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31

83# 萨拉丁

总体写得比较公允的(老曹那段有点异议,他毕竟也是依靠士族大家支持的)

孙权的确有能力,尤其是政治方面,要强他哥哥太多

不过作为君主来说,他没有战略眼光,一生盯着荆州的一亩三分地,最后拿到了荆州既不从荆州出兵,也让蜀汉只能从益州单线作战

后半生东吴基本就是在内耗

前面有人说过东吴兵不能打的原因,是因为主要依赖私兵,觉得还是有点道理。不过私以为跟孙权并不想争夺天下有关,毕竟当时的丹阳精兵天下有名的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33

86# 萨拉丁

大家只是在讨论联军以谁为主

假如你有史料可以证明孙刘联军的主帅是周瑜,自然欢迎

曹孟德 发表于 2010-10-19 11:36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39

90# 曹孟德


有谣言称孙权老妈是波斯洋妞,孟德公想换换口味了?

7月病 发表于 2010-10-19 11:41


不要拿子建和仓舒比,孤不给,你不能抢
曹孟德 发表于 2010-10-19 11:1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发言到位,赞一个

恐怖份子 发表于 2010-10-19 11:42

83# 萨拉丁

总体写得比较公允的(老曹那段有点异议,他毕竟也是依靠士族大家支持的)

孙权的确有能力,尤其是政治方面,要强他哥哥太多

不过作为君主来说,他没有战略眼光,一生盯着荆州的一亩三分地,最后拿到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31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不想争天下还北伐干什么。际做了很多次,就是没什么作用而已。
孙家本身不是江东士家大族。所以对士家只能是笼络。(比孙策高明多了)
而恰恰这些人,有武职在的同时,又有行政官位,拿着钱补贴自己,盟主(孙权)需要打仗就出力。实际他们要扩张要获利,对土地的需求比其他的更大。外面在打,内部也不断打山岳异族,还光荣成为了台湾的开拓者。

问题去打硬仗谁愿与赔本牺牲去当愣头青啊?如果最后没打赢拿不到封赏,回去连政治资本都丢了。但是如果被这个联盟覆灭之后。他们还有那种特权么?所以当然拼死了。

6thglass 发表于 2010-10-19 11:43

曹丕好像说过曹冲就算不死也拿不到了,忘记哪里看到的

萨拉丁 发表于 2010-10-19 11:44

本帖最后由 萨拉丁 于 2010-10-19 13:03 编辑

83# 萨拉丁

总体写得比较公允的(老曹那段有点异议,他毕竟也是依靠士族大家支持的)

孙权的确有能力,尤其是政治方面,要强他哥哥太多

不过作为君主来说,他没有战略眼光,一生盯着荆州的一亩三分地,最后拿到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31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周瑜还是很有进取心的,一直想着要进取中原,可惜英年早逝。鲁肃也很有战略眼光,知道要进攻中原和曹操抗衡只有和刘备联合一条路。

不能不说吕蒙这人是下层士兵出身,虽然后来竭力向文化人靠拢,在事关天下的战略布局上和当时掌握时代最先进思想脉搏的读书人,如诸葛亮,周瑜,荀彧,鲁肃等还是差太远了,很容易为眼前的局部利益左右。孙权后期大概也就想着占实利割据了,所以两者的思路正好结合起来,酿成了荆州的事变。

不过这也不能说孙权没有战略眼光,诸葛亮的隆中对计划的也是荆凉两路北伐,荆州被吃了还不是只能一次次走凉州和司马懿硬磕。孙权同样既定策略也是两路北伐,合淝荆州。总不见得你诸葛亮摸得我孙权就摸不得吧?当时关羽威震华夏风头一时无二,孙曹联盟联手对付关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荆州夺下之后马上给曹丕装孙子称臣换取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刘备,也成功打退了刘备和曹丕的入侵,算是拿到了实利,从结果上来看孙吴的确是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不是么?

