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00:23

我在CBI发的一片短文,抛砖引玉大家来讨论讨论

“文化隔阂”论可以休矣

现在我们上游戏论坛,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亚洲人不适合玩fps”,““这个欧美游戏,我们中国人不懂的”,“欧美游戏,血腥暴力”,“老外怎么懂得我们的民族游戏”……再看看厂商宣传稿和官方文件,也充斥着“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要……”翻开游戏杂志,更会有评论专家煞有介事的点拨,XXX是正宗的XX文化,所以跑到OO的地方肯定不被理解,卖不出去,文化隔阂嘛

但是老外似乎从不理这套,无论白人或者日本人都对自己作品大吹大擂,但大抵与“文化”无缘。辐射教父蒂姆凯恩不会说辐射是美国文化的结晶;四叶草的精英们也不会说要让大神推动世界了解日本绘画,其他诸如冥界狂想曲,真女神转生等概不如是;。销量之说似乎也越来越靠不了谱,被称为“只有日本人能理解”的DQ8在欧美砍下一百多万销量,“欧美暴力文化”的代表的GTA系列也在日本也有50多万,而上古卷轴4和抵抗,在日本也都突破性的卖了十万有奇。Fami评选出去年最佳Ps3/xbox360游戏是上古卷轴4,Ps2则是战神2,看来日本人在“理解”欧美文化方面也没啥困难。哪怕在我国,日式网络游戏的衰微和Wow的成功,也让当年不少文化论份子大跌眼镜。同样,大神在日本一样叫好不叫座,异域镇魂曲和无声狂啸放到全世界各地都是曲高和寡的游戏。一个游戏得销售运作极其复杂,除去本身质量,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习惯,广告和档期以及宣传手法,文化隔阂绝非解释一切的万能钥匙。

文化隔阂之说,最早来自于90年代中的电玩杂志,当时sfc和md之友们怎么也想不通pc上那些美式avg,美式rpg有啥好玩,fps也被扣上头晕目眩,血腥暴力的帽子。那些前辈们思来想去,大概也只能归结到亚洲人和欧美人的文化和思维方法不一样。但是现在依靠发达的网络,恐怕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找到原因。欧美自从雅达利崩溃后,游戏商们就只好在pc上讨生活,任天堂主攻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市场,而当时拥有pc的基本是大学生年纪以上的宅男,十几岁青少年和针对大龄宅男的口味当然不一样,何况当时游戏机和pc性能也有鸿沟。现在只要你愿意,用钱堆出台效果超过ps3,xbox360的电脑绝对不在话下,当时pc朴实本分,虽然有计算能力和内存远超小小的任天堂,但是却少了块加速图像的ppu,强如约翰卡马克者,在想出卷轴的加速算法以前,也没法在286上做出马力奥。Pc和游戏机井水不犯河水,随着自己的硬件和操作特性发展,所以Pc会诞生出rts,fps,游戏机则以stg,act取胜,不同的市场取向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任天堂紧守青少年市场,对色情暴力管理相当严厉,显然玩PC的大老爷们不吃这一套。哪怕双方共有的类型,比如RPG也因为目标市场群以及制作传统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在游戏机平台上,日式rpg从ff7起就是欧美游戏机市场的重要内容。一直要等到类比摇杆的出现,Fps才开始大规模登陆游戏机平台。随着Pc和Tv游戏市场的不断融合,Xbox时期欧美Rpg也大张旗鼓登录游戏机,现在这二兄弟开始了试探日本市场。虽然目前欧美和日本的Rpg都在同一个锅里吃饭,但是针对的食客还是不同,日式主打青少年人群,美式则主要对准相对大龄的群体,两派的粉丝各立山头,哪怕在欧美,也分成Rpgfans和Rpgdot这两个站点,成为各自粉丝心目中的麦加。

