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哆啦A梦:伴我同行》最中肯的评价
可惜较真党都被情怀党淹没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86068/
童年过去,我离开了儿童片疏远了哆啦A梦;长大之后,我更热衷于青年向或是小众向的动漫。不过最近《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国内上映,吸引我去了趟电影院,看完之后却没有怀旧的感动,反而越想越不对劲,越分析越觉得可怕。
哆啦A梦的原著是由许多风格各异的作品组成的系列科幻喜剧,这次3D动画电影是将几个经典故事改编之后串联在一起的,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哆啦A梦存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主线情节?
如果从故事的开端来看,根据首章《从未来之国千里迢迢而来》的剧情,哆啦A梦似乎是励志向作品,野比大雄理应被改造成社会上的强者,然而在后来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成年之后的大雄还是那副吊儿郎当样,只是能娶到静香。
与娶静香关系最大的两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原作创作方向的转变和升华。《雪山上的浪漫史》实际上是讽刺性作品,嘲笑了男生刻意设局骗感情的行为,大雄的动机不纯,这种行为并不光彩,所以才会变成笑话,那段订婚情节更倾向于嘲讽;《大雄的结婚前夜》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人格高尚的重要性,再引申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1999年版动画更是加入了救小猫送小猫的关键情节,也有夜间踩到花草都认真修复这样的细节,都体现出大雄的温柔善良——前贬后褒依据的是道德判断,两个故事都不渲染娶到美少女的喜悦心情,也不再提换掉老婆改变命运这回事了。
原本根据首章设定,大雄作为满身缺点的废柴,又要避免将来失败的人生命运,那么故事只能有两个走向,要么是搞笑型的烂泥扶不上墙,要么是励志型的努力改变命运,这两种企图在作品中都有出现,然而最终的主线既不是大雄培养失败始终一无是处,也不是努力提高自己变成社会精英,而是反过来挖掘出他身上的闪光点,那就是纯真善良的童心。
无论是和市井化的胖虎小夫相比,还是和品学皆优的出木杉相比,大雄虽然有着很多的不足,身上的功利色彩却是最少的。他太无能太没用,反而最纯真最有童心。
换句话说,大雄代表了成人社会的反面,现实社会是讲求功利的,总要看一个人“有没有用”,一个人为了融入社会,就要使自己变得“有用”,用功利来衡量人生价值。大雄无用却天真淳朴,拥有更纯粹的心灵,就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废柴形象超脱于功利世界之外。另一方面,大雄又代表了非精英的普通人,体现出芸芸众生的七情六欲,从毛病多多的平凡人身上发现心灵的闪光点,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照和肯定,这就构成了支撑作品的正能量。
从改造自己适应社会需求,追求世俗成功的功利倾向,转变为对赤子之心的坚守,境界自然提高了不止一筹。不过这样一来,故事的走向就已经背离了首章设定的线索,虽然大雄在未来娶到了静香,但是改造自己以便成人之后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为子孙后代创造好的生存条件,这个初始命题被淡化处理了,因此也就难以完美照应开头,无法圆满收尾。与此同时,机器猫既然成为了儿童世界的精神象征,那么必然是在成人之后会失去它,这在逻辑上是理所当然的,网上有很多盛传的哆啦A梦结尾,有的还很黑暗,其出发点便是在于此。
不仅如此,哆啦A梦作为正经的科幻喜剧,最突出的成就仍是探讨科学与人性的关系,这是科幻作品永恒的主题,也是那个年代动漫的主流风格,《铁臂阿童木》不也是如此么?《哆啦A梦》的巧妙之处在于采用了儿童日常世界来探讨重大问题。