而陆逊驻防荆州一直是守成姿态,则是从江东士族的利益考虑,觉得根植江东才最符合江东士族的利益,才不愿意进取。当然也不能说陆逊不对,后来陆氏的后代陆机陆云迁到中原结局就像无根浮萍惨不堪言,在那个时代士族和地缘还是有极其紧密的关系的。

8号鸡 发表于 2010-10-19 11:49

要当继承人又不是纯粹看才华...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51

93# 萨拉丁

有一个说法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
孙策身死,周瑜带兵奔丧
周瑜死后削兵给鲁肃
周瑜儿子犯事多人联名担保都要弄死
再加上周瑜在世时是左右都督分权
孙权并不放心周瑜,甚至心有芥蒂

angelunion 发表于 2010-10-19 11:53

曹冲不死魏国就能用象兵了,这可是只有南蛮武将才能用的特技啊

打倒一切 发表于 2010-10-19 11:53

让叶 发表于 2010-10-19 11:56

原来新三国才是真正的三国

萨拉丁 发表于 2010-10-19 11:58

nimabi 发表于 2010-10-19 12:06

新三国看多了?

萨拉丁 发表于 2010-10-19 12:06

93# 萨拉丁

有一个说法觉得还是有点意思的
孙策身死,周瑜带兵奔丧
周瑜死后削兵给鲁肃
周瑜儿子犯事多人联名担保都要弄死
再加上周瑜在世时是左右都督分权
孙权并不放心周瑜,甚至心有芥蒂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51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周瑜在军中威望太高,换了我是孙权也有所顾忌。不过我觉得周瑜支持孙权的态度表现的够明确了,要不是他鼎力支持孙权继位,那些桀骜不驯的实权将领会不会乱还是未知数。

不过这和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反对给诸葛亮立祠,废丞相不再立是不爽诸葛亮多年专权一样,都是一种说法而已。

pei1019 发表于 2010-10-19 12:07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2:07

97# 萨拉丁


我觉得刘禅在主公中虽然远远不及父辈,也比曹丕差,但也仅限比曹丕差

诸葛亮死后杨仪一有不臣之心就立刻干掉

坐拥军权胆大如斗的姜维能“亦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手段之狠可见一斑。最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有贤相就不干预,乐得当一个甩手掌柜

pei1019 发表于 2010-10-19 12:11

Bernoulli 发表于 2010-10-19 12:18

周瑜公瑾 发表于 2010-10-19 12:19



周瑜在军中威望太高,换了我是孙权也有所顾忌。不过我觉得周瑜支持孙权的态度表现的够明确了,要不是他鼎力支持孙权继位,那些桀骜不驯的实权将领会不会乱还是未知数。

不过这和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反对给诸葛亮立祠 ...
萨拉丁 发表于 2010-10-19 12:06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顾忌是必要的,作为一个衷心的臣子我表示理解,不过一些事情上不肯听我意见这一点我还是很郁闷的。

雪华绮晶 发表于 2010-10-19 12:20

这说明卫生状况对穿越众影响很大

萨拉丁 发表于 2010-10-19 12:21

97# 萨拉丁


我觉得刘禅在主公中虽然远远不及父辈,也比曹丕差,但也仅限比曹丕差

诸葛亮死后杨仪一有不臣之心就立刻干掉

坐拥军权胆大如斗的姜维能“亦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手段之狠可见一斑。最重要的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2:07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后主确实可以算是被小说过度妖魔化的典型之一了。

诸葛亮死后马上亲政直接废掉丞相,费祎死后连大司马都不用了,自摄国政,国家还没怎么乱,比吴国末代那两个没本事就会瞎折腾的暴君强太多了。

蜀国最后衰败确实不能怪后主,连诸葛亮这样的天才都回天无力,你还指望后主咋样啊?而且姜维还不恤民力毫无成绩的一次次北伐——诸葛亮每次北伐回来都可都是与民休息并且组织在汉中屯田的。碰上姜维这样专裁独断的将领,碰上狠点的帝王召回来直接就处死了,刘禅只不过赶他去沓中,够仁慈了。

加上刘禅的老师是一直被东州和荆州集团压制的益州土著代表谯周,一直在他身边受他影响,对主政的荆州派和那些军人没好感也难怪了。

当然刘禅最后听信鬼神确实不怎么让人待见,其人确实也有昏庸的一面。

erre_1 发表于 2010-10-19 12:21


顾忌是必要的,作为一个衷心的臣子我表示理解,不过一些事情上不肯听我意见这一点我还是很郁闷的。
周瑜公瑾 发表于 2010-10-19 12:19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按照美洲狼你当时的号召力,其实完全可以拉个山头自己干。

calamity 发表于 2010-10-19 12:22

盗圣白静婷 发表于 2010-10-19 12:31

本帖最后由 盗圣白静婷 于 2010-10-19 12:35 编辑

额觉得差不多同时代的孔融可以类比

孔融也就让个梨,也很仁爱,长大后的孔融不一样被宰
同理曹冲也就称了个象……,能长大的话,顶多建安七子变八子三曹成四曹

半球仪 发表于 2010-10-19 12:40

借帖一起讨论下假如孙登不死吧,也是很NB的太子

死线 发表于 2010-10-19 12:40

额觉得差不多同时代的孔融可以类比

孔融也就让个梨,也很仁爱,长大后的孔融不一样被宰
同理曹冲也就称了个象……,能长大的话,顶多建安七子变八子三曹成四曹 ...
盗圣白静婷 发表于 2010-10-19 12:31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除了阿瞒,谁还宰得了阿瞒的儿子?

