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拯救万千少女 于 2013-11-3 19:28 编辑
其实写这篇只是借题发挥而已。因为闲着无聊所以尽管离年底还早但还是开始总结今年的动画了。(这是本人年底的习惯而已)去年记得是搞了一个年度动画大排行。今年怎么说也得弄点其他花样。在年初的时候想着用15分制标记每一部动画,便于年底统计排次,结果没有坚持多久就废弃了。[动画本来就是娱乐作品,严格的量化评分实在是蛋疼]醒悟得这么迟实在是惭愧。但是我还是姑且扫了下观影记录,粗略选了三十几部,打算在里面选个十部作为年度推荐动画。 我看着清单,勾出了三四部,然后就难以下笔了,貌似好多作品都差不多,只选十部的话会顾此失彼,那就提高一下门槛只选五部好了,结果还是头疼。那么好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只选一部好了。我灵光一闪,用键盘打出了三个字---萝球社。
先不管我脑内是通过什么样复杂的算计得出这么诡异的答案的。总之这么一来,我必然会遇到以下这些场景:
场景一---百度知道 某:2013年最好看的动漫是哪部? 我回答:萝球社。
场景二---QQ 某好友:今年有什么动画值得推荐吗? 我:萝球社。
场景三---论坛 某楼主:看什么样的动画显逼格? 然后下面一堆杂七杂八的自由言论。 我默默回帖:萝球社。
你要是觉得我给的答案不认真,没道理,不让人信服,那我无从辩驳。但在此之外,你是否认真审视过上面这些场景中的三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2013年最好看的动漫是哪部?”这个“最”字就明显充满了槽点。当然要是提问哪部是最火的动画,那我必然不假思索地说,是进击的巨人。但“好看”这点,与其说是取决于作品本身不如说是取决于观众自己。比如Kill la Kill,就好比一个大JB,逼松的觉得爽,逼紧的觉得难受,是处的话就根本插不进去。
第二个问题,“今年有什么动画值得推荐吗?”提到推荐,9月的时候我给一个同学推荐过花牌情缘,她看了几集倒是很客气地说好看好看,后来跑去看犬夜叉了。我还给另一个同学推荐过少女与战车,最后他又跑回去看柯南了。就在最近,我给一个看过fate/zero和fate/stay night的朋友推荐魔法少女伊莉雅,结果也是毫无回信。其实我手上还有有顶天家族、银之匙和京骚戏画想要推荐出去,可细细一想,这些作品也并不是平时不看动画的人一看就会喜欢上的。而“今年有什么动画值得推荐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问人自己是不怎么看动画的。对动画没什么执念的人,自然也无法完全感受这些推荐动画的各自的独特魅力吧。
最后一个问题,“看什么样的动画显逼格?”说到逼格,最先让我想起来的就是拿着庵野秀明的EVA去套各种心理学社会学神学,分析出各种内涵。当然这种例子已经过于陈旧了。体现逼格也许用押井守,也许用今敏,甚至还可以用宫崎骏新海诚什么的去忽悠妹子,让妹子刮目相看。到了逼格晚期,也许什么作品都可以大谈言论,白学春学,杂糅各种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但我仔细想了想,果然看动画是没有逼格可言的。并不是因为你对作品挖得不够深,而是你以动画为基点的这种探求,在常人来看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不以动画为主流的圈外,没人会注意你,萌豚和大师没有区别。或许大师可以更好地把动画内容外扩到普世价值观的审美,但宣扬这种审美何必扯上动画呢?归根到底还是通过向外界进行自我辩解达到自我认同罢了。庵野押井守这些老一辈且不说,像是psycho pass、自新世界这种,也是新一代创作者在寻求自我认同吧。
说完这三个问题,我一句轻佻的“萝球社”又有何不可呢。满足自己审美,自我认同。虽然是流水线动画但客观来说也是一部合格并且有自己魅力的作品。有歌听歌,有萌卖萌,有球打球。剧情看完不过一个月就忘光,但下一季出来还是去看。正可谓捏来没有三两重,来年还看萝球社。流水卖萌没追求,来年还看萝球社。横眉冷对千夫指,来年还看萝球社!
真实场景: “喂,最近啥好看啊?” “没什么,都差不多,自己随便扫扫找喜欢的吧。” “你最喜欢哪一部?” “萝球社。” “那个我第一季就弃了啊,你别开玩笑。” “没开玩笑啊。” “靠。。。”
(注:文中所提的动画便是年度推荐动画,范围是在2013年内完结的TV动画和还在播放的十月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