反观我国,文化隔阂论如此盛行,恐怕就在于我国市场的封闭性和玩家群体的单一性。在我国能卖的好的单机游戏,恐怕只有暴雪和大宇的几个系列,以及Cs等寥寥几款,主流的网络游戏,也仅限于那么几个。在游戏口碑传播上还主要靠的是玩家们口口相传,没有占得先机的优秀作品往往永无出头之日,游戏主要的消费群往往也只局限于青少年中。一方面,游戏一直背负着“玩物丧志”的骂名,我国也一直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厂商和玩家需要冠冕堂皇的标牌为它“正名”;另一方面,厂商因为制作实力的不足,无法和国外游戏硬碰硬的正面对抗,只能在宣传上不断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游戏体现中华特色,当然是一大优点,但是将自己的特点提升到“其他国家都不了解”的地步,实在是越过真理一万步的谬误。我国游戏的许多“文化特色”,其实不过是国外游戏的翻版,比如把国外的“元素”“属性”变变脸,就成了“五行”;“火球术”“飞弹术”换个名字就成了各种招牌武功;轩辕剑一直以炼妖壶洋洋自得,但是日本的女神转生系列更能捉炼全世界的妖怪。哪怕那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武侠rpg剧情,剧本往往也落了普通玄幻小说和武侠小说的俗套。颇为讽刺的是,因为主要受众年龄群较低,真正拥有文化价值的国产游戏在国内却不能被接受。我国曾经制作一款Avg,《荷花仙子》,英文名为The Legend of Lotus Spring,说的是同治皇帝和下凡仙女莲春在圆明园的爱情故事,是国家主导数字化圆明园动画项目的一部分。但是因为此类游戏受众群体在国内极少,只作为教辅软件和多媒体素材出售,今日早已湮没无名,但是它在国外作为游戏却叫好又叫座,创造了上百万美元的销售额。国人了解外国游戏的例子,那就更多了,不仅日系游戏,这几年玩欧美Rpg看欧美奇幻的人日益增多,专题论坛的数量和人气也在不断提高。有趣的是,以仙剑为主题的游戏论坛,往往以大中学生做主力,而以欧美rpg为主体的论坛,就是大学生和上班族唱主轴了。再何况现在各种文化层次更高的小说电影都能畅通无阻于全世界,游戏的文化内容,往往只取自它们表面那薄薄一层,无论是“中国人不能了解外国游戏”抑或“外国人不能了解中国游戏”,甚至“防止被外国游戏洗脑”之类的言论,都只能证明为无稽之谈。

相对于“文化隔阂”,恐怕游戏目标市场群的不一致,才真正导致了双方风格的不同,就好像现在国内论坛关于美日rpg的争论,美派高喊自由真实,日派拥护唯美卡通,大家的目标和卖点不一样,列举的优缺点当然都是鸡同鸭讲,游戏厂商也只能照顾某一群人,很难兼顾。很多归为文化隔阂卖不好的游戏,很可能只是当地的市场还没被培养出来,日式rpg在sfc时期不断冲击美国市场,等到ff7时一鸣惊人,其实这个市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慢慢培育,ff7只是打开门的最后一把钥匙;同样现在的欧美游戏在日本也在重复着这个步骤,且已经小有斩获。我国游戏论坛有两大争论,经久不息,“仙剑究竟是不是个好游戏”,“欧美和日式rpg孰优孰劣”,说穿了就是不同群体玩家的争论,虽然现在国内主体玩家群的口味仍然极其单一,但是随着交流增多,必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其实,对于文化另有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无论对于厂商媒体还是玩家,用更开阔的眼界去看待不同类型的游戏,恐怕会更有收获。
===================================================================================
因为报纸的篇幅,所以写得比较短,也忽略了一些特定题材,比如本国历史和其它流行口味的影响,比如美漫日漫电影改编作品之类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00:28 编辑 ]

