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佬科普一下日系轻小说不说人话的历史发展呢?
我大概是通过型月的fate这款游戏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让我无法忍受的写作方式,作品质量见仁见智,但对我而言,这剧本作者通篇各种省略主语,又或者莫名其妙的语序变动等,外加现代诗一样神经质的断句和段落构成,导致我根本就没有任何阅读甚至多扫一眼的欲望,实在接受不了这种无厘头的中二文风,但这种不说人话的文风似乎在轻小说体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当然了,分辨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动不动就几个字一段、且经常缺失主语,那么八九不离十就是这种不说人话的脑抽文。看这种文本,就如同看火星文一样,有一种智商上的挫败感。当然,我相信这种野兽派文风肯定不是fate独创的,所以我就有点好奇,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日系轻小说/galgame开始流行不说人话了呢?至少早期妖精社的同级生2这些gal的文字描述还是很通俗易读的。
也许是我不懂日文所以无法看原著,且看的日本小说太少,但正统的文学作品翻译本,其语法结构通常都很符合常人的语言习惯,比如挪威的森林译本,就和中文语言习惯几乎没差别,全然没有英文作品译本那种翻译风。相对娱乐化的一些文学作者比如田中芳树的作品也同样平易近人。更轻小说化的听到涛声这样的少女系小说,文笔依然具备传统文学小说的严谨框架。甚至在轻小说中也依然有一批作者的作品在努力表达易读这个特性。比如全缉毒狂潮等。
这类小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阅读过程中别说智力障碍,语言障碍都没有,阅读成本小,理解成本低,阅读趣味高。
所以我就在好奇,轻小说的这种脑残体是从啥时候、啥作品开始的呢?
很少说主语是日语习惯 翻译不好就会别扭 习惯看日文原版轻小说的表示这种情况都不是事儿
以前看路人女主的时候,大量文段没有一个主语,但某句话究竟是伦也,惠,学姐,英梨梨,表姐,伊织说的,完全不会判断错,每个人的说话喜欢特色明显
我所理解的不说人话,外国的参考轨迹系列,国产的参考明日方舟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iOS客户端 没有主语这个大部分是翻译问题,日语里面经常忽略主语要联系上下文解释。但是这些acg作品大多数翻译都很业余,就硬生生直译没有补上主语。
本帖最后由 199april 于 2020-10-15 11:13 编辑
风怒
那就是说比如村上春树或者田中芳树这些作者的书,在翻译过来时,其实经过了译者的加工改造,以适应中文语法习惯?
因为从他们的书中,完全感受不到轻小说那种把一段正常的主谓宾结构砍头去尾的分尸手段...
但我个人其实对此还是有点疑问的,毕竟这些知名作者的作品也许可以用大投入去翻译,但许多不太知名的作品就应该不具备如此高标准的翻译投入了吧。比如之前我提到的听到涛声和全缉毒狂潮这类,我觉得应该还是多少和作者的写作文风有一定关系? 199april 发表于 2020-10-15 11:12
没有主语这个大部分是翻译问题,日语里面经常忽略主语要联系上下文解释。但是这些acg作品大多数翻译都很业 ...
就是说日语的语法结构本来就是如此? codecloud 发表于 2020-10-15 11:19
就是说日语的语法结构本来就是如此?
应该说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吧。不过这个还是看作者的,但是大部分都很少用。 和翻译者水平有关,以前你看的译本都是专业人员做的,现在的黄油和轻小说很大部分是爱好者翻译的,他们确实可以看懂,但难以把它转化为其他人看着舒服的文字,实际上对一个好的翻译者来说,母语水平比外语水平更重要
楼主看的挪威的森林是谁的译本
—— 来自 OnePlus HD1910,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4.1-alpha 日语本来就喜欢省略主语 至于林少华的村上春树翻译都被批斗多少年了
你喜欢的事林少华,不是村上春树.jpg
最近补闪轨3,总是有 例の あの 这种谁都知道是指什么但又不说人话的,然后上面加几个点强调,妈的直接说是谁是谁不就行了吗 Slipper5 发表于 2020-10-15 13:28
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不如说反而强化了逼格和特色,日本acg只靠色图的话早就被取代了 ...
