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3:32
john
发表于 2005-12-9 13:34
最初由 就不告诉你 发表
我的资料也可以表明我说的大多数也是正确的,
我跟他的观点论到现在其他的已经说明白了,只剩下
万燕和c-cube是否在商业生产时提出了设计制造VCD必须遵守的标准
不过图是必须要让他讲的,不讲图这标准就没法谈... 真罗嗦
VCD光盘这个东西是万燕说了算还是白皮书说了算
只要能放白皮书的VCD格式光盘,它就是VCD播放机,不管里面设计成什么乱七八糟的样子
不是说非得跟万燕的东西一样才是VCD播放机,所以万燕的东西永远成不了标准,这关系你能不能理顺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3:43
john
发表于 2005-12-9 13:53
最初由 就不告诉你 发表
你就没发现数据处理流程都是都是完全一样的么?
个别后期机型的流程因为处理芯片改进略有不同[很小]
咱们退一步,就拿你机箱说的问题做比喻,我选择大板和小板都一样能用,难道为大板设计的不是一个标准?而小板机箱又是一个标准?
我... 大板设计当然是大板标准,小板是当然小板标准,你想说什么
不一样的东西就是不同的标准
既然要在这里装资格,我也问一句,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我解答
小水
发表于 2005-12-9 13:58
不是排斥,而是根本用不起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3:58
小水
发表于 2005-12-9 14:18
只有经过市场考验的标准才能被称作“主流标准”,实在不行还有三碟连放招呼BD和HD,高清的解决方案多的是。低估中国厂商的实力足以让SONY和东芝栽到阴沟里。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4:25
john
发表于 2005-12-9 14:31
最初由 就不告诉你 发表
先说你成不承认这句
-------------------------------
你就没发现数据处理流程都是都是完全一样的么?
个别后期机型的流程因为处理芯片改进略有不同[很小]
AMD和intel 的架构不完全一样吧,为什么都成为标准?
------------------------------
因为你不了解电子系统的结构,还在这里说万燕没有创造一个电子系统的标准
... AMD和INTEL能说明什么问题,我倒是问你
我记得除了NF3 NF4以外所有芯片组的数据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吧
这“标准”是谁在收钱呢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4:36
猫踢娜娜
发表于 2005-12-9 14:41
请各位战也要战的如SBL一般有\"涵养\",那样才有看头
互相指责,揭短的战贴也么啥意思
john
发表于 2005-12-9 14:52
最初由 就不告诉你 发表
你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
帖子早改了
先说你成不承认这句
-------------------------------
你就没发现数据处理流程都是都是完全一样的么?
个别后期机型的流程因为处理芯片改进略有不同[很小]
AMD和intel 的架构也不完全一样吧,为什么都成为标准?
大板小板也不完全一样吧,为什么都成为标准?
VCD机数据处理流程都一样,就算有细小不一样地方,你说不相信处理流程都一样,你把他看成了设计创新,咱们退一百步看成大板小板和x86的intel amd,哪个都是自成标准
------------------------------
跟收费有什么关系,原来北方?.. 同学,不是每个人都象你这样闲着无聊在论坛上蹲着找战的,每个正常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要养家糊口,我今天能百忙中抽空陪你扯淡我觉得已经很对得起你了
AMD和INTEL的CPU能成为标准是因为别人的芯片组都得和他的CPU完全配套,不是说做芯片组的厂家之间这家做一个和那家的数据处理流程一样就叫谁按照谁的标准了
做芯片组的厂家可以提出标准,前提是生产发布自己的产品并且让别人的东西都按照自己的产品规格严格配套,可惜万燕没做到这一步
john
发表于 2005-12-9 14:58
这样说
C-Cube的解码板是有标准的,别的厂商买C-Cube的解码板回去就得按照C-Cube的规定去安装使用,错了就不行
但万燕什么标准都没有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5:10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5:12
パックマン
发表于 2005-12-9 15:47
最初由 小水 发表
只有经过市场考验的标准才能被称作“主流标准”,实在不行还有三碟连放招呼BD和HD,高清的解决方案多的是。低估中国厂商的实力足以让SONY和东芝栽到阴沟里。
所谓经过市场考验就是无视知识产权吧.
