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6|回复: 12

[讨论] [个人记录]时隔十年,重看宫崎骏及其他吉卜力动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初次观看吉卜力动画的时间集中在小学五六年级,副科老师有时会放电影,学校里的《七彩语文》杂志正好又有吉卜力系列专题。家里也有亲戚搬家送的旧电脑,显示器经常闪黑条需要拍的那种。家父作为曾经的盗版书地摊摊主,找资源能力很强,也教我怎么找在线和下载资源。而且宫崎骏算是家长认为的“不有害”动画,多看看也没事,于是楼主在小学中高年级看了一些吉卜力动画,除了《起风了》是初中看的,毕竟13年才上映。五六年级时楼主看完电影应该已经会找豆瓣影评之类的作为补充。中间十年左右没怎么看吉卜力。这两年开始重新看以前看过的和没看过的吉卜力动画。也懒得每部都整什么长篇大论观后感了,开个帖子权当记个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小修01 于 2022-3-20 13:32 编辑

先写一下十年前对看过的吉卜力动画的印象。

《风之谷》 小学美术还是音乐课老师放的,中文配音。忘了有没有看完。记得有红蓝王虫,黄金草原预言,还有对暗号“风”“谷”。
《龙猫》 在家用电脑看的,印象中是个有波折但结局很明快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姐妹二人跟爸爸一起洗澡。里面讲的农村生活看起来挺有趣,但也不怎么向往。楼主五年级时去母亲的农村老家参加一位长辈的白事,就记得院门口大音箱动次打次循环凤凰传奇,村里不是土路就是水塘子,还没高低杠好玩。中午吃饭不让女人和小孩上桌,只能蹲厨房吃剩饭。猪圈和养鸭子的小房间味很大。再说了,楼主在城市里也没住过高档小区,从小也是散养,天天一群小孩到处瞎跑,爬高下低,四年级之前住的还是国营厂家属院,相当之破,环境也很原生态,后来棚改都拆了。搬家后住的也是旧小区,很多人散养鸡鸭,天天早上听打鸣。总之楼主对《龙猫》的乡村背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魔女宅急便》 在家看的,骑笤帚飞像哈利波特,不过主角是小女孩。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暑假在家看的,整体非常爽,记得鲁邦他们在竖直的崖壁上飙车,在钟楼面对血腥场面时给公主挡住眼睛。
《红猪》 暑假在家看的,简直爽爆了,特别羡慕波鲁克和菲奥,印象深的点是波鲁克的基地、老奶奶造飞机、过去战友的亡魂、结尾擂台赛,还有最后菲奥用几年后回忆的语调说起“继承飞机公司后去波罗的海度假”,真是回味无穷。《红猪》是我童年最喜欢的宫崎骏电影。
《萤火虫之墓》 当时注意到导演叫“高畑勋”而不是宫崎骏,还特地查了字典看“畑”怎么读。就记得妹妹真惨,哥哥又傻又惨,妹妹一直拿着铁盒子,穿灯笼裤,妹妹死了,哥哥去找人借煤火化。
《岁月的童话》 也是高畑勋的,小女主年龄跟当时的我比较接近,她小学的趣事看起来也挺有意思。当时注意到长大后女主脸上的纹路一笑很夸张,显得老了不少,很怪。如果说整个电影的前面是有苦有甜的童年回忆外加工作迷茫,结尾就是怎么也忘不了的魔法,没有什么生离死别,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却把我看湿了。至今不知道怎么形容或者怎么解释。
《千与千寻》 记得父母变猪,还挺喜欢澡堂的结构,千寻的鼻子距离嘴真远。
《幽灵公主》 当时家里电视从刚纯平换成液晶,我爹用U盘在电视上放的,没怎么看明白,好像是原始社会还是古代的故事,没什么兴趣,看了三分之一不到就关了。
《天空之城》 色调比较暗,也没怎么看明白,好像没看完。就记得一个画面,本来女孩是借助飞行石慢慢落下来的,男孩去托,飞行石不亮了,男孩就突然托不住了。当年觉得这个场面很科学。
《起风了》 初中看的。由于对吉卜力印象不错,上映后过了一段时间找到资源就兴致勃勃开始看,结果失望而归,主要是节奏很奇怪,好像没有什么开端高潮就结束了,记得一个矮个子工程师画图不断把纸往上捋。男主角的配音非常奇怪,当时还没注意到配音是那个庵野秀明。


其他的吉卜力电影当年应该都没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0 1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thurmizuki 于 2022-3-20 11:45 编辑

幽灵公主亏你爸放给你看小时候还是更喜欢哆啦,会反复看,吉卜力的经常一遍都看不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3-20 1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小修01 于 2022-3-20 13:30 编辑

1、《千与千寻》19年电影院补票。
订票时看岔了,买成了离我家很远的一个电影院的票,坐好久的车,人生地不熟,找到电影院大门的时候已经开场一小会了。下楼梯那段惊险刺激。背景美术很细致,高低纵深感很有表现力。小白龙送饭团那段一如既往的无感。对千寻和白龙的“爱情”也毫无触动,台词里冒出来一句“boyfriend”也够突兀的。其实我对宫崎骏电影里的“爱情”都没什么感觉。印象深的倒是汤婆婆把“婴儿房”的灯从白天换成夜晚这么个小细节,这种颠倒黑白的溺爱,大概也算一种“极端之美”。
补票之前,高一有次周日,有个同学中午在教室放《千与千寻》,我也跟着看了一段,所以这一部的重看不算隔了十年。快到下午第一节自习的时候演到给河神拔刺,那个同学准备关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先别关,看看拔刺的结果是什么”。所以说《千与千寻》从头到尾一直有抓住观众的点,不至于无聊。

