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35|回复: 23

青春巧克力和20世纪少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4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因为我对自己的文笔并不是那么具有信心。

今天看了《青春巧克力》。


《青春巧克力》讲的是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故事。以贤三为主角的一群迷茫的男孩跌跌撞撞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就好像所有故事里必然会发生的情节一样,男孩遇到了一个女孩。接着一个貌似是恋爱故事的情节开展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看第一卷我以为是爱情;看第二卷我以为是救赎;看第三卷我以为是追忆;看第四卷我以为是励志;看第五卷,我已经不知道它要讲什么;而第六卷则一锤子把我打醒,我甚至有股背上冷汗沁出的悚然感。这结局足以让心理脆弱的男人泪流满面:主角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一阵高潮。而女孩则永远地走上了他可能一辈子也伸手不可触及之处,变成了高嶺之花。但这故事本身又出奇地完整,而且极富含义,发人深省。你甚至不能将之定义为悲剧。

人生怎样是有意义的?

Life。

——你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貌似严肃的话是干嘛呢?

但它就是这故事里的问题。

天生资质而具有野心的人踏上了征途(如那个女孩),而没感受到才能的人则在泥泞中打滚(如那个男孩)。这就是人生。

——等等,意义呢?

据漫画本身的最末回答,大概是“朝着目标一路高歌地勇猛奋进固然是很好,但在颠簸的小路上一步步向前走也是不错的”。这是正理,但他妈的谁信啊?看看那悲惨的男主角,你就知道一步步地下场有多惨:只会给人抛得越来越远。当然,你大可以说平庸并不悲惨。但平庸就是悲惨的,至少在那女孩的眼中,就是悲惨的!

而我们的下场就是平庸。


不过就算是平庸的主角他们,偶尔也是会做出些不平庸的事来的。

Special。

我特喜欢漫画里这样的镜头:连续几框,放大着主角们认真的模样。背景一片空白,将他们最大限度地凸现出来。然后翻开下一页,一切于紧张的静谧中爆发。摇滚乐奏响,展开的是他们尽情的表现。



这就是Special。至少对其本人而言,这是Special的一刻。这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大程度的声张:我是特别的!

这声音里包含着冲动,因为他们着急地想展现自己;包含着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展现;包含着愤怒,因为他们使不出力;包含着悲哀,为了平庸的自己。同时,最重要的,是还包含着孤独。在这噪耳的演奏中包含的是无声的呐喊,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听不见。

曾经以为那女孩是自己的知己,但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于是救赎便不复存在。除她以外,还有谁会认为自己是Special?

便只能寄托于摇滚。然后一此次挫折,一次次成长。最后在临近毕业时,他们获得了一次live的机会。面对着赶来的同班同学们,他们做出了以往未有的最高、最后的演出。这一刻,他们那声嘶力竭的呐喊声,贯穿了所有人心底。



摇滚结束了。前方是各自路途。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平庸,我们就成了大人——不记得谁说的了。


绕来绕去,结果还是平庸。

然而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世界人口M,各行各业m,每行出少数几个精英,是不足以将m变成M的。结果就是这世界上必然有大多数人平庸——真是令人绝望的现实。

平庸的大多数人生意义在于什么,则是我们几乎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答案很多。自小灌注的价值观,哲学家理学家们宣扬的标准等等。例如真爱啦事业啦贡献等等,诸多每个人都通用的普适价值。很好,很适用,很convince。

问题是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认为——如果不认为的话至少也愿意相信——自己是Special的。而其中更有些即使成人了还做着这样幼稚的梦的家伙。这些一般标准便弥补不了心中的不满足——因为它们不够Special。对于这样的家伙,人生意义是没人能解答的。这本书也不能。它试图给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一点也没convince到我。这书确实描写了人生,但它不是答案。它的意义在于讲出了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一群因为Special而困扰的人,他们的苦恼,他们的斗争,他们的青春。至于人生意义,任何人说的都是废话,这本书里说的更是废话。没人能告诉他们怎么做,除了本人自己发现以外。

