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京都式蒙太奇 从K-ON1话浅析独特的KAni式分镜
无聊转个帖,也不知转过没。轻音一夜大红让我想不通= =不过人设很萌就是了。。。===================================================================
http://bbs.sosg.net/read.php?tid=264702&page=1
转SOSG
刚刚看完第一话(晚了点),泪了。京都一出必属神作,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全篇笑点很多,剧情铺陈也不错,但这都不是我准备讨论的重点。我在这里想分析的,是最考验动画制作者实力的一环,艺术家展现其技艺之所在——剪辑。
节奏
昨天晚上,在地铁上,无聊中注意到专门为奥运而准备的宣传片,发现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运动”,画面的主体元素、甚至镜头都是在“运动”中的,并且通过更改播放速度,加快或者减慢镜头,来突出这一效果。此类处理手法对突出“变”“动”主题的宣传片特别有效。
而K-ON的镜头运用却完全相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静”,这种静,给人带来了一种通称为“昏昏欲睡的文艺片”的感觉。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昏昏欲睡并不是让人真的打瞌睡,那是因为剧情的拖沓导致的(好吧我看魔戒三部曲时睡着了)。而是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昏昏欲睡”。整部片子被大量运用的,有三种镜头:其一,在《幸运星》中运用的很广泛的,不动摄像机位置而仅仅使角色运动,即观察者角度;其二,在《凉宫》中已经开始出现的,把视角摆在高处或者角落的位置,居高临下观察下面的一举一动,即监视器角度;其三,整幅画面中的90%被人脸等占据,极少有肢体动作而仅仅是器官运动,即特写。这三种镜头辅以并不突兀的切换,构成了缓慢的节奏,和一种典型的描写日常的日式文艺片氛围。
取材
取材的路线,也没有偏离传统的京都风格。从凉宫开始,到NC星,京都对内容的处理就一直在走窄视角路线。同一画面内,你所能够观察到的元素是非常有限的,突出人潮汹涌或者是从高空俯视(或者俯冲)的视角被最大限度的避免运用。我们知道,人的思维具有发散性,越嘈杂的环境中这个特性就越明显。比如,我和我的同学去闹市区的街头排档吃东西,那么眼睛一定会左顾右盼寻找美女;在公交车上,纵使保持一个姿势不变,只要不发呆,我敢肯定,只要有一个人有动作,马上你就会察觉——因为你的思维焦点在飘移。什么时候不飘移呢,你的女朋友坐在你面前,你的上司坐在你面前,或者你看小说入迷了……
也就是说,京都成功的捕捉了观者的“思维焦点”,他们知道这一刻我们在注意什么,仅仅运用角色、服饰和对白,而不是纷飞的火焰、繁忙的城镇来组成画面。这种大胆的手法需要极深的艺术素养和生活积累,横向对比也好、纵观也罢,敢于这么做的制作者少之又少,京都,你是好样的。
联想
观看那些“普通市民”所拍摄的DV作品(代表:北京台《第七日(七日七频道)》),会发觉大多数作品非常“无聊”,为什么无聊呢?他们绝大多数都在用镜头对着一个诉说者拍上三四分钟甚至更多,鲜有变化。新闻节目就好一点,但是如果总是美女记者和受访者之间切换来切换去,看久了也会厌烦。因此,衔接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记者在报道车祸现场,惨状-医院-救护车-目击者,这些镜头连接在一起,使观众的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人以冲击——成功了。
京都式动画(包含很大一部分文艺片还有新海诚作品),都很喜欢把夕阳和主题镜头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她们为唯表演的时候,镜头是这样连续的——演奏者-唯-唯的手(好吧看点是大腿)-窗户-白板-乐谱架-(日本式夕暮)晚霞……这些画面,我们可能都用相机拍摄过,甚至连续的晚霞组成了著名的Nice boat京阿尼版,还有著名的CCTV奥运会开幕式之志愿者大腿一小时记录。可是谁又能够想到给他们联系到一起呢?那就是艺术家的事情了,以前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轻音少女。
有一种艺术,叫做哑剧。它,正是通过每一个画面来展示创作者心中所想,这种语言叫做艺术语言。轻音少女那段演奏,还有凉宫的著名的N分钟哑镜,都是京都式语言的展示。文学大师的作品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而京阿尼,用它独特的语言,在我们心中绘制了靓丽的世界。
所以,才会创造精品。
[ 本帖最后由 zoeyfly 于 2009-4-8 15:40 编辑 ] 文艺片你好,文艺片再见。
啥年代了还提文艺片?上豆瓣嘴上不溜一串cult电影导演的大名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京都一出必属神作
歇歇吧 那可是京密大本营 京都式动画(包含很大一部分文艺片还有新海诚作品)
我不是京黑 京黑是这么形成的.... 得着一丁点儿皮毛就吹得漫天飞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哑剧什么时候变成靠画面吃饭的了?没有足够的形体表演能力,怎么演?你给我搞一个出来?
我现在真希望有个人能够泼皮无赖般地站出来吼一声:”老子就是放荡,就喜欢XXXX!“——之类的。 这年头阿猫阿狗都能搞分析了吗?
k-on红个屁啊
不就是一帮人在那跟风吗 这个京黑比S1的有技术含量多了。。。。 原帖由 ドM 于 2009-4-8 16:19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年头阿猫阿狗都能搞分析了吗?
k-on红个屁啊
不就是一帮人在那跟风吗
人气不就是这样形成了吗....... 原帖由 HSSS 于 2009-4-8 16:22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京黑比S1的有技术含量多了。。。。
握手
能让人看完了就想做京黑,这才是黑文 反正不看 这个黑京贴果然写的很有技术含量
这文必定会在黑京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我算明白我为什么在sosg像极了一个京键双黑了。 京都一出必属神作
洗洗睡
棒杀也不带这么明显的 本来对文章没啥,只是回帖太恶心了 京蜜
京黑
京蜜黑
京黑黑
人群分类还是很复杂的 本区无人主动提升战斗力于是便拉论坛外援了吗? 我整个人都文艺了。 部分纱布厨的无下限造就了多少黑的诞生…
回复 19楼的 oyss1225 的帖子
同学你显然没跟上这楼里京黑京蜜的主流思路 原帖由 无名之死者 于 2009-4-8 17:13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我整个人都文艺了。 看这文黑的多有水平,不光深深的讽刺了京都,还造旧了新的京黑的觉醒!!! 原帖由 idear 于 2009-4-8 16:36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本来对文章没啥,只是回帖太恶心了 文、文艺..... S1已经无法让京黑们高潮了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可以套用到任何作品上,且丝毫不减战斗力。 今天的两个帖子刚好展现了两个极端...
组合起来看实在太欢乐了,各位继续,我看戏... 你说,游戏区我们也黑过卡黑过光荣黑过索尼和毒瘤,怎么最后就又回到了黑任的道路上了呢?
你说,漫区我们也黑过日升黑过GONZO黑过宫崎和光头,怎么最后就又回到了黑京都的道路上了呢?
你说,外野我们也黑过春哥黑过米帝黑过酵母和韩寒,怎么最后就又回到了黑棒的道路上了呢?
[ 本帖最后由 AMADEUS 于 2009-4-8 19:3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