哆啦A梦的道具五花八门,代表了科技满足人类欲望这个命题,人在不同欲望的驱使下运用高科技,又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体现出人性和社会的复杂。因为描写对象是群小孩子,儿童的欲望不及大人强烈,所以故事能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展开,但这又不削弱内核上的思辨色彩。藤子不二雄创作的《哆啦A梦》做到了以小见大,举重若轻,既能诙谐幽默,也能浪漫诗意,因此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广泛赞誉。
然而在如今的媒体宣传中,哆啦A梦往往被简单解读为满足儿童梦想的存在,就像圣诞老人那样给儿童派发礼物的角色。人们好像忘记了原著中常常暗含的道德训诫,得到某件道具只是故事的开始,后面的选择将决定结局的好坏,不少故事都是使用者动机不良,以高科技被滥用,导致崩溃性结果而收场的,对科技和人性的反思才是作品的精髓。
回过头来看《哆啦A梦:伴我同行》,这个电影以追根溯源的方式,重拾了原著首章的设定,并做了进一步的强化,于是乎科学色彩被淡化了,主题回到了改变命运上来。然而一旦脱离了原作调侃式的喜剧氛围,真正在现实的意义上,将娶到美少女作为人生目标来奋斗,不仅有物化女性歧视胖妹的嫌疑,而且格调着实不高,根本就撑不起励志的主题。对于励志类作品来说,同样需要超越庸俗功利色彩的高层次目标,才能使主人公的奋斗获得升华。
毕竟原著在事实上是以科学幻想为支点的日常生活喜剧,并非励志动画,也不是恋爱作品。《哆啦A梦:伴我同行》以全3D的画面,现实化的风格,将喜剧转变为正剧来讲述,气氛已经完全不同。仅凭原作几个相关的情节,根本完成不了励志或是恋爱的叙事逻辑,反而将原作前后意向不一致的地方暴露出来了。
假设大雄立志改变自己,成年之后就不该是那个样子;假设这是描写青梅竹马之间的爱情,怎么又不见两人逐渐加深感情的过程?
这部电影可怕之处在于,它将初始设定中的功利性因素放大,并以此重新整合了剧情。娶个美少女就是人生幸福,哆啦A梦帮你把妹,从小学生的时候抓起——电影实际上灌输了那种“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主义观念,大雄为了娶到静香从小努力,直到最后成为胜利者。
对《雪山上的浪漫史》的改编,尤其体现了价值观的转变。像这种算计女人感情的行为,原本是受到讽刺和挖苦的,而在这次的电影版上却是明贬实褒,最后不仅没失败,反而超额达成了原本就很功利的目标。穿越过来的幼年大雄尽管表现不佳,却获得了静香的告白,与成年的自己一道,不仅能挽回过失,而且在把妹上做了接力。
《大雄的结婚前夜》,99年版的场景是淳朴的乡间而不是繁华都市。成年大雄与老师对话之后,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满天繁星下,呼唤哆啦A梦的名字。静香是在酒店里试婚纱,晚上在家里与父亲有对话。静香的父亲,大雄的老师,都是老知识分子的风范。换到这部新电影,故事场景被移到梦幻般的城市中心,静香的家里如高级酒店般奢华,爸爸像个大老板,同样的台词在富丽堂皇的环境中说出来,已经没有了那份质朴。娶个大老板的掌上明珠,倒是真的能改变命运。老动画里面救小猫送小猫等温馨情节也不见了。
时代真的变了,在《哆啦A梦:伴我同行》中,着重刻画大雄处心积虑求娶静香,为生存敢于和胖虎打架,却不见他待人待物温柔善良,而静香也不再是邻家小妹,现在已被塑造成高岭之花。安倍政府将哆啦A梦作为文化软实力代表,电影中14年后的东京像个未来社会,尽显超前的科技,极致的奢华,竭力向观众输出日本富裕先进的高端形象,掩饰这失落的二三十年。
遥想哆啦A梦诞生的1969年,那时候日本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哆啦A梦展示着各种未来科技的同时,日本产品也在世界各地逐渐热销起来;几十年之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的产业,日货的市场都在不断萎缩,哆啦A梦现在变成了屌丝的意淫,政治的符号。
文化需要正本清源,对于当年的小读者来说,哆啦A梦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发明的兴趣,上天入地探索世界的愿望,这才是该系列作品最积极最被大众接受的地方。如今这部3D电影却将哆啦A梦演绎成屌丝追女神的庸俗戏码,连真正的励志都谈不上——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不是靠娶个美少女来完成的。
这样的动画作品现在还少么?某个弱受的少年,因缘际会获得神力,于是付出不多的努力,就能轻易改变命运,最后抱得美人归。机器猫就是神力,静香就是美少女,只可惜原著设定有限,大雄暂时还开不了后宫。
无非是商业资本灌给大众的迷魂汤,给你幻想,给你宽慰,同时又麻醉你,让你停留在虚幻的美梦里,失去警觉,不知不觉中沉沦下去。
情怀,情怀,情怀在哪里呢?