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前进的勇气和生存的意志。有它,一切都还是可能的,一切都还未迟。

就好像男主角。他丢了一个软妹子,不代表他下一次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软妹子。不是么?而这个乐团的梦想,还没有结束。

也许这是真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希望。只是,在希望同时,

——You’ve got to help yourself。



最后:其实在那些生活在最底线、为温饱挣扎的人看来,这篇文纯粹是吃饱了撑的。所以我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把这片子忘掉,然后该干嘛干嘛。




==============================很好很强大的分割线==============================


之所以把《20世纪少年》和《青春巧克力》这两部题材八竿子也扯不到一起的漫提到一起来说,不仅是因为我恰好于最近看的这两部作品,且在于两者之间的共同性。

其实也不是八竿子,毕竟两者都谈摇滚。

然而不同也是很明显的。20世纪少年到了21世纪就成了救世主,而青春巧克力里的主角则快毕业了仍没啥成就。可见20世纪少年是比较反动的。人家(青春巧克力)都已经向生活投降了,它反而把生活给强奸了。可见漫画家这种人的人品实在是很有问题。他们可以拿起笔,随意塑造一个比现实有趣一百倍的世界,然后叫你跳到里面,不能自拔。

——20世纪少年怎么强奸生活了?

说的就是朋友。要说他那点子伎俩就能够征服世界,那真是鬼才信啊。派几个人满世界溜达作病毒传销?只怕还没上岸就被抓了吧?

不过20世纪少年该看的并不在于这里。贤知一派拯救世界才是它的主题。重要的是“拯救世界”,这样一个很Special的话题。拯救世界,多光荣啊。尤其是浦泽为了煽情把贤知的再出场搞得那么盛大。荒芜的世界,沦丧的人类,整个一北斗神拳式的“世纪末救世主传说”。他的确着着实实Special了一回。

然而功劳最大的是朋友。

没有朋友,没有他的那个游戏,贤知现在也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前”摇滚歌手,平庸无奇的便利店店主而已。谁会知道他的Special?

现实社会容不下Special。于是朋友出现了,他摧毁了现实。

朋友说:我才是20世纪少年。

这的确是至理。


20世纪少年看完,我只对那几个老头子印象特别深刻。

他们就是那群“20世纪少年”。神乃虽然是“后主角”,但说实在的她表现不怎么出彩,因为她虽然有颗纯洁正直的心,但和“20世纪少年”还是有点微妙的不同的。

20世纪少年是种情怀。是一群即将迎来新世纪,迷失在生活中的中年大叔蓦然回首,重新发现的过往的自己。就好像义常,当他在虚拟电子世界中看到儿时的自己在独力重建秘密基地时,他泪流满面。

还有贤知拿起吉他后回头对神乃说的那句:“我是无敌的。”

其他几个,虽然没有这么典型,但也下定决心“要保卫地球”而挺身而出于怪物面前的大叔,他们都是小时候在那个秘密基地聚会,发誓保卫地球的伙伴们。

危机临头时,他们反而重燃小时候的梦。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浪漫。你可以称之为傻,但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无论是朋友,还是那群大叔,都将他们小时候梦呓般的幻想和设定,投射到几十年后的现实世界中,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游戏。

游戏成功了。各人得到了各人的Special。他们有没有满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虽是臆测,始终觉得浦泽对现实有所不满。

其实我觉得,漫画家们,或者看漫画的人们,都是或多或少对现实不满的。理由很简单:现实没有漫画那么丰富多彩。

浦泽在《20世纪少年》里,带入了多种怨念物:摇滚,常盘庄,二足步行机器人,末世情结,等等。这些都是要么超现实要么和梦想有关的。利用这些,他追述了一种情怀,一种童年的幻想情结。

