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楼不是说画质,是说头发上的线条柔顺度还有光影的细腻程度吧
顺说我觉得就是因为37楼这样的观众多起来了,后一种画法才有了生存的空间 朦胧美 引用第33楼Jeminai于2011-01-25 11:35发表的:
那是因为年代久远,上色技术落后。如果把以前的线稿用现在的电脑上色技术再加工一遍,绝对不会差。
我对电脑制作出来的动画,唯一的不满就是线条刻画不够细腻缺乏美感。
对比一下左边90年代的《女神天国》和右边2010年的《俺妹》,你觉得哪个头发的背影更有美感?(请注意线条刻画,而非截图画质)
....... images/back.gif
神马赛璐璐电脑到底一样都是用手画的,线稿本身不会有什么不同,反而是以前在赛璐璐上描线难度极大,会给线条造成走形跟崩坏。你截的图无非是以前老动画线条多点。
以前老动画线条崩坏粗细不均的多了去了,TV中烂的一抓一大把。 引用第34楼Entropy于2011-01-25 11:39发表的 :
说赛璐珞好的就像那些说磁带机比CD好的人
把缺陷说成一种特色,实际上出同样的钱,电脑作画的质量甩出赛璐珞几条街 images/back.gif
什么手段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新的未必就能代替旧的,就像MP3出来以后CD还是有市场一样,按你这个论调数码上色也总有一天会被卡通渲染取代的,因为他们更完美,比例和透视永远不会出错
别的不说,就机械的质感这方面,现在的数码上色就是根本无法和赛璐璐风格相比的,这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比一下以前和现在机器人动画的OP就好了——当然3DCG是另外一回事。虽然现在也有新井淳这种阴影还用以前的思路画的人在,但是效果也大不相同了 怀念赛璐璐的都是纯感性怀念,理性上赛璐璐没任何优势,否则也不会被淘汰掉。
就是在审美上,线条,色彩和层次表现,实话也没什么必然高明的地方。,明显的缺陷倒是一大把。
别光靠感性跟过去的几部经典说事情,老TV大把抓来看就知道了。 引用第44楼wheaty于2011-01-25 12:09发表的:
什么手段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新的未必就能代替旧的,就像MP3出来以后CD还是有市场一样,按你这个论调数码上色也总有一天会被卡通渲染取代的,因为他们更完美,比例和透视永远不会出错
别的不说,就机械的质感这方面,现在的数码上色就是根本无法和赛璐璐风格相比的,这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比一下以前和机器人动画的OP就好了——当然3DCG是另外一回事。虽然现在也有新井淳这种阴影还用以前的思路画的人在,但是效果也大不相同了 images/back.gif
我说的是磁带机和CD,不是MP3和CD。磁带就如赛璐璐,是一个肯定要被取代的事物 引用第34楼Entropy于2011-01-25 11:39发表的 :
说赛璐珞好的就像那些说磁带机比CD好的人
把缺陷说成一种特色,实际上出同样的钱,电脑作画的质量甩出赛璐珞几条街 images/back.gif
引用第44楼wheaty于2011-01-25 12:09发表的 :
什么手段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新的未必就能代替旧的,就像MP3出来以后CD还是有市场一样,按你这个论调数码上色也总有一天会被卡通渲染取代的,因为他们更完美,比例和透视永远不会出错
别的不说,就机械的质感这方面,现在的数码上色就是根本无法和赛璐璐风格相比的,这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比一下以前和现在机器人动画的OP就好了——当然3DCG是另外一回事。虽然现在也有新井淳这种阴影还用以前的思路画的人在,但是效果也大不相同了 images/back.gif
你有看到Entropy说“数码好于模拟”?
再问你一句:CD不是数字音频?
