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i 发表于 2010-5-25 20:30

Banks 发表于 2010-5-25 20:36

楼主回去翻当年pentium M系列,然后怎么引入扣肉系列的历史吧...大概在06年的事

TCTF 发表于 2010-5-25 20:37

amd在憋逆项多线程,我就怕憋出一个推土机来……

flymop 发表于 2010-5-25 20:46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0:49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0:50

PhenomII单核@2.2GHz估计比3500+高不了多少。
psi 发表于 2010-5-25 20:3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不至于吧,求个数据

CPU发展没啥看得懂不懂啊,多少钱的U多少钱的性能,只是计算机使用门槛下去了,玩家和入门用户对性能的概念不同了而已。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0:52

楼主回去翻当年pentium M系列,然后怎么引入扣肉系列的历史吧...大概在06年的事
Banks 发表于 2010-5-25 20:36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Intel当年想穿越,结果发现穿越不起来,老老实实用图拉丁弄了个酷睿,这不,好了伤疤,i7立刻又拿P4的东西出来得瑟了……

robin567 发表于 2010-5-25 20:55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0:57


也好啊,至少I5能战翻Q9
robin567 发表于 2010-5-25 20:55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不,咱们应该高瞻远瞩的意识到:未来Intel的全球产品肯定是16个Atom胶水在一个封装里!(逃……)

Sheny 发表于 2010-5-25 20:58

印象中外媒有個主流處理器的測試,應讀者要求經常加入一些過時的老U做參考。

結果那麼老U慘不忍睹...

Castiel 发表于 2010-5-25 20:59

明明是48个, 两个两个粘一起, 再24组粘一起!

john 发表于 2010-5-25 21:00

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些年AMD都在干啥了?有什么内幕吗?
psi 发表于 2010-5-25 20:3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当时K8被决定只是K7的小修小改之后就把K7的设计师气走了
导致了AMD到今天的持续杯具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1:02


当时K8被决定只是K7的小修小改之后就把K7的设计师气走了
导致了AMD到今天的持续杯具
john 发表于 2010-5-25 21:0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于是,人呢?

psi 发表于 2010-5-25 21:12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1:20




都这么些年过去了,同频才提高了30%,更何况各级缓存提高了那么多,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psi 发表于 2010-5-25 21:12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 =核心没大改那是自然……同理请参考G92……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1:21

Lacsiess 发表于 2010-5-25 21:21

同频强30%很多了好不好-.-b
3D_V测试要考虑SSE指令集的问题,要是不考虑这些指令集纯粹的INT和FP运算,同频战i7赢P4也就8-90%,考虑到P4是有名的高频低能,i7对K8也就是60%上下的优势,同频战INT和FP的话i7赢P2大概25%,基本上是一代的水准,所以现在小AA很痛苦,但是这是因为从K8开始小AA基本上没有换构架,看推土机全新簇结构能不能扳回局势吧.
个人感觉推土机只怕会和SB互有胜负或是小输......绝对不会再出现现在i7完虐P2的情况吧

Elisha 发表于 2010-5-25 21:54

Sheny 发表于 2010-5-25 21:58

本帖最后由 Sheny 于 2010-5-25 22:04 编辑


当时K8被决定只是K7的小修小改之后就把K7的设计师气走了
导致了AMD到今天的持续杯具
john 发表于 2010-5-25 21:00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K7從設計的角度來說,其實比P3先進。被P4壓制本來就不服氣,好不容易盼來新構架,結果卻不讓大展拳腳,換了誰都接受不了。不過強尼是否太過誇大了主設計師的影響力?單純K8來說還是成功的,只是後續開發與其說不理想,還不如說根本就沒有。K10完全是一個不合時宜的開發計劃,對AMD來說週期太長,工藝依賴性過大。

Elisha 发表于 2010-5-25 22:05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2:17

推土机确定了32还是28不?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19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2:24


32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19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接口继续938?

鸡蛋灌饼 发表于 2010-5-25 22:26

本帖最后由 鸡蛋灌饼 于 2010-5-25 22:27 编辑




都这么些年过去了,同频才提高了30%,更何况各级缓存提高了那么多,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psi 发表于 2010/5/25 21:12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不废话么,你当单线程性能那么好提升啊
要那么好提升两家也不会抢着彪核心数了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27

宅男的爱 发表于 2010-5-25 22:29


AM3+,向下兼容AM3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27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推土机要悲剧,这话扔这里,欢迎届时挖坟。

鸡蛋灌饼 发表于 2010-5-25 22:33


推土机什么的,我是不看好啊,怎么看也是歪门邪道
Elisha 发表于 2010/5/25 22:05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逆向超线程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一个核心跑的Tomasulo换成两个或多个核心共享硬件跑Tomasulo
同频性能能提升多少很难说……

Sheny 发表于 2010-5-25 22:42

那還不如程序編好點來得實際。

HyperIris 发表于 2010-5-25 22:43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46

Sheny 发表于 2010-5-25 22:46


AM3+,向下兼容AM3


K10的原生4核设计和多条HT互联明显是用来战服务器市场的,只能说AMD的资源不够,不然同时搞一个原生双核的K10设计,频率和K8一样跑到3G,性能不会和Core2差多少。 ...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27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連OUTEL都要tick—tock,讓AMD同時搞簡直癡人說夢。

Sheny 发表于 2010-5-25 22:51

除非有IBM幫忙,否則玩長流水線工藝能行?AMD剛剛完成45nm C3,INTEL 32nm試水已經完成了。

Cityrat 发表于 2010-5-25 22:51

你们这些伪A黑啊

鸡蛋灌饼 发表于 2010-5-25 22:51

妄图用两个女人把生孩子周期缩短到5个月

逆向个屁啊
HyperIris 发表于 2010/5/25 22:43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全体超标量处理器都被你嘲讽了……

lixianglover 发表于 2010-5-25 22:54

HyperIris 发表于 2010-5-25 22:59

炎之女皇 发表于 2010-5-25 23:06

Elisha 发表于 2010-5-26 00:52

marimo 发表于 2010-5-26 00:59

看不懂,前几年AMD如日中天,基本上DIY就选AMD,眼看就要操翻outel,结果扣肉一出来,AMD就整个哑了。

yuxiao 发表于 2010-5-26 01:05

除非有IBM幫忙,否則玩長流水線工藝能行?AMD剛剛完成45nm C3,INTEL 32nm試水已經完成了。
Sheny 发表于 2010-5-25 22:51 http://bbs.saraba1st.com/2b/images/common/back.gif
半导体这块INTEl领先,IBM自己的Power7也才在45nm阶段呢,要帮AMD也不是不能帮,只是用设计Power的思路来设计X86,怕是消费市场不买单。。。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这6,7年来的CPU发展真是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