贤知童年时第一次听到摇滚乐的震撼一直将他带到了二十一世纪;儿时伙伴们的快乐来源——漫画被具体化为常盘庄这个标志;还有两足机器人、世界末日的幻想则被朋友化为现实。因此20世纪少年里的21世纪现实变得格外精彩。

然而这也仍不过是儿时的那些伙伴们所想象的范围里罢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小时候的想象,都不会比20世纪少年里的现实逊色。那时候的眼睛是透过好奇心和想象力看出去的。而长大之后,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就完全不同了。反过来会觉得小时候真是有够幼稚,大惊小怪。

但浦泽完全逆转过来了。他用魔术般的编剧能力,把贤知他们小时候的种种异闻遭遇都同数十年后的世界联系起来,赋予了意义。那些大叔们疲于生活而忘记了的童年,重想起来的时候,每一桢画面都带有玄妙的感觉,每一次新的回忆都带来新的惊悚。

他天才般地在现实背景及摄影般的写实手法下,赋予了一群小孩子们无稽的幻想和经历现实意义。

仅此而言,20世纪少年实在是非同小可。浦泽毫不讳言,他这个故事的架构其实是相当脆弱的。朋友的所做所为,“简直就是小孩子恶作剧般的闹剧。”但浦泽还是用这个闹剧摧毁了现实,而在此之上架构起幻想。

因为只有在这个末世纪的幻想世界,他所构想的Special才能得到满足。


最后的最后:该睡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PPG和云中都看到狒狒的帖子里,我不HD的复制原话了.......

青春巧克力看得很有代入感啊,很多沉迷ACG的死宅也想像男猪一样找个有共同爱好的红颜知己吧,前几卷看得很欢乐但又有如照镜子看到自己的丑态的感觉,后期搞乐团Beck化了,结局看的异常压抑,郁闷度和17青春循走的最终回有一拼

20世纪少年是这几年继国光之政之后看的最燃的漫画,虽然越看到后期越觉得浦泽操蛋: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个有共同爱好的红颜知己”
这种想法是自私的,理想主义无益于找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理想在被社会日过以后早就知道是幻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stovoi 于 2008-5-24 11:19 发表
在PPG和云中都看到狒狒的帖子里,我不HD的复制原话了.......

青春巧克力看得很有代入感啊,很多沉迷ACG的死宅也想像男猪一样找个有共同爱好的红颜知己吧,前几卷看得很欢乐但又有如照镜子看到自己的丑态的感觉,后期搞乐团B ...

越看到后期越觉得浦泽操蛋的原因其实就在于越到后期浦泽越直白:他就是想向某些场景致敬煽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空彼岸 于 2008-5-24 11:47 发表


:awkward: 我被日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依然还想坚持


没人要就没人要了
诚实点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5-2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我们几乎可以预见,贤知的下场(朋友出现以前)就是大桥的未来。当然你也可以把故事想象得很美好例如大桥功成名就了怎么的。但问题是漫画里也说了:没看到大桥有多大的天赋。

当然,如果大桥足够努力的话那还是可能有所蜕变的。所以说事情的症结其实就在这里:大多数庸人不仅是才能上的问题,而且也在于他们没法做到像天才那么努力罢了。所需要承受的痛苦以及不可预测的前景压倒了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5-2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5-2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主角和大桥其实都是理想主义者,问题是女主角成功了,大桥没成功,只是发了一次春,如此而已。女主角的第一步也是自己闯出来的,不是靠不劳而获的所谓“天资天才”什么自己找上门来的。她和大桥其实没什么不同,不然也不会那么快就心心相印了。

后面大桥和女主角的双线描写真是不错,每次读者被大桥发自内心理想感染的时候,镜头就切到女主角那里,狠狠地戳读者一下,于是大家都知道大桥即便真诚的拥有梦想,仍然是个屁都不是的小屁孩。

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是对青春本身的描写,大桥发春就不说了,女主角虽然成功了,但进入那个圈子以后也渐渐开始知道成人世界的规则和苦恼。他们人生中最单纯美好的时间,仍然定格在午夜坐在一起,看着星空聊电影的那个瞬间了。