好比《仙剑奇侠传》,初代有着浓厚的草根意识,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等到八年之后的仙剑二,李逍遥摇身一变成了蜀山掌门,王小虎成了名门新秀,哪里还是当年的平民立场?哪里还有前作中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
今敏的《妄想代理人》中,有个名为玛洛美的玩偶,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的逃避,如今的商业推广是想将哆啦A梦变成玛洛美么?借哆啦A梦逃避现实的人,真该醒醒了,机器猫原本不是这样的。 本帖最后由 luoyianwu 于 2015-6-13 23:05 编辑
原作☆强奸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导演太low,只能看到原作表面的东西,因此对人物关系的理解都是小学生作文水平的。
而之所以卖得好,也是因为受众太low,对原作的理解只限于表面情节,自然会被片子蓄意制造的童年情怀所打动。
和这几年水田剧场和原创都差不多,脚本只能get到藤子的叙事结构,但里面没有原作那种SF和哲学兼顾的内涵。人鱼大海战和道具博物馆甚至看起来像流水帐一样烂。
不过这文章写得也不怎么样就是了,后几段明显想太多
机器猫既然成为了儿童世界的精神象征,那么必然是在成人之后会失去它,这在逻辑上是理所当然的
屁
蓝色窗帘。人家只想你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本帖最后由 southleaf 于 2015-6-13 23:00 编辑
坦白说,stand by me让我打分也不会给高分,童年回忆加成很多。整部影片里除了小部分原创(原创部分也不好),硬生生堆砌起所有原作片段,铺垫和过渡做得并不自然。
啥东西都能上纲上线你也真是叼的不行,这文章水平也不怎么样,明显想太多…… 本帖最后由 境宗久 于 2015-6-13 23:14 编辑
在别处的评论,还是发到这里吧。不过稍微修改了一下。
这部作品说是哆啦A梦,但是实际上无论是故事的改编,还是角色的塑造,都与原作以及水田版动画的刻画相去甚远。
这部作品将大雄的缺点无限放大,很容易给人一种“大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柴,要不是有哆啦A梦就是废人一个”的印象,但是这与原作对大雄的刻画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于是这部作品很容易使得观众对大雄的印象出现严重的偏差。
这种人物塑造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大雄。比如小夫和胖虎,在这部剧场版中除了成年时的片段以外,基本上都是恶役的形象。在藤子老师的笔下,大雄对于胖虎和小夫来说就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正是因为非常好的朋友所以怎么欺负大雄都没有关系”。并且这种微妙的关系大雄和哆啦也是非常清楚的。这一点在大长篇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可惜的是,在这部3D剧场版中,这种复杂的关系被莫名其妙地脸谱化了。
而且哆啦和大雄的关系、哆啦和世修的关系在这部剧场版中的刻画也完全违背了原作的本意。“哆啦A梦看到大雄太废柴不愿意陪着大雄、世修强行按住哆啦A梦的鼻子强制哆啦A梦留在大雄的身边”这种独创设定既和原作故事极度不符合,又违背了藤子老师毕生的理念。就比如@Cristaldo曾说的那样,在藤子老师笔下丽璐璐为了换取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铁人兵团》),但是在这部3D剧场版中八木龙一和山崎贵却强行将哆啦A梦奴隶化,不得不令人慨叹丽璐璐的牺牲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再比如,在这部3D剧场版中,只要大雄遇到困难哆啦就会毫不犹豫地拿出道具。而事实上藤子笔下的哆啦是不会如此迁就大雄的,哆啦帮助大雄的目的是让大雄更好地成长而非为达成某项目的而选择一味迁就。这种都合主义实在不能不令人遗憾。
这部作品在商业层面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惜的是当很多人为这部作品落泪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部作品也许和真正的哆啦A梦相差的实际上是比较远的。 本帖最后由 境宗久 于 2015-6-13 23:13 编辑
luoyianwu 发表于 2015-6-13 22:36
原作☆强奸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导演太low,只能看到原作表面的东西,因此对人物关系的理解都是小学生作文 ...
