应硬件厂商的历史,从来都是水果指定厂商把机器造的和OSX兼容。
所以反过来说水果也没有太多为别人的软件做硬件的经验。所以OSX从来占领不了兼容机市场 http://www.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
随便改改,恩? 引用第5楼天神十三煞于2012-06-26 13:55发表的:
√
随便改改,恩?
....... images/back.gif
水果的模式本来就这样 虽然走来福高价路线大家都不喜欢
但它至少也没拖什么队友是死是活都是自己在干吧?
大多数硬件都是围绕着巨硬开发的,巨硬的开发部早就被宠坏了吧
引用第4楼refo2613于2012-06-26 13:48发表的:
微软每次新的WINDOWS出来,老的硬件基本上都不需要额外驱动
都被你无视了 images/back.gif
到底是驱动在支持windows还是windows在支持他们?
感情那么多驱动都是巨硬自己写的
巨硬真正不敢乱艹的队友只有outel 引用第6楼runawaycat于2012-06-26 14:26发表的:
到底是驱动在支持windows还是windows在支持他们?
感情那么多驱动都是巨硬自己写的
巨硬真正不敢乱艹的队友只有outel
....... images/back.gif
outel在64位上被巨硬伤的可不浅,倒是水果为了用outel的U都把自己操作系统的源代码重新写了遍 引用第7楼Justice_jsj于2012-06-26 15:24发表的:
outel在64位上被巨硬伤的可不浅,倒是水果为了用outel的U都把自己操作系统的源代码重新写了遍
images/back.gif
哈? 引用第8楼鸡蛋灌饼于2012-06-26 15:36发表的:
哈?images/back.gif
估计他把OS 9->OS X那次换代和CPU换代搞错了 引用第4楼refo2613于2012-06-26 13:48发表的:
微软每次新的WINDOWS出来,老的硬件基本上都不需要额外驱动
都被你无视了 images/back.gif
不太明白什么意思,换系统不用更驱动?
喂死它那一票声卡驱动不说,xp到7不用更么 苹果用outel的U不是找了个人搞了18个月才把支持x86的OSX日出来么 引用第11楼john于2012-06-26 16:36发表的:
苹果用outel的U不是找了个人搞了18个月才把支持x86的OSX日出来么 images/back.gif
这个内幕的来源是?
我的印象是BSD类的代码容易跨平台port,加上前身nextstep本来就支持x86,port起来应该不难
系统换平台其实比想象的容易,你看windows这种巨无霸都有办法port到ARM上去,port一个类BSD系统应该不会要18个月吧。。。 好吧,我来
@HyperIris 主要是Mach-O的跨平台能力。苹果在这上面占了很大便宜,迅速的把OS X砍成了iOS放到arm上,然后各种OS X的框架再迅速往iOS迁移为良好的软件环境打了基础。
另外我虽然看过Quora上的原文,但是我不相信这是一个人完成的
- 发送自我的Stage1st Reader 引用第12楼runawaycat于2012-06-26 16:46发表的:
这个内幕的来源是?
我的印象是BSD类的代码容易跨平台port,加上前身nextstep本来就支持x86,port起来应该不难
系统换平台其实比想象的容易,你看windows这种巨无霸都有办法port到ARM上去,port一个类BSD系统应该不会要18个月吧。。。
images/back.gif
一个人鼓捣18个月就能搞出来你还不满足? 苹果公司将 Mac 产品线从 PowerPC 处理器迁移到 Intel 的种种幕后故事。你知道吗,我们曾经差点有运行 Mac OS X 的索尼笔记本可用……
于是那家伙买了台 Mac 电脑,格盘装上 Windows XP,然后又套了一个 OS X 的皮肤。
现在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笑话,然而早年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几年以前,如果你买了一台 Mac 电脑,那基本意味着完全离开 Windows 和运行于其上的各种软件。因为那个时候的 Mac 电脑使用 PowerPC 架构处理器,而运行 Windows 系统则需要 Intel 处理器。
Mac OS X 与 Windows 这种“不共戴天”的情况一直持续到 2005 年的 WWDC 大会,在这次大会的开幕演讲中,乔布斯宣布苹果将把 Mac 电脑的处理器从 PowerPC 迁移到 Intel,从此以后,新 Mac 电脑用户们可以轻松地用 Bootcamp 来安装 Windows 系统。这一决策带来了很多成果,其中之一便是 Mac 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大增。
现在回头审视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架构迁移的决定出于多种动机。而这样的架构迁移之所以成为可能,则需要从开始于 2000 年的 Marklar 计划谈起。
