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一部作品只要黑了就一定要“深”呢?
本帖最后由 言峰梨花 于 2018-5-28 20:18 编辑看了看首页这个批判骨傲天的贴子,骨傲天这个作品本身我是没啥兴趣的态度不想多说啥——但是贴子里有这么个观点是很奇怪的:黑深残有真黑深残和伪黑深残之分,真黑深残有教育讽刺意义利国利民,伪黑深残浅薄无聊坑害下一代,似乎一个作品只要有了“黑暗”元素,就一定要加大深度才行!这贴子还特意点了几个作品名作为优秀的真黑深残榜样~嗯,看得我想多说几句呢。
可首先一个问题在于,这所谓的“深度”又是谁来定义的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部作品在有些人眼里能引发共鸣激发共情它可能就有深度,但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可能就是无病呻吟。很多时候这和婆罗门不婆罗门可能也没什么关系,和个人经历环境有关。并且,ACG作品在思想深度上能和世界名著相比吗?我想看黑深残为啥不翻翻书学习学习非得看你列的这些“真黑深残”作品呢?
在这个时候表现手法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企鹅罐本身的主题有多么高大上吗?拆开了说就是不同寻常的青春纠葛而已,但是人家表现手法各种高逼格,剧情发展一集一个神展开,自然就有“深度”。
寒蝉这部作品有多么高的思想立意和深度吗?本质就是一帮不幸少女聚在一起彼此温暖反抗命运的王道故事。但人家在那个年代大胆地使用叙诡和loop提升作品的时髦值,自然就能收获口碑。
自新世界相比于一系列经典的反乌托邦作品在思想上有什么延展和深挖吗?马马虎虎吧。但是作为侦探和恐怖小说家的贵志佑介对于悬念和伏笔的把控十分到位,大结局的反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是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核心所在。
成田良悟的一系列黑色喜剧作品表达了什么神奇的立意吗?根本就不想想这个呀!我只知道精彩的群像布局和最后线索串联的快感非常令人愉快!
举这么些例子就是想说明——用思想立意和深度来作为衡量ACG作品的第一标尺是件很滑稽的事情,叙事手法和时髦值(也就是看着很新的套路)很多时候更加重要——这年头拿着一堆庸俗的大道理不好好讲故事乱拼一气的垃圾作品难道少吗?
其次,的确有很多赤裸裸的庸俗“黑浅残”作品。日系有很多“为黑而黑”,起点的“杀伐果断”文也不少,我不否认其中有很多糟粕。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市场影响产品——这些东西有市场。那是因为很多人现实中过得确实不开心而这种东西能帮他们发泄和疏导。
这个时候如果单单盯着这个作品不放而无视其本身的社会土壤,那我觉得这是很无聊的行为。
因为黑了小鹏鱼就觉得反应了显示,很深刻
—— 来自 HUAWEI KNT-AL20, Android 7.0上的 S1Next-鹅版 v1.3.2.0-play 本帖最后由 花葬红蝶 于 2018-5-28 20:00 编辑
“用思想立意和深度来衡量作品很滑稽”既然说了这话不提一下攻壳?抛开思想深度攻壳能有多强?还是说楼主批判不动?讲真我觉得思想深度对动画来说就是个加分项,深了当然好,浅了无所谓,不值得过分拔高也不用像主楼这样刻意贬低。
—— 来自 vivo Y67L, Android 6.0上的 S1Next-鹅版 v1.3.3.2 剧情不及格,就不要拿演出啊表现手法啊贴金了 为什么黑就会一定深,不如说有那么一种题材是很好写深的,就是去挖掘被嚼烂的社会黑暗。而一想到社会黑暗,不外乎就那么老三件——霸凌,社畜,冷漠。写来写去就那么几样,不过就是从一开始的圣母包容到后来的快意报复。
至于真正的何为有深度的作品,从魔圆来看,应当是对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解构,或者像春物中的大老师一样,对自己进行否定和再出发。
黑暗和深度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东西,但无奈又那么一个题材能很好的兼顾这两者,又在几年前很火,又很好写。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企鵝罐是不同尋常的青春糾葛? 因为相信人本质上是善良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会作恶,那么他肯定有什么深刻的理由。。。 本帖最后由 c1x710 于 2018-5-28 20:21 编辑
企鹅罐的主题是不同寻常的青春纠葛?LZ和我看的肯定不是一个企鹅罐。 花葬红蝶 发表于 2018-5-28 19:58
“用思想立意和深度来衡量作品很滑稽”既然说了这话不提一下攻壳?抛开思想深度攻壳能有多强?还是说楼主批 ...
但是就当代而言,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是很多ACG作品被粉丝强行吹“有思想深度”来构筑鄙视链,但细细想想作品本身也就那样呀。
七堂伽蓝 发表于 2018-5-28 20:04
三月的狮子对于老棋匠的描写一点都不黑,但是较为深刻,触及到了讨论生死的领域。深刻并不一定就非要黑。然 ...
我不否认是加分项。
但我不觉得是洗白翻案项。
病態極端 发表于 2018-5-28 20:07
企鵝罐是不同尋常的青春糾葛?