captoon 发表于 2008-2-21 00:26

= =写的挺好的

不愧是大仙西塞罗啊

Pluto_Shi 发表于 2008-2-21 00:27

被称为“只有日本人能理解”的DQ8在欧美砍下一百多万销量,“欧美暴力文化”的代表的GTA系列也在日本也有50多万

你y的是从2009年穿越过来的吗

秀策 发表于 2008-2-21 00:29

也可以理解为在欧米有100w的亚洲人买了dq8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00:29

gta ps2有一两作好像在日本破了50万吧,也有可能记错了

Pluto_Shi 发表于 2008-2-21 00:32

gta圣安德里司 412100

Zak 发表于 2008-2-21 00:37

各有所好本身很好,就怕抬这个贬那个非要提升“层次”“境界”的……
对他国文化有爱也属正常,我对和风就有爱,原因也难说……

fetal 发表于 2008-2-21 01:01

言之有物,很好很强大

سقراط 发表于 2008-2-21 02:13

日美文化确实有隔阂,中美/中日倒不存在太深的隔阂,因为我们在现代文化上都是学他们的,又能有什么隔阂了……

燕市游徒 发表于 2008-2-21 02:58

卖哥 发表于 2008-2-21 03:09

薪野 发表于 2008-2-21 06:36

我有点没弄明白,楼主你说“sfc和md之友们怎么也想不通pc上那些美式avg,美式rpg有啥好玩”,到底是想支持还是反驳所谓文化隔阂论?不过无论支持还是反驳,这个说法我觉得是难成立的,我相信当时的sfc/md玩家不是不想玩pcg,而是条件不允许。90年代的tv电玩杂志和pcg联系很紧密的,比如电软早期介绍pcg的篇幅很大,许多专栏特稿也以pcg为主,大部分作者都是pcg背景。许多pcg古董名作我都是通过电软认识的,可惜那时候的电脑是在是天价。

现在的中国玩家群体并不单一,相反我觉得是全世界最多元的,以正版销量来看当然不能说明问题。各流派、类型、街机、家用、PC、掌机、手机、西式、日式、韩式、单机、网游、休闲、core向、主流、偏门,试问还有哪个国家能有这么广泛的分布?而在中国某一个特定分类里都能找到一大批玩家,虽然目前只有较少一部分是合法付费的玩家。

文化隔阂这个因素是休不了的。大神在日本不好卖本身就是文化隔阂的佐证。证明了日本消费者和大神的隔阂。我同意游戏的销售被多种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产品和客户之间的这种的隔阂。这个不单单指历史,当地文化这种二维概念,跟楼主说的隔阂可能有点不一样。

[ 本帖最后由 薪野 于 2008-2-21 06:38 编辑 ]

海腹川背 发表于 2008-2-21 08:56

DQ8欧米有80来W了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09:18

原帖由 薪野 于 2008-2-21 06:36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有点没弄明白,楼主你说“sfc和md之友们怎么也想不通pc上那些美式avg,美式rpg有啥好玩”,到底是想支持还是反驳所谓文化隔阂论?不过无论支持还是反驳,这个说法我觉得是难成立的,我相信当时的sfc/md玩家不是不想玩pcg,而是条 ...


我觉得多样性只是网上的,那些不上游戏论坛的,想要玩单机游戏,首选的还是仙剑,和这些国产rpg粉丝比起来,玩欧美rpg的还是很少数。如果说多元,欧美的休闲游戏市场也比我们大的多了,以至于像wildgamesshockwave给开发商提供的是开发平台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 本帖最后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09:20 编辑 ]

洋葱武士 发表于 2008-2-21 09:23

往仙盟转了吗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09:25

原帖由 卖哥 于 2008-2-21 03:09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文化隔阂对于个体来说是不一定的
但是对于群体来说又是必然的。

我自信可以比95%的美国人更熟悉他们的RPG,包括TRPG和CRPG。
但是指望一个纯正美式RPG在我国卖又是不可能的。

我国个体的文化接受度其实非常强
由于网 ...


