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是什么时候成了设定的意思的?
本帖最后由 死神狙击手 于 2017-9-20 20:41 编辑现在很多作品有所谓的【世界观】的说法。典型如型月世界观、dnf世界观等等。但这里用的【世界观】和三观中的【世界观】并不是一个意思。
三观里面的世界观,指的是一个个体从主观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包括理解的内涵与层次、程度等等;
背景设定里的世界观,是指设计一个作品的整体面貌和风格、规则等等,以客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当然,作品的世界观不可避免的带有设计者主观上的世界观,但是和前者依然不能混为一谈。。
那么,什么时候起,世界观成了设定的代名词?
正统ANIME 发表于 2017-9-20 20:50
民族学などで用いられる本来の「世界観」とは異なる用法として、日本の出版業界において漫画やライトノ ...
所以这词是不是不能翻译为【世界观】?至少开始的时候是个误译。
现在可以视为一词多义 日语的用法就是这样,在ACG领域这样用也无可厚非
不然你生生翻译个新词出来,大家认同吗
死神狙击手 发表于 2017-9-20 21:00
所以这词是不是不能翻译为【世界观】?至少开始的时候是个误译。
现在可以视为一词多义 ...
我懒得搜一下wiki,就3l来看
本来の意味から転じて、「フィクションにおける世界設定」の意味で用いられる。
强制译为“世界設定”不久没问题了,别搞什么一词多义 “个体从主观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代表每一個角色也可以有不同理解,那我們談世界觀時應拿哪一個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呢?例如男主那认识与理解也可能被打臉,如果以男主世界觀為基礎那不是觀眾也一起被打臉了?而且還可能是一班觀眾全力論戰了數話後被設定一話打臉的慘事。
所以只有拿設定來當世界觀了,只要製作方不亂來,不管角色開始時如何理解這世界,最後也會向設定收縮。
例如甲鐵城開始時男主完全看不起武士,根據他對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認為武士應該更勇敢,然後第二/三話男主自己被現實打臉,變成了武士叫男主留在最後一列車廂他便縮在那裡不敢出來,到了第四話最後更跟那些武士一副好同伴的樣子,完全改變了自己在第一話對武士的认识与理解。如果單以男主角度去理解世界觀,那觀眾未必像男主轉變這麼快時便會接受不能影響觀感。 法 发表于 2017-9-20 21:30
我懒得搜一下wiki,就3l来看
本来の意味から転じて、「フィクションにおける世界設定」の意味で用いられ ...
主要就是,这个世界观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法基础了。。。 Gooddays 发表于 2017-9-20 21:30
“个体从主观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代表每一個角色也可以有不同理解,那我們談世界觀時應拿哪一個角 ...
【拿設定來當世界觀】。你还是混淆了两个世界观的意思。
怎么可能把设定当成哲学判断? 我理解为虚构故事中世界观是设定的一部分,用以将一些从现实来讲匪夷所思的内容在故事中呈正常化展示,这样设置作为手段带来的问题就是虚树论,当然了这个问题在一部分人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世界觀只是設定的一部份吧總不能把主角喜歡喝可樂喜歡奶子說成是世界觀 另一個不能以單一角色去理解世界觀便是 Code Geass。LLX 一開始便是 “我靠自己便能改變世界,打倒布國” 的自信態度,很多觀眾也相信他能做到。但製作方一直設定布國國力雄厚,人材眾多,動畫沒有任何國家或團體能有一戰之力。結果便是 LLX 不斷被打臉,最後自己跑回去當布國皇帝去實行從組織內部解放世界。如果那時朱雀真的被卡蓮幹掉,還真不知道找誰去捅 LLX 一劍。 就理解上来说
设定是大于世界观的吧
设定是总体,世界观只是角色看到的世界而已
或者给我们看的世界 Gooddays 发表于 2017-9-20 21:40
另一個不能以單一角色去理解世界觀便是 Code Geass。LLX 一開始便是 “我靠自己便能改變世界,打倒布國”...
