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048 发表于 2015-8-12 03:19

为何日本人总是说“成佛”?

我记得有几个存在怨灵或恶魔的作品,主角把这些驱魔时总会说“成佛吧“。虽然这些都是神道或基督的东西。。
类似的还有”引导口裂路“,我记得这也是佛教用语。但是不管什么怪力乱神都在用。
这是否和欧美总是说”omg“ 一样?

shadow001 发表于 2015-8-12 03:28

RIP的意思吧

ティグル 发表于 2015-8-12 03:31

意同”安息吧“

deadbeef 发表于 2015-8-12 04:20

宗教我不懂 不过我一直没想明白
佛教的世界观里 真的那么容易成佛?
一般不都是说“往生吧”之类的么?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04:27

宝马牌公交车 发表于 2015-8-12 04:34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05:14

逃离学校 发表于 2015-8-12 07:16

中国人也老是说天堂,又不见他们信基督教

寿由香里 发表于 2015-8-12 07:22

引用第7楼逃离学校于2015-08-12 07:16发表的:
中国人也老是说天堂,又不见他们信基督教

@逃离学校
天堂本来是道教名词

----发送自 HUAWEI PE-TL20,Android 4.4.2

卡奥斯·克斯拉 发表于 2015-8-12 08:32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05:14
现在世代都是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家庭没有这种情况.

历史上这个是德川幕府的政策造成的,一方面稳定佛教,另 ...

现实是因为不入道没法买坟地。

流星暴雨 发表于 2015-8-12 08:40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08:49

adretyu67 发表于 2015-8-12 09:08

风中凌舞 发表于 2015-8-12 09:14

佛音同尸体
成佛→成尸体

殇之刃舞 发表于 2015-8-12 10:37

梵语佛的本意:大彻大悟的人,所以人死而后觉。

Krwlng 发表于 2015-8-12 10:59

跟“升天”一回事

Rary 发表于 2015-8-12 10:59

普通人死掉会继续轮回转世,而佛会跳出轮回,脱离苦海,不再进入生死

hamartia 发表于 2015-8-12 11:12

佛的本意是觉悟者,脱离苦海之人。那些传奇类作品里,使恶灵成佛就是解脱他们的烦恼和苦闷,不再为业障而害人害己,是一种慈悲的用法。

类似的引渡则完全不一样,虽然也是佛教用语出身,但含有一种令对手“早死早超生”似的轻蔑。原祖热血主人公兜甲儿就经常这么用。
在佛教的世界观里有六道轮回,将对手“引渡”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实际上就是Go to hell的委婉形式。

03e7 发表于 2015-8-12 11:21

Krwlng 发表于 2015-8-12 10:59
跟“升天”一回事

更像超渡吧

水城君 发表于 2015-8-12 11:25

成佛=放下生前的一切,不会找别人麻烦
日本传说里也有不少人死后变成厉鬼无差别杀人,所以为了减少麻烦,还是先祝死掉的人成佛吧

卡奥斯·克斯拉 发表于 2015-8-12 11:30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08:49
天主教,圣公会那些大型教会有自己的公墓

那都是2战以后的事了,很多家族所在墓地都是由寺院经营的

spiritualis 发表于 2015-8-12 12:37

大辞林 第三版の解説
ほとけになる【仏になる】
死ぬ

日本人把尸体都称为佛(仏さん),不管生前什么人死者为大,说白了就是去死

spiritualis 发表于 2015-8-12 12:38

大辞林 第三版の解説
ほとけになる【仏になる】
死ぬ

日本人把尸体都称为佛(仏さん),不管生前什么人死者为大,说白了就是去死

galbaldy 发表于 2015-8-12 12:48

桌子 发表于 2015-8-12 12:55

中国是打死对方后说去见观音菩萨把

biobo 发表于 2015-8-12 13:05

jabal 发表于 2015-8-12 13:45

可以看看日语的佛的字形

イ是人,ム念墓

faxiajin 发表于 2015-8-12 14:45

没什么奇怪的吧,中文不也有“送你归西”“送你上西天”的说法。

句章居士 发表于 2015-8-12 16:04

日本和我国的生死观差距非常大,我们讲究“盖棺定论”,对人的评价往往死后才刚刚算一个开始,而日本的观念却是不论多么罪大恶极的人死了就算一切归零了,应该统统原谅。

鱼雷鲨 发表于 2015-8-12 18:36

天父天兄在上

revant 发表于 2015-8-12 18:41

因为日本葬礼一般都要请和尚来做法事吧……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19:41

葛雷新 发表于 2015-8-12 19:48

咦。。不是成物吗。。

lesangel 发表于 2015-8-12 19:49

死线 发表于 2015-8-12 20:01

句章居士 发表于 2015-8-12 16:04
日本和我国的生死观差距非常大,我们讲究“盖棺定论”,对人的评价往往死后才刚刚算一个开始,而日本的观念 ...

我觉得,中国人送某人“上西天”的时候,也没要求过对方一定是善人——甚至通常是些很讨厌的人……

句章居士 发表于 2015-8-12 22:51

死线 发表于 2015-8-12 20:01
我觉得,中国人送某人“上西天”的时候,也没要求过对方一定是善人——甚至通常是些很讨厌的人…… ...


