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21|回复: 27

[移动] 不懂就问,手机充电和电脑充电一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 2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可知歌者也奈何 于 2020-12-1 20:41 编辑


都是锂电池,就像这张图一样,手机充电充满后也是这样吗,我记得老早以前的诺记板砖电池卸了充电能正常用。这段时间用note10用的魔怔了,一天一直盯着电量看,出门亮屏2小时40%就没了,我还不打游戏,基本除了微信其他全深度休眠,能禁用的系统都用pdp禁止了,还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5v1a会遇到一个常见问题,构成反例:充的比用的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谁说过的,电池在一个时间点上只能处于充电or放电一种状态,图1并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记本存在某些情况下单凭外接电源还不够还需要同时使用电池里的电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问题,就是后两张图的情况,PMIC不是吃干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普及这个比电脑早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图也不符合直觉啊,
真像图里这样电池寿命不是尿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得是多个电池单元,比如电动车的电池包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充电时电池电池也在放电,参考早年iPad用5V1A充电,iOS会判定在充电于是不提醒电量过低导致插着电玩板子直接饿死使用者浑然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手机电池还能扣的时候,大部分手机是没电池插着充电线也能用,但确实也有一些手机扣了电池就算连着线也不能用。

—— 来自 Xiaomi Mi 10, Android 11上的 S1Next-鹅版 v2.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一边玩手机一边充电冲得慢是因为手机运行刨去了一部分充电功率而不是边冲边用充不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BN桑 发表于 2020-12-2 09:30
所以一边玩手机一边充电冲得慢是因为手机运行刨去了一部分充电功率而不是边冲边用充不进吗 ...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电源管理芯片知道电池的温度,控制充电速度。
插电玩手机的时候电池和soc都在大量发热,电源管理芯片会降低充电功率,soc也会降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笔记本都是电源直供的,你拔了电池也能用,现在都不能卸电池了就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Krizzy 发表于 2020-12-3 15:17
以前的笔记本都是电源直供的,你拔了电池也能用,现在都不能卸电池了就不知道了 ...

要不是我手边一摞笔记本,随便翻一台底盖没拧螺丝的就可以拆电池插电源开机,我可能还真信了

仔细一想每年新型号刚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是没电池的,不能卸电池了还做个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2-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体电池肯定不能边充边放,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 1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rizzy 发表于 2020-12-3 15:17
以前的笔记本都是电源直供的,你拔了电池也能用,现在都不能卸电池了就不知道了 ...

现在也是,拔了电池也能用。

不过部分笔记本在高负载下会从电池取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4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ie 发表于 2020-12-3 15:24
我记得我12年买的alienware dell直接建议我说如果长期在家做为台式机使用建议我拔掉电池 于是我一直是拔掉 ...

我记得以前THINK PAD也有一样的提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7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现在手机要保护电池的话,最好充电到80%左右,不要充满。苹果和安卓都是这样。这个是不是谣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7 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0207191 发表于 2023-7-17 06:13
说现在手机要保护电池的话,最好充电到80%左右,不要充满。苹果和安卓都是这样。这个是不是谣言? ...

是的,除了尽量不要过度放电之外基本可以随便用。

—— 来自 samsung SM-X70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b0207191 发表于 2023-7-17 22:13
说现在手机要保护电池的话,最好充电到80%左右,不要充满。苹果和安卓都是这样。这个是不是谣言? ...

不是,锂电池特性如此

现在像样点的手机都有过夜不充满的功能,就是充一半暂停,智能判断你起床的时间在你起床之前才将将充满
以前是索尼苹果才有,现在国产手机也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ie 发表于 2020-12-03 15:24:59
我记得我12年买的alienware dell直接建议我说如果长期在家做为台式机使用建议我拔掉电池 于是我一直是拔掉 ...
我的神舟也是推荐这么做的。

两个多月没带电脑出差,把电池忘记了,然后电池报废了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sp就是图里这种,把电池扣了也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b0207191 发表于 2023-7-17 22:13
说现在手机要保护电池的话,最好充电到80%左右,不要充满。苹果和安卓都是这样。这个是不是谣言? ...

我感觉不是。
我手里的LG GRAM笔记本,目前健康度81%,四年半了,办公续航还有8小时以上。它就是平时充电也是80%为限。这么多年的几个本子也没这样的。估计跟这个设置是有关系的

至于手机,本来充满也就用10~15小时,就没必要非得讲究80%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b0207191 发表于 2023-7-17 22:13
说现在手机要保护电池的话,最好充电到80%左右,不要充满。苹果和安卓都是这样。这个是不是谣言? ...

理论上讲不是谣言 满电状态下容量衰减会更快 但是一是现在手机都有很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 二是区别微乎其微 手机电池本来就小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是坟。。。。
说起来,现在很多手机游戏运行功率已经超过5W了,部分SOC奔着10W去了,这种情况下插一个5V1A的充电器,是因为SOC供电不足锁频还是电池也会放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官方确实是建议设置成80%,毕竟理论上有用(考虑到用户的平均使用习惯)

比如sony自带的电池保养,自动(自动推算充满时间)、自定义(手动设定充满时间)、始终(充电到指定百分比停止充电)

选“始终”的话,系统建议写的是“设为80%效果最佳,以延长电池寿命(大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7-1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5-13 05:51 , Processed in 0.10291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