总之这漫画好就好在没开上帝模式做价值评价,作者没有描写大桥多么痛苦多么渺小,他自己一直在努力真诚的追逐梦想并乐在其中,作者也没有描写女主角多么牛逼多么志得意满,娱乐圈乱七八糟的生活细节并不那么美好,他们都很真实,都是自己本身,作者也只是平铺直述,大桥和女主角这两条生命线曾今交合的如此心心相印,但又犹如蜻蜓点水般转瞬即逝,随着时间的延续,只是将两人进行对比,生活本身内在的悲剧性就慢慢发酵出来,让人唏嘘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第五六集的双线描写,那青春巧克力也只不过是一部类似NHK或者现试研的苦闷之作(当然现试研并不苦闷)而已。第五、六集的描写太TM神了。

男主角看到女主角发布会上然后“光荣地败退”转身离去的那个背影。

女主角和另一个男人在夜晚的车子里突然谈起一个电影镜头的瞬间。

这、这几幕真太TM神了。尤其是女主角谈电影镜头那一幕,当年的纯真情怀和如今的成功路途——自己所正在追求的和当年梦想的,真的是一致的东西吗?我所寻求的,真的是我现在正经历的么?很多东西就在这一幕里不言地表达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ightmore 于 2008-5-24 12:40 发表
大桥的未来完全无法预见,努力并非就一定有所回报,然而不努力却必定没有回报。
我更希望的是平凡人通过努力而成功的结局。

漫画将大桥的性格描述得够贴切具体的了。还有那篇入木三分的庞西李征传。他显然不是那种可以奋不顾身地投入一切的人。

当然,他如果发生某种蜕变的话,那有可能。但几率很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去看青春巧克力了: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巧克力我看的时候也很有共鸣——真他妈傻:awkwa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5-2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awkward: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 真TMD的有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适度地收敛锋芒”听起来很好听,但我认为这不过是因为害怕自己被社会排挤,就扭曲自己信念的一种求生态度。

可是,一旦被社会排挤就糟糕啦。会很寂寞的。

看 就是你说的“寂寞”!

这是孤独=寂寞=不好的事的想法不好。原本,创造出这种不良三段论法的就是社会本身。这是为了让社会自身能维持运作,因而架构出的一种幻想。我个人认为,我们没有必要随着这种幻想起舞。

不过,我认为你的意见,其实还是源自于“如果不被社会接受该怎么办\"的不安。也就是说,你预先就对中国社会筑起敌对意识的防御感情,籍以保护自己。

总之,你认为人应该舍弃原本的自己,去迎合这个社会是么?恩,倒不是说该舍弃自己。而是先将我这个执念放下,多接触一下社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可是呢,那种先将我放到一边的做法,我觉得是在欺骗啊!既然将真正的自己放到一边,那在那些场合就变得适度敷衍了吧?那种情况真不知道该说是恐怖还是虚伪。。


你的意思是,人还是活的坦率点比较好,是么?

恩,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我爸在老板面前活得像自己的话,恐怕会被开除吧!如果世界上的人全以本性活着的话,那会变得很恐怖喔!因此,世界上的人们为了不露出本性,有时说小慌,有时说些客套话,我想他们是籍由这些当作缓冲,来让这个世界得以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回到你曾经属于的地方),对照贤知此时的心情,令人感慨万千。梦想与现实,摇滚与现实,那种时时刻刻要把人撕裂开来的矛盾在宣泄时候的愤怒与畅快……混沌的生活中,我们忘了过去的追求忘了梦想,但我们却很清楚记得自己曾经有梦想……浦泽在用音乐和画面告诉我们贤知的想法