举个简单的例子,秦桧的跪相直到今天都在,日本有这种”身后名“的传统?

死线 发表于 2015-8-12 23:40

本帖最后由 死线 于 2015-8-12 23:46 编辑

句章居士 发表于 2015-8-12 22:51
举个简单的例子,秦桧的跪相直到今天都在,日本有这种”身后名“的传统? ...

扯得真远……

送一个人“上西天”就能顺便搞臭他的“身后名”不成?

寿终而亡的秦桧身后名如何?被他送上西天的岳武穆身后名又如何?


如果你这种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东西扯在一起的逻辑能够成立,那我也必须承认麦当劳指数的科学性了……

黄金蔷薇 发表于 2015-8-12 23:50

本帖最后由 黄金蔷薇 于 2015-8-13 13:57 编辑

卡奥斯·克斯拉 发表于 2015-8-12 08:32
现实是因为不入道没法买坟地。
德川幕府除此以外更狠的是规定,不信佛教没法进寺子屋,也就是没法享受基础教育。
这是编户齐民的一种,相当于保甲的保长。

http://news.hexun.com/2015-05-17/175881023.html
  事实上,一般的日本人和佛教发生直接关系大多只是在葬礼上和扫墓时。丧葬仪礼完成之后,把亲人的骨灰、墓碑等安放在寺院,由僧侣来做日常的管理与护持。这一制度或者说传统其实是佛教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个方面,也是保证日本的佛教与佛教学研究能够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今后的佛教与佛教学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活力,也与这一制度或传统如何延续息息相关。

       寺院僧侣对民众的“身后大事”的主管并不直接来源于印度佛教或中国佛教,而是由几个不同时期的日本政府主导出来的结果。江户时代早期(十七世纪),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越来越广,当时的日本政府(德川幕府)逐渐意识到基督教的传教对统治和社会具有很大的危害。除了官方禁止传教以外,德川幕府更是利用了佛教来排挤规模越来越大的基督教,其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利用寺院来管理民众,尤其是控制散居在农村的人口,以此来抑制基督教的传播。当然,暗中的传教活动难以完全消除,九州地区的基督教传播就一直没有中断。

  德川幕府开始在每个村子修建佛教寺院,通过控制这些寺院来控制民众。这是我们现在看到日本全国各地有如此多寺院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属于特定的寺院,只要把祖先的牌位安放在寺院,寺院就可以开具证明说这个人不是基督徒而是佛教徒等等。寺院还负责保管信徒家(檀家)的“过去账”(鬼录家谱),发放通行证、结婚证等文书证件。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寺檀制度”或“檀家制度”。与此同时,佛教寺院也承担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我们称之为“寺子屋”。所以,在江户时代,日本的佛教就已经非常社会化了。

  在明治维新时期,佛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是怎么恢复的?

  斎藤明:明治政府强调天皇的中心地位,宣扬国家神道,发起了“废佛毁释”的运动,很多佛教寺院遭到破坏,但同时也激起了佛教界强烈的危机意识,促成了各大宗派的积极改革,实际结果是促进了日本佛教的新发展。1890年,明治政府在制定宪法的同时也制定了旧民法,其中的“家督相续”规定户主由长子继承,同时允许一般民众使用姓氏,这样就确立了“家制度”—世代相传的家族。这一规定极大地巩固了佛教寺院的“檀家制度”,确保了民众对所属寺院的责任义务是代代相传的。同时,明治政府还“允许”(某种意义上是“强迫”)僧人“肉食妻带”,也就是佛教僧侣可以吃肉、娶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和尚”、“出家人”了。从理论上讲,僧侣的世俗化和世袭化可以保证寺院对民众今生来世的经营管理永不断代,也就可以保证佛教的持久发展。一般来说,一个寺院管辖三四百户“檀家”就可以维持日常活动了。基于这样的体制,佛教在从明治时期到二战之后这样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但没有衰落,反而获得了比较安稳和良好的发展。

  二战之后,日本修订了旧民法,不再规定户主由长子继承,但“檀家制度”所形成的模式至今仍是维系寺院与民众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然而,现代社会很多人离开家乡来到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尤其是年轻人对寺院和祭祖活动越来越不感兴趣,不再很好地对当地的所属寺院尽义务。那么,寺院就会因为信徒支持不力而出现经费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后继者乏人(如住持的独子在大城市从事其他职业,不愿回到乡间寺院继承祖业),这些佛寺就难以继续很好地维护属民的祖先牌位或坟墓,甚至难以开展一般的日常祭祀活动。这是高龄化、单身化、少子化等社会问题给寺院和佛教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危机。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几乎完全依存于“檀家制度”和法事法务的村落寺院,近十几年来衰落得相当严重。当然,对像东京的浅草寺、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这样旅游收入很高的大寺院来说,不存在这种危机,因为他们早就不再以“檀家”为生了。

  总体来说,当前的日本社会,佛教徒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佛教的社会影响力要远大于神道教。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佛教深入文化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了解日本的佛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园艺、茶道、歌舞伎等传统文化,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日本人的思想与行为处事。

宝马牌公交车 发表于 2015-8-13 00:02

傅满洲 发表于 2015-8-13 00:26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日本人总是说“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