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71|回复: 17

[讨论] 日本动画里将人物的某些部位涂上红色是何时开始流行的?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0-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是狐仙女友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0-7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得问欧洲的油画大师们了,我想想是在文艺复兴前还是后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洞人已经开始用赤铁粉装饰自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艺复兴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脸也莫名其妙的红,国产的魔道祖师还红到鼻子上了,搞的个个跟得了鼻炎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從莓亂扔開始慢慢擴散的 一個感覺 不一定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吐槽你们脸上红红的也就算了,冬天时膝盖指尖红红的也就算了,大夏天的肘部肩部有啥可红的,肩周炎吗?关节有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潮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泛红加高光那白点像一个巨大的痘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0-7 1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楼上有语文不及格就急着开始嘲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8-10-7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儿世纪初就有了吧,赛璐璐时代就想不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骈儿 发表于 2018-10-7 19:01
这玩意儿世纪初就有了吧,赛璐璐时代就想不起来了

赛璐璐渐变上色不是很方便吧,赛璐璐年代动画部分主要用色块表现颜色的变化,关节上红色高光相信是电脑上色普及之后,哪个人把这种技法捡回来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楼上说的一样,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以前赛璐璐时代条件不允许吧,现在条件允许了当然要捡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UIonTV 于 2018-10-8 02:47 编辑

看到楼上重复说文艺复兴,就去把文艺复兴开始的油画作品选集翻了下,脸上涂一些红色的粉妆是有的,但关节部分点红没有。文艺复兴时候的油画还是忠于技法,会去刻画肉体的质感和体积感,没有主观打红的倾向。到了洛可可时期倒是有了一些关节打红,把整个人画的很有生气的画,但也许是模特是个酒鬼,所以脸红鼻子红身上关节也泛红。

但这些我觉得和楼主关心的问题没有直接关联,我认为楼主提的打红实际上是装饰层面的技法,不是基于写实技法发展来的。
个人看来打红技法分两种,一种是基于真实的血肉骨骼和光的关系来塑造鲜活亮丽画面的写实技法;另一种是丰富画面层次提高统一性塑造温和感受的装饰技法。
日本现在的插画在晕红时多是用于丰富细节和层次,并没有过多考虑真实结构关系。而把最红的部位放到骨关节是基于现象的观察和让视觉重量的增加,最终目的不是塑造体块,而是装饰和调节画面。

最后关于楼主关心的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没法考究,不过我先贴一张鸟山明的阿拉蕾封面,这是用马克笔画的,手和脸都有做红色的晕染。



还有更早的浮士绘作品 Hiroshige II and KunisadaII “Enoshima”,同样有晕红技法



而动画里的运用,实际上还是为了实现插画的精致感,个人看过的片最早能追溯到萌单(07年)(当然也许还有更早)



另外查看00年向后的萌系作品时我看到2002年的《炸弹小新娘》这部作品,虽然还没有用晕红,但是运用过渡表现肉体圆润的做法已经在视觉图里开始实践了,说明02年向后动画中尝试晕色已经不是空想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amulelernen + 1 感谢,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7-28 11:56 , Processed in 0.07423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