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mino

微软为什么不从根本上解决3红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MS够狠的话就720不三红无缺陷,仍然DVD光驱动,仍然能盗版,继续砸钱挖软件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可以送HK换 但是前提要后面无翘痕。。。
大概400  回来运费+贴纸+代换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at 于 2008-9-5 18:20 发表

想喊GJ! 但一看那ID~~~~:awkward:

不纯引 太欢乐了 ni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红的主要原因是显示单元长期超频使用造成的
微软为了提升XO游戏效果,开发包中允许游戏厂商超频应用显示单元
想杜绝三红,换成多少nm都没用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显卡基准工作性能
保证不超频也能达到现在超频的效果

但这样做的结果就等于微软承认之前版本XO硬件存在设计缺陷
然后就出现了上万人的诉讼团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包中允许游戏厂商超频应用显示单元



那是不是说有些游戏比较容易导致三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SUMI.s1 于 2008-9-6 14:44 发表
开发包中允许游戏厂商超频应用显示单元



那是不是说有些游戏比较容易导致三红?

貌似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酒多是我爹 于 2008-9-5 19:19 发表
光驱放盘进去才出仓,空仓不出来~~


我两台机器都有这毛病,还都是不同型号的光驱

你们电脑光驱时间长了没这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yu_hayabusa 于 2008-9-6 14:41 发表
三红的主要原因是显示单元长期超频使用造成的
微软为了提升XO游戏效果,开发包中允许游戏厂商超频应用显示单元
想杜绝三红,换成多少nm都没用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显卡基准工作性能
保证不超频也能达到现在超频的 ...


纯粹扯淡,我同学和无双5一起买的,不到半年红了,无双5那画面超个毛频?
另外,这年头的开发套件都是可以网络更新的,就算真有超显卡的功能,巨硬通过网络更新偷偷取消掉比吃饭还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yu_hayabusa 于 2008-9-6 14:41 发表
三红的主要原因是显示单元长期超频使用造成的
微软为了提升XO游戏效果,开发包中允许游戏厂商超频应用显示单元
想杜绝三红,换成多少nm都没用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显卡基准工作性能
保证不超频也能达到现在超频的 ...

三红就是和NV笔记本显卡一样的封装造成脱焊问题

[ 本帖最后由 michaelakan 于 2008-9-8 22:0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6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参代猿飞 的帖子

为什么出现了任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9-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任《圣何塞信使报》专栏作家的迪安·高桥写过两本有关Xbox的书:《Opening the Xbox》,和《Xbox 360 Uncloaked》。

三红姬是如何炼成的

现在,高桥在反映硅谷业界动态的博客VentureBeat刊文回顾了微软发布Xbox 360游戏机的前前后后,并将此文作为《Xbox 360 Uncloaked》一书的终结篇。

文中指出,其实在微软着手开发Xbox 360之际,索尼早在一年前就启动了PS3项目,而微软又想尽快完成设计,最好能比对手提前一年投放市场,这就使参与各方始终处于赶工状态。

由IBM负责的三核心CPU于2004年12月8号完成设计并投片成功,但试产合格率只有16%——每一百块芯片中只有16块合格,但好在IBM还有6至12个月的时间找出问题所在;ATI的进度落后于IBM,留给ATI设计“这块当时最复杂图形芯片”的时间只有常规研发周期的一半,且该项目的团队规模大概也只有IBM的一半,后者为了开发三核CPU投入了四百人。

为了遏制苹果的iPod微软同时又展开了Zune项目,于是从Xbox 360项目组中抽调本就不多的硬件设计人员去开辟新战场,而当时正逢Xbox 360的设计高峰期。为了弥补设计力量的不足,微软大量聘用外援,其中位于加拿大的Cimtek测试机制造公司接手了Xbox 360测试用机的设计和制造。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为了能在这个价值2500万美元的合同中节省区区200万,微软的人决定自己摸索,不向Cimtek支付那200万的咨询费。

有消息人士称本应有1500台测试机参与除错和验证程序,但在Xbox 360首发之时大概只准备了500台,是所需数目的三分之一:

“到处都有问题,你不知道错在哪里,测试工程师没时间深究问题所在。”

随着2005年深秋临近,Xbox 360终于步入量产阶段,可首轮试产合格率只有68%且以后始终未超过70%,于是微软求助于各方,芯片设计单位、生产/组装单位、供货商……,位于中国大陆的OEM制造商被微软视作降低成本打败对手的秘籍,而索尼在日本本土拥有运转费用高昂但经验老到的自有工厂。