拔拔凉
发表于 2005-12-9 15:51
战帖里批判小白作为自己论点的佐证然后冷嘲热讽一番,这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是有人自己伸头出去找批的.人身攻击不都多的是,人啦,牲畜啦,SB啦都摆到台面上来也没见有什么不良后果.
不过新人发求助帖什么的没个人愿意搭理或者抓到点新人说话的漏洞便哧之以鼻,这样的事情倒是见过不少.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何必呢?何苦呢?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6:07
john
发表于 2005-12-9 16:21
最初由 就不告诉你 发表
AMD和INTEL的CPU能成为标准是因为别人的芯片组都得和他的CPU完全配套,不是说做芯片组的厂家之间这家做一个和那家的数据处理流程一样就叫谁按照谁的标准了
======================================
配套?你认为部件组起来就配套了?我真想请您说说那图?
你去解释解释那图的核心在哪儿,为什么叫核心?那个核心跟PC机的芯片组有什么关系?
amd和intel 的核心都是x86架构,成为标准是因为同系列里的产品升级,都是按原初cpu布线改进的,成为这一系列的标准,就我所知,MB芯片配套除了接口部分设计要跟着这个标准配套,其他MB设计几?.. 有句话我想说第三次,今天已经说了两次了
第一次是那个什么什么SB那句
第二次是没有什么什么经历就不要什么什么那句
还真会哪壶不开提哪壶
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要喷
还有那个假不假的问题
我又回头看了下那篇小说,我看照这提纲写下去,连白皮书都成了索尼飞利浦抄袭万燕的成果了
反正我就是第一个有想法第一个设计第一个制造出来的,我就是没专利,我就是没证据,反正是你们盗窃了我的成果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6:40
dan_cancer
发表于 2005-12-9 16:52
这个贴好长。。。。。
俺这个小白来说两句吧
关于vcd下面是我查到的一点资料,大家有兴趣的看看吧。
2.3 创新的成功
理解中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家却发现了VCD技术的商业价值。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电视
机的普及会造成对家庭录像和重放设备的巨大需求。1993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彩色电
视机普及率已近80%,但录像机却因为对于中国消费者太贵(原因见下)而尚未普及(当
时市场上还有LD,即大影碟机,但不是家庭消费品)(注11)。因缺乏适当产品而造成的这种供给
空缺给了VCD技术商业化的市场机会。
1992 年4 月下旬,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一家民营高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安徽现代)所长姜万勐(注12)一行4 人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每年一度的世界广播电视展览会。他们在展区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名叫C-Cube的小公司的展台,正在用一台计算机演示活动图像数字信号的解压缩技术。这项技术引起姜万勐的兴趣。他连续三天到那个展台,终于见到C-Cube的董事长、美籍华人孙燕生。两人一见如故,对数字压缩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注13)。孙燕生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为数字压缩技术找到实际应用,而姜万勐则一直在考虑数字电视问题。姜万勐敏锐地感到,这种技术意味着可以把活动图像信号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他当即请C-Cube公司做出一块数字信号压缩芯片,并相约一年后再见。姜回国后向安徽省有关部门报告了他的见闻,得到鼓励。孙燕生。于1992年底做成这块芯片,并于1993 年春季前带到中国进行演示,在北京得到广播电视系统专家委员会的好评。于是姜万勐投资1100 多万美元与孙燕生合作成立公司开发VCD(注14),各取他们
名字中的一个字把公司命名为万燕电子系统公司。孙燕生回美国后,要求万燕投资350 万美元对芯片进行修改。经安徽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万燕分两次汇去150 万美元。定型的芯片叫CL450。但只有解码芯片是做不出播放机的,万燕为开发出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性工作。(1)CL450 直接来自计算机中的解压卡,还不是消费电子产品的专用芯片。它只能播放图像(视频信号),不能播放声音(音频信号)。为解决这个问题,万燕给播放机系统又加上了另一块芯片。
