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4|回复: 8

[蛋疼原创翻译]Macworld 2010展会之iPad座谈会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4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Apple没有出席本届Macworld,这个座谈会只是主办方与几家科技类博客网站之间的交流,没有iPad实物出现。不过台上的五位嘉宾里有四位都在iPad发布会上试用过实物,他们是:

Jason Snell - Macworld主编
Dan Warren - Macworld编辑
Ted Landau - Mac Observer和Macfixit编辑
Ryan Block - GDGT编辑,Engadget前任编辑
Andy Ihnatko - 著名IT记者

原文地址:
http://www.tuaw.com/2010/02/13/m ... pad-event-liveblo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nyunreal 于 2010-2-16 15:43 编辑

翻译part 1:

这里在座的除了Ted之外,都参加了上个月的苹果发布会,谈谈你们对iPad的第一印象吧。

Dan Warren:让我觉得很意外的是,iPad用起来感觉非常的自然。就像拿到一本书一样,如何使用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事,你拿到手里不会为该怎么使用而感到疑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Jason:这可能跟我们已经使用过iPhone的用户界面有关系。

Ryan: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屏幕上展现的内容而服务的,比如网页浏览器,你一打开看到的就是你想看的内容,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

Ryan:我们现在拿在手里的模型跟实物一比实在是粗糙的很,真正的iPad感觉做工非常好,比我们想要的稍微沉一些,但是还在能够接受的范围。我对外观有些我的看法,我们稍后再说。

Jason:iPad的屏幕是4:3的,不是16:9。乍一看似乎是很奇怪的设计,尤其是在教主演示星舰迷航电影的时候,屏幕上下都是由黑边填充的。不过16:9的设备拿在手里应该会更不舒服吧。

Ryan:说的也是,观赏效果和舒适感有时候会有点冲突,要么做的太宽,要么就保守一点。Apple最终选择了4:3的比例,我觉得这个结果还不错。

Andy:说说我的第一印象。首先做工感觉非常好,给人一种很高档的感觉,完美无暇。然而上手之后你很快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剩下的只是完美的体验。光用看的跟实际用起来完全是两个感觉,现在很多人喷是因为他们没有实际摸过。

Ihnatko:说到这个,我觉得我们这些模型可以以$499的价钱卖给观众。谁想要骗点击率,就买它回去拍个巨模糊的照片,然后发在博客上,点击率就源源不断的来了。

Jason:有人觉得边框太大了,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手指需要有地方来握,而且这个握点又不能是触摸屏。

Ryan:这个我不能同意,iPhone的屏幕几乎没有边框,大家不也用的很好嘛。

Andy:iPad不太一样,还是需要一点握力来攥在手里的。正式发售之后估计会有人在背面贴些胶带来进一步防滑,这样就不会掉到马桶里去了。(笑)

Dan:我觉得也是,如果没有边框的话,你的手指就完全没有地方可放了。我们有些人自然而然的想要以iPhone的使用角度来看iPad,觉得那样的边框好像是毫无必要的设计,然而当你真的用到的时候,就会发现边框什么的都跟其他一样感觉不到了。

Jason:Ted也在我们现场,虽然他不是iPhone用户,不过正如Apple所说我们正在经历个人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会成为一个新的标杆性产品,所有这些触摸体验,更直接的交互。iWork也从mac移植到了iPad上,你觉得怎么样,这会成为未来笔记本和上网本的替代品吗?

Ted:就目前来看,我觉得iPad会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我很喜欢,而且我会买。但是就我感觉iPad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它不会代替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更复杂的计算机。

Ted:我不太看好Apple把这一套封闭的方式照搬到iPad上来。我来举个例子,比方说我的房子楼下一层很冷,怎么办呢,我手头有一个烤箱,我可以拿它来为屋子取暖。我把烤箱用一个插线板接到楼下屋子,结果通电之后不能用。于是我给客服打电话,他们就问“您使用的插线板上面有没有‘专为Cuisinart牌厨具设计’的字样?”,我说没有,于是我买了一个Cuisinart认证的插线板,但是烤箱还是不能用。没办法我又给客服打电话,这次我只好明说我是拿来给屋子取暖,不是用来烹饪,结果他们说“对不起,我们没有授权您那样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使用协议明确禁止了越狱行为”。(观众笑)

Ted:我说,我怎么用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啊?他们说有关系的,不正确的使用会干扰用户对烤箱的体验。他们还说对了,您烹饪的甜点也需要从我们授权的食品店购买,否则是无法正常使用的。不过您爱吃的那种小甜饼已经被我们的商店禁售了。扯太远了,如果我的烤箱是iPhone的话,我肯定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想做的往往是被限制不能能做的。

Jason:App Store这个模式在iPad上会行得通吗?我们在iPhone上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限制会不会束手束脚?