被遗忘的备胎
2000 年,Mac OS X 尚未正式发布,PowerPC 处理器的各项指标还显著高于同时期的 Intel 处理器,大多数 Mac 用户都相信 PowerPC 处理器性能强劲,前途无量。乔布斯本人也经常在各种演讲中抨击 Intel 的处理器又慢又差,甚至当场用 Mac 电脑与同等级 Windows PC 操作同一套程序流程比较快慢以示自家产品优势明显。
然而在苹果公司内部,Intel 版本的 Mac OS X 一直都作为一个后备计划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 Mac OS X 天生具有跨平台潜力,其基底——乔布斯的 NeXTStep 系统——本身是可以在包括 Intel 平台在内的多个平台上顺利运行的;另一方面当时 PowerPC 处理器和 Intel 处理器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二者之间差距越来越小,苹果公司也必须对可能的意外结果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不过此刻苹果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都在一心一意为 PowerPC 处理器优化 Mac OS X 系统。作为一个几乎不可能用到的后备计划,Intel 版本的 Mac OS X 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曾经有一两名员工做出过一定的尝试,但是当时的移植版本发热量巨大,只能勉强进入基本图形界面,却无法运行任何图形程序。随着这一两名员工的离职,这个后备计划基本被遗忘了。
称职的父亲
2000 年,已经在苹果工作了 13 年的 John Kullmann 正在为搬回老家去远程办公做着准备。John Kullman 的儿子一岁了,把孩子带回老家和他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然而,要离开公司所在地回老家去远程办公,他必须放弃当时所在的团队,而去找个一人即可完成的独立项目来操作。
于是,John Kullmann 想到了那个几乎被人遗忘了的 Intel 版本 OS X 移植计划。他给上司发了一封信,提议由他来完成这项工作:
时间:2000 年 6 月 20 日星期二
发件人:John Kullmann (jk@apple.com)
收件人:Joe Sokol
主题:Intel
正文:
我想与您讨论下是否可以由我来负责将 Mac OS X 移植到 Intel 的工作。
……
过去几周我已经在 Intel 平台上做出了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认为移植工作很有意义。此外,>如果 Intel 版本的 Mac OS X 还比较重要的话,我想就由我来全职完成它好了。
JK
提议得到了批准。John Kullman 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他在家里和办公室各放置了三台 Intel 处理器的 PC 电脑。然后开始频繁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间,为以后全职在家工作打基础。有趣的是,这六台 Intel 架构的 PC 电脑都是他从一个装机商朋友那里买来的,因为他无法通过苹果公司的内部流程获得预装 Windows 的电脑,他也不能让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项目。
苹果内部 IT 部门的人员要求 John Kullman 为办公室的三台电脑取名,John 命名完两台机器之后实在想不出第三个名字了,于是他的妻子建议将第三台电脑命名为“Marklar”,这是流行美剧《南方公园》里一个外星种族的名字。从此以后,这个将 Mac OS X 移植到 Intel 平台的计划就被叫做 Marklar 计划了。
“把店里最贵的那台索尼 VAIO 买下来!”
十八个月过去了,到了 2001 年 12 月,John Kullman 的上司让他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以便评估下一年度的预算和工资情况。于是 John Kullman 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进行了展示,他启动一台 PC 电脑,屏幕上出现了熟悉的 Mac OS X 启动画面。
上司被如此顺利的演示震惊了,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告诉 John Kullman:“你稍等,我马上就回来。”然后他跑出办公室,几分钟后,他带着 Mac OS X 业务主管 Bertrand Serlet 赶回来了。
Bertrand Serlet 又观看了一遍启动过程,然后问 John Kullman:“让 Mac OS X 系统运行在索尼 VAIO 电脑上需要多久?两个月?三个月?”
