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伯爵 发表于 2017-3-5 10:39

转贴:知乎:几千块耳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断头伯爵 于 2017-3-5 10:45 编辑

看了这么多答案,很多人还是在把耳机这个东西神秘化、玄学化,甚至对制造业完全没有了解就开始高谈阔论。

我不是资深人士,但总算是亲身接触过一些耳机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下面就题主的成本问题简单说几句,也许不够准确但至少绝不是道听途说的。

一款耳机产品的成本无非包括研发、开模、物料、产线、广告等部分。

1. 研发费用主要来自研发人员的工资和做手板/工程样品 (mockup/working sample) 的加工费,这部分有可能完全交给代工厂去做。大家不要一听代工就觉得是只管加工,客户给什么做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代工企业也是需要研发,也是有足够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研发人员一般有一个ID工程师、一个声学工程师一个结构工程师就够了,如果是蓝牙耳机/主动降噪耳机那再多加一个电子工程师一个固件工程师。如果是品牌商,那确实是会有具有丰富主观听音经验的人来把控音质,他们会向工程师或代工厂反馈各种意见,也可能会做一些研究性的东西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但对不起,我从没听说过“调音师”这个职位,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烦请各位反复提到这个职位的人告诉我几个业内知名的“调音师”,好让我长长见识。手板/工程样品一般用来验证外观、声学和结构上的设计(如需要还有电子和软件)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手板/工程样品可能会反复几次来达到期望的性能。那这部分到底能投入多少钱呢?说实话很难讲,毕竟每个公司对研发的投入力度不同,研发的投入通常也是长期的(设备、软件、研发人员数量/工资),每个工程师更不会只做一个项目,我能了解到的只是相关行业的工程师待遇远不及互联网企业。而加工一次手板/工程样品通常需要几千到上万不等的费用。

2. 开模可以说是导入量产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吧。要大规模量产就需要一整套固定的模具组,来制造所需的各部分结构件。模具一旦开了才发现不能用,那就直接废掉了。我没做过项目管理,所以开模的具体费用接触不到,不同厂家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加工方式的报价也不一样,耳机的话,大概十几到几十万的样子吧(不确定,知道的请指正),不过这个费用基本是一次性的。

3. 物料包括像各结构件、扬声器单元(和麦克风单元)、线材、包装等等。结构件的价格视产品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和模具也是相关的,一般会结合预计的产量和模具费用分摊在一起来算。量产的扬声器单元其实很不值钱,量越大也能压得越低,几美金已经是相当昂贵的了;当然为特定产品单独定制并且产量小的扬声器单元会死贵死贵的,因为制造扬声器单元也得经过设计开模量产的全套过程。量大的低端产品,线材和包装之类的成本会尽量压得很低,基本是总成本的零头;高端产品这些方面会讲究一些,具体价格不了解,但我相信不会有企业允许这部分的成本有过高的占比,毕竟企业是逐利的不是做慈善的,成本控制做不好的企业一定活不长。

4. 产线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因为研发实际上只是做了一个“模型”,有很多问题根本暴露不出来或者只会在量产时暴露出来。在大规模量产前会经历一系列的试产,试产一是为了及时发现产品本身和产线安排上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二是让工人熟悉组装过程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最后的大规模量产做准备。试产也会反复多次,直到所有问题全部排查完毕,产能能够跟上,具体次数取决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工人熟练程度等等。这期间会产生不少的残次品,最后是不会出现在市面上的。另外因为开模费用基本是一次性的,因此产量越大,成本摊得越薄,超过成本部分多生产的都是白赚得,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至于工人的工资,在中国人力成本仍然偏低的现状下,是不会占据过多的成本比例的。下面我用灵敏度这个参数作为栗子来说明产线的品质管理对成本的影响。要知道,量产产品的参数是满足类似正态分布的,比如产品上标的90dB/mW,表明是以90dB为中值来作为划定标准的,通常在这个值的正负2或3dB内就算是合格品。那么如果希望产品的一致性更好,对参数的控制更严格一些,减为正负1dB,无非几种方式:a.改善结构件的一致性;b.在产线上对成品的筛选更严格;c. 要求供应商提供一致性更好的扬声器单元。显然这些方式无一例外是需要通过提高成本来达成的。那么问题就来了,灵敏度的一致性改善了,对消费者来说有什么好处呢?事实上灵敏度只会对一个或几个频率点的声压值进行标定,单个耳机的音质基本没有变化,只是能保证每个消费者拿到的东西差别非常小。

5. 打广告做营销应该挺烧钱的,也是成本的一部分,不知道这方面品牌商得投入多少钱。有企业能一点不转嫁给消费者自己掏腰包吗?我不了解不做评价。

总之,耳机的成本来自许多因素,售价高的成本应该确实也会高,不然就是明着骗钱了,但成本高不等于做得就一定好,因为量少成本也高,物料选得贵成本也高,供应商报价高成本也高,良率低成本也高,周期太长成本也高,研发投入大成本也高,请明星代言成本也高,人工费用贵成本也高。