非常不赞同把这个3D剧场版和2D水田剧场版划等号。3D剧场版除了配音以外主要STAFF基本上都并没有深入接触过哆啦A梦。
另外,鱼人大海战被拍烂了毫无疑问,但是秘密道具博物馆的优点远大于它自身的缺点。
哪怕这个3D剧场版对人物关系的理解能达到秘密道具博物馆的10%,我也不会对这个3D剧场版这么不满。 主楼说的简直就是屁,明显想太多。
7楼说到我心里去了,整部片最不爽的就是这个鼻子设定。这让从小受到《马克5号》教育“机械生命也是生命”的我完全无法接受。 本帖最后由 luoyianwu 于 2015-6-13 23:38 编辑
境宗久 发表于 2015-6-13 23:10
非常不赞同把这个3D剧场版和2D水田剧场版划等号。3D剧场版除了配音以外主要STAFF基本上都并没有深入接触过 ...
3D剧场版把哆啦当摇钱树、情怀片
2D剧场版和TV版把哆啦当纯粹的子供向,原创集经常出现和原作氛围完全不符的奇葩剧情和道具。感觉看水田剧场版像在看同台的蜡笔小新。
虽然诠释原作的着眼点不同,稀烂程度是差不多的。
道具博物馆从剧情到细节无处不充满槽点,好比警官和反派莫名其妙的决斗、反派莫名其妙的动机、机器莫名其妙地暴走。预告片和宣传也透着一股和3D剧场版类似的情怀味。看点大概仅限裸体静香和系列质量数一数二的萝莉了 本帖最后由 境宗久 于 2015-6-14 00:01 编辑
qwxbtgb 发表于 2015-6-13 22:51
似乎少提了个世修和蓝胖子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在于主角变了,藤子老师设定的主角蓝胖子,水田版则变成了大 ...
哆啦A梦本身就是双主角的作品,否则的话大长篇的标题也不会以“大雄”开头。
另外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这个3D剧场版和水田的2D剧场版除了配音相同以外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3D剧场版中的人物刻画也与水田哆啦对各角色的刻画相去甚远(甚至冲突)。
新铁人的一些新加入的元素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话题,这一点我相信在其它与哆啦A梦相关的帖子中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了。(我本身是很喜欢小黄鸡这个角色的,但是我也理解为什么一些fans并不喜欢这个角色,我想这恐怕是很难最终得出一致性的结论的。)
而新大魔境的话,大雄也好胖虎也好,均与Peko有着较强的互动,两者都是需要兼顾的。对于胖虎与Peko的关系,在Peko舔胖虎的眼泪的时候已经刻画得很充分了。大雄与Peko的互动以香肠作为线索,而大雄与Peko在夜晚的对话也是基于这一线索的。 什么叫想太多,都不记得原作长啥样的人,当然想不出什么,只能跟着情怀走啦 吉:幸亏我没看
看你们的评价我给恶心到了 从制作到宣传都是瞄着情怀党的,一小咗死宅较真党人家不在乎 本帖最后由 境宗久 于 2015-6-14 00:10 编辑
luoyianwu 发表于 2015-6-13 23:26
3D剧场版把哆啦当摇钱树、情怀片
2D剧场版和TV版把哆啦当纯粹的子供向,原创集经常出现和原作氛围完全不符 ...