(2)播放机需要读取光盘信号的光头和光盘驱动系统(机芯)。由于当时没有VCD的标准,万燕决定按照CD标准进行开发,采用CD机芯。为此万燕曾向索尼寻求过帮助,在被拒绝后转向飞利浦,从其设在比利时的工厂获得了4 台开放了底层协议的CD-I播放机(后来又连续追加定货)。万燕在这个基础上制成VCD机芯。
(3)播放机作为一个系统还需要其他功能,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万燕在原型机上加入了屏幕显示(如菜单提示)、卡拉OK和录像机具有的一些功能,几乎包括了后来VCD的所有标准功能。这样一个复杂系统需要一个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来控制,万燕为此使用了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68000 芯片(注15)。
(4)此外,万燕还要开发播放机的机壳、机箱、面板。鉴于当时国内制造技术的落后,万燕花掉30 多万美元委托台湾的企业开发模具。到1993 年6-7 月间,播放机的所有部分都已具备,万燕开始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一套检测技术。有了播放机还需要解决节目源问题,万燕为此花15 万美元买了一台飞利浦的专用计算
机,然后自己开发软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活动图像的数字信号压缩机。万燕用这台压缩
机把电影压缩成为VCD 节目文件(当时压缩一部电影需要花80 个小时,万燕共制作了100
部电影节目),然后刻录成模板,再送到CD 光盘工厂拷贝成VCD 光盘。
1993 年9 月4 日,万燕公司在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展览会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名为
CDK330 的活动图像光盘播放机的样机,在现场引起轰动。这个产品被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家
委员会命名为“小型光盘放像机”(简称小影碟机)。10 月份,万燕在新建的厂房里开始组装第一批2000 台播放机,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注16)。1994 年,万燕又生产了2 万台播放机。这意味着当MPEG技术还停留在外国企业实验室的时候,中国企业首先完成了它的应用,并证明了其产品的市场潜力。
2.4 创新者的失败
万燕的产品创新是成功的,因为它很快就触发了中国VCD 市场的爆炸性增长。但这种成
功对于创新者却是致命的,因为它同时引发了一股进入的狂潮。仅仅两年之后,万燕就被众
多企业进入的竞争浪潮挤出了市场。
事后证明,万燕的创新非常容易被模仿。首先,万燕没有为自己的创新产品申请专利。
原因是姜万勐认为中国的体制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而申请专利又必须以披露技术秘密
为代价。显然,姜万勐是打算通过先行者优势和商业机密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技术。这种方
式在通常情况下实际上是可行的,但为什么VCD 技术还是如此之快地扩散了?
问题出在万燕所不能控制的核心元件技术上。VCD 播放机的关键元件之一是MPEG 解码
芯片,而在1993-94 年间,世界上惟一的这种芯片就是C-Cube 公司的CL450。万燕创新成
功后,C-Cube 开始开发VCD 专用解码芯片(据说是应持有C-Cube 少量股份的日本JVC 的要
求)。经过一年半的开发,C-Cube 于1995 年4-5 月间正式向市场供应这种被命名为CL-480
的解码芯片(样品在年初就已经出现),它是VCD 工业历史上最著名的解码芯片(当时几乎
所有的VCD 制造企业都使用过)。与CL450 相比,CL480 的集成度大大提高(意味着可靠性
提高和成本降低)。根据业内许多人的看法,万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使用CL450,
而她的跟进者却普遍使用性能更好的CL-480。
但这些说法都没有能够说明,CL-480 的设计概念是从何而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到本文
的一个重大主题:核心元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产品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如果没有VCD播
放机的产品概念,无论芯片设计技术有多高,也不可能设计出VCD的专用芯片。关于万燕创
新和C-Cube芯片之间关系的一个事实是,孙燕生和姜万勐在万燕公司成立时约定,万燕的产
品开发过程要向C-Cube开放,以便使后者根据产品技术的进展来修改芯片。C-Cube把万燕有
关电路设计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包括音频信号芯片和苹果68000 芯片的CPU功能,全部集成
在CL480 上,而且还使用了万燕开发的检测技术。由于C-Cube当时只可能从万燕那里获得VCD