这个我觉得不一定,武神作为巫术系的rpg应该说口味是很纯正的,评价也很高,但是在欧美销售就很差,销售环节我不清楚,但是我以前看的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里提到因为欧美console平台的玩家不习惯那种视角和控制方式。另外而言,北美二线rpg销量都不怎么样,像三驾马车那些游戏还有哥特帝国一年销量都只有10来万,因为那些欧美rpg本来就是cu向吧。对应那些console平台的日式rpg,我看很多欧美玩家未必更熟悉自己的东西


至于群体个体的关系,还是一个概率分布的问题吧,照我的看法这个分布是可以改变的

原帖由 سقراط 于 2008-2-21 02:13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日美文化确实有隔阂,中美/中日倒不存在太深的隔阂,因为我们在现代文化上都是学他们的,又能有什么隔阂了……

这个美国人玩日本人游戏没什么隔阂吧,主要是日本人玩美国人的游戏少。主要我觉得32位机中期以前console开发实力都是日本强过美国,比如美国的动作射击除了蚯蚓吉姆我想不出能和日本人比比的,欧美在pc上强的fps之类移植到console效果也很差,所以日本人不玩其他国家的游戏,现在欧美开发实力比日本强了,日本人也慢慢开始玩了,fami的评价可以算作一个开端吧

[ 本帖最后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09:53 编辑 ]

heimu 发表于 2008-2-21 09:30

中国的文化是包容型的
中国本土的游戏娱乐接近于零(网游不算)
有大量廉价的盗版
以上

北京阔少 发表于 2008-2-21 09:31

肤浅!蟋蟀,你买了XO就忘本了吗?!

gentlezy 发表于 2008-2-21 10:05

貌似LZ无时无刻不忘黑仙,不同年龄的人对仙4都有不同的理解,中学生主流也只是说明了文化隔阂下的游戏上手认知度。

当对某一事物喜爱发展到极端必然会鄙视对立的另一端,就好象天平的两端永远无法平衡。

日系玩家永远不能真正理解欧美游戏的庞大,美式玩家也永远不能真正理解日系的细腻。两方面都能包容的,显然不是真正精通其一,或者专一对另一方面只是浅尝辄止而已。

玩家多元化也不是什么好事,只能减少核心的数量,让任地狱有机可乘

buchaladi 发表于 2008-2-21 10:15

日本的游戏文化,实际上是来自欧美,并且糅合东方人的观念塑造而成.

日美文化 实际上是新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

这种文化隔阂不仅在游戏界,在其他方面也很突出,所以说是消失不掉的.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10:45

原帖由 gentlezy 于 2008-2-21 10:05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貌似LZ无时无刻不忘黑仙,不同年龄的人对仙4都有不同的理解,中学生主流也只是说明了文化隔阂下的游戏上手认知度。

当对某一事物喜爱发展到极端必然会鄙视对立的另一端,就好象天平的两端永远无法平衡。

日系玩家永远不 ...

原帖由 buchaladi 于 2008-2-21 10:15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日本的游戏文化,实际上是来自欧美,并且糅合东方人的观念塑造而成.

日美文化 实际上是新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

这种文化隔阂不仅在游戏界,在其他方面也很突出,所以说是消失不掉的. ...

仙盟仙4区自己也做过一个投票,15~19的占了一半以上吧,大宇的rpg系统很喜欢模仿别人,应该也是定论了。文化背景不同做出来的东西风格肯定不一样,而且说永远不能欣赏太绝对了,但是要说不能欣赏就未必了,我觉得还是能互相欣赏的,美国人接受日本的主流游戏没什么大困难,一方面是本来他们就开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前他们自己开发力量薄弱造成的。我觉得主要是还是用户群体的关系。

s1也有不少人,年纪小的时候偏向于日式,现在骑墙或者偏向于美式的吧。另外国产rpg粉丝心里正宗国产rpg大概还是日式那样,秦殇就要另类一些,这个应该是长久风格导向导致的习惯吧,似乎中国rpg一定要做成日式的,另一方面国产rpg迷基本也是日式rpg迷