John Kullman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何须两三个月,最多两三个小时。
于是 Bertrand Serlet 带着 John Kullman 等人赶紧跑去附近的一家电脑大卖场,二话不说就把店里最贵的那台索尼 VAIO 买了下来。当天晚上七点半,这台刚买来的 VAIO 可以正常运行 Mac OS X 了。
第二天一早,史蒂夫·乔布斯乘飞机前往日本,去与索尼的总裁洽谈在 VAIO 笔记本产品线上预装 Mac OS X 的问题 。
严格保密
乔布斯出发前往日本之后,Bertrand Serlet 与 John Kullman 进行了一次谈话,告诉他绝对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这个秘密项目的存在。John Kullman 可以继续在家远程办公,但是他的家必须进行改造,以符合苹果严格的保密要求。
Bertrand Serlet 甚至告诉 John Kullman,尽管连这个秘密项目的代号都是他妻子所取,但是他的妻子必须忘记所有关于这个秘密项目的信息,并且他再也不能向妻子透露任何关于这个项目的信息,直到未来有一天这个项目被公之于众为止。
苹果与索尼之间终究还是没有谈拢。但是这个后备计划却得以顺利存活并不断壮大起来。2002 年 1 月,又有两名员工被指派到 Marklar 计划中,2002 年 10 月员工力量进一步壮大。但是这个项目一直得到了很好的保密,直到三年之后乔布斯在 WWDC 2005 上正式宣布向 Intel 平台迁移的计划,惊讶的人们才知道原来苹果已经秘密进行移植计划这么多年。 原来水果当年差点就和骚尼合体了,细思恐极 引用第17楼Stuka于2012-06-26 18:06发表的:
原来水果当年差点就和骚尼合体了,细思恐极 images/back.gif
苹果创立之初可是想成为第二个SONY的
现在看看SONY那帮子不宵子…… 其实我挺想知道苹果当时为什么跟索尼没谈成的,有了索尼就有松下富士通,就有联想宏碁,就有惠普戴尔
虽然一直嘲笑OSX很多地方挺傻逼的,但我发现爆沫做的Windows大有更傻逼的趋势…… 引用第6楼runawaycat于2012-06-26 14:26发表的:
巨硬真正不敢乱艹的队友只有outel
....... images/back.gif
IA64 因为显然那时候薄膜做的windows还没这么傻逼
另外一方面日本人那自大的态度又不是不知道,你看现在要是能让VAIO装OSX平井又得在发布会上乐成屎了 引用第16楼qwased于2012-06-26 17:23发表的:
苹果公司将 Mac 产品线从 PowerPC 处理器迁移到 Intel 的种种幕后故事。你知道吗,我们曾经差点有运行 Mac OS X 的索尼笔记本可用……
于是那家伙买了台 Mac 电脑,格盘装上 Windows XP,然后又套了一个 OS X 的皮肤。
现在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笑话,然而早年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几年以前,如果你买了一台 Mac 电脑,那基本意味着完全离开 Windows 和运行于其上的各种软件。因为那个时候的 Mac 电脑使用 PowerPC 架构处理器,而运行 Windows 系统则需要 Intel 处理器。
....... images/back.gif
这个看上去好像都市传说。。。
5年后wintel这个词不会再被提起了吧,感觉现在整个业界正处在一个大乱世的开始阶段,而且是因为拼下限而导致的乱世。。。 我查了一下
看来他自己的linkedin上也说了 估计的确是他port了kernel
看来老乔死了大家都不怕了什么都可以说了吧
Sr Kernel SW Engineer, Manager and Director
Apple
Public Company; 10,001+ employees; AAPL;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October 1987– 2008(21 years)
2000-2008 Sr Engineer Intel OS X kernel development
Yes I'm the engineer that started the Marklar secret project moving Mac OS X to the Intel Platform.
引用第22楼albertfu于2012-06-27 05:49发表的:
这个看上去好像都市传说。。。
5年后wintel这个词不会再被提起了吧,感觉现在整个业界正处在一个大乱世的开始阶段,而且是因为拼下限而导致的乱世。。。 images/back.gif
这帖又起来了啊,再开个几页? 引用第22楼albertfu于2012-06-27 05:49发表的:
这个看上去好像都市传说。。。
5年后wintel这个词不会再被提起了吧,感觉现在整个业界正处在一个大乱世的开始阶段,而且是因为拼下限而导致的乱世。。。 images/back.gif
Wintel从来就没那么铁啊, NT4那年头巨硬除了x86还支持了一堆RISC的架构准备随时跳过去可惜没等到这个机会,Outel自己也在造RISC造ARM什么的,后来的IA64-AMD64的事情就不说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