从漫画一点一点的追忆中,可以知道,摇滚对贤知的影响之深几乎相当于他的精神支柱。所以,在内心深处,他厌恶对现实妥协的自己,也许他也希望能像那些人在生命最光辉灿烂的时候结束生命。流星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短暂和美丽。然而,现实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遗忘了过去。所以这个27岁早夭的意象要结合上一部分贤知的“Get back”宣告来看:如果我们不能真的回到自己曾经坚持的一切,那么至少可以重新开始走自己应该走的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贤知可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他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所以清楚自己应该做而且要做什么。贤知以另一种方式成就了他理想中的形象,虽然并不是在音乐方面。



我们的少年们,我们勇敢的少年们,终于在沉默中觉醒,找回了真正的自己。而赐予余生者勇气和力量的,就是我们的贤知。真正的“贤知”,就是教会人们人生真谛的可贵之人。而我们的贤知,则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看似平静其实腐朽的躯壳中破茧而出,为了理想哪怕折断羽翼,也要振翅飞翔。年少的伙伴们,曾经懦弱的,曾经无能的,曾经自负的,曾经沉默的,大家都在那一刻站在一起,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年少时的梦——保卫地球。也许你会觉得把年少时荒唐的理想当成现实有点可笑,但是当你深切体会到那股勇气,那颗长久被压抑,甚至已经习惯于随波逐流的灵魂是怎样在矛盾痛苦中挣扎最后终于幻化为美丽的彩虹,你会动容的,我相信。贤知儿时的伙伴们身上正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化”,他们的剪影在我眼前慢慢会聚,一个我从来都不知道的贤知鲜活的出现在我眼前,这一刻我已经停止不了我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热血不能自已,所以我哭了。“我也怕死,很怕,很怕,但是我……不能不去。”贤知与外甥女最后离别时轻轻地说。


20世纪少年,摘几段话。青春巧克力另外一种共鸣

[ 本帖最后由 童梦 于 2008-5-24 22: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贤知跟神乃告别就说了,当时搞乐队应该持续到死的,那是他的血与肉
所以贤知对向现实妥协非常的后悔或痛恨自己

性格因素了,向现实妥协可能会更好的生活下去,对于贤知这个性格来说很后悔当时解散乐团
所以保护地球时,克服死亡恐惧一定要上不想再后悔了

相反我看20世纪少年非常有共鸣:awkward: ,青春巧克力共鸣少很多

[ 本帖最后由 童梦 于 2008-5-24 22:2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边有两种选择:
1为梦想理想而战很有可能至死一无所获
2向现实妥协更好的生存下去

选2不一定就是错的,还是你的性格决定着你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Ataru 于 2008-5-24 22:4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童梦 于 2008-5-24 22:19 发表
贤知跟神乃告别就说了,当时搞乐队应该持续到死的,那是他的血与肉
所以贤知对向现实妥协非常的后悔或痛恨自己

性格因素了,向现实妥协可能会更好的生活下去,对于贤知这个性格来说很后悔当时解散乐团
所以保护地球时,克服死 ...

我是兩者都比較有共鳴啦。而且真要比的話,青春巧克力給我的共鳴要大。20世紀少年講了幾個英雄。而青春巧克力則講了一個凡人。真要講的話,肯定是凡人比英雄要多吧。。。。。。正如樓上所說,兩條路都不一定是錯的。而大部分人選擇的都是第二條。

20世紀少年給我最有感覺的還是開頭幾卷。賢知小時候買了部吉他然後覺得“我是無敵的”後來被告知這是古典吉他后“吉他的弦在夕陽下發出悲鳴”那段,印象極爲深刻。

[ 本帖最后由 fifman 于 2008-5-24 22:5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也对

青春巧克力更加容易引起共鸣,必竟我们曾经都年轻过都那么“傻”(非贬)过,共鸣少我没男主角“傻”的那么厉害

贤知对把他当成英雄并不同意,对神乃说“我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的人”,结合前面感触最深的是
与神乃告别那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能不能共鸣,20世纪少年之所以能让人燃烧,因为记得曾经都有过梦想
这点上跟青春巧克力有点共通,青春巧克力更贴近我们普通的生活容易感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8-14 23:48 , Processed in 0.15848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