Andy:都有可能,如果这个模式成功的话还好,如果不成功的话,这些缺陷会暴露的更彻底。我心目中的个人电脑应该是几乎永远正常工作,绝不崩溃,而且总能运行我想要的软件。App Store这个模式制胜的因素之一就在于,用户牺牲了一部分自由度——对于某些用户来说可能并不需要这样的自由度——换来的是系统更加稳定。史教主在这一点上是一个独断专行的明君,他的权威不容你质疑,但是他又能给你你想要的东西,最终你是受益的。

Ryan:未授权的程序是不太安全,但是我们应该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加上个警告信息,我们的烤箱怎么玩是我们自己的事才对,对不对?

Jason:说的有道理,我觉得App Store之外的程序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只要App Store仍然是首选的发布方式。

Ryan:对,App Store在软件发布这一点上绝对是革命性的发明。但是Apple有他们自己判断对或错的一套方式,不一定会接受你的讨价还价。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加一个安全开关让用户能做他们想做的是件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nyunreal 于 2010-2-16 20:52 编辑

翻译part 2:

Dan:好吧我是水果青,虽然我同意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观点,但是苹果做事完全不是这个风格。苹果一向就是不给爱折腾的技术死宅面子,因为你们不是它的目标人群。不管我们怎么喷也好,喷完买或者不买也好,这毕竟是他们的产品,他们说了算。很有可能最后我们买是因为能越狱,然后舒舒服服用它做爱做的事,技术死宅总能找出一条破解的路子。我能理解为什么苹果为什么要阻止人们运行未授权的程序,不过我觉得他们总在这上面花工夫加大越狱难度没什么意义。

Andy: 说的就是嘛,其实就是做一个底层开关的事,而且其实售后支持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一旦出了问题,就让用户把那个允许未授权程序的开关关掉就是了(译者注:山口山玩家请删除插件和WTF目录),一切又能回到受老大哥控制的完美状态。

Jason: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Apple在mac之后又一次想要在个人电脑领域独辟蹊径,搞出一个前人没有想过的方向。你们觉得这种路子会成功吗?

Andy:我觉得是能成功的。电脑的存在意义不是为了折腾什么文件系统或者是浏览器插件,而是用来解决问题,我觉得iPad就是干这个用的。

Andy:这么说吧,作为一个用户,我对便携电脑的要求很简单。第一是我要在必要的时候写大段的文章,第二是我要能传文件上去或者拷文件下来。我觉得我的要求iPad完全能够办到。这样一个设备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会亚于mac电脑的诞生。

Ted:很多mac能干的事,iPad做不了。不过iWork移植到iPad上是个好的开始,很快日常工作的需要就都能在iPad上实现了。刚出的时候肯定想干啥干不了啥,不过iPhone刚出的时候也是这样,3年后你看iPhone到了什么高度。

Ted:我觉得现在能适应iPad的人,三到四年后可能就不需要笔记本电脑了。

Dan: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假设。我们现在看iPad和三四年后再看iPad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然而就像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一样,我们会接受这个新事物,它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占据我们家里的各个地方,沙发上,床上,厨房里。一个能在感官上适应你,而不是让你去适应它的设备是很有魔力的。

Andy:当然目前为止还都是理论上的推测,最终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Apple的发布会总是给人一种很有感染力的感觉,因为这个效果是他们表演出来的。比方说史教主在沙发上用iPad的时候,那个座位的高度是不是精心设计过,能让他以最好的角度使用iPad的呢?一斤多重的东西拿在手里,万一我们是站着或者是在很不舒服的一个姿势使用怎么办?假如我们要在桌子上使用或者在咖啡厅里掏出来的时候,会不会很好用,这都是个问题。

Jason:我们在发布会后的试用区拿到iPad的时候,是在一个很高的桌面上。对面就是苹果员工带着一种殷切的眼神注视着你和你手里的iPad,因为要是弄丢了,他的小命可能就不保了。