机器人动画,赛璐璐有优势啊,还和钱(预算)一点关系没有啊…… 引用第46楼Entropy于2011-01-25 12:15发表的 :
我说的是磁带机和CD,不是MP3和CD。磁带就如赛璐璐,是一个肯定要被取代的事物
images/back.gif
我的意思就是你这个比喻首先就是错误的。数码作画确实是先进的,也便于现在的高清制作,也把赛璐璐赶出了市场,但是并不代表它就在任何方面都做的比赛璐璐好,即便是像吉布力这样永远在画质上限的创作者,做出来的画面也始终能让人感到和以前的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有人可能要说都是缺陷,这个就没办法了。
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漆原的作品,原画的线条在动画里面应该算是上限周边的了
http://s776.photobucket.com/albums/yy44/smallyao/xdss/b.jpg
http://s776.photobucket.com/albums/yy44/smallyao/xdss/d.jpg
不同的人应该会有不同的高下判断,但是这两张图总是“不同”的,这个就是赛璐璐值得被记住的理由 48楼的第2张明显更有质感 引用第33楼Jeminai于2011-01-25 11:35发表的:
那是因为年代久远,上色技术落后。如果把以前的线稿用现在的电脑上色技术再加工一遍,绝对不会差。
我对电脑制作出来的动画,唯一的不满就是线条刻画不够细腻缺乏美感。
对比一下左边90年代的《女神天国》和右边2010年的《俺妹》,你觉得哪个头发的背影更有美感?(请注意头发的纹理、光泽和线条刻画,而非截图画质)
....... images/back.gif
主要观众群的审美在随着时代变化,现在拿出CLAMP大妈10多年前的东西和现在的风格比,依然觉得唯美华丽,但也觉得过时,很土。 赛璐珞比电脑上色的优势大概不是技术上的,或许从赛璐珞不那么纯净的画面上更能真实地感受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而不是单纯的色彩与线条 引用第48楼wheaty于2011-01-25 12:25发表的 :
我的意思就是你这个比喻首先就是错误的。数码作画确实是先进的,也便于现在的高清制作,也把赛璐璐赶出了市场,但是并不代表它就在任何方面都做的比赛璐璐好,即便是像吉布力这样永远在画质上限的创作者,做出来的画面也始终能让人感到和以前的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有人可能非要说都是是缺陷,这个就没办法了。
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漆原的作品,原画的线条在动画里面应该算是上限周边的了
....... images/back.gif
电脑只是动画制作流程中中间一个载体,就和赛璐璐的一样,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做成TV或剧场版动画给人看。完全不是油画和水墨画的区别,或雕版画和纸画的区别。
包括你说的阴影,线条,细节,色彩。我想这些方面想做好电脑没有一个方面做不好,而是现在市场选择的结果就是简单省钱的线条。 引用第48楼wheaty于2011-01-25 12:25发表的:
我的意思就是你这个比喻首先就是错误的。数码作画确实是先进的,也便于现在的高清制作,也把赛璐璐赶出了市场,但是并不代表它就在任何方面都做的比赛璐璐好,即便是像吉布力这样永远在画质上限的创作者,做出来的画面也始终能让人感到和以前的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有人可能非要说都是是缺陷,这个就没办法了。
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漆原的作品,原画的线条在动画里面应该算是上限周边的了
....... images/back.gif
其实表现第二张图以现在的技术毫无任何压力,反过来要以赛璐璐表现现在很多动画的地画面的各种高级灰色彩,多层次是绝壁不可能的。
另外赶出的只是赛璐璐胶片,现在的手法本质上跟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一脉传承的,但还真的就是任何方面都能比赛璐璐做的好。 总之LZ的问题本身还是要分开讨论的,确实有很多人觉得动画不如以前,这个不光是动画,任何领域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思想
就动画这方面而言,可能比如是现在的一些萌动画光顾着堆砌萌属性导致忽视了故事情节什么的,或者是抓住一个题材就榨干用完就丢,种种原因都有的,数码上色倒不见得是一个减分的因素。前面也有人说了,和整个偏灰暗的赛璐璐比起来他们更喜欢鲜亮的数码上色,这个都是个人个人的爱好。
对于老动画来说,赛璐璐只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这个技法本身对动画评价的影响也并不是那么决定性的——毕竟应该很少人是只为了上色去看动画,很多画面优秀的动画在当时和现在也都没什么反响
反过来说现在有了电脑制作以后,很多以前非常难实现的效果现在都可以轻易解决了,比如机动警察剧场版1里一个把机体立起来的镜头,现在肯定是3D制作辅助手绘,效果也好。当时就只能一点点吐血了画,而且还很粗糙。所以制作动画总的来说应该是越来越方便了,这个是进步的。这里也不否认这种进步。