产品知识,所以CL480 是在万燕的产品技术方案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但是当C-Cube向所有愿
意付钱的企业供应CL480 时,万燕的产品技术却被无偿地扩散了(注17)。
回顾这个过程,万燕最大的失误不是没有申请专利,而是没有在与C-Cube的合作中通过
签订正式协议来确定自己在新芯片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可惜的是,在CL480 芯片为C-Cube赢
得的巨额暴利中本来应该有相当份额属于万燕(注18)。
注释:
11 1993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79.46 台,黑白电视机35.92 台,但录像机只有12.18
台(《中国统计摘要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年版,第56 页)。
12 姜万勐1964 年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习,1969 年毕业后一直在安徽省电视台工作。1987 年他辞去公职
创办了安徽现代。1988 年,安徽现代研制成功电视台用的字幕机,获得市场成功,几年中将原本处于垄断
地位的索尼字幕机逐出中国市场。这次市场成功为安徽现代积累了一大笔资金。
13 孙燕生出生于北京,在台湾长大,后到美国留学,1988 年创立C-Cube公司,当时是MPEG成员。
14 公司注册1650 万美元,其中有30%的技术干股(25%属于孙燕生,5%属于姜万勐)。当时的美元和人
民币的汇率为1:5.76 (《中国统计摘要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年版,第106 页)。
15 在芯片上进行二次开发需要供应商开放嵌入在芯片上的软件,这并不是容易事。类似这些问题都是在孙
燕生的帮助下解决的。
16 这2000 台播放机大多被企业买走了,据估计其中四分之一被外国企业买走。
17 事隔十年,姜万勐承认他当时对这种技术知识的反馈和保护没有意识。在访谈中他还提到,大约在1997
年,一家美国芯片公司MLogic因推出的解码芯片卖不出去,提出与万燕合作。万燕花了20 多天,对其芯片
进行了相当于2 万台VCD使用经验的实验,才把芯片设计中的问题全部解决。为感谢万燕的帮助,MLogic
愿意以每块6 美元的优惠价向万燕供应解码芯片。但万燕当时已经难以东山再起了(见下)。这个例子再次说明产品技术对核心元件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18 相同的情况很可能还发生在万燕与飞利浦之间。飞利浦的确掌握CD机芯技术,但它在万燕之前根本没有
产生过研制VCD的念头,而DVD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当万燕获得CD机芯,飞利浦对万燕方面根本没有当回
事,因为不相信万燕能够成功。但随着万燕不断增加订货,飞利浦发生了兴趣:万燕的产品开发在进展!
此后,飞利浦利用万燕有求于它的条件,不断要求了解万燕的进展。飞利浦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万
燕开发VCD机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它才能够抢在任何其他外国企业之前向中国企业大量供应VCD机芯。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7:08
dan_cancer
发表于 2005-12-9 17:11
对楼上全文感兴趣的去看http://www.sg.pku.edu.cn/dpe/glsj03lu.pdf
dan_cancer
发表于 2005-12-9 17:17
再来说说高清影片的播放的问题,目前HDTV视频格式主要有MPEG2-TS、MPEG4、H.264以及WMV-HD四种。其中wmv-hd是微软的,XO要用的话估计也是用这种。GeForce 6600、6200系列已经可以提供对WMV-HD格式的HDTV硬件加速解码支持,XO虽然是ATI的GPU但是应该也具备wmv-hd的硬解码能力。
小水
发表于 2005-12-9 17:18
最初由 パックマン 发表
所谓经过市场考验就是无视知识产权吧....
非也
俺只是看好有硬盘、支持点卡的XO,而看空无硬盘、用蓝光的PS3罢了。
同样在中国游戏市场里面混,有的赚了,有的在赔,你不能说市场太差,要怪就怪自己没本事去赚。
有必要讨论一下“盛大模式”的普适性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7:40
小水
发表于 2005-12-9 17:45
不看到照片,怎知道是不是你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7:48
dan_cancer
发表于 2005-12-9 17:59
做测温系统?用的什么传感器?又看到89c51了好亲切。偏硬还是偏软?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18:12
洛克狼
发表于 2005-12-9 18:14
残忍的猴
发表于 2005-12-9 18:35
努力赚钱,好好享受Z BD.
john
发表于 2005-12-9 20:49
最初由 就不告诉你 发表
强尼...
