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31|回复: 32

[硬件] E-SATA 硬盘盒求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没有移动硬盘,这次打算搞一个
搭配WD500BEVT使用
元谷星钻Mini iPD-eSATA移动硬盘盒 这个怎么样?




京东149元?

听评论,接E-SATA必须插电源适配器.
有那种通过USB供电,E-SATA传输数据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3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用,感觉挺好的呃或者说没找到不适的地方

回LS不是免工具的,要上螺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欣有个乌鸦硬盘盒不错
快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求问,经常拔插读写可以不?速度能多快?想弄个1t放些收藏,已经有个120的usb移动硬盘,还要折腾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使用这个盒子 esata速度基本等于直接插sata口的速度了
举个例子
usb接口往笔记本上拷电影 速度在25MB/s左右
esata往台式机上拷电影   速度在75MB/s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楼上所说,ESATA其实就是外置SATA接口
因为是硬盘到硬盘的速度.会比USB提升很多很多...

记得以前有人说,ESATA也可以通过USB来取电啊
3L,可以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有出了USB和eSATA2种接口的设备,当插eSATA接口时用USB供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co 7962 很好用,不过是外部取电,esata很给力,可以上100M+,不过一般只有80+

经常插拔是没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的数据比较高,但实际用只比USB稍快一点点,也可能是山寨PC卡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用的盘不要弄硬盘盒,我见过几十起血淋淋的事例都是和拿非移动存储设计的盘外置有关。我有理由相信弄外置和大幅增加故障率有直接联系。他们不懂或抱侥幸心理,最后灰飞烟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楼上所说,ESATA其实就是外置SATA接口
因为是硬盘到硬盘的速度.会比USB提升很多很多...

记得以前有人说,ESATA也可以通过USB来取电啊
3L,可以么?
zmw_831110 发表于 2010-8-31 11:28

它自己有带电源的,所以我没有试过USB供电而用esata传输的情形,目前这个移动硬盘外借中,没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楼上所说,ESATA其实就是外置SATA接口
因为是硬盘到硬盘的速度.会比USB提升很多很多...

记得以前有人说,ESATA也可以通过USB来取电啊
3L,可以么?
zmw_831110 发表于 2010-8-31 11:28

元谷这个盒子自带一个电源,所以我没试过USB口取电
现在在外面出差,笔记本没esata口,等回家了试试看能不能usb口取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笔记本有SATA+USB二合一的接口,相应地应该有这种二合一的连接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9-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9-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WIN7 X64 SP1beta

麻痹的,现在开了AHCI后,系统启动缓慢....微软的beta的东西果然不能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esata的有没省掉盒子,只剩转接口的那种?还是这种方便,能把光驱也拆了外置。要盒子另买纯粹的储存盒。

另外要热插拔改动态磁盘就行。sata本来就支持热插拔,拔掉没任何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LZ我今天拿回移动硬盘,回家试过了

USB和eSATA同时接的时候,用的是eSATA,两种不同接口,在win7那个“安全删除硬件并弹出媒体”那里显示的名称不一样,两个都插上的时候显示的是eSATA+外接电源时候的那个名称

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款硬盘盒是可以以USB口供电的情况下用eSATA传输的,感谢LZ给我一个实践的机会,看来以后不需要外接电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LZ我今天拿回移动硬盘,回家试过了

USB和eSATA同时接的时候,用的是eSATA,两种不同接口,在win7那个“安全删除硬件并弹出媒体”那里显示的名称不一样,两个都插上的时候显示的是eSATA+外接电源时候的那个名称

所 ...
马金葛 发表于 2010-9-1 19:46


其实还是要小心
USB得2个都插上去,保证供电
长时间作业还是尽量插电源吧...

省得长期供电不良,对硬盘自身造成损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比USB快4倍

你也要考虑硬盘盒的质量
md2000 发表于 2010-9-1 11:11

顶楼那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achi是啥?现在装来得及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
插了e-sata口后安全删除那里没出现硬盘是怎么回事?
系统是2k8 r2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9-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9-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9-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3# yuxiao


试过了,连接esata口和usb线中那根负责供电的口,确实可以做到usb口供电,esata传输数据,但是感觉这么做似乎传输速度不如电源供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机箱内的sata口开机状态插上raid模式的盘可以直接认。没理由esata不可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esata需要插上后在设备管理器里扫描一下新硬件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esata接主板后面的口就和用u盘一样有可以断开删除
插机箱前置的(里面接主板上)就没有,和本机硬盘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只用USB供电会非常不靠谱,电压不足不是会坏掉硬盘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拷贝了一些文件
HDtune的数据在家里
实测,大文件,USB速度在34MB/S,如果是E-SATA,居然有超过100MB/S的速度
系统是WIN7 SP1 BETA
硬盘是WD5000BEV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ESATA接上就变成普通硬盘了……以前没AHCI的时候貌似还可以卸载来着
现在用完直接按开关断电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7 23:20 , Processed in 0.62652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