还有,千寻的妈妈居然随便指着一所小学说“那是你以后的学校哦”,都追求住宅质量了,竟然不在乎学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小修01 于 2022-3-20 14:29 编辑

2、《辉夜姬物语》
20年疫情网课家里蹲时期看的,画面很美,就是节奏有点散,主题也不太明确。最喜欢的是小公主刚进京天性活泼,不服管教,很天真的样子。脱衣狂奔也是作画mad常客。后来相亲那段略拖沓。后来和舍丸那段不喜欢,含蓄点更好,辉夜还是渴望回到过去的小公主,但舍丸你已经当爹了,这段看的尴尬。听说原作里是没有舍丸这个角色的,个人认为第二次出场安排的不好。
21年冬天发现b站有up上传的全篇,准备随便拉进度条看看精彩作画,结果看到结尾辉夜跟月人走,儿歌响起,竟然在被窝里泪目了,又莫名想到一个片尾曲“阿姆罗,不要回头,宇宙深处,那颗闪耀的星星,是你的故乡……”,也许还是因为晚上情感比较丰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3、《哈尔的移动城堡》
也是20年家里蹲的某个下午趴床上看的,中间还睡了半小时。最大的问题是,“战争”元素提出来了,却连个背景板都算不上,处理的太轻浮。对西幻风格的城镇也不感冒,个人眼里最不明所以,没什么意思的一部。背景美术很精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4、《On Your Mark》
和音乐巧妙结合的短篇。非常喜欢地下都市的场景设定。这个短片是美好之物恰到好处的堆叠——黑而不暗的掩体都市,白裙白翼的少女天使,年轻小伙子的热血和对大地、青草、蓝天、白云、阳光的向往追求,为了纯粹的美好自我牺牲的觉悟,可望不可及的自由,还有邪教、暴力、核辐射作为衬托。个人认为这个长度就刚刚好,如果真做成长篇,倒不一定是吉卜力擅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千与千寻在国内重映,看下来真的惊讶当年居然觉得不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小修01 于 2022-3-20 15:29 编辑

5、《天空之城》
去年为了和《蓝宝石之谜》对比又把《天空之城》看了一遍,比童年时印象分高。Layout很精妙,使得矿场和城堡高低错落、荒野和天空开阔悠远的空间感很强,人物在空间里的运动也充分利用了场景。旧机器人、天空浮岛,光从视觉上就能营造一种时间流逝,文明遗迹被绿色草木遮蔽,寂静落寞的氛围,也是相当浪漫了。如果童年打分十分制只有4、5分,现在愿意给7、8分。

另外,虽然经典的《君をのせて》已经听烂了,整部OST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6、《龙猫》
这一部重看倒是不如童年印象分高。小时候不觉得情节简单,如今真的又看了一遍,发现并没有记忆中的高潮和结尾。片尾曲倒是特别好听。不过这次终于发现了龙猫的可爱,软乎乎,好想抱。随着姐妹俩的跑动介绍房子结构的镜头看起来很舒畅。小时候光疑惑“为什么妹妹长得和姐姐一点都不像”“4岁小孩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脸”了。姐妹俩的动作画的都很夸张,现在想来,当年未必喜欢这种夸张,毕竟是从成年人原画师的角度描绘儿童野蛮聒噪的可爱,多少带点居高临下。童年中的印象分可能都给了小大人一样的姐姐,以及某种脑补的情节和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dke 于 2022-3-20 22:14 编辑

同样对《岁月的童话》感触很深。
一是有过学农学的想法,但最后还是妥协学了工科,所以妙子最后遵循内心的选择留在乡下让我倾羡得很。
二是去年正好选修一门马哲,当时还在纠结”人的自由发展“这个概念,莫名想到了这部电影,重温后得出一个也许不准确的结论:“当每个人都能把妙子的选择看作理所当然的,每个人都能轻松做出像妙子一样的选择,这就是能让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我们形容小孩子是率真的,就像小妙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孩童时期也许是我们最接近自我的时候。很多人在儿时肆意地自我表达,长大后只能压抑自我,所以最后孩子们和小妙子簇拥着大妙子下车回到乡村,妙子回归了自我,孩子们对她表示祝贺。妙子实现了自我回归,大部分的人只能妥协,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骨感摆在眼前,能做的就只有叹息了吧。。。
如果lz重新看过后还是很喜欢的话,我推荐同样是高畑勋的世界名作剧场《红发少女安妮》,两者内核是一致的,通过小孩子来认清自己的本质,来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所谓“岁月的童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宫崎骏作品里最喜欢的是《哈尔的移动城堡》,要说内涵可能比不上其他作品,故事也不算复杂,但是那种放飞想象的浪漫感很吸引我。
这部作品是在我最抑郁的时候看的,女主积极的生活态度就像阳光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5-17 01:01 , Processed in 0.092166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