[ 本帖最后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11:05 编辑 ]

gentlezy 发表于 2008-2-21 13:14

S1上很少看讨论欧美游戏的,毕竟这是TV游戏论坛

话说秦殇很喜欢呀,风格很硬很欧美,但从背景语言的接受程度来说要好的多,最赞的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感,做成网游太可耻了。

火云邪神 发表于 2008-2-21 13:24

我觉得和文化关系不大,倒是和玩家个人喜好及游戏类型有关系,我就讨厌类似DQ,FF那样的RPG游戏形式,喜欢GTA那种自由的方式以及战神,忍等ACT和COD,光环那样的FPS,走格子只能接受基战,因为控萝卜。角色扮演只能接受ARPG类。

无题 发表于 2008-2-21 13:42

日本市场之所以到现在还能接受巫术式的主视点3D迷宫RPG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Atlus,真女神转生,恶魔召唤师,武神,世界树,基本每一代主机上都有此类游戏,虽然不能成为主流,但也基本成为日式RPG市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北京阔少 发表于 2008-2-21 13:46

不是这样的,巫术本来就带浓厚的日式风格,而且一直在玩巫术的也就是一些20多年前在电脑上玩的骨灰老头子而已

薪野 发表于 2008-2-21 17:00

原帖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09:18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多样性只是网上的,那些不上游戏论坛的,想要玩单机游戏,首选的还是仙剑,和这些国产rpg粉丝比起来,玩欧美rpg的还是很少数。如果说多元,欧美的休闲游戏市场也比我们大的多了,以至于像wildgamesshockwave给开发商提 ...

市场的多元化和玩家的多元化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尤其以中国的现状来说,忽视没有消费渠道或消费能力的玩家并不合理。而且很多时候,各个玩家群体是有交集的,一个人可能爱玩街机,同时喜欢家用机的NBA系列,但对PC上的文字类游戏感兴趣,有空还玩玩PSP。这也是我说中国玩家多元化的另一层意思——niche多,niche间更有复杂的交集,所以以中国来说,我反而同意文化隔阂论可以休矣这里立场,我觉得中国玩家口味杂,对外来物接受度较高,只不过市场是畸形的。

欧美国家也是有各自根深蒂固的游戏文化的。举个例子吧,英国的街机业就完全不能行,更别提街机文化了,欧美国家也缺乏像联众这样的已经培养起大批全年龄用户的平台,而且也很少见中国这种硬着头皮玩外文游戏,因此学习该门外语,频繁组建民间翻译团队这些的现象。欧美也好日本也好,非本国母语的游戏都是有翻译就得玩没翻译就没得玩,其实这样更容易造成市场间的隔阂,中国在这方面就有这个优势,拜d版所赐,将来各个niche都可以迅速形成已经培育好的市场。

sephirothmk2 发表于 2008-2-21 17:39

昨天已经在报纸上面拜读过了,好文.

不过就我的意见来看文化隔阂对游戏作品,尤其是RPG和AVG作品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对于那些剧情至上的东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一般难以有共同语言...

vhf 发表于 2008-2-21 17:57

cloudys 发表于 2008-2-21 18:17

人的精神层面成长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所谓的隔阂自然会消失。
中学时觉得D&D太复杂,敬而远之。
长大后渐渐变得比较有包容性。只要GAME没什么明显缺点,都可尝试一下。
现在反倒觉得国产RPG节奏太拖沓,影响了剧本的发挥。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18:36

原帖由 sephirothmk2 于 2008-2-21 17:39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昨天已经在报纸上面拜读过了,好文.