哆啦A梦本身就连载于读者群体定位为小学生的杂志上,对于TV版而言大山版和水田版也均是收视群体以小孩为主的全年龄向作品。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哆啦的动画就是“纯粹的子供向”,并且事实上水田哆啦反而有着很多小孩并不一定能够看得懂得故事,很多故事的演出也远远超出了子供向的范畴(《45年后的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至于原创的剧情和道具,首先必须得承认确实有不少原创的剧情和道具的质量并不能称得上有多高,但是另一方面水田哆啦也确实存在着很多优秀的原创故事,比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哆啦A梦漫长的一天》。故事一多,自然质量也就会参差不齐,包括原作漫画照样也是如此,比如《无人岛3000天》就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
至于秘密道具博物馆,警官和反派的决斗实际上就是通过类似于卡牌动画回合制战斗的方式,一方面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展现道具之间“相克”关系,并且从本质来看这段剧情就是为了搞笑才加入的(哆啦认为战斗很激烈但是大雄则完全冷掉了)。另外反派的动机和机器暴走的原因也在剧中做出了交代。而且道具博物馆对哆啦和大雄的友情的刻画和3D剧场版也并不是一个风格,道具博物馆对人物关系的刻画无论是对寺本监督而言,还是对于水田哆啦而言,都保持了一贯性。道具博物馆唯一让我不满的就是长腿哆啦的战斗看着太囧了(不过确实也有很多人很喜欢这一战斗,也许在这方面我算是异端Orz)。 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是在关键的地方,和原著的精神背道而驰
但我还是得说,我被感动了,感动我的不是山崎贵,是哆啦A梦,其实只要有那些画面和台词,我还是会去坐在电影院看的吧 用那个蛋机器绑票+洗脑少女只迷恋自己
你光看文字描述,这根本是人渣行为 看那个爱情蛋的桥段真的恶心坏了,以及把和胖妹结婚与公司破产揭不开锅盖等人生失败的意向绑定起来,相对的娶了静香就意味着人生成功这里太恶意了。
还有搞不清楚的就是静香为啥会爱上大雄,按自己的话是需要照顾,她父亲挤了半天也没挤出来啥,这个讲不清楚主线支离破碎的感觉。不敢说故事映射了什么,至少本事有点猥琐和逻辑混乱。 当然,3d技术本身还是不错的,挺精巧的,基本很满意。 本帖最后由 Cristaldo 于 2015-6-14 09:36 编辑
顶楼前面说的不错,但到后面有点过度解读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顶楼提到1999版《大雄的结婚前夜》中的很多细节,并非出自原作,而是另一位藤本先生——编剧藤本信行的手笔。由他担当脚本的中篇剧场版“感动系列”——《大雄的结婚前夜》、《对奶奶的回忆》、《加油胖虎!》、《我出生那一天》,都在原作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比这次的3D剧场版高出不止一次档次。藤本信行今年1月去世,享年仅57岁,作为唯一横跨大山版和水田版的脚本家,非常令人惋惜。
至于2D的水田版新番,在这个楼的一些回复中纯属躺枪。比如把道具博物馆跟几乎是全系列最失败作的人鱼大海战相提并论,完全不可理解。仅就剧情而言,我认为道具博物馆甚至超过藤子老师原作的大魔境(狗王国)。在整个解谜过程的剧情中,通过伏笔和烟雾弹设了一个相当巧妙的局,就这还能被说成是流水帐?“道具对决”那一段也被拿出来黑,更加不能理解,难道看不出来这段戏是故意用了舞台喜剧式的夸张来加快节奏么?当时看得简直笑死了。当然,道具博物馆也并非没有可以被黑的地方,比如一些和原作违背的世界观设定什么的,但是和轻松有趣的剧情,以及16楼所提到的对于人物关系的刻画相比,个人感觉那些缺点都是次要了。