这最多是说是【鲁鲁修这个角色的三观】而不是【《叛逆的鲁鲁修》这个作品的世界观】。
实际上,世界观的定义里,主语就是【人】。不是人不可能有世界观,更没有三观。所以作品,不是人【作品的三观】并非作品本身的三观,而是作品反映出来的【某个人的世界观】。这个【某个人】,就是【作者】 lmx20 发表于 2017-9-20 21:45
就理解上来说
设定是大于世界观的吧
设定是总体,世界观只是角色看到的世界而已
世界观和设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非要扯哪个大于哪个,那甚至牵扯到唯物唯心的判断问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building 说成世界设定可能歧义少些。
但如果当作剧中人物的世界观的话可能会有一些有趣的情况,比如相互之间的世界观冲突。
当然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神(作者)眼中唯一正确的世界观。 kimone 发表于 2017-9-20 22:13
也有可能是“虚构的叙述者”的三观
那归根究底还是作者, kimone 发表于 2017-9-20 22:18
作者虚构的叙述者的三观不一定是作者的三观啊
多数情况下,这种地位的人都可视为作者的代言人。 翻译成“世界构筑”“世界架构”之类的可能比较好 我觉得设定包括了作品的世界观(故事背景这类的) 还有角色(人物)设定(性格形象这类的),
你这就有点过于扣字眼了
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出于个人主观视角对价值的判断。
平时说的这种”世界观“对对于虚构作品中世界设定。 死神狙击手 发表于 2017-9-20 22:04
世界观和设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非要扯哪个大于哪个,那甚至牵扯到唯物唯心的判断问题。 ...
世界观如果放现实里来,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
但仅仅是作品来说
设定是肯定包含了世界观的
因为故事先考虑的是设定,然后才是想是否需要一个世界观
现在可是有些番的世界观非常稀薄甚至没有的 lmx20 发表于 2017-9-20 22:36
世界观如果放现实里来,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
但仅仅是作品来说
设定是肯定包含了世界观的
油条里面还有面粉呢。可油条就不是面粉。
我顶楼也说了【作品的世界观不可避免的带有设计者主观上的世界观】——因为这是主观产物。
而且包含的说法我不反对,不过我觉得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反映。正如我们语文课上作烂的题目:XXXX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婆罗门大会又开始了 kimone 发表于 2017-9-20 22:23
所以说不一定啊,有可能作者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展示这个虚构的叙述者的三观也说不定啊 ...
如果用唯心主义来分析的话,这个虚构的东西不是人,他不可能有人脑,因此没有意识。【他的三观】来源于他的创作者,并不是【他的三观】。
至于是不是作者的三观,要看作者怎么处理。因为有过作者否定了这类人立场的例子,让他们死很惨/输很惨/总之很惨。但不管怎么说,展示的,始终是作者本人的三观。 本帖最后由 Dya 于 2017-9-20 23:07 编辑
楼主可能手机屏幕太小了没看到,所以我再贴一次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building
Worldbuil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 imaginary world,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a whole fictional universe. The resulting world may be called a constructed world. Developing an imaginary setting with coherent qualities such as a history, geography, and ecology is a key task for many science fiction or fantasy writers. Worldbuilding often involves the creation of maps, a backstory, and people for the world. Constructed worlds can enrich the backstory and history of fictional works, and it is not uncommon for authors to revise their constructed worlds while completing its associated work. Constructed worlds can be created for personal amusement and mental exercise, or for specific creative endeavors such as novels, video games, or role-playing games.
The term "world-building" was first used in the Edinburgh Review in December 1820 and appeared in A.S. Eddington's Space Time and Gravitation: An Outline of the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1920) to describe the thinking out of hypothetical world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laws. The term has been used in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criticism since appearing in R.A. Lupoff’s Edgar Rice Burroughs: Master of Adventure (1965).
kimone 发表于 2017-9-20 23:07
作者的三观源自于哪里呢?
这是高中的内容。所有意识范畴的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ya 发表于 2017-9-20 23:06
楼主可能手机屏幕太小了没看到,所以我再贴一次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building
我的英语非常差劲。正在找朋友看呢。 kimone 发表于 2017-9-20 23:14
那么三观是可以被塑造的么?
当然可以。 kimone 发表于 2017-9-20 23:38
就是说三观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么?
连客观世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何况三观。
否则毁三观这词是怎么来的? Dya 发表于 2017-9-20 23:06
楼主可能手机屏幕太小了没看到,所以我再贴一次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building
中文的世界观是指worldview,把worldbuilding也翻译成世界观会造成歧义。比如“这本书展现的世界观很陈腐”,是指作者相信地球是平的,还是指书中世界的风土人情照抄魔戒? 大概就是图方便吧。要把“作为客观背景设定的世界构筑体系”和“个人主观角度对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区分开对不少人而言都是没能力或不必要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