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72|回复: 26

[其他] 有谁试过bamboo三代的笔能否和电磁屏通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是用wacom电磁屏技术的平板,什么note10啊,note手机啊都可以试试


目前搜到能通的笔
Thinkpad X201T的OEM笔
Wacom 17SX的UP-911E-02A    DTU-710的UP-818E-83A    PL900的UP-817E-77A
不过大部分都是512级别的,相比淘宝上群魔乱舞的ome笔,还是wacom自家的靠谱些,不知道能不能通用?至于1.7号开卖的bamboo Stylus feel,看了一下数值和那个和one系列是一样的,体积参考中间这个,拿起来算不上多舒服,而且没橡皮擦。只等当末尾备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官网的说法是,现在的专业版(比如影拓,新帝。)用的笔是不能和tablet的笔通用的。
实际上就没测试过了……
不过估计因为驱动的限制,就算能够通用,也无法识别侧倾之类的用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影拓肯定不能用,我以经试过了,但竹子系列的和ome的笔区别很小,都是单按键,能通用也算福音了,希望手里有板子的筒子现身说法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note自己可以通用,就算256的牛一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ak123于2012-12-07 02:18发表的  :
影拓肯定不能用,我以经试过了,但竹子系列的和ome的笔区别很小,都是单按键,能通用也算福音了,希望手里有板子的筒子现身说法一下

bamboo是可以用的,在sbwacom出tablet drive之前,xt系列的用户都是去官网下载bamboo板的驱动……
简单说,现在wacom产品有三种,一种是签字版,无压感的。一种是bamboo-tablet系列的,性能偏弱。一种是wacom自己的高端产品用的。(这个又有两代,影拓早期的笔和后期的不通用。)但是我不懂的是,影拓早期的笔是否是和现在bamboo-tablet系的是通用的。(似乎是不是,但是没有实际测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nonmoi于2012-12-07 08:50发表的  :


bamboo是可以用的,在sbwacom出tablet drive之前,xt系列的用户都是去官网下载bamboo板的驱动……
简单说,现在wacom产品有三种,一种是签字版,无压感的。一种是bamboo-tablet系列的,性能偏弱。一种是wacom自己的高端产品用的。(这个又有两代,影拓早期的笔和后期的不通用。)但是我不懂的是,影拓早期的笔是否是和现在bamboo-tablet系的是通用的。(似乎是不是,但是没有实际测验过……)
也就是说竹子3的笔可以通用到平板上吗?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ak123于2012-12-07 08:57发表的  :

也就是说竹子3的笔可以通用到平板上吗?确定?
不敢说100%,因为我说的这个是bamboo1-2的时期。不知道现在的bamboo和tablet是不是一回事了。(tablet似乎最近5年内一直没更新过)
这样吧,等我下周闲了把x61t带去朋友家试试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nonmoi于2012-12-07 09:31发表的  :

不敢说100%,因为我说的这个是bamboo1-2的时期。不知道现在的bamboo和tablet是不是一回事了。(tablet似乎最近5年内一直没更新过)
这样吧,等我下周闲了把x61t带去朋友家试试看吧?
那太感谢了,我刚才蛋疼的试了一下,新版的bambo驱动已经不能用到平板上了,没有任何压感

见过个说法,bamboo几代间的笔可以通用,实际如何就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ak123于2012-12-07 09:42发表的  :

那太感谢了,我刚才蛋疼的试了一下,新版的bambo驱动已经不能用到平板上了,没有任何压感

见过个说法,bamboo几代间的笔可以通用,实际如何就不知道了


笔是可以通用的,至少1-2代是。(2代就是产品线拓展,支持多点触控,本身电磁技术没有改变。)
不过我可能要等到下周末了,因为正好期末,还有论文要写。》—《
你现在大概也能理解我对微软那种摄像头的万用压感笔的期待了……wacom真的是很讨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重装了驱动,cs6又开始延迟了,真搞不懂wacom的驱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猜测是靠摄像头记录路径,然后根据移动速度来算出压力什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胡说于2012-12-07 10:53发表的  :

摄像头压感?那种大概短时期内还是无法应用于绘画等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吧

PS:竹子是单按键吗?我怎么记得笔上有左右键设置?

两个摄像头,靠像素取样来确定位置(有点类似livescript的那种特殊纸在屏幕上的应用)精度应该比电磁更高,理论上来说响应速度也不会差。内置压力感应装置的话自然就有压感了,有水平仪的话还能测倾角,剩下的就是软件的问题了。还可以如同楼上说的加上速度的输入,(比如用毛笔笔刷,停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晕开很厉害XD)

压感这东西其实不难,现在已经有电容笔带压感的,无非是笔里头有感应器,然后把数据通过蓝牙之类的发给设备内的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电容笔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精度不行(笔尖太细就无法识别)直观的说就是一个笔画写到一半提笔再接着写的话,两边就对不上了。《---这个问题是理论上无法解决的,就好似电磁笔总会差几个像素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总觉得以现有的例子,巨硬的新概念设备最好不要报以过高期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胡说于2012-12-07 10:53发表的  :