就像19楼所说的那样,某些“大山原教旨党”或者“漫画党”(并非针对这个楼里的回复,在豆瓣和2ch有些讨论更典型),对于水田版的批评根本就是吹毛求疵、舍本逐末。漫画版哆啦A梦当然是藤子老师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传世经典,但是动画版哆啦A梦也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却离不开很多优秀动画人的心血和汗水。这里面就有前面所提到的藤本信行、寺本幸代,还有大山版时期的芝山努、原惠一、森胁真琴,水田版时期的大野木宽、高桥涉等等,都是很有才华的动画人,他们的成就往往被“原作”光环所遮掩。以前看到还有些人一直把根本没有直接参与创作哆啦A梦的安孙子素雄(藤子不二雄A)也称为作者之一,却没有意识到监督、脚本这些动画人为这作品所做出的贡献,其实挺可惜的。
另外,如果说现在的哆啦A梦动画“像在看同台的蜡笔小新”,那么我觉得这反而像是表扬了。虽然我不是蜡笔小新整个系列的粉丝,但是不得不承认,战国大合战、大人帝国的反击这两部蜡笔小新剧场版作为动画电影在艺术上的成就,没有一部哆啦A梦剧场版能够赶得上(包括藤子老师大长篇改编的动画)。即使是近两年,蜡笔小新剧场版虽然票房仍然远不如哆啦A梦,但却是最受好评的日本国产电影之一。当然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哆啦A梦这个系列。 qwxbtgb 发表于 2015-6-14 00:14
这个是原作,野比一直是个人渣,蓝胖子的故事起点就是个黄毛野比ntr出木衫的故事,而且故事中野比不止一 ...
这是原作,但大雄不是人渣。他是个有很多缺点,却经常反省自责的人。
原作也从未表示过原本未来静香会和出木杉在一起。 安倍政府将哆啦A梦作为文化软实力代表,电影中14年后的东京像个未来社会,尽显超前的科技,极致的奢华,竭力向观众输出日本富裕先进的高端形象,掩饰这失落的二三十年。
这话一说……我瞬间就 中肯 然而一旦脱离了原作调侃式的喜剧氛围,真正在现实的意义上,将娶到美少女作为人生目标来奋斗,不仅有物化女性歧视胖妹的嫌疑,而且格调着实不高,根本就撑不起励志的主题。
看到这里就觉得心里不爽了,是不是一定要青史留名才是励志啊?能娶到美少女难道不是最励志的事吗? 同去的妹子看到结局的时候表示:
野比和蓝胖子才是真爱,“静香算是怎么回事啊”
“永远在一起“这种发言,野比也只和蓝胖子说了 觉得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
但哆啦a梦要走那段我还是看哭了。。。 印记蛋原作我也不喜欢……剧场版中加入这个故事感觉不是很舒服
----发送自 HUAWEI HUAWEI P7-L07,Android 4.4.2 之前在微博也有看到关于对胖妹和静香的处理的批判,我那时回复说,电影要把几个情节联系起来,还要加入大雄的变化,进展得太快,就容易让人只注重容易看到的地方。
比如静香,每个人都能看到她很漂亮,3D尤为美丽,但你就忽视了最初世修和哆啦A梦观察大雄时,大雄被胖虎小夫欺负,静香挺身而出保护大雄。
这一点看漫画的人应该都能看到,大雄很容易被美貌吸引不错,但能成为一个人心灵支柱的,远不是美貌这种东西。几年前看家教reborn时也有类似的桥段,最初在学校备受嘲讽欺侮、学习不好没有人缘运动也不行的纲吉喜欢全校偶像京子,他去上学,只是因为学校有京子。
大雄不是以娶美少女为目标,他想娶的是静香。世修说“19年以后你总会结婚”时,他问的是:“对方是谁、是不是静香?”