其实早在2005年八月就有工程师提出警告,在开动生产线之前必须解决所有已知隐患,但人微言轻,更高级别的工程主管和公司高管否决了该提议。在他们看来,确保年底北美首发及随后的欧洲、日本首发才是头等大事——要等到06年他们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至06年3月31号,微软已付运了超过330万台Xbox 360,但同时也造就了50万台瑕疵品堆在仓库里等着返厂。由于相当一部分产能被用来返修,致使产量提升缓慢,这一局面直到第三家OEM制造商Celestica的加盟才有所好转。

现在微软终于解决了生产瓶颈,而此时索尼和任天堂的新机还在襁褓中,留给微软的是任意驰骋一望无际的广阔疆域。至06年6月30号,Xbox 360已售出500万台,时任微软娱乐事业部副总的彼得·摩尔已开始盘算要抢在对手的新机上市前卖出1000万台。

所以一切让位于产能,“没有主机就没有一切”,一名工程经理在备忘录中写道。于是他们推迟了Zephyr主板的部署(带有HDMI端口,后应用于精英版主机),一心想把下线合格率再提高25个百分点——06年春的首轮下线合格率只有匪夷所思的50%,把不合格产品返工重走生产流程后才勉强达到了目标产能的75%。

于是,他们放下手头一切事务,致力于把内置Xenon主板的Xbox 360送进千家万户,该主板后来成了引领三红爆发的生力军。

到了07年1月,微软觉得再不好好收拾一下恐怕要坏事,于是工厂在07年1月至6月全线停产,这几个月没有生产出一台新机。为防止库存不够用,微软还有意降低了促销力度,于是这段时间只卖出了120万台新机(与今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像是不?)。

Larry Yang曾是Xbox 360部门负责硬件的总经理,他在07年4月曾在内部电邮中表示将暂离目前的岗位去负责代号为Falcon的新主板研制工作,该主板就是后来得到广泛应用,为改善主机内部热环境配有65纳米CPU和HDMI端口的改进型主板。为了应付GPU发热造成主板翘曲撕裂强度较差的无铅焊球,CPU和GPU周围还点了一圈胶以加强芯片和主板的连接强度;另外,为了缓解GPU的温升,微软终于舍得将成本50美分的铝制散热器换成价值5美元的外延式热管散热器。

当设计人员在重压下终于摸到了问题的实质并搞定了解决方案,微软便于07年7月5号宣布了“三红故障保修期延长至三年”的决定,这以后的故事就尽人皆知了……



http://news.mydrivers.com/1/115/11589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tastical 于 2008-9-6 08:24 发表


刮盘绝对是自己SB……只要运行的时候不去移动机子根本不会有事(虽然我SB过一次)

游戏过程中,游戏机被碰到的可能性很大,这点设计硬件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所以索尼的游戏机都是低倍速光驱,划盘的概率就小得多,反观三红机的设计,就十分的毛糙,连这么基本的方面都没有考虑到,实在是给人门外汉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说”和“工艺说”在网上的争论由来已久
当然,现在大多数言论都是支持“设计说”的
因为如果是“工艺”出了问题导致的产品质量隐患
完全可以通过改良生产工艺来避免,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而单方面“改变设计”虽然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却面临着潜在的消费者追诉
这点我在上面的回复中已经讲清了

最后希望大家文明发言

S1正在朝着大众可以接受的正规化BBS的方向发展
以前那种张口就来、不管不顾的习惯应该改改了
为了我们能够更长久的欢聚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59楼的,我始终不明白你那所谓的“超频导致3红”的说法是如何来的?XB360上有多少多能真正发挥360的机能?而且还要“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joachim 的帖子

记得最早提出“XO硬件设计和实际应用不匹配”的是06-07年间的一两篇报告
都是来自游戏开发人员的,当时有人翻译了中文版
Google搜下“XBOX360”和“RRoD”,你或许能找到原文

在硬件高负荷下运行的游戏不一定是画面好的游戏
品质一般,但优化得不好的作品,一样需要更高效能的硬件环境
“提高硬件功率”和“延长2个月调试工期”比起来,游戏厂商显然会选择前者

[ 本帖最后由 ryu_hayabusa 于 2008-9-6 21: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品质一般,但优化得不好”的好伐?  有些作品根本用不上360这么高的机能,何来“需要更高效能的硬件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我已经把意思解释清楚了
如果你想把话题引入歧途,恕我不能奉陪-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高桥在反映硅谷业界动态的博客VentureBeat刊文回顾了微软发布Xbox 360游戏机的前前后后,并将此文作为《Xbox 360 Uncloaked》一书的终结篇。

文中指出,其实在微软着手开发Xbox 360之际,索尼早在一年前就启动了PS3项目,而微软又想尽快完成设计,最好能比对手提前一年投放市场,这就使参与各方始终处于赶工状态。

