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欣赏动画和论坛交流这两件事情务必要分开谈:欣赏动画是很私人的行为,你看了某部动画后,产生出诸多情绪、想法或者念头,用自己的阅历和思维对其做出评价,是好是坏、是高是低,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脑海里,可以在不影响外界且不被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完成;而上论坛发表意见,和其他人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则成了一种多多少少具备了些社会性的活动。对于前者而言我无法给出特别具体或有针对性的建议,只能笼统的说些大道理:广泛细致地观摩优秀作品,以丰富阅历;通过阅读些教授审美的书籍、系统地学习文艺创作以及动画制作相关知识,学习前人高人总结的经验,力求在视野角度和高度上尽量靠近创作者。而上论坛交流意见,既然是社会性的行为,就应该在交流时注意一些大众的共通点,人和人毕竟是相异且不可重叠的个体,任何人无法被其他同胞百分百感同身受,因此只有基于这些共通点之上,不同的人才能站在相同的平台上用相同的渠道进行沟通。究竟有哪些共通点?往底层了说包括最底层的逻辑概念,如命题和逆命题、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包括议论文的写法,围绕论点借助论据进行论证;等等等等。高一点的层面,以动画为例,就是在教育阶段所学的剧本创作规范、人物塑造手法,这些东西是绝大部分人都掌握且认同的,因此在交流时以之为基础工具支撑起自己的言论,也能更方便的让他人理解。至于楼主提到的“节奏乱了”、“分镜差”、“演出烂”这一类评语,几乎不具备以上任何共通点,这些东西如加叔所言,只是单方面借助些零碎的专业词汇表达感受而已,并无理性思考的成分在内,只有当他人也产生同样的感受时,才能与之产生共鸣,从沟通的角度看,它们既无助于群体间的交流,更不能展示自己的鉴赏结果和分析能力。既然如此,又何必对它们耿耿于怀,无视即可。 images/back.gif
节奏乱不好说,但演出与分镜的好坏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有客观标准的。
说到底电影与动画都是通过导演的指导通过声音、表情、动作来展现作品的,一个既然可以看出演员演技好坏的观众为什么就不能去评价一个动画里的演出?
虽然自凉宫无尽的八月以后让我很怀疑分镜的重要性,但乱七八糟的米库鲁大冒险不就是用来告诉你什么叫业余的分镜吗? 好片
小见川. 引用第39楼downnote于2011-12-30 17:04发表的:
楼主问得问题不错啊,这么多楼的诡异态度是怎么啦。
我自己也有对片子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但没办法系统的进行分析,不知道怎样用理性的语言叙述。说出口就是我感觉不错啊,或者不行太垃圾了之类。
另外,很长一段时间,我个人感觉论坛上大部分人讨论都是先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定下了一个结论,再围绕这个结论找各种不同的理由。不能说这样不好、不真实,也许可以形成好的争论,但争论双方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容易走偏。这时恐怕局外人更能下判断 images/back.gif
就是这样,先有主观感受,再用理论和证据来论证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事情无所谓对错,自己觉得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关键你既然上论坛来交流,就要提供一些可供交流的素材,“某某片我感觉不错,因为blablabla”,“某某片我感觉不错”只是表态,光把这话放上来,任谁也没法和你交流,“blablabla”那部分才是可能对论坛有价值的东西。而如果blablabla这部分再有一些大家共同认可的因素在里头,交流起来就更便利,更容易走上有建设性的方向。
引用第41楼扭曲的青年于2011-12-30 17:16发表的:
节奏乱不好说,但演出与分镜的好坏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有客观标准的。
说到底电影与动画都是通过导演的指导通过声音、表情、动作来展现作品的,一个既然可以看出演员演技好坏的观众为什么就不能去评价一个动画里的演出?
....... images/back.gif
的确有客观标准,我的意思不是说节奏、分镜、演出这些东西没有标准,而是说光用“烂、好、渣、神”这样过于简短、信息量极少的评语评论动画里的要素,不利于论坛交流。也许某人只是随口说说感受,也许他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光凭这几个字眼,谁能看得出来呢?论坛为咱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场所,在这场所里只表态,实在太可惜太大材小用了。 来福不钓鱼了,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引用第32楼eph于2011-12-30 15:55发表的:
鉴赏区常用词汇参考
好片
http://up.ieph.net/111230/goods.gif
....... images/back.gif
LZ这帖深得我心。 不应该去新番作画贴里玩玩么
还有好多人其实不懂凭感觉说的吧 多看电影同学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751272.html
譬如置顶帖里面的下面这种类型?有兴趣自己学习啥的。
还有24格后面,那一格格的东西。
不过对我来说,全都太难了,也太繁琐了。
动画相关知识:
系列构成、脚本到底是干什么的?