光靠这些形式上的障碍提升阅读门槛算什么逼格,连话都说不清故事都不会讲就开始玩文字游戏,这种“逼格”真的有必要吗?毕加索在画抽象画之前充分打好了基础,才能在此意义上融会贯通,实现自我风格,幼儿园小朋友的乱涂乱画算什么风格特色?
依我看,这种现象的成因在于文学创作者的门槛**降低,很大一批创作者还没有打好基础,就被前辈们的高深莫测所诱惑,甚至以讳莫如深为荣,平白直叙为耻,导致的结果就是支离破碎、不说人话、观感极差。 日语原本结构就如此。
翻译工作讲究信达雅,日本轻小说类的翻译大多数都是民间翻译组翻译,能在信的基础上保证达就已经很好了,雅很少有。
好的翻译不光外语熟练,母语也有很高的要求。国外正规作品引进都有大出版社花钱请专业翻译进行译制,甚至有些出版社还会请各种文学顾问对译作进行校对。 南海狒狒王 发表于 2020-10-15 13:38
光靠这些形式上的障碍提升阅读门槛算什么逼格,连话都说不清故事都不会讲就开始玩文字游戏,这种“逼格” ...
又没有讲不清啊,主楼的问题不就是纯粹的翻译太烂么 日语习惯上就喜欢不用主语,翻译成中文常需要译者补上。一方面有些作者,比如蘑菇,确实不好好说话,另一方面是译者的水平问题。
说到《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文风是极其中国化的,与村上的风格非常不一样,当年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本帖最后由 black199 于 2020-10-15 14:11 编辑
codecloud 发表于 2020-10-15 11:15
那就是说比如村上春树或者田中芳树这些作者的书,在翻译过来时,其实经过了译者的加工改造,以适应中文语法 ...
日语中很多表现人物身份重点的词语很难直接翻译,翻译了肯定会一股机翻味
听到涛声哪里不知名了
另外英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词性变化相对少,语序和虚词结构类似,翻译不需要大幅改变结构就能流畅阅读
black199 发表于 2020-10-15 13:58
又没有讲不清啊,主楼的问题不就是纯粹的翻译太烂么
蘑菇那风格我觉得原文就很讳莫如深…… black199 发表于 2020-10-15 12:30
至于林少华的村上春树翻译都被批斗多少年了
你喜欢的事林少华,不是村上春树.jpg
何必来斗版本呢。我看过林的译本,也看过4v赖明珠的译本。
两者确实有所谓的不同,比如挪威的森林最著名的那句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永存。我确实更喜欢林的译版,但赖的译版却似乎更符合原著的矫情。只不过我不喜欢文绉绉的对极形式这几个我似懂非懂的数学术语而已。
但就我所知,译本的差异仅限译者语言环境及译者文学素养的差异,不过两者都没有译出如fate或其它一些轻小说那样频繁省略主语、分尸主谓宾之类的语句。更别提一字一段的意识流。
我想造成这样殊途同归的翻译文本的原因,更可能是因为日语版挪威的森林的主谓宾就是一家齐齐整整吧。
本帖最后由 black199 于 2020-10-15 14:29 编辑
codecloud 发表于 2020-10-15 14:21
何必来斗版本呢。我看过林的译本,也看过4v赖明珠的译本。
两者确实有所谓的不同,比如挪威的森林最著名 ...
一字一段哪里是意识流,那是在游戏里(或者说电脑屏幕上)更好阅读林和赖很多内容意思都是南辕北辙,意相翻译更是了,林对村上的比拟借喻和杂谈很多完全都翻错了,怎么就所谓不同了
black199 发表于 2020-10-15 14:07
日语中很多表现人物身份重点的词语很难直接翻译,翻译了肯定会一股机翻味
听到涛声哪里不知名了
首先,听到涛声是我最喜欢的吉卜力动画。其次,相比动画,我更喜欢小说。最后,我也没说有听到涛声不出名。
以村上春树、田中芳树的作品来对比,听到涛声无疑知名度要低不少。 本帖最后由 black199 于 2020-10-15 14:33 编辑
codecloud 发表于 2020-10-15 14:25
首先,听到涛声是我最喜欢的吉卜力动画。其次,相比动画,我更喜欢小说。最后,我也没说有听到涛声不出名 ...
