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情节是不是很难写好
本帖最后由 plusSharp 于 2021-4-16 23:06 编辑就是“即使被误会,被怨恨,也要做自己认为是好事的事”的这种情节,我能立刻想起的有三个例子,感觉都不好。
1寒蝉鸣泣之时祟杀篇的圭一,“即使被沙都子怨恨也要把她从铁平那里带出来”,当然圭一本身有雏见泽症候群,他的想法和行动都很极端和病态是符合故事背景的,所以不算是写的不好,只是读起来感觉不好。
2火影忍者里的鼬,几乎只是为了佐助做事,观感非常差,感觉有些用力过猛,好像之前还有人评价说仿佛是作者亲爹一样。
3银魂里的土方,好像是觉得自己工作高危所以躲着三叶,而且不愿意承认。
总的来说,这三个例子的共性就是让我感觉有些“感动自己/自我陶醉”,“卖惨”,“自以为是”。而且我觉得相反的情节很容易写好,那就是“不一定做好事,但要让别人认为是做了好事/值得尊敬”比如pp里的圣护和死神里的蓝染
市丸銀 举个写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小圆tv版的吼姆拉。“不被理解”变成自我陶醉,关键点是不征求当事人的想法、不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自由,擅自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而且没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 市丸银说是要从蓝染那里夺回乱菊重要的东西,但乱菊没有那东西似乎也活得好好的?
而且本人还被蓝染当成了用来进一步进化的工具。。。 今天不守尸 发表于 2021-4-16 21:29
市丸银说是要从蓝染那里夺回乱菊重要的东西,但乱菊没有那东西似乎也活得好好的?
而且本人还被蓝染当成了 ...
市丸银给我的感觉还可以,毕竟差一点就真的解决了蓝染,只是出手太晚了,这样起码做到了让之前的铺垫都是值得的而不是徒劳无功 杏仁小圆饼 发表于 2021-4-16 21:28
举个写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小圆tv版的吼姆拉。“不被理解”变成自我陶醉,关键点是不征求当事人的想法、不尊 ...
tv版是不错,叛逆里感觉也成了我上面说的“自以为是”的类型 小圆TV版的话能理解,剧场版当我没说。。 有什么难的,没看过盾勇吗。
不就是“六月飞霜”的奇冤模式,都是以前玩儿剩下的而已。 不被理解=不懂尊重 本身就是错误的理念,妄图让世界围绕自己的想法运行,基本上怎么写就这样了。
除非在无数平行宇宙中穷尽所有可能,否则谁能说自己的选择和理念一定是最优的,谁又能断定一定不会有其他选择呢。 最近看了四渡赤水的背景,简直就是模板教科书式的故事模板
不被理解——不想妥协——现实打脸——再次不被理解——开始变通但被架空——现实再打脸——继续不被理解——变通找到几个能理解的人了——一起打脸现实
几次不被理解的过程中既看到了主角的能力又能看到主角的成长 画出来的平面,演出来的立体,但只要是拥有人物的概念,首先就得具有克服现实困境的强力意志
前者,地雷震里那位用没人性的冷酷裁决一切犯罪的饭田响也;后者,美剧24小时牺牲一切的爱国者杰克鲍尔
理解是要建立在沟通上的,但有些时候留给事态的沟通空间真没多少,比如当前排废水那事 十二国记的阳子。虽然有点差别,不是不被理解,而是即使他人对我作恶,我也要保持善良。别人做恶事并不影响我对他人善良
—— 来自 HUAWEI ELS-AN10,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4.4.1 教父1 2,迈克整条线
— from Google Pixel 4a (5G), Android 11 of S1 Next Goose v2.4.3 村长猫 发表于 2021-4-16 22:17
不被理解=不懂尊重 本身就是错误的理念,妄图让世界围绕自己的想法运行,基本上怎么写就这样了。
除非在无 ...
也可以说是一厢情愿吧,不过相对而言只是这样还不算很过分,更过分的就是那种完全不从别人角度出发做事还要说“都是为了你好”的 本帖最后由 hqtkkb 于 2021-4-17 09:58 编辑
在我看来去除了脑子有恙和奇怪的xp外,大部分事情都是能被理解的,理解不了那只能是没沟通好,为啥没沟通好,放日漫里那基本可以归为两个原因:憋着不说和不讲人话(这两个硬要说也能归为脑子不好) 杏仁小圆饼 发表于 2021-4-16 21:28
举个写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小圆tv版的吼姆拉。“不被理解”变成自我陶醉,关键点是不征求当事人的想法、不尊 ...