Andy:我们在演示上都看到了,英文字体很漂亮,以一个上网本来说的话过于华丽了,作为一个阅读设备够不够用呢?到时候才会知道。

Dan:我觉得效果挺好的,而且即使是在观看角度有些变化的情况下效果依然很好。

Ryan:上网本来讲离你的眼睛会比较远,要是在用iPad阅读的话你可能一直都是保持握在手里的状态。

Ryan:使用体验上iPad可能会没有笔记本电脑那么自由的感觉,但是使用起来依旧很方便。

Jason:我觉得外设会在使用体验里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支架、底座、保护套等等。

Ted:两种完全不同的使用环境。比较休闲的时候就是一个装b设备,像一本便携的书一样。但是你要做些更加严肃的工作的时候,就会需要键盘、支架这类的东西。

Jason:关于这个产品的各种小道消息已经流传了好几个月……

Ryan:其实十几年都有了。

Jason:在诺查丹玛斯第一次预言iPad出现的时候(笑)……电子书还是一种很新潮的玩意。按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样一个设备会对传统的纸书、报刊杂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Dan: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很像音乐产业刚开始革命的时候,厂商们首先关心的仍然是封闭的渠道和他们的利益。在一个便携设备里能存储你所有的收藏……感觉上是一个很方便的发明。但是我比较担心我们会因此而失去自由使用和分享这些收藏的权利。

Andy:归根结底它还是一台电脑,制造厂商的策略和媒体巨头的利益决定了一切。Apple准备采用的是epub格式,这已经被时间证明了具有很成熟的分享和借阅功能,甚至能适应电子图书馆的需要。所以想要把分享和借阅功能做好还是不难的,你的藏书库就好像一个微缩版的亚马逊书店。比如这本暮光之城我看完了不错,我加个签名就可以借给你看了。

Dan:没错,图书馆可能还会推出自己的客户端程序,当然前提是他们能拨出经费来做开发的话。

Dan:我们都知道了在音乐产业里发生了一场关于是否采用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争执,最后自由分享的精神战胜了唯利是图的唱片商。这样对用户有利的变化我们有可能会在电子出版行业看到吗?

Andy:出版业在Web的进化中可以说是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么多年无知的消费者就学会了浏览器应该是免费的,所以内容也是免费的。然而Kindle的成功证明了付费获取更加专业的内容渠道仍然是有市场的,我觉得iPad应该也会走这样一条路。

Ryan:然而我们见过的电子书到了iPad这里还是电子书,没什么新变化。我们也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电子杂志功能。如果Apple能创造一种像Kindle这样革命性的数字媒体,那应该会是划时代的发明,然而目前我们看到的除了电子书还是电子书。对于那些没有创造合适的电子发行模式的媒体产业,iPad也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希望。

Jason:我觉得报纸和杂志的应用软件是肯定会出现的。就算没人出面来搞这种东西,媒体厂商也会想办法自己来搞,不能放任市场出现这样一篇空白。

Ryan:Apple应该带头来完善这个功能,但是他们目前没有这样做。

Ted:我想把话题扯回电子书一下,iPad的诞生对教科书而言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

Ted:想象一下,整整一个学期的课本都存储在你的iPad里,而且最终花费的资金可能要比买实体书还要节省。而且这样一来也没有二手书买卖的问题,对出版商来说肯定是好事。

Jason:比如搞一种新课本价低而老课本调阅价高的模式,干掉二手书市场又能额外创造利润,要是真这么搞就好了,估计他们没这么聪明。

Andy:iBooks这个客户端表明上看是个很普通的功能,但其实是个不小的功能。我们那天试用的过程里,感觉在所有程序里这个的完成度是最低的,时不时会拖慢,或者是停止响应。这个程序需要额外下载,而不是在发售的时候捆绑在系统里,很明显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完善,Apple也意识到了需要花些工夫在改进和不断更新这个程序上。

Andy:而且iBooks可能也不会在iPad期刊读物的发布中扮演很重要的地位。这些发行商很可能会自己搞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这样除了iPad之外还能兼容其他设备,让他们花更多时间在iPad或者是其他平板电脑专属的功能上应该不太可能。

(更新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辛苦了,某些吐槽果然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我已经决定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ls的测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待续我等了好几天了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待续我等了好几天了阿
一逼射维奇 发表于 2010-2-16 12:32

抱歉……前两天搞hackintosh去了
今晚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8# tonyunreal


您这样的态度让我情何以堪啊!

不急不急,您先忙重要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19 05:09 , Processed in 0.04982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