不过就我的意见来看文化隔阂对游戏作品,尤其是RPG和AVG作品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对于那些剧情至上的东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一般难以有共同语言... ...

那是因为游戏上翻译力量还比较差吧,毕竟那么多小说和电影都没问题了,很多剧情系rpg,比如lunar,在欧美评价也很高的

H.G.Boy 发表于 2008-2-21 18:43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18:48

原帖由 薪野 于 2008-2-21 17:00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市场的多元化和玩家的多元化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尤其以中国的现状来说,忽视没有消费渠道或消费能力的玩家并不合理。而且很多时候,各个玩家群体是有交集的,一个人可能爱玩街机,同时喜欢家用机的NBA系列,但对PC上的文字类游 ...


我觉得中国玩家口味还是很单一的,网上论坛当然看起来多元化,但是其他呢?就正版游戏销量,欧美游戏一样有大量正版引进,但是能卖到50万的只有仙剑,挨下来轩辕剑也就只有10几万,那些看起来讨论很热烈的欧美rpg能卖多少呢?


至于街机业和联众之类的平台,我觉得就不单是文化的问题了,更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而且也很少见中国这种硬着头皮玩外文游戏,因此学习该门外语,频繁组建民间翻译团队这些的现象

国外也有
http://www.romhacking.net/

这个站很不错的,除了翻译还有自制关卡和银河战士Sfc关卡编辑器之类的东西下载,推荐一下

鱼肠剑 发表于 2008-2-21 19:52

鱼肠剑 发表于 2008-2-21 19:57

vhf 发表于 2008-2-21 20:10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1 20:46

原帖由 鱼肠剑 于 2008-2-21 19:57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这个是从一个伪命题上推导出来的结论
试问什么是某国的主流文化?比如好莱坞电影,这么多年的大力宣传,早就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了,比如ff8,这东西谁敢拍胸脯说它是日本专属的文化结晶。
文化隔阂存在不代表某个国 ...
问题在于这照样的说法游戏这个层次的文化也不会是专属的文化结晶

薪野 发表于 2008-2-22 07:30

原帖由 gentlezy 于 2008-2-21 10:05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日系玩家永远不能真正理解欧美游戏的庞大,美式玩家也永远不能真正理解日系的细腻。两方面都能包容的,显然不是真正精通其一,或者专一对另一方面只是浅尝辄止而已。

为什么他们无法理解?如果按照“派系”的逻辑,每个能被划分为某“派系”的RPG肯定是因为有自己的cliche,而cliche是大众媒体(电影,小说,游戏等)中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分辨的要素。

我日式西式RPG都算浅尝辄止,都谈不上精通,不过为什么评判一部RPG一定要从“派系”的角度出发?FF7伟大不是因为它是日式RPG的模范作品,PS:Torment伟大不是因为它是美式RPG的模范作品,相反这两款游戏在当时各自的“派系”里,正好都充当了革命者的角色,冲破了很多跳跳框框,让世人眼前一亮。

原帖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09:25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年纪小的时候偏向于日式,现在骑墙或者偏向于美式的吧。

我一边都不偏,我觉得:1,所谓两“派”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2:各自“派系”内作品间的区别会越来越大,3:RPG与其他类型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现在缺乏的就是这样一款能让世人觉得“原来RPG也可以这样做啊”的作品了。

原帖由 xisailuo 于 2008-2-21 18:48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觉得中国玩家口味还是很单一的,网上论坛当然看起来多元化,但是其他呢?就正版游戏销量,欧美游戏一样有大量正版引进,但是能卖到50万的只有仙剑,挨下来轩辕剑也就只有10几万,那些看起来讨论很热烈的欧美rpg能卖多少呢?