摄像头压感?那种大概短时期内还是无法应用于绘画等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吧

PS:竹子是单按键吗?我怎么记得笔上有左右键设置?
搞错了,是双按键的,而且平板驱动里也有,看了下官方,竹子三代的笔可以用在二代板上,但无法确定能不能用在平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woodey于2012-12-07 10:47发表的  :
是的,我重装了驱动,cs6又开始延迟了,真搞不懂wacom的驱动
最新的还是个beta,wacom赶紧放正式驱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胡说于2012-12-07 11:15发表的  :

问题是受限于摄像头的镜头角度等硬件限制,会不会因为镜头畸变之类的问题导致画笔在屏幕各区域输入判定的差异?比如摄像头扫描的中心区域很准,但是周边就偏差越来越大之类?
毕竟在日常应用上,几个像素差距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绘画等领域,大于5个像素的偏差就严重影响心态了。

PS:有演示视频么?

有,微软之前有放出过,但是我一下找不到了(用camera stylus什么找出来的都是带电阻屏相机orz)。
这个技术应该是从PPi收购获得的。
回头有空再详细找找看。


相关英文报导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 ... lus-for-any-screen/
这个应该是原本的报导
可惜没有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nonmoi于2012-12-07 11:53发表的  :


有,微软之前有放出过,但是我一下找不到了(用camera stylus什么找出来的都是带电阻屏相机orz)。
这个技术应该是从PPi收购获得的。
回头有空再详细找找看。
.......
这配图..........不是wacom的inking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ak123于2012-12-07 12:01发表的  :

这配图..........不是wacom的inking吗
inking是通过红外的,需要另外一个感应器。至于好用不好用,你只要买个国产的就知道了。wacom的唯一先进的地方就是号称可以把每一个笔画矢量化存储。但是实际上出来的评测效果据说很差,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改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nonmoi于2012-12-07 12:03发表的  :

inking是通过红外的,需要另外一个感应器。至于好用不好用,你只要买个国产的就知道了。wacom的唯一先进的地方就是号称可以把每一个笔画矢量化存储。但是实际上出来的评测效果据说很差,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改善了……
不过看结构图,貌似要赛电池啊,如果是5号的重量和厚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ak123于2012-12-07 12:06发表的  :

不过看结构图,貌似要赛电池啊

除了wacom以外,所有笔内附带功能(比如压感)的都必然要电池。(屏幕供电是wacom专利,而且也只能和电磁屏结合。原理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笔在屏幕上划动,里头有个元件通过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流为笔供电。所谓的电磁屏也无非就是里头有两个一组对应的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场,然后两边的磁场互相交叉形成一组无形的磁力线网格,然后通过探知磁场的变化来确定位置。所以电磁笔会有偏差,无非就是能探测到了电磁场差异是有下限的,而这个下限下形成的网格比像素要更大。Ntrig之类红外的则是通过用红外线来形成网格达到同样的效果。微软这种和那种用特殊纸的笔则是类似于·光电鼠标或者坐标的方法-屏幕或者纸上每个点都略微不同相当于其特有的坐标,然后通过笔上的相机来读出这个坐标。)
其实电池倒是无所谓,钢笔也有很重的,笔相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重量而是配重。不过如果由微软来做的话……也许前几代的配重会吃瘪……不过先出了再说吧,出之前wacom电磁屏无疑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nonmoi于2012-12-07 12:17发表的  :


除了wacom以外,所有笔内附带功能(比如压感)的都必然要电池。(屏幕供电是wacom专利,而且也只能和电磁屏结合。原理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笔在屏幕上划动,里头有个元件通过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流为笔供电。所谓的电磁屏也无非就是里头有两个一组对应的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场,然后两边的磁场互相交叉形成一组无形的磁力线网格,然后通过探知磁场的变化来确定位置。所以电磁笔会有偏差,无非就是能探测到了电磁场差异是有下限的,而这个下限下形成的网格比像素要更大。Ntrig之类红外的则是通过用红外线来形成网格达到同样的效果。微软这种和那种用特殊纸的笔则是类似于·光电鼠标或者坐标的方法-屏幕或者纸上每个点都略微不同相当于其特有的坐标,然后通过笔上的相机来读出这个坐标。)
其实电池倒是无所谓,钢笔也有很重的,笔相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重量而是配重。不过如果由微软来做的话……也许前几代的配重会吃瘪……不过先出了再说吧,出之前wacom电磁屏无疑是最好的。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无线充电技术转换率提高的话,wacom就呵呵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1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ak123

已经确认bamboo3的笔是不能和老的电磁屏(x61t)通用的,即使安装了驱动也不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nonmoi于2012-12-11 06:51发表的  :
@ak123

已经确认bamboo3的笔是不能和老的电磁屏(x61t)通用的,即使安装了驱动也不成。
劳烦哥们专门跑一趟了,该死的挖糠,这两天我去试试二代笔能不能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2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ak123于2012-12-11 19:32发表的  :

劳烦哥们专门跑一趟了,该死的挖糠,这两天我去试试二代笔能不能用吧



没事,也不是专门的……
可以试试2代,不行还是等wacom那笔出吧,bamboo的笔手感其实也不是很好,就是比较粗好捏而已。
还是不知道bamboo那笔是不是有笔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2 23:03 , Processed in 0.14892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