这么说吧,很多轻小说翻译的人自己都没看懂哪句话是谁说的(日语能力不足),当然不可能跟你把主谓宾补出来
林和赖能翻译齐是因为他们语文能力好,很多翻译轻小说的人是不是高中生都不一定,对着村上的原文连句子都看不懂,更别说整理主谓宾了
这种大量的省略主语的用法就是日语的翻译腔
有没有直接一点的例子。 black199 发表于 2020-10-15 14:24
一字一段哪里是意识流,那是在游戏里(或者说电脑屏幕上)更好阅读林和赖很多内容意思都是南辕北辙 ...
我觉得你似乎搞错了什么。
我并不在意译本的细节,谁译得更雅那是译者文学能力和语言环境的比较,我不懂日文,没这个能力也没意愿去争论这个。
我关注的核心在于,无论是林的译本还是赖的译本,都没有出现主谓宾错乱遗失之类不符合中文语言环境的问题
,而这个现象是译者造成的还是原著行文就是如此严谨? 题外话,有的人就觉得魂系列的叙事特别上等特别时髦,我也只能是是是好好好你说的有道理 fireship 发表于 2020-10-15 13:49
日语原本结构就如此。
翻译工作讲究信达雅,日本轻小说类的翻译大多数都是民间翻译组翻译,能在信的基础上 ...
民间翻译能做到信的都不多。 日语习惯不用主语,行文里有比中文更多的“这”与“那”,一句句子中以逗号进行分断的位置跟中文不一样,是非判断部分也比中文靠后。楼主你所认为的的问题大多出在翻译水平上
中文轻小说网译圈鱼龙混杂,不少人为了出风头当大手子甚至卖epub赚钱,直接拖文本进机翻软件然后“校对”成迫真人话就算完工了,一本文库本十天左右就“翻译完成”,你能忍受这种阅读体验才是奇事 本帖最后由 Sabbah 于 2020-10-15 17:06 编辑
若根据lz所述的脑残体定义,我个人读到这种脑残体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译者能力不足导致的。
再延展一下来说的话,多数中文轻小说受众对于这种表达方式实际是没什么抗拒感而能轻松接受的。
林虽然译文主观发挥较多,但语意中心上还是忠于原文。多个版本的村上看下来,还是觉得林的译本更吸引人。
对轻小说的翻译不能要求过高,不妨碍阅读就行。毕竟很多原作者文学功底就那样,我看他们正缺个林给他们润色润色。
本帖最后由 江戸前ルナ 于 2020-10-15 18:37 编辑
只说说自己翻译过或追过原文的小说
像平坂读的几套,朋友少/幽灵/月兔等等,木村的 这就是僵尸吗 ,日常都是相对学园系,对话人数也不算太少,但绝大部分时候根据前后文,情景描写,逻辑等辨认说话人并没有什么问题。当然,隔着一层语言障碍还囫囵快读的话,有时分不清还是会的。像翼之归处,护花龙,付丧堂古董店,精灵守护者系列等等同上,这类非学园系的更少这样的问题。总之文笔越优秀的作者,看着文字读者在脑中的情景就越鲜明越不容易混淆。
但是翻译时,照顾到汉语的表达习惯以及为了使译文更加易读,不时去加上主语是必要的。译文除了要让人看得懂还要让人看得舒服嘛。
至于省略主语不说人话的超典型,就是路人女主开头几卷,简直是傻逼中的战斗机,几个人对话全他妈是对话,而且还是连续的篇幅,极难分辨是谁在说话,谁说了啥。妈的以为这是在写广播剧文本或者GAL啊,对话前面有立绘或名字,对话是有声优读给读者听吗? 轻小说一部分真的是原作就不说人话,文笔稀烂,还有一部分就是网络翻译的译者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 是湾湾翻译的锅,那边本来水平就差,ACGN翻译更是下水道中的下水道,要知道,那可是搞出“贞德·达尔克”的存在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