至于街机业和联众之类的平台,我觉得就不单是文化的问题了,更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

我前面谈的就是玩家的多元化啊,就是身边的现象,不是网上论坛看到的。我已经举出街机业/联众的例子了,这方面的缺失造成了玩家群相对的单一,你同不同意?至于销量,我的意思前面很清楚,忽视D版玩家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不是在谈市场的多元化,而是玩家的多元化。

http://www.romhacking.net/

我前面说\"很少见\"就是因为有类似网站的存在。N年前我的星海/圣剑和其它一些英化patch就是从这个站和一些patch小组下载的。可这些社区能有中国的繁荣昌盛吗?欧美玩家已经被翻译好的正版游戏惯坏了,想玩外语游戏玩不到就只有等本地化,造成玩家的相对单一;中国玩家更主动些,要么掌握外语要么搞汉化要么硬着头皮上,这种毅力我觉得欧美玩家相形不如。

[ 本帖最后由 薪野 于 2008-2-22 07:39 编辑 ]

xisailuo 发表于 2008-2-22 10:25

原帖由 薪野 于 2008-2-22 07:30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为什么他们无法理解?如果按照“派系”的逻辑,每个能被划分为某“派系”的RPG肯定是因为有自己的cliche,而cliche是大众媒体(电影,小说,游戏等)中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分辨的要素。

我日式西式RPG都算浅尝辄止,都谈不上精通,不过为什么评判一部RPG一定要从“派系”的角度出发?FF7伟大不是因为它是日式RPG的模范作品,PS:Torment伟大不是因为它是美式RPG的模范作品,相反这两款游戏在当时各自的“派系”里,正好都充当了革命者的角色,冲破了很多跳跳框框,让世人眼前一亮。
Pst冲破什么条条框框?请指教


另外我不否人派系的存在,但是派系之间是因为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五岁看奥特曼的人很多,二十五岁就很少了吧


原帖由 薪野 于 2008-2-22 07:30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一边都不偏,我觉得:1,所谓两“派”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2:各自“派系”内作品间的区别会越来越大,3:RPG与其他类型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现在缺乏的就是这样一款能让世人觉得“原来RPG也可以这样做啊”的作品了。

这个不一定吧,bioware的游戏感觉越来越偏日式,但是bethesa的游戏还是照着传统风格在跑


原帖由 薪野 于 2008-2-22 07:30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前面谈的就是玩家的多元化啊,就是身边的现象,不是网上论坛看到的。我已经举出街机业/联众的例子了,这方面的缺失造成了玩家群相对的单一,你同不同意?至于销量,我的意思前面很清楚,忽视D版玩家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不是在谈市场的多元化,而是玩家的多元化。

国外有shackwave之类的啊,一样是提供休闲游戏的,而且如果单单只是玩玩棋牌和连连看,算得上一般意义的玩家么,shockwave之类的休闲游戏厂商什么类型的游戏都提供。哪怕是算进去d版玩家,你可以去百度吧之类的地方看看,到底哪些吧排在后面,去acgwolf这种怀旧论坛看看,绝大多数都是要日式游戏的


原帖由 薪野 于 2008-2-22 07:30 发表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前面说\"很少见\"就是因为有类似网站的存在。N年前我的星海/圣剑和其它一些英化patch就是从这个站和一些patch小组下载的。可这些社区能有中国的繁荣昌盛吗?欧美玩家已经被翻译好的正版游戏惯坏了,想玩外语游戏玩不到就只有等本地化,造成玩家的相对单一;中国玩家更主动些,要么掌握外语要么搞汉化要么硬着头皮上,这种毅力我觉得欧美玩家相形不如。

这又说明什么,正版渠道宽本来就是玩家多元化的保证,在英国通过正版渠道可以玩到大量日本游戏吧,而且romhacking无论更新频率还是涉及的宽度和深度,都比国内汉化站多得多吧,模拟器也都是国外做的

北京阔少 发表于 2008-2-22 10:43

你想追求世界大同,先让回人学会吃猪肉再说啊!

lpxws 发表于 2008-2-22 10:4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CBI发的一片短文,抛砖引玉大家来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