他想娶静香,是因为他喜欢静香。
说得俗一点,那就是他痛苦生活中的光,比考大学挣大钱重要无数倍。激励你改变命运,自然要从此着手。你跟他说其他的,他不一定有切肤之痛。
所以说大雄娶到美少女的,而且把静香简单等同于美貌就来批判的,估计也难以理解胖妹。
电影和细心地将哆啦A梦来到之前的胖妹描绘出来,就像第一话的胖妹一样,她粗鲁不讨喜,但最重要的是她和胖虎一样,欺负大雄,嘲笑他当众出丑。而哆啦A梦来到之后,电影只用一个镜头交待了胖妹的转变:大家一起在空地玩乐时,胖妹低着头认认真真地画画。这也就和之后电影特意加的设定息息相关——在单身聚会上,长大的胖妹真的成为一位漫画家。
说静香是同情大雄而后者毫无长进的,前一个命运中大雄更惨,连大学都没有上,他失学在家和自己开公司之间有差不多10年时间,跨越了这个命运中大雄与静香结婚的年龄,静香怎么就没有来同情一下?
浅薄。
————————————我是改变话题的分界线————————————————————
这部电影我喜欢和不太喜欢的地方都好多人说,我就不赘述了。身为20+年哆啦A梦迷,我对电影挺满意的。
除了最早的国内引进,我几乎没怎么看过大山版。一直看的都是漫画,长大后网络方便了就开始看水田。我猜很多80后的经历都跟我差不多。
水田版的进步有目共睹,从最初随便增加搞笑桥段,到现在时常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改编和原创,期间都能看出制作人员的努力。面对新的观众群,水田版向原著靠拢的同时,也必然会有各种符合时代特点的改变,比如给哆啦A梦添一点萌要素,表情相对夸张,时而煽情。
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05-07和最近几年的水田版。
说到底,能原创出《禁语马克笔》就是实力的体现。不是每个子供番都能做出“语言是有力量的”这种发言并用明白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关键问题就是电影太短导致原作各种通过日常而实现的铺垫和细节刻画完全丢掉了,简单粗暴地串联七个短篇,导致很多人的性格都变得脸谱化和简单化
批判的文章偏偏全都是只看完这部剧场版就张嘴便来,有个屌办法
所以这也是这个剧场版的失败之处呗 qiysun 发表于 2015-6-14 09:01
之前在微博也有看到关于对胖妹和静香的处理的批判,我那时回复说,电影要把几个情节联系起来,还要加入大雄 ...
“大雄不是以娶美少女为目标,他想娶的是静香。”这一句是最关键的,也是一些黑大雄的人所没有意识到的问题。静香的魅力并不只是来自美貌,在她的身上能看到很多美好的品质。特别是有独立精神、能担当、敢于主动表达自己的爱,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优点。
所以在看过藤子F不二雄老师塑造的众多女性角色之后,我仍然认为静香在其中能够排进前5名。
大雄愿意为这样的女生而付出,这是真爱,有哪里错了么?
另外,还有一点,关于胖妹,大雄对她从来没有喜欢的意思,为什么会有人强求大雄去娶一个不喜欢的人?这又是什么心理? 你看到什么,便是你内心的反应,同样是静香,有人看到一个拥有美好品格的女孩子,有人看到富家子弟。同样是机器猫,有人看到童年回忆,有人看到安培政策。我只能说,对于一部充满着童年回忆的温馨电影,有些人满脑子上纲上线,不觉得无趣了一些么? 云归无处 发表于 2015-6-14 09:45
说实话我一直在期待电影里大雄放弃使用蛋
结果还是用了……真是把我恶心的不行 ...
别忘了大雄才10岁。他在哆啦A梦陪伴下的成长,就包括从这样的事例中得到教训。
qwxbtgb 发表于 2015-6-14 00:14
这个是原作,野比一直是个人渣,蓝胖子的故事起点就是个黄毛野比ntr出木衫的故事,而且故事中野比不止一 ...
我知道是原作
这个故事作者立意还是很正确的,想搞歪门邪道俘获女孩子心的野比在这个故事里被一身正气的出木衫爆成了渣渣
教育小盆友想泡妞要走正途
RE: 对《哆啦A梦:伴我同行》最中肯的评价
地上的苍蝇 发表于 2015-6-14 10:06你看到什么,便是你内心的反应,同样是静香,有人看到一个拥有美好品格的女孩子,有人看到富家子弟。同样是 ...
人家本身就是靠情怀骗钱的商人,别扯上童年就非得高大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