这里并没有想说服谁的意思,所以前面的质问也就抱歉不回答了。但是总之希望喜欢现在的动画的同学,如果带着对标题同样的疑问进来的话,能偶尔看一看以前的动画,看看那个时候的动画师一笔一画——可能未必就更用心多少,但确实是一笔一画画上去的颜色。前面有人说到点绘,其实点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游戏区也有人说点绘是落后的技术,就是马赛克,迟早要完蛋的,但是也有人确实喜欢这种风格。如果因为某种偏见就无视了这些不一样的——在我看来是好的——地方,未必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画面质感是不一样的
电脑作画质量更容易保证,看看以前的那些剧场动画,在作画上色水平高的情况向,也是可以保证画面质量的
就好比手绘的画与CG作品在画面质感上是有区别,赛路路和CG某些画面内容的实现方式不一样的,出来的效果也是无法相互替代的,只不过现在都用电脑作画了,就不使用以前的画面效果了,在颜色上,电脑动画和传统动画也是有区别的,某些颜色数字画面是没有的,而更多的颜色传统动画也实现不了
又好比传统中国水墨动画和电脑水墨效果,虽然都是神似,但在细节上是不同的,也无法相互替代
电脑动画成本更低,质量控制更容易,无毒无害无纸化,所以代替了以前的有诸多不足的作画方式,如果赛路路有它独特的优点,但是它过多的缺点导致了被代替命运 貌似雾气高光之类的东西比较少,所以…… 引用第10楼浴缸子于2011-01-25 10:04发表的 :
说赛璐珞动画好可以刷一下优越感而已。 images/back.gif
观感。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看而已
不喜欢也不要随便说别人刷优越感之类这么犯二的话 赛璐璐动画是胶片载体,电脑动画是数字载体,那些喊没差别的是不是得把所有喜欢胶片质感的电影厨都拖出来轮一遍? 引用第10楼浴缸子于2011-01-25 10:04发表的:
说赛璐珞动画好可以刷一下优越感而已。 images/back.gif
还是有明白人
Re:赛璐珞动画比电脑动画高明在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5NTkxMg==.html赛璐珞动画刷一下优越感 庵野
。。。。。。是啊。还有就是在我看来,塞璐璐动画是有其极限的。
小黑
哈哈。
庵野
比如说,所能描绘的表情的极限。哪怕是牛比到死的人花巨多的时间也一样。至少近藤喜文和高佃勋这两大巨头携手,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岁月的童话〉,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真实感,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小黑
阿,这样啊。
庵野
塞露露动画里,就算想要在细微的地方使用动作来表现,也绝对敌不过真人和摄影机。嘛,那个方向是不行的,看了岁月的童话的时候我就这么想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舍弃了这条路。光是做这种事情就是浪费。即使不如此具体表现,将不必要的东西都丢弃,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不也是美学吗?特别是日本人的感受性非常丰富,就算米国人不明白,日本人是明白“在背上哭泣”这种感觉的吧。
小黑
对对。
庵野
高仓健穿着黑大衣站在雪中,雪花飘着,光是这样就已经足够表现寂寞阿悲伤阿的感觉了。就算不拍表情也一样。但是如果是米国人的话,就必须让哈里森福特一边大喊“哇!!!!!!”一边砸雪,不这么干就没法让观众理解有多么悲痛。
小黑
啊,原来如此。
庵野
以日本式的做法去搞的话,不给观众看也能表现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所以第四话里把美里的脸涂黑了。
小黑
第四话?
庵野
什么来的,真嗣和美里。。。就那个感觉。(注12:第四话《雨,逃出之后》美里与离家出走后回来的真嗣谈话的场景)
小黑
啊啊,那个黑暗的房间。
庵野
黑暗的房间里,逆光的美里的脸用黑色涂满了。我觉得那里要是看见表情是不行的哟。最初做的胶片是能看到脸的,但是怎么说呢。。。。也没有表情变化,说起话来跟唱双簧似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赌一下三石小姐的演技。因为不露脸的话,观众就会想象“到底此时是何种表情呢”。这和文字媒体是一样的 ,观众本人正在想象到的是他们心里所描绘的最好的表情。所以,那里就不能涂得半途而废,必须涂到黑成那样,观众才能明白“啊,这里不想露出脸阿”的意图。然后呢,让他们听着三石小姐倾注了感情的演技,就会想象“美里小姐此时到底什么表情呢?虽然愤怒,可也会悲伤吧”。他们所想象出的表情,我认为是能够超越塞露露动画极限的。
看到标题就想起了这个。。。 引用第60楼★草泥马★于2011-01-25 14:37发表的:
还是有明白人 images/back.gif
有干货没?应声虫倒是好做哦
http://i677.photobucket.com/albums/vv138/lyjtlada/GUYmp4_snapshot_2939_20110125_150305.jpg 引用第63楼天照大婶于2011-01-25 15:05发表的:
有干货没?应声虫倒是好做哦
http://i677.photobucket.com/albums/vv138/lyjtlada/GUYmp4_snapshot_2939_20110125_150305.jpg images/back.gif
这是什么动画 浪漫 不管是哪個時代...costdown的越多..成品就越爛..銀子不是白花的 就崩坏这一点,现在技术先进了的动画还是没资格说啊 我只知道90年代随便一个H动画的RM高压看着都比现今无数DVD版H动画舒服... 表番爱塞露露,里番喜电脑 引用第48楼wheaty于2011-01-25 12:25发表的:
我的意思就是你这个比喻首先就是错误的。数码作画确实是先进的,也便于现在的高清制作,也把赛璐璐赶出了市场,但是并不代表它就在任何方面都做的比赛璐璐好,即便是像吉布力这样永远在画质上限的创作者,做出来的画面也始终能让人感到和以前的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有人可能非要说都是是缺陷,这个就没办法了。
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漆原的作品,原画的线条在动画里面应该算是上限周边的了
....... images/back.gif
cha研大大好,求第二张图的详细或下载。 引用第71楼大H于2011-01-25 16:50发表的:
cha研大大好,求第二张图的详细或下载。 images/back.gif
プラスチックリトル嗯……虽然有露点但是并不是H的……别的就靠缘分吧ORZ 引用第48楼wheaty于2011-01-25 12:25发表的 :
我的意思就是你这个比喻首先就是错误的。数码作画确实是先进的,也便于现在的高清制作,也把赛璐璐赶出了市场,但是并不代表它就在任何方面都做的比赛璐璐好,即便是像吉布力这样永远在画质上限的创作者,做出来的画面也始终能让人感到和以前的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有人可能非要说都是是缺陷,这个就没办法了。
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漆原的作品,原画的线条在动画里面应该算是上限周边的了
....... images/back.gif
要看漆原的动画,来看这个90年代的作画:
http://www.tudou.com/v/qRAXE5uUa0Y/v.swf
http://upload.geminight.com/?file=5055-snap5827.jpg
还有漆原的《极黑之翼》我找不到在线的。。。
我说过:我唯一不满的是现在动画的线条刻画没以前纯手绘的动画细腻(现在的动画感觉线条象用路径笔钩出来的FLASH矢量动画),其他方面现在的电脑动画还是优于賽璐珞的表现的。 就单张的话CG完全能重现赛璐珞质感,哪怕是cha研那例子也一样,无非就是sumi笔勾线+选色黯淡点,但是特地还原这些显然得不偿失。
色域窄(颜料问题),线条不流畅(勾线笔在片子上墨水凝结),这都是器材条件所限制导致的赛璐珞动画的通病,结果到了现在被认为是“有味道” “有独特魅力”的行为,就好像拥有漏光偏色暗角这些摄影上的无可置疑的缺陷的lomo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照样有大批簇拥一样,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喜欢归喜欢,把这当优势去对着电脑动画优越这就太过了。就好像lomo爱好者对专业记者的D3嗤之以鼻一样可笑。 另外33楼就完全是作画诚意和画风问题了,不管是现在的流行所致,为了还原人设画风,还是动画市场萎缩,跟是赛璐珞还是CG一点关系都没有。 像我这种不喜欢电脑上色因为上得太鲜艳了导致看着眼睛发疼因而偏向赛璐珞的人怎么算? 找两个动画完全不管风格,制作经费,制作周期这些问题就来作比较本身就不能证明什么。
就48楼这两张图来说吧,虽然很相近,但是光源,环境和表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相对的主观影响很大。
很多说赛璐璐好的人,更多的是喜欢以前的画风而已。而赛璐璐本身所赋予画面独特的属性还是很少的。
比如头发的高光,这个只是风格不同而已,电脑也能画出当时那种跳跃的高光,赛璐璐也可以画出现在这种提炼成一条的高光,决定这些的并不是载体,而是时代。人们喜欢的画风变化了而已,这跟赛璐璐本身关系不大。
再说线条,还是48楼这两张图,有谁能有理有据的分析出谁好谁坏?至少在我看来着两张都是很棒的。而且别忘了动画的关键是动,动态才是决定性的东西。
过去的经典也好,现在的经典也好,真正起决定性的在于制作的整体水准,剧本,人物,声优等各个方面,唯独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就是载体,不管是用赛璐璐还是电脑,烂片始终是烂片,好片永远是好片。 个人觉得就两个字:笔触。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zafhQ-imJI/
cg作画的先驱之一,和当年的赛璐璐比比看,真的不差。
看来关键还是用不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