要一句话不剧透概括好像确实说不出太贴切的形容词~ wuuuuuud 发表于 2018-5-28 20:00
剧情不及格,就不要拿演出啊表现手法啊贴金了
但是剧情本身不等于深度呀 所以你装逼骨就只是一部撸炮书啊 大致同三楼。动画的好坏不取决于所谓深度。一部好动画可以没有深度,没有多高的立意,它必须是有趣的,它的趣味性应该诉诸纯粹的技巧去阐明,这些技巧也许包括演出、叙事、角色刻画等要素。这些基础达成后,所谓深度就是锦上添花了。
再者,我不否认深度,不过我经常觉得这词汇被用烂,涵义模糊不清。大多观众谈深度也许更多指自己的主观感受吧。若说观众根据深度建立鄙视链的话,正确地讲,观众是根据自己智识水平产生的“深度感觉”构建鄙视链的。 cowgp01 发表于 2018-5-28 20:35
所以你装逼骨就只是一部撸炮书啊
我又没吹骨傲天呀!我也觉得这作品时髦值不怎么高缺乏一种通达感。
你要这么评价它我倒也没啥意见只不过强行对着这作品上纲上线没啥意思。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8-5-28 20:38
大致同三楼。动画的好坏不取决于所谓深度。一部好动画可以没有深度,没有多高的立意,它必须是有趣的,它的 ...
“有趣”并不比“深度”有着更客观的基础。 sherlockchu 发表于 2018-5-28 20:38
大致同三楼。动画的好坏不取决于所谓深度。一部好动画可以没有深度,没有多高的立意,它必须是有趣的,它的 ...
你的外表决定了我是否想要了解你的内涵 企鹅罐看得难受,不能好好说话吗,就是看了这玩意我杜绝看几原的片子,后面还知道这家伙挺喜欢**。 九尾空幻 发表于 2018-05-28 20:44:56
“有趣”并不比“深度”有着更客观的基础。人會看取悅自己的東西多於看自己不懂的東西吧
所以人氣就已經是一個判定作品是否有趣的客觀因素了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以你自身角度觉得某些作品没有深度,这件事本来就很滑稽。
一句话来总结一部作品,不觉得很像谷阿莫的智障评论吗?抱着这种心态看什么片都觉得智障,是觉得自己很智障。 sunkase201 发表于 2018-5-28 21:19
人會看取悅自己的東西多於看自己不懂的東西吧
所以人氣就已經是一個判定作品是否有趣的客觀因素了
“有趣”是主观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你觉得有趣,不代表别人觉得有趣,大人气作品也不表示人人都觉得有趣。 搞黑暗系只是给人一个有深度的错觉而已,实际上深度和表现形式没关系,哆啦A梦这种老少咸宜的照样有深度,而现在的作品能谈得上深度的寥寥无几 拿麦克劳德理解漫画里那个作品六步法则对应一下,“黑”一般就是指的作品结构,“深”就触及到了作品内涵(核心),冻鳗书籍这些都是作品形式,这样一来黑深残就比黑‘’浅‘’残更加的硬核,人应当多看硬核作品,婆罗门就更应当对此严加要求,争取来把作者都逼得来创作那些更硬核的作品。
当然,冻鳗这种KUSO文化该不该被批判取代还是个问题
Sliark 发表于 2018-5-28 21:05
有些好奇,大家对魔法少女网站这种单纯的黑怎么看?
我的观点:这玩意也配称得上黑暗?幼稚还差不多。
在日本分级制度如此严苛+商业片制作的土壤,是出不来什么黑暗的东西的。
他所嚷嚷的黑暗猎奇虐心,和古早的那批无法无天的邪典cult片相比就是个弟中弟。 operational definition了解一下 Sliark 发表于 2018-5-28 21:05
有些好奇,大家对魔法少女网站这种单纯的黑怎么看?
能让观众生起类似SM快感的动画代替品 本帖最后由 ky刃 于 2018-5-28 22:58 编辑
Sliark 发表于 2018-5-28 21:05
有些好奇,大家对魔法少女网站这种单纯的黑怎么看?
site不是看百合的吗,也没觉得哪里黑,很小儿科的那种,最近几集产生了是搞笑动画的想法 Sliark 发表于 2018-5-28 21:05
有些好奇,大家对魔法少女网站这种单纯的黑怎么看?
動畫不知道,漫畫後面是真不黑了。(甚至有敵方魔法少女洗白變隊友,這讓我很無語)
真要説起來,前面校園欺凌我覺得應該就是設定需要(不然誰會用氪命魔法啊),
至於施虐、偶像豚、肛這些應該是作者的個人興趣了
浅薄的黑深残加上不相称的表现手法感觉就变成猎奇了。 我还以为深是指深井冰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冰懔 发表于 2018-5-28 21:21
以你自身角度觉得某些作品没有深度,这件事本来就很滑稽。
一句话来总结一部作品,不觉得很像谷阿莫的智障 ...
我又没说那些作品ZZ,它们在我眼里都是很好看的作品。
我只是说举例说某些在深度上没必要那么吹,好看和闪光点在于其他地方而已。
用深黑残这三个字概括剧情向作品本来就是弱智啊 lyz1196 发表于 2018-5-28 23:10
黑暗向作品一般偏向小众,如果没啥内涵但是制作质量尚可那还能留住路人,如果制作较差但比较有想法就可以拿 ...
ACG领域往前推几年我可不觉得黑暗向多么小众
现在偏小众本质是因为这类作品的套路本身有些枯竭的趋势,但谁知道不会出来某些新风格呢? 还是那个古老的命题啊,传世名作往往是悲剧。于是观众和作者形成了思维定势:只有黑的才深。我觉得这玩意应该是人的心理缺陷。 因为这词最开始是用来讽刺看到流血死人就大吹这片神了深刻不肤浅的小学生的啊,结果用到现在不少人把自己给绕进去了,黑和深从来就没有捆绑关系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