最后贴一个Sennheiser HD800组装厂的新闻报道How £1,000 headphones are made: A Sennheiser factory tour(一开始没找到原始英文报道,感谢 @yoghurt 提供的链接)。单是HD800的产量每年只有几千又是德国本土生产这点,就可以想象效率有多低人力成本有多高,更不用说长期的研发投入(从单元到整机)。可能有人会说,人家产量低是因为严谨、追求完美品质,这说得也有道理,但请注意产线上干活儿的是德国大妈而不是自动化流水线,中国代工厂的小妹为什么不能拿着更低的工资干得比她们更快更好?当然,我对HD800本身没有任何意见,不得不说我认为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这是目前最好的耳机之一,只是花费上千欧元买到的仅仅是好音质么?

==============================================================================

再补充说两句。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看起来正规企业开发生产一款耳机产品的成本也不算低得夸张,那路边摊那些“正品魔声耳机,10元一条”为什么能卖那么便宜还有的赚呢?我们来算算这些廉价山寨货廉价在哪里。首先,研发成本和宣传费用约等于零,这个没什么疑问。开模的价格不低,但这部分是可以绕过去的,因为很多小厂实际上用的是“公模”,也就是曾经用在别的产品上的模具,有些结构件可以通用,花不起钱开模的小作坊就互相借着用,改一改外观颜色什么的即可。物料成本方面,扬声器单元只要能正常工作就行了,其实整体性能也未必会非常差,只是一致性差一些、可靠性差一些、材料不环保等等,单价几毛人民币可能都嫌贵。他们也可以去买正规扬声器厂淘汰下来的废品,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废品真的就是“废”掉的样品,完全可能只是频响曲线超出规定线框了被淘汰,焊点歪了被淘汰,盆架有缺损被淘汰等等,并不影响正常工作,这种废品应该是论斤卖的。产线上只要给工人发发工资,也不用做严格的品质管理,最后组装的整机能出声就算合格品了。这样算下来成本才能有几个钱?

------------------------------------------------------------------------------------------------------------------------------------------

(是在下输了 比如我就是三角铁和红音莹的调音师 谁再在谈耳机的时候说没有调音师我跟谁急)

鉴于我的这份回答下面的一些回复,更新几点声明吧。

1. 很多朋友对我关于“调音师”的言论耿耿于怀,甚至包括在现场演出和录音室中从事音响/音频/调音工作的人。本答案中提到的“调音师”仅限耳机制造业范畴,和搞舞台音响、录音室的调音师是两码事,注意语境,注意语境;我很尊重搞舞台音响、录音室的调音师,因为我参与过小型的现场演出,知道要把现场的声音效果调试好有多费劲;至于发烧友说的耳机“调音师”,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鬼,请懂行的教育我。

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耳机和音箱就是放音乐的,麦克风就是录音乐的。但对于众多在工业界或学术界的声学工作者来说,耳机和音箱是用来放任何一种储存好的音频信号的,麦克风或者说准确讲叫传声器,是用来采集任意类型的声信号的,不限于音乐。因此希望你们不要仅从自己的使用习惯出发,和我大谈乐器的特点、房间的混响、麦克风的音色、后期制作带来的改变、甚至音乐的风格和艺术性,来试图证明追求“真实还原”并没有什么卵用。

3. 我提到的“真实还原、重放”,不是说放出来的声音像某样乐器或如身临其境,而是加载到重放设备两端的信号什么样,放出来的声音就应该是什么样——比如,加载的是方波,放出来就是方波,这个方波是什么鬼发出来的怎么被录制的后期是怎么被处理成方波的根本不需要关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70930/answer/39864865