我记得小焰第一次轮回尝试沟通结果被蓝毛以为是挑拨离间,后面再说出真相的结果要么是学姐发疯自相残杀啦,要么是小圆战死啦,总之“不被理解”牢不可破
这里其实有点强行不过也算说得过去吧 作者没法很好的制造冲突,只能简单粗暴不讲人话 本帖最后由 JustW 于 2021-8-1 19:47 编辑
今天不守尸 发表于 2021-4-16 21:29
市丸银说是要从蓝染那里夺回乱菊重要的东西,但乱菊没有那东西似乎也活得好好的?
而且本人还被蓝染当成了 ...
乱菊被蓝染从体内夺走的东西是她部分灵魂中灵王的指甲,这是蓝染用作制造完全体崩玉的素材。乱菊失去这部分灵魂导致实力削弱。 简单说就是笔力不足
不能顺畅自然的制造冲突,只能靠不说人话憋出矛盾 本帖最后由 黑夜守望者 于 2021-4-18 02:11 编辑
白发魔女耶鲁杜还有仙剑一的巫后?
真圣母就符合吧,因为不被理解而被迫害还是想救迫害自己的人和世界,简单概括就以德报怨啦这种人我自己是挺不能理解的,只能觉得她们伟大 《楢山节考》符合吗?
即使被人怨恨,但是要让整个村子活过冬天,老人就得被背到山上去等死,偷粮食的一家人就该被活埋 牯岭山少年杀人事件
全篇都是互相不理解于是不服怼的故事
理解个屁,都是屁股控制脑袋,这才是人嘛
-- 傲娇地来自 Stage1未知客户端 好的“不被理解”的情节,感觉本质都是
观众可以理解/共情角色的情感和观念,作品内人物不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被观众辱骂的不被理解才是真的不被李解吧 其他例子没看过,崇杀k1这么写就是为了让人“感觉不好吧”,要是好了才是作者意思没表达清楚。
—— 来自 S1Fun limboc 发表于 2021-4-17 21:25
《楢山节考》符合吗?
即使被人怨恨,但是要让整个村子活过冬天,老人就得被背到山上去等死,偷粮食的一家 ...
说到冬天我就想起有个游戏叫冰汽时代,这个游戏的风评似乎很差,原因好像是作者暗示非常时期也不该用非常手段 自主规制 发表于 2021-4-17 23:26
好的“不被理解”的情节,感觉本质都是
观众可以理解/共情角色的情感和观念,作品内人物不理解。
从这个意 ...
我理想中的效果就是能真的感到“这种情况真是不可避免,无能为力”而不是“惨归惨,但这状况不完全是自讨苦吃吗?” plusSharp 发表于 2021-4-17 23:38
我理想中的效果就是能真的感到“这种情况真是不可避免,无能为力”而不是“惨归惨,但这状况不完全是自讨 ...
极端的环境/条件和在这样环境下走极端的人,塑造的好就是好的不被理解
只要条件环境没那么严苛多少都会有觉得不至于的观众 倒不如说作者要求读者为角色单方面的默默付出感动,但实际上读者往往看到的是角色的一厢情愿为其他人物带来的麻烦,比如lz例子里三叶抱病憾终,土方要肯/要能把话说开了哪有那么多p事。打着“这是为你好”的旗子,实际上根本没考虑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好意,为啥容易引发反感,那是因为大伙儿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吧,比如父母这样对孩子还抱怨孩子不知感恩,却从不问孩子到底要不要这种“恩”。 其实我觉得这方面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是魔禁里的上条,这个角色不仅是里面的其他角色不理解他,甚至新约1-8连观众都不理解他,神化他。
甚至现在还有人觉得芙兰达死了是上条的锅 哈尔摩尼亚N 发表于 2021-4-18 11:31
首先你得让观众理解
然后观众一般默认角色的智力不会低自己太多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我能理解,为什么其它角 ...
因为这种时候一般都会把主角写成谜语人 单纯的”不被理解“完全可以描绘得很真实,毕竟人都被误解过,触发共鸣并不是很难。问题在于创作者们需要”不被理解“来制造矛盾,具体来说,需要土方躲着三叶,这样万事屋才会介入,推进剧情到那一幕高潮场面,甚至有可能相当一部分作者进行的是结局导向型工作,先构思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再为其铺下前路,这导致了生硬的人物逻辑产生 个人觉得不被理解的做好事也是一种情况。
比如卫宫士郎,一直被人骂扭曲,连未来的自己都骂。
女婿。 nvccai才。
-- 傲娇地来自 Stage1未知客户端 这东西确实对笔力和表现力要求很高,情节逻辑性连贯性,主配角的塑造,世界观的完整度和对读者/观众的情绪调动缺一不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