看点是19L是SHAFT君以魔法少女小圆为例,科普日本动画STAFF的分工明细。告诉你如何看STAFF判别一部作品
日式动画制作相关科普介绍
是转贴,但同样为业内所做。配图讲解,简单直观讲述日式动画制作。
【科普】layout
业内科普。此贴人少信息量却很大却没有加精华
低质量3D动画制作成本和普通2D比如何?
关于2D和3D的制作及成本每次都会讨论个半天,此贴内倒有2D和3D的业内斗法,看完就发现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有关人设与作画班底的二三事
SHAFT君科普,人设和作画对于动画的意义
看到好些人說FZ第一話分鏡神的,到底神在哪裡
影视分镜讨论帖,此贴关键在第二页JABAL大神开始的影视分镜知识
新番<作画>综合讨论
SHAFT君一片苦心!不过有点太深入了。难得的技术贴,内有大量链接。
UB001的【作画推广向】专帖
UB001君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作画而作的简化介绍,图文并茂
(看完以上两帖如果还有兴趣请看下方的“海量更新:日本原画师作画MAD合集”)
日本动画作品集作画崩坏篇+事故篇
cjls1君的辛苦翻译收集,各种作画崩坏等各黑历史。结合其前面的知识让你直观感受制作的不易
天涯业内贴 在日动画执行制片日记
建议通过这帖子去找天涯原帖看,这真正制片成长日记
【作画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作画监督笔下的人物造型一览
由此可看出STAFF对作品的影响
賽璐珞動畫比電腦動畫高明在哪
讨论贴,众人关于赛璐璐动画的优缺点分析和截图。萌翻和版主都有发言,关键是后面第6页开始的业内谈历史(感谢九门惠提供)
附:你们的最大错误是:认为计算机动画不是手绘的,而赛璐璐动画是手绘的 引用第38楼玖羽于2011-12-30 16:57发表的:
一个字,钱
当然也有极少数砸了钱还烂的片,叫无药可医 images/back.gif
蹭个面子
我片子看得少,一时想不出什么砸了钱做得还很烂的片(单指制作质量,非故事情节)
如果砸了钱还做得很烂或反响很差,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1.监督对剧本、故事情节以及制作目的等的理解存在很大扭曲,或主要staff对故事认识有严重分歧;2.制作过程安排不当,出现赶工或更严重的事故(比如去年A-1某片据说staff分裂原画出逃什么的,搞到放送时OP还是半成品,所有人物崩坏);3.制作公司本身实力所限,自家员工经验不足等;4.宣传策略有问题。 "节奏乱了" "分镜差""演出烂",我一直是按“我们只会说黑话”版块的"黑话“理解的
也就是说掌握和使用它们的目的,并不在于鉴赏动画片,而在于社交网聊
如果lz实在还是有困扰,少刷本版即可自愈~ 引用第49楼andhyc于2011-12-30 18:30发表的 :
蹭个面子
我片子看得少,一时想不出什么砸了钱做得还很烂的片(单指制作质量,非故事情节)
.......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back.gif
某新世纪万能片正看着你 引用第42楼lllzzzyyy3000于2011-12-30 17:25发表的:
的确有客观标准,我的意思不是说节奏、分镜、演出这些东西没有标准,而是说光用“烂、好、渣、神”这样过于简短、信息量极少的评语评论动画里的要素,不利于论坛交流。也许某人只是随口说说感受,也许他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光凭这几个字眼,谁能看得出来呢?论坛为咱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场所,在这场所里只表态,实在太可惜太大材小用了。
images/back.gif
所以说目前的S1大多数情况下还不适合交流交流么,目测90%以上针对动画本身的内容都跳不出这框框,当然也可能只是我印象流 引用第52楼homesickness于2011-12-30 19:15发表的 :
所以说目前的S1大多数情况下还不适合交流交流么,目测90%以上针对动画本身的内容都跳不出这框框,当然也可能只是我印象流 images/back.gif
就象这贴很多人的回帖表达出来的意思一样,有些主要目不是交流,而是抒发感受
在论坛上说自己想法,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就辩驳几句。也就是这种“看不得别看“的态度
因为我自己好吃懒做难得回帖,所以没办法要求其他人如何,但大家都只是想过过嘴瘾,看贴的人也会无趣啊