老操万一真兴起为小象铺路呢?

蛋头电玩 发表于 2010-10-19 12:41

听话点活过60,至少没司马家什么事情了

erre_1 发表于 2010-10-19 12:42

借帖一起讨论下假如孙登不死吧,也是很NB的太子
半球仪 发表于 2010-10-19 12:4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再牛b按吴国那些战力,局势会有什么明显变化么……

adretyu67 发表于 2010-10-19 12:42

萨拉丁 发表于 2010-10-19 12:52


求教,有种说法是,陆逊落马主要原因是太子之争,诸葛恪等一干才是党派之争的主力,陆逊基本是被附带进去的。
这种说法靠谱不?
pei1019 发表于 2010-10-19 12:07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陆逊落马郁愤而死确实是因为孙吴的太子之争。不过他当时驻防武昌前线,应该没多大精力参与太子之争,上疏求正太子之位也是丞相分内之事,应该确实是卷入趁势被孙权搞掉的。事实上吴国的豪族,如全、朱、顾、张、陆、步、吕大部分都卷入了这个二宫之争,结果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全灭,唯一赢的大概可能只有把重新权力集中起来的孙权了。不过之后吴国由于这次党政内乱不断,人才凋零,迅速走向衰败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诸葛恪是党争主力就扯了。诸葛瑾父子这样的北流士人,在本地没有根基,权力全来自孙权的信任,提到诸葛恪到处都能看到是“孙权对他另眼相看”。他大权独揽后算是跋扈了,可一回头就被孙峻掐死了。孙权安排北流士人当太子太傅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我可以捧起你,也可以立刻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woshenc 发表于 2010-10-19 13:04

曹冲如果不死并且曹操有意立之的话,文帝和宣王就要提前联手了

Bernoulli 发表于 2010-10-19 14:05

calamity 发表于 2010-10-19 18:16


本初和景升的错误不是废长立幼,而是立幼不除长,步了赵武灵王的后尘。
要有武帝立子杀母的气魄,立幼立长完全不是问题。
Bernoulli 发表于 2010-10-19 14:05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LZ的假设是仓舒“长命百岁”的。那么在这前提下,什么可能都有发生的几率。

然后,废长立幼是祸端的起因,怎么能不说是错误的开端呢?那么这就是第一个错误了。事情有起因才有结果。一系列的错误导致一个大的杯具。
而立幼不除长说明袁绍和刘表还是有人性的,虎毒不食子。
即使本初,景升真狠心干掉了老大,他们幼子也都不咋滴,败亡的结局基本是注定了的。

那么,话题转回来,曹操会不会为了曹冲而废了曹丕,甚至软禁或杀掉曹丕。就要看仓舒13岁后的表现了。
曹丕算是几个兄弟里有点权术的;曹植有点文采和小聪明,但暴露了他毫无权谋的弱点;曹彰一介武夫,只喜欢打仗。
那么曹冲在13岁以后,能让老曹真有想废长立幼的动作的话,必须表现出超出曹丕的权谋,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并且其党羽有一定质量和数量。在众多老臣口中都有上好的口碑。
先写这些,吃饭吃饭

qweqweqwe 发表于 2010-10-19 18:31

曹操只知道本初和景升的例子,但却不知道后来长子刘禅的故事。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8:34

44# calamity
曹冲基本不可能战翻有司马懿和贾诩支持帮助的曹丕

波兰 发表于 2010-10-19 18:41

曹操只知道本初和景升的例子,但却不知道后来长子刘禅的故事。
qweqweqwe 发表于 2010-10-19 18:31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刘备其他两个儿子也没听说有啥才干吧

adretyu67 发表于 2010-10-19 18:45

cdfjg 发表于 2010-10-19 18:48

曹操最喜欢的儿子不是孙仲谋吗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属性】二爷很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