来批判这文吧 来批判这文吧
Video CD 2.0简介
Video CD基本元件 Video CD的出现,大概可追溯到80年代末,那时人们为了把电影摆到光碟里去,制定了MPEG-1的压缩标准,以及ISO 11172的规格。Philip公司在1992年制造出第一片用MPEG-1压缩法所制成的影音光碟,不过那是所谓的CD-i 影音光碟,跟目前的Video CD是有一些差距的。早期那些CD-i影片是必需要用特别的CD-i机器才能播放。而目前大部份的影音光碟,都是用Video CD的格式去制作的。
由於想让Video CD能在电脑以及专用的CD-i播放机上都可以使用,在1993年九月, Philips及JVC便联合发表了1.1版的Video CD规格,这也就是所谓的白皮书。到了 1994年夏天,Philips,Matsushita,JVC,及Sony等公司完成了Video CD 2.0的标准制定。简单的讲,Video CD 2.0跟1.1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能允许更多样化的互动式 操作,而不仅是选择不同轨的影片而已。它能允许在高解析度的静止图片上加上选单,让使用者用此选单去选择所要播放的内容。例如明星的VCD专辑制作,便可以制作一个选单,上面可以有不同的影片段落可以选择。像是生平啦,那一年的演唱会啦。直接用选单去选择就行了,这跟以往Video CD 1.1模仿LD或录影带的线性播放是不同的,而且也更能显示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
还有特别的一点,就是VCD 2.0可以同时放进许多种不同的播放元件(Play Item),例如:
1.一或多张静止画面(如 *.bmp 档)
2.一或多张静止画面,配上背景音乐;
3.MPEG-1影片轨 (VCD专用格式: 1150 kbit/s video及224 kbit/s audio,且必须遵照白皮书规格制作)
4.MPEG-1影片档(MPEG-1 档案格式,可以用不同的压缩率去制作)
5.以及CDDA声轨(像 Audio CD 那样)。
我这话说得真及时啊
“我又回头看了下那篇小说,我看照这提纲写下去,连白皮书都成了索尼飞利浦抄袭万燕的成果了”
话音没落,有人已经贴出东西来称白皮书是剽窃之作了
事实上,除了无数万燕相关的中文材料以外,几乎没有一篇东西证明VCD这东西是他们搞的,我说这推翻别人的东西得有证据吧,不是YY篇N长的文字就可以的,回头我也写篇小说去证明Win95其实是我做好了卖给钞票大门的
Kir Royal
发表于 2005-12-9 21:26
..........论坛上最可怕的不是小白,而是吃包饭没事做的人............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21:55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22:20
john
发表于 2005-12-9 23:08
有些东西你不知道我也不方便说,发出来的东西你仔细看看总可以吧
“他当即请C-Cube公司做出一块数字信号压缩芯片,并相约一年后再见。姜回国后向安徽省有关部门报告了他的见闻,得到鼓励。孙燕生。于1992年底做成这块芯片,并于1993 年春季前带到中国进行演示”
“VCD 播放机的关键元件之一是MPEG 解码芯片,而在1993-94 年间,世界上惟一的这种芯片就是C-Cube 公司的CL450。”
CD-I播放机是怎么造出来的?给我个解释
参考答案
1.软解压
2.PHILIPS研究出了时光机器到1993年窃取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MPEG解码芯片
就不告诉
发表于 2005-12-9 23:28
john
发表于 2005-12-9 23:31
好话不说两遍,但我有话要说第二遍和第四遍了
你丫谁啊,有什么资格查我户口,重案组或者FBI的话拿出证件来
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要出来喷
Cy114
发表于 2005-12-9 23:36
首先声明这贴偶还没看全,现在只是来说说偶个人的想法的
如果PS3的D难产的话,偶想偶会有更多时间来品味偶积攒的大量的PS2游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