9-11-2001 发表于 2017-3-5 10:42

tnt13 发表于 2017-3-5 10:46

录音棚用的专业耳机哪个不是几千的……

业内全是傻子就我聪明系列

加藤樱 发表于 2017-3-5 10:50

大象吃西瓜 发表于 2017-3-5 10:52

tnt13 发表于 2017-3-5 10:46
录音棚用的专业耳机哪个不是几千的……

业内全是傻子就我聪明系列

录音棚用几百的监听耳机也很多啊

real_zyf 发表于 2017-3-5 10:53

这么说国产akg挺良心的嘛,把奥地利大妈换成中国小妹,价格便宜一大截,结果一群人黑它

剑鹰 发表于 2017-3-5 11:07

几十和几百的听起来的差别很明显,几百和几千的就不大明显=。=
说这么多废话不如自己买了耳机试试听听对比下

PabloPicasso 发表于 2017-3-5 11:09

vorastrix 发表于 2017-3-5 11:21

青螭 发表于 2017-3-5 11:26

k701价格跳水了就不行了,价格对脑放还是很大加成的建议三十块买一打脑放小金标贴满手机,瞬间就能获得HI END效果

gane1010 发表于 2017-3-5 11:28

现在耳机价格越来越高 有些坑爹

圈量子 发表于 2017-3-5 11:30

手持UE299笑看你们这些以价论声党

932162249 发表于 2017-3-5 11:31

十五式試作艦戦 发表于 2017-3-5 11:33

大法以前卖了快20年的mdr7506其实也没多贵...业内一样用

vorastrix 发表于 2017-3-5 11:33

废基 发表于 2017-3-5 11:33

又一个小号 发表于 2017-3-5 11:34

still_doll 发表于 2017-3-5 11:34

别说耳机了..音箱我也听不出差距
现在新买的1700的箱子和我以前170的...差距是有那么点,但听了两天就没感觉了..
当年一套同学的设备过万,把K3K3换成我自己的创新air.然后我又听不出区别了...

所以玄学真玄...有人听得出有人听不出...

寒蝉 发表于 2017-3-5 11:34

是在下输了 比如我就是三角铁和红音莹的调音师

只有我看到这句吗?

gambleman 发表于 2017-3-5 11:34

曾经给EX买了个600的耳机,结果她说…还没苹果原装的耳机好…

ywydsd 发表于 2017-3-5 11:34

从成本角度没说错啊
目前音频届东西价格高主要是定价策略导致的
只要新产品比自己的老产品或者友商的产品声音好,那就直接家家,导致目前产品价格越来越高

273893 发表于 2017-3-5 11:35

歌德的墨西哥大妈更容易黑的

又一个小号 发表于 2017-3-5 11:42

Trompete 发表于 2017-3-5 11:53

所以不是都说了吗,不是以产品水准来定价格,而是以定价来决定产品定位

像一些电器,高端和中档差成倍的价格,但主要功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只是增加了一些辅助功能而已

loli炮 发表于 2017-3-5 11:54

忽悠的人尽皆知也是要成本的好不

种渣 发表于 2017-3-5 11:55

发表于 2017-3-5 12:01

讲真高价的家用耳机我也喷过.
但后来入手办什么的我就再也没好意思喷了.
毕竟前者刨掉材料和工艺成本怎么说还是要花点钱请人调试什么的.
小众市场就这样了,做不到大规模的大机器生产,所以没啥讲的了.

幽远ghofar 发表于 2017-3-5 12:06

tnt13 发表于 2017-3-5 10:46
录音棚用的专业耳机哪个不是几千的……

业内全是傻子就我聪明系列

买贵的东西,高品质的几率总比买便宜的大,很多时候采购设备不在乎那么一点钱的时候就都这么干

4n4lch 发表于 2017-3-5 12:1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23143/

Pazu 发表于 2017-3-5 12:16

4n4lch 发表于 2017-3-5 12:1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23143/

还真是万元以下听个响

加藤樱 发表于 2017-3-5 12:17

dybang 发表于 2017-3-5 12:18

1000以上耳机就得换前端了吧

ccow 发表于 2017-3-5 12:18

声音有区别的,听得出。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823143/

thisism 发表于 2017-3-5 12:19

呵呵。专业做音乐的也未必用多好的耳机

不过这话说出来有用吗?

verona 发表于 2017-3-5 12:29

thisism 发表于 2017-3-5 12:19
呵呵。专业做音乐的也未必用多好的耳机

不过这话说出来有用吗?

专业做音乐的确实也有用几百块耳机的,但是他们必须有更贵几倍的监听音箱

pliee 发表于 2017-3-5 12:38

db

strider_oy 发表于 2017-3-5 12:42

秋雨灰灰 发表于 2017-3-5 12:49

tnt13 发表于 2017-3-5 10:46
录音棚用的专业耳机哪个不是几千的……

业内全是傻子就我聪明系列

几百的监听耳机是很多的,一千左右的也不少,在玄学家眼里这种2000以下的最多刚入门

Trompete 发表于 2017-3-5 12:49

加藤樱 发表于 2017-3-5 12:17
大法最新的旗舰试听过后,觉得绝对不值这个价,收个换线z7能达到这货九成以上的水平 ...

Z7刚出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吧……反正舆论对新的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

一三五七九 发表于 2017-3-5 13:00

RE: 转贴:知乎:几千块耳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暴 发表于 2017-3-5 12:01
讲真高价的家用耳机我也喷过.
但后来入手办什么的我就再也没好意思喷了.
毕竟前者刨掉材料和工艺成本怎么说 ...

耳机凭什么和手办比啊!
几百块的手办和一百的景品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合模线漆面不平成型色蹭漆等等等等质量差别都是明摆在眼前的
而几百块的耳机和一百块的耳机真有那么明显的区别也就不会被人称做玄学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知乎:几千块耳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