由IBM负责的三核心CPU于2004年12月8号完成设计并投片成功,但试产合格率只有16%——每一百块芯片中只有16块合格,但好在IBM还有6至12个月的时间找出问题所在;ATI的进度落后于IBM,留给ATI设计“这块当时最复杂图形芯片”的时间只有常规研发周期的一半,且该项目的团队规模大概也只有IBM的一半,后者为了开发三核CPU投入了四百人。

为了遏制苹果的iPod微软同时又展开了Zune项目,于是从Xbox360项目组中抽调本就不多的硬件设计人员去开辟新战场,而当时正逢Xbox360的设计高峰期。为了弥补设计力量的不足,微软大量聘用外援,其中位于加拿大的Cimtek测试机制造公司接手了Xbox360测试用机的设计和制造。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为了能在这个价值2500万美元的合同中节省区区200万,微软的人决定自己摸索,不向Cimtek支付那200万的咨询费。

有消息人士称本应有1500台测试机参与除错和验证程序,但在Xbox 360首发之时大概只准备了500台,是所需数目的三分之一:
“到处都有问题,你不知道错在哪里,测试工程师没时间深究问题所在。”

随着2005年深秋临近,Xbox360终于步入量产阶段,可首轮试产合格率只有68%且以后始终未超过70%,于是微软求助于各方,芯片设计单位、生产/组装单位、供货商……,位于中国大陆的OEM制造商被微软视作降低成本打败对手的秘籍,而索尼在日本本土拥有运转费用高昂但经验老到的自有工厂。

其实早在2005年八月就有工程师提出警告,在开动生产线之前必须解决所有已知隐患,但人微言轻,更高级别的工程主管和公司高管否决了该提议。在他们看来,确保年底北美首发及随后的欧洲、日本首发才是头等大事——要等到06年他们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至06年3月31号,微软已付运了超过330万台Xbox 360,但同时也造就了50万台瑕疵品堆在仓库里等着返厂。由于相当一部分产能被用来返修,致使产量提升缓慢,这一局面直到第三家OEM制造商Celestica的加盟才有所好转。

现在微软终于解决了生产瓶颈,而此时索尼和任天堂的新机还在襁褓中,留给微软的是任意驰骋一望无际的广阔疆域。至06年6月30号,Xbox 360已售出500万台,时任微软娱乐事业部副总的彼得·摩尔已开始盘算要抢在对手的新机上市前卖出1000万台。

所以一切让位于产能,“没有主机就没有一切”,一名工程经理在备忘录中写道。于是他们推迟了Zephyr主板的部署(带有HDMI端口,后应用于精英版主机),一心想把下线合格率再提高25个百分点——06年春的首轮下线合格率只有匪夷所思的50%,把不合格产品返工重走生产流程后才勉强达到了目标产能的75%。

于是,他们放下手头一切事务,致力于把内置Xenon主板的Xbox 360送进千家万户,该主板后来成了引领三红爆发的生力军。

到了07年1月,微软觉得再不好好收拾一下恐怕要坏事,于是工厂在07年1月至6月全线停产,这几个月没有生产出一台新机。为防止库存不够用,微软还有意降低了促销力度,于是这段时间只卖出了120万台新机(与今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像是不?)。

Larry Yang曾是Xbox360部门负责硬件的总经理,他在07年4月曾在内部电邮中表示将暂离目前的岗位去负责代号为Falcon的新主板研制工作,该主板就是后来得到广泛应用,为改善主机内部热环境配有65纳米CPU和HDMI端口的改进型主板。为了应付GPU发热造成主板翘曲撕裂强度较差的无铅焊球,CPU和GPU周围还点了一圈胶以加强芯片和主板的连接强度;另外,为了缓解GPU的温升,微软终于舍得将成本50美分的铝制散热器换成价值5美元的外延式热管散热器。

当设计人员在重压下终于摸到了问题的实质并搞定了解决方案,微软便于07年7月5号宣布了“三红故障保修期延长至三年”的决定,这以后的故事就尽人皆知了……

结语:只有微软才能缔造三红,它错误地以为硬件缺陷也能通过补丁摞补丁的方式解决,也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抹平,殊不知硬件设计阶段的疏漏要付出百倍的代价才能挽回;也只有微软才敢于冒此风险,它大笔一挥就是10亿美元善后金。至于冒着失去整场战争的危险去争取阶段性战果是否得大于失则是见仁见智,至少它逃过了召回,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MS的所做作为真让人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微软终于解决了生产瓶颈,而此时索尼和任天堂的新机还在襁褓中,留给微软的是任意驰骋一望无际的广阔疆域。至06年6月30号,Xbox 360已售出500万台,时任微软娱乐事业部副总的彼得·摩尔已开始盘算要抢在对手的新机上市前卖出1000万台。

问题是怎么到了2008年XO还在全球缺货,是不是3红太多了新出厂的机器都去换3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9-21 14:32 , Processed in 0.27783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