好在认真交流起来的贴是很多的,才有看头。不管怎么说,交流起来讨论参与者本身也会感觉更好玩吧 除了看那些电影\\动画理论,首先,看很多动画,至少要有大概印象,特别是s1或类似地方评价好的,另外可以参考1958-2011动画发布列表,其次,会日语,要能看懂第一手材料,最好是去日文网站查资料,然后,要了解一般性常识,比如出名些的声优、监督、原画、名作品的数据等等,最后,视野要放宽,世界动画是很广阔的,不要局限于日漫。。。以上个人脑补,走火入魔概不负责 分镜节奏很好理解,问题是我就是搞不清楚“演出”是什么? 35楼+1
要想了解动画,没有比直接去看动画更有效的手段了,
不过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看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就越想去知道,所以就会不停的看下去,因为看自己想看的动画实在是太有趣了 非要说那三四个字说不清状况,那么就是“拖戏”的本质也未必总适合用“拖戏”来总结,为了防止过度剧透,推荐以下格式:男主角被女三号骑着的那几段意淫演绎在回忆中被强调的时间和帧数之比例实在很坑爹(实际上当然是该用反白而非删除线) MARK 这玩意完全都是主观上的感觉,漫区有多少拍着胸脯说自己是业内的?
看片就是个娱乐嘛……
仅就lz你说的这几点来看——节奏感,这个一般涉及到对剧情整体的把握,比如某些东西要用多少篇幅描述之类的,这个很多人多少都能有个直观感觉吧,特别是追片的时候,稍微有些冗长的部分就很敏感了。不过也难说……
分镜相对专业点,如果自己试过画点故事啥的会有一些感触。这个多看大师们的会有了解。或者自己找本入门的东西读读。
说到底,看片嘛,还是讲究个乐子……你觉得好看就成,哪管它论坛上嘴炮熏天 引用第56楼novem于2011-12-30 20:06发表的 :
分镜节奏很好理解,问题是我就是搞不清楚“演出”是什么? images/back.gif
个人拙见:类似于电影当中的“构图”。即一个镜头当中场景如何布置,人物位置如何安排等
其实如果单纯想了解场面调度的学问的话,我觉得应该从看电影拍摄方面的书籍入手。这里向LZ推荐两本书
1、认识电影
2、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两本书都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
其中尤其推荐第一本,这书在的第二、三、四章中系统的阐述了诸如分镜、剪辑场面调度等基本概念,并且用实际的电影片段作为例子。这本书看完后你基本就能对动画的分镜和演出效果好坏有一个大致观点了
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不,是“演出”那位要负责的东西;即是说,哪些出了问题能骂“演出”,就算是“演出”包含的部分引用第59楼superkidx于2011-12-30 20:16发表的:
其实我想问你们说的节奏到底是指什么? images/back.gif
于是我再说一遍那个段子:有人说LOST节奏拖沓,要看到第一季最后几集才给力,然而,悬疑剧就是走直路也会照样塞些有的没的,没有闪回闪前的话,编排方面才更坑爹。问题是,多数的片子的状况也比LOST简单吧 XX鉴赏的选修课大学很多,我就选修过电影鉴赏和童话鉴赏
实际上带着鉴赏的心态去看,一点乐趣都没有,在上了15节选修课后,无论看什么童话我都会读成黑暗童话了,真是个杯具。。。
不过我觉得看了10年动画的话,对监督,声优,作品类型,动画结构,甚至是分镜都有个大概了解吧。。。
难不成LZ是过目即忘? 引用第56楼novem于2011-12-30 20:06发表的 :
分镜节奏很好理解,问题是我就是搞不清楚“演出”是什么? images/back.gif
演出就是片子的整体效果,包含分镜和节奏。staff里的演出就相当于这一集的专职监督,对这一话整体效果负有很大责任。
引用第59楼superkidx于2011-12-30 20:16发表的 :
演出是电影中场面调度的延伸 我的理解是从分镜到原画到配乐配音音效所有staff共同作业的整体效果
其实我想问你们说的节奏到底是指什么? images/back.gif
个人理解节奏就是对剧情关键转折点的时机把握和对观众情绪的调动能力。
正面例子:境界线12话大团圆结局之后,马上接上意大利袭击武藏,精良的作画配上BGM让原本已经很满意的观众的情绪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就好像吃完拉面喝完汤后赫然发现碗底还附送了一块大排,意料之外的惊喜,此谓优秀的节奏。
反面例子:FZ 12话,前面嘴炮一堆(诚然12话的嘴炮是FZ中演出比较好的嘴炮),然后观众到了结尾好不容易熬到要开打了,就直接再见下季见,观众纷纷表示坑爹(我是指动画党)。
两者区别就在于境界线最终话前面已经完成了对观众情感宣泄的诉求和期待的满足(观众:最后一话了,老子要看打打打要看托利和H子恩恩爱爱!监督:好,都满足你!还有附赠哦。观众:良心啊!),而FZ最终话没有做到这一点(观众:最后一话了,老子要看打打打!监督:没有,只有嘴炮,打斗见下一季。观众:草泥马!)。这就是两者最终话的不同。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说过:“一部好的作品必须满足读者的期待,同时最好能超出读者的期待”。境界线最终话做到了这一点,而FZ最终话没做到。如果前面原创话不要做,然后最终话把金闪闪对F15做了,留个最后的战海魔大结局到第二季,那大家就满意多了。 引用第59楼superkidx于2011-12-30 20:16发表的:
演出是电影中场面调度的延伸 我的理解是从分镜到原画到配乐配音音效所有staff共同作业的整体效果
其实我想问你们说的节奏到底是指什么? images/back.gif
我的理解是对动画各段内容篇幅的合理分配,正片的或单集的 NONONO,
楼主应该给帖子标题起名"漫区哪些人发的帖子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动画鉴赏力?"
然后根据回复去看那些人发的帖子. 我对于动画向来都是本着轻松地态度看的,真正严肃起来的时候都是在看电影吧。。。。
Re: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引用第64楼frg于2011-12-30 20:30发表的 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不,是“演出”那位要负责的东西;即是说,哪些出了问题能骂“演出”,就算是“演出”包含的部分
images/back.gif
我对动画制作了解不多,但是作为一个轻度影迷,电影相关的书籍看过一些,就用电影概念套了,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业内指认。
个人理解:演出等同于在电影开拍前负责画分镜表的人。所谓分镜表大体来说是一副草图。当中明确规定了基本大背景应该是什么样(室内?室外?雨天还是晴天),道具的摆放位置(桌子应该在角色的身后还是面前,以及人物的位置(这对情侣是靠的非常近还是离得很远)。
但分镜表只是一个镜头最基本的构成,实际拍出来需要布景(室内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道具(用木桌还是玻璃桌)、灯光(明光?暗光?)、摄影(一镜到底还是快速剪辑)的共同协作。
而放在动画当中,就简化为了原画和上色等动画制作流程的参与。最终分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在这个制作流程中和演出的协调探讨等过程了。
但动画制作相比电影有一个麻烦。电影在拍摄同一场景时,可以事先布置多个机位,这样在拍摄后可以通过不同机位所拍摄的画面进行不同方式的剪辑,已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动画制作没有这个条件,每个镜头都需要画出来,可以说对演出的画面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Re: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引用第70楼John-Carmack于2011-12-30 20:52发表的 Re: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我对动画制作了解不多,但是作为一个轻度影迷,电影相关的书籍看过一些,就用电影概念套了,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业内指认。
个人理解:演出等同于在电影开拍前负责画分镜表的人。
....... images/back.gif
不是。具体见顶上漫区索引帖。画分镜表那个是分镜。分镜和演出的关系shaft君在作画楼有详细解释
分镜和演出……我觉得可以比喻成亲妈和后妈的关系……
亲妈(分镜)要先把脚本吃透,要会画画,然后配上最基本的画面,而最基本的画面会很大程度影响之后的作业,
然后亲妈把儿子(分镜稿)交给后妈养……
后妈(演出)拿到分镜后,要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想出具体的画面细节,给原画、摄影做出具体的要求,加入自己的个性想法。
亲妈可以说决定这话的基本画面构成,后妈则决定这话的具体色调和氛围,
如果亲妈和后妈是同一个人,则传达上没有障碍,如果不是同一个人,那么就需要良好的沟通来传递想法
京都动画很注重作品的协调统一,所以亲妈和后妈几乎都是同一个人,
SHAFT很注重培养新人演出,亲妈和后妈几乎都是不同人,
可以看出同一个人画面及节奏可能配合得比较好,不同人可能配合会出现问题,但是也有可能相互理解创造价值
.......
接上回……
先谈谈分镜和演出是怎么分配人员的……
先来看看日常的各话STAFF列表,除掉演出辅佐,每一话无一例外都是由同一个人同时担当分镜演出: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5%B8%B8_%28%E6%BC%AB%E7%94%BB%29#.E5.90.84.E8.A9.B1.E3.83.AA.E3.82.B9.E3.83.88
在木上益治监督的爆死动作片MUNTO的TV版里,木上一人担当了所有话数的脚本分镜演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http://ja.wikipedia.org/wiki/MUNTO%E3%82%B7%E3%83%AA%E3%83%BC%E3%82%BA#.E5.90.84.E8.A9.B1.E3.83.AA.E3.82.B9.E3.83.88
在山本宽监督和其他京都动画的监督的访谈里,也多次提到木上益治对于京都动画的贡献,可以说是京都动画作画和演出的大师傅
木上监督的培养动画人的方针,就是“不会画画还当什么演出!”……演出出身山本宽就被这样教训拼命练习了画分镜,之后全金属狂潮、AIR、凉宫都作出了出色的分镜
通常来说,这就是作画出身的监督和演出出身的监督培养人才方针和用人方式的根本区别
作画出身的监督的倾向很明显,几乎都很喜欢会作画的演出,因为普遍都很在意画面的表现力,培养人才时也会这样教导
所以京都动画几乎都是会作画的演出,从京都早期作品开始就一直实行分镜和演出让同一人担当的措施
再看看出身不同的监督,从老的监督到年轻的监督都列举一些,可以看出从过去到现在,出身不同的监督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而出身相同的监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通点:
(不保证完全准确……)
作画出身的监督:宫崎骏、近藤喜文、庵野秀明、今石洋之、汤浅政明、磯光雄、川尻善昭、细田守、梅津泰臣、河森正治、木上益治、武本康弘、石原立也、新房昭之、大沼心、尾石达也、荒木哲郎、細田直人、沖浦啓之、冈村天斋、龟井干太、入江泰浩、中村隆太郎、渡部高志、板野一郎、森田宏幸、大森貴弘、安藤真裕、大張正己……等等,60年代出身的监督几乎都是作画出身的
演出出身的监督:富野由悠季、押井守、高畑勋、渡边信一郎、中村健治、五十岚卓哉、阿部记之、浅香守生、神户守、大地丙太郎、佐藤龙雄、佐藤顺一、佐藤卓哉、今千秋、草川启造、谷口悟朗、高松信司、水岛努、水岛精二、福田己津央、湯山邦彦、几原邦彦、山本宽、长井龙雪、あおきえい、カサヰケンイチ、ワタナベシンイチ……等等,现在的年轻监督似乎演出出身的比较多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出身的监督,比如背景出身的监督:神山健治,还有一些奇葩的经历的监督:岸诚二(动画-->演出-->监督),同时是漫画家的监督:大友克洋、今敏……等等
普遍都是作画出身的监督作品的画面比较超现实,而演出出身的则非常强调现实,现实和非现实大概是最主要区别
其他的区别也很容易看出来,画面注重表现力和演出注重夸张性,一般都是强调作画的结果,对画面进行过强烈干涉
而大部分演出出身的,又可以分成两种极端的倾向,比如极端重视真实性和现实性的演出,以及故意与现实相背而驰的演出,
但是大部分是前者,因为大部分演出出身的监督都是真人电影爱好者,电影的技法对于动画来说是非常受用的
那么就是由这些监督的培养人才的方向决定了现在的动画业界情况……
吉卜力、京都、BONES、GAINAX(曾经的)、MADHOUSE等等都是强调作画性公司,所以公司的人才培养方针也是如此,IG、ufotable、PA都可以看出比较强调演出的真实性,你几乎见不到超现实的演出效果,就拿F/Z来说,哪怕是非现实的充满魔术的世界观,也能给你演出成仿佛是现实一样的存在
早期新房刚进SHAFT时,也是在寻找会作画的演出,大沼心、尾石达也、龙轮直征都是这样以出色的原画被提拔成监督的,不过由于社内的作画STAFF实在太少,不得不依靠数码摄影的技术来弥补作画的缺憾,现在则是着重培养演出,不会作画的也行,比如荒川、小圆、电波女的系列监督宫本幸裕,这3部作品和以往SHAFT作品的风格大相径庭,也都是非常倾向现实性的演出,并没有以往作品那样存在大量画面暴走的情形,马上播放的伪物语的系列监督板村智幸也是演出出身,马上就可以发现和化物语画面的巨大差距
所以现在SHAFT作品和京都动画作品截然相反,几乎每话都用和该话分镜不同的演出,根据该话的剧情选择不同的合适的演出,以弥补作画的缺陷和提升动画的丰富性和可看性
小圆的各话STAFF列表,每一话的演出和分镜人员都不一样,这些演出都不会作画,除了宫本几乎都是新人:
http://ja.wikipedia.org/wiki/%E9%AD%94%E6%B3%95%E5%B0%91%E5%A5%B3%E3%81%BE%E3%81%A9%E3%81%8B%E2%98%86%E3%83%9E%E3%82%AE%E3%82%AB#.E5.90.84.E8.A9.B1.E3.83.AA.E3.82.B9.E3.83.88
所以作为典型案例,京都和SHAFT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京都为了作画和全片风格的稳定可以牺牲掉单话之间演出的差异,就拿日常来说,每一话的演出倾向都是燃燃燃,然后荒诞荒诞荒诞,然后再燃燃燃,但是拿全片来说,演出又的确是很多样化的
而SHAFT为了演出效果,可以不画路人,然后偷懒不画人物动作之间的动画帧,却又浪费大量时间去做各种非作画的画面(比如化物语的字体画面是尾石一个人先把字体转换成古老的字体然后一个个字打进去的,完全不让别人帮忙),又可以不惜预算让原画花上好几十天画出根本没必要画、观众也毫不在意的镜头,让背景作画公司辛苦画出来的一张张背景转瞬即逝,为一个特殊的OP和小插曲做出只用了一瞬间的人设,BD版修正无关紧要的细节和背景,很多来打过工的外社人员都在推特上叫苦不迭,抱怨这种行为无法理解……
回归正题……那么分镜到底谁来画,谁能画……
分镜可以让监督/演出家来画,也可以让作画人员来画,前者的优势是有经验,不会画画也没关系,后者的优势是会画画,容易传达出想法,毕竟分镜都是一幅幅简易的画面
当然有时候不会画画的演出画出来的分镜有可能比专业作画人员画出来的分镜更加精致,比如演出出身的长井龙雪监督画的分镜的细节非常清晰
分镜第1话和最后1话一般由监督来亲自画,做第1话是以便于之后打工的分镜来模仿和参照,以统一全篇的风格,最后1话则是为了加强收尾的质量
分镜可以由该话的演出来画,这样就是分镜演出同一人的情况,京都动画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负责该话的演出的个人特色,在前面也说了, 同一个人就不存在交流和沟通的障碍,不过坏处是因为是自己画的分镜,演出的时候一般都会普普通通地照着分镜就做出来了,缺乏一种挑战,缺少了与别人的思想进行交流碰撞的机会,所以该话的创造性可能会丧失掉一些
分镜可以是其他的演出来画,一般的情形都是这样,因为2个职位由不同人担当可以节省时间,分镜师这话画好了就可以画下个分镜,如果是同一人的画那就要负责把该话做出来了,这样时间不好安排,2个人比较好安排时间表,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可能分镜的意图传到不到演出那里,而演出也可能误解分镜的意图,总之就是存在交流的障碍
分镜可以找出名的监督/演出家来友情协力帮忙画,或者是出名的监督/演出家来打工,这种情况这话的演出一般都会注重重现这位监督的个人色彩,而不是加入自己的特色,比如 LEVEL E 的第10话大沼心的分镜,基本上保留了监督的特色,
分镜可以找人物设计/作画监督/出名的原画师来画,这种情况可能是监督为了培养作画人的分镜水平,为他们日后做监督时积累经验,也有可能这话可能很需要画面的表现,而让作画人员来画分镜则画面可能比较能表现出作品的印象,当然也有可能是时间不够了,不得不让有时间的作画人员来画分镜
演出也一样,可以让监督/演出家来演出,也可以让作画人员来演出,演出就是将负责的这一话给做出来的任务,包括给原画人员下具体作画指示,检查/修正分镜,加入自己的独特想法,比如分镜的画面本来很正常的,但是演出为了效果可以把这个场景的人物都变成线稿,还有很多鸡毛蒜皮但又不得不做的任务,相当于该话制作团队的总头目,处理有关这话的一切事务,原画、摄影、背景STAFF都得听从该话演出的安排,以确保能按时做出这一话,所以演出的工作量是远远大于分镜的,也是有该话风格的最终决定权的,不过当然得让负责全片的监督/副监督/系列监督同意……
演出可以让监督来做,一般监督做的都是第1话和最后1话,理由之前也说了,第1话的演出效果和手法也是为了便于之后的STAFF模仿以保持全片风格的一致
演出可以让该话的分镜来做,理由刚才说了
演出可以让新人演出来做,一般都是从制作进行(打杂,跑腿,送原画袋,负责外包事务)升级成演出助手,然后再成为新人演出的,这种情况的演出大部分是为了给新人演出积累经验,老老实实地按照做好的分镜把这话本本分分地做出来就好了
演出可以让出名的演出家来做,这种情况一般都可以称为分镜粉碎机……个性强的演出完全可以把之前做好的分镜置之不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了,当然大量修改分镜的情况也有可能是由于预算不足,把动作场面缩减,或者把镜头减少,或者把人物特写改成平面构图……
当然,分镜和演出,都可以被监督/副监督/系列监督干涉,一般新人做的分镜,这些负责全片的监督们都会一起进行分镜修正,而经验丰富的分镜师做的分镜则完全任其发挥,
演出也一样,出名的监督或者分镜师做的分镜,一般搭配的也是出色的演出家,否则,监督们也会亲自来负责具体演出事务,因为监督要负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只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该使用的地方
最后还是要说,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以上只是简单的概括,仅供参考,
杂志的访谈,官方设定集,推特的发言,NICO生放送,BD副音轨,都可以找到很多具体的信息和线索
也可以通过客观地观察、推理、总结,来进行判断 images/back.gif
Re:Re:Re: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引用第71楼thez于2011-12-30 20:57发表的 Re:Re:回 63楼(John-Carmack) 的帖子 :images/back.gif
那这么说的话,演出更像是电影中执掌一段戏拍摄的人。如果是在电影中这个工作主要是导演和摄影群策群力,某种意义上就是单集的导演呀
不过话说回来了,说到底TV动画和连续剧一样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像电影那样每个镜头反复琢磨绘制根本不现实。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BC%94%E5%87%BA 引用第54楼白武男于2011-12-30 19:58发表的:
"节奏乱了" "分镜差" "演出烂"
说出这些话的人中十个至少有八个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随口说出来唬人的 images/back.gif
没别的意思,但不知怎么有点正经侠的既视感
十个至少有八个么
回 56楼(novem) 的帖子
演出应该就相当于怎么表演吧,比如剧本里说某人从A走到B,但走有很多种走法,于是这时候就是看演出的不同了,演出设定的好效果大大提高Re:回 56楼(novem) 的帖子
引用第75楼chris1987于2011-12-30 21:06发表的 回 56楼(novem) 的帖子 :演出应该就相当于怎么表演吧,比如剧本里说某人从A走到B,但走有很多种走法,于是这时候就是看演出的不同了,演出设定的好效果大大提高 images/back.gif
看了正经侠的引用,我觉得演出就相当于电影中拍摄一段戏的人了,一般来说这工作是由导演进行场面调度,摄影实际操作拍摄的一项工作。说的通俗点就是把分镜表的简单图示变成实际动起来的画面。 引用第66楼thez于2011-12-30 20:44发表的:
个人理解节奏就是对剧情关键转折点的时机把握和对观众情绪的调动能力。
正面例子:境界线12话大团圆结局之后,马上接上意大利袭击武藏,精良的作画配上BGM让原本已经很满意的观众的情绪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就好像吃完拉面喝完汤后赫然发现碗底还附送了一块大排,意料之外的惊喜,此谓优秀的节奏。
反面例子:FZ 12话,前面嘴炮一堆(诚然12话的嘴炮是FZ中演出比较好的嘴炮),然后观众到了结尾好不容易熬到要开打了,就直接再见下季见,观众纷纷表示坑爹(我是指动画党)。
....... images/back.gif
所以说分两季是罪魁祸首么? 阿